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无答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无答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第18课 辛亥革命
【复习目标】
1.知道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兴中会、同盟会、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能够从文字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条件。(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了解民国的建立、清帝逊位、约法颁布,通过地图,理解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认识辛亥革命开始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感悟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主革命过程中的探索和献身精神。(家国情怀)
【知识梳理】(自习必背)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加紧经济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统治危机: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但加剧了社会了社会矛盾,并未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3)历史教训: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寻找中国出路的探索失败,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4)历史条件
①经济:甲午战后至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为革命奠定经济阶级基础。
②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邹容、陈天华、章炳麟等)。
③群众: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和资产阶级收回利权运动的不断高涨。
2.革命兴起——革命团体的建立
3.革命发展——政党、纲领、起义、论战
(1)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的相继出现,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被孙中山概括为三民主义。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刊物。
(2)纲领: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它受到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前提)
“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主要来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主张进行民主革命,但不敢放手发动广大群众。(核心)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核心是土地问题。孙中山看到西方贫富不均的严重状况,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反映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但民生主义并不切实可行,只能是一种空想。(发展)
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 含义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补充和发展
评价:
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首先,它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次,民权主义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障最后,它缺乏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农民的理论武器。
(3)起义:形势高涨
多次武装起义的发动(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林觉民《与妻书》)
(4)论战:思想传播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关于民主革命的辩论,主要是围绕孙中山提出和阐发的同盟会纲领进行的,即集中在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三个方面的问题上。
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进一步划清了革命与保皇的界限,扩大了民主革命阵营,致使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日益深入人心,而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则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
(5)立宪:阵营扩大
为挽救统治危机,加强清朝统治,清朝于1906-1911年预备立宪,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组织了“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僚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二、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狭义的辛亥革命)
1.背景:
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历史教训同上。
条件中:经济、阶级、群众同上
另加:政党+纲领+时机
时机:1911年,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2.主体: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3.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4.影响:两个月内,湖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1) 时空:1912年1月1日 南京
(2)政体:共和政体
2. 南北议和:袁世凯代表清政府与革命党人进行议和。
(1)议和双方
袁世凯代表清政府与革命党人进行议和。
(2)原因:
辛亥革命后,需要一个强有力人物保障国家统一和稳定;袁世凯实力强大,内握清廷大权,外获列强支持;同盟会内部涣散,将推翻帝制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为维护自身利益,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
(3)结果: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统治结束。 革命党让出政权,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
3. 法律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临时约法》 原则 意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人民主权 从根本上颠覆“主权在君、君权神授”传统观念,为近代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变革提供了法理基础。
“人民享有人身、财产、居住、信教的自由、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等权利” 尊重人权 对长期奉行等差秩序观的中国社会是一次彻底的观念革命和制度创新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分权制衡 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
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 法治原则 确立了“宪法至上”原则
(2)评价:
①进步性: 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资产阶级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人治到法制的转换,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②局限性: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志凯的权利的目的很难实现。
【拓展】西方政治文明与辛亥革命的借鉴
(1)指导思想上: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
(2)政体方面: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在政治组织方面借鉴了西方的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3)思想内容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以法治国等原则,本质上和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一致。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 进步意义
(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2)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3)经济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社会生活上: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文明开化)。
3. 历史局限
(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3)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达标检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同盟会内部在讨论临时政府体制问题时,孙中山说“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宋教仁则“内审国情,外察大势,鉴于责任内阁之适于民国也,起而力争”。这表明当时( )
A.孙中山反对采取总统制 B.同盟会内部一致认同内阁制
C.宋教仁主张实行内阁制 D.同盟会试图限制袁世凯专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这表明《临时约法》( )
A.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B.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C.否定专制集权政体 D.实行总统制的政体
3.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要求农民“有耕种之具不给者,公田由地方公款,私田由各田主设法资助,俟秋成后,计数取偿。”孙中山特别强调: “各有司当知此事为国计民生所系,务当实力体行,不得以虚文塞责,勉尽厥职,称此意焉。”这反映出南京临时政府( )
A.倡导兴农保农 B.鼓励开垦荒地 C.实施“平均地权” D.财政状况好转
4.下表是有关辛亥革命的评价,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出处 内容
1919年10月10日 孙中山《八年今日》 今日何日 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今日也。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目的尚未达到也
1927年10月10日 《中国共产党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 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看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在于国民党没有民众的基础,而只有军队,所以在十三年决心改组国民党
1938年10月10日 周恩来《辛亥、北伐与抗战》 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的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谘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
A.不同的评价体现历史的复杂性 B.不同时期的评价切合时代特点
C.不同阶级立场的评价完全不同 D.不同史料能综合反映历史全貌
5.20世纪前期,陈独秀曾撰文指出,清朝皇帝溥仪比寻常人还要可怜,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被人们抛在粪缸里,再也不能号令全国了。在此陈独秀( )
A.抨击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反对无能权贵通过“新政”掌握政权
C.揭露袁世凯以革命党要求施压清政府
D.赞扬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6.下图是1909年的一幅漫画《中国小民的盼望》,其中写道:“实行立宪,禁止鸦片,兴复海军,融合满汉。”这反映了( )
A.清末新政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民族交融成为时代潮流
C.立宪派对清政府仍抱有幻想 D.革命党立志推翻清政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