时政充电站--第24期--2023年11月时政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时政充电站--第24期--2023年11月时政分析

资源简介

时政充电站--第24期--2023年11月时政分析
★当月大事记
1.2023年11月1日,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可考查必修一改革开放;必修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选择性必修一经济全球化)
2.2023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新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3个常年考察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可考查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2023年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主题为“新时代,共享未来”。本届进博会有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750多个交易团报名入场采购,规模创历史新高,超过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展示。本届进博会按年计意向成交创新高,达784.1亿美元。(可考查必修四唯物辩证法;选择性必修一时代的主题、中国的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
4.2023年1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将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各国共同挖掘创新增长潜力,激发创新合作潜能,强化创新伙伴关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考查必修四唯物辩证法;选择性必修一时代的主题、中国的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
5.2023年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如何解决发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强文明互鉴,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互联网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维护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鉴的新平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回答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我们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可考查必修四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选择性必修一时代的主题、中国的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
6.2023年11月14日至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当地时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旧金山莫斯科尼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守初心 团结合作 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讲话。
(可考查选择性必修一国际关系、时代的主题、中国的外交、亚太经合组织)
7.2023年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文章指出,一是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见名师析要闻)
8.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仪迎接。24日,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可考查必修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修四民族精神)
9.2023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同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607亿元,民营经济纳税人是税费优惠政策的主要受益对象。(可考查必修二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0.2023年11月28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顺义拉开帷幕。这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次展会以“链”为名,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推动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动。(可考查选择性必修一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
★名师析要闻
2023年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文章指出,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谋定而后动。要坚持重点攻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同时,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统筹兼顾,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当前,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迎难而上、接续攻坚,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要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同时,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对人工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留下了积极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要积极探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发挥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防止过度索取、肆意破坏,就要有明确的边界、严格的制度,做到取用有节、行止有度,这就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坚持运用好、巩固拓展好强力督察、严格执法、严肃问责等做法和经验。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执法监管,切实做到明责知责、担责尽责。要建立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
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决不能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对于传统行业,不能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
必备知识链接: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拓宽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4.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坚持达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由我们自己作主,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动权,更好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必修2《经济与社会》
1.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又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对于传统行业,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必修3《政治与法治》
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激发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动力,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民智,解民忧,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执法。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坚持运用好、巩固拓展好强力督察、严格执法、严肃问责等做法和经验。
4.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和全体人民尊法守法的自觉行动。
必修4《哲学与文化》
1.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措施,科学布局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
2.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坚持整体与部分相统一,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统筹兼顾,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2)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时机,果断促成质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3)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①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要坚持重点攻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3.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适应了实践发展需要,是经受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认识和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4.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我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践行“两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绿色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积极倡导节约、环保、低碳的绿色消费,切实把广泛的“生态共识”转化为扎实有效的“生态行动”。
(4)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绿色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要遵循生态保护的客观规律,大力倡导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5.文化角度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能够凝聚社会思想共识,激发人民群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坚持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信,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1.我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有利于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这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3.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
4.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1.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超前思维是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运用超前思维,推进当代的美丽中国建设,才会产生“利在千秋”的效果。
3.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和预测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运用超前思维的探索性和预测性,充分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考情风向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中的长效热点,从命题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从命题材料上看,可以围绕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创新思维来命题,命题角度较多。
1.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丰富,实现路径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应根据各自国情选择最佳的实施路径。这启示我们( )
①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二者相互联结
③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看到主要矛盾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不同国家应根据各自国情选择最佳的实施路径,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④符合题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主要矛盾,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B。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曾几何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成长烦恼”在浙江普遍存在。
2003年,浙江省实施“八八战略”。20年来,浙江省上下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示范创建为抓手,积极展开全域旅游、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遍布全省的美丽乡村,不断丰富拓展“两山”转化通道,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全省农民收入逐渐增长。同时,浙江省率先建立了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此后又陆续出台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政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政策,目前已基本实现生态保护领域财政政策的全覆盖。目前,浙江省已完成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在削减废水废气排放量的同时,行业规模、产值税收持续翻番增长,能耗、水耗逐年下降。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是如何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关系的。
【答案】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浙江省正确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在对立中找到了二者的统一,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浙江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美丽成果加快转化为美丽经济,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让“金山银山”更好地反哺“绿水青山”,为生态保护提供了物质保障。浙江省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学生回答时需要调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信息①:浙江省上下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示范创建为抓手,积极展开全域旅游、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遍布全省的美丽乡村,不断丰富拓展“两山”转化通道,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全省农民收入逐渐增长→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关键信息②:浙江省率先建立了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此后又陆续出台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政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政策,目前已基本实现生态保护领域财政政策的全覆盖。目前,浙江省已完成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在削减废水废气排放量的同时,行业规模、产值税收持续翻番增长,能耗、水耗逐年下降→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要正确认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
关键信息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浙江省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