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1.通过利用历史地图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提高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
2.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开发和孝文帝改革,提升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能力。
3.认识民族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意义,培养家国情怀。
【学习过程】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
(2)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3)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
2.西晋
(1)263年,魏灭蜀。
(2)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3)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3.“五胡内迁”
(1)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2)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316年,内迁的匈奴灭西晋。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
(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崛起: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2.南方政权更替: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3.江南的开发
(1)原因:西晋末年起,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2)表现
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
(3)影响: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
4.疆域变化
(1)东晋:北边疆域大致到淮水为止。
(2)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
(3)陈朝:只保有长江以南,上游丢掉了四川和荆襄。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时期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补充】十六国政治特点
①民族矛盾尖锐;②实施胡汉分治;③残暴野蛮统治;④政权更迭频繁;⑤内迁少数民族政权,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2.淝水之战
(1)时间:4世纪下半叶。
(2)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
(3)结果:晋军大败前秦。
(4)失败原因:前秦政权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
(5)影响:前秦政权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兴起: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2)人物:孝文帝拓跋宏。
(3)背景
①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
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出现统治危机。
③前期统治者及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④孝文帝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的先进和鲜卑的落后有深刻认识。
(4)措施
①迁都洛阳,改籍贯。
②以汉族服饰代替鲜卑服饰。
③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④改鲜卑姓为汉姓。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5)影响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
②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4.北朝政权的更迭
(1)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2)北周灭掉北齐,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习题巩固】
1.《魏书》载:“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杂)官,一同四姓(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由此可见,孝文帝改革( )
A.平息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B.借助宗法观念整顿社会风俗
C.清除了封建政治统治祸根 D.参照门阀制度吸取政治经验
2.东汉末年出现“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的局面;东晋时期则是“主威不树,臣道专行,国典人殊,朝纲家异,编户之命,竭于豪门”这表明( )
A.察举制被破坏殆尽 B.士族豪强争相割据混战
C.专制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D.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出现
3.九品中正制在运行过程中最初设置的是郡中正,郡作为地方行政单位,自治色彩浓厚。而魏朝末期设立了州中正,州有着浓厚的中央驻外机构色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郡县制下地方难以掌控 B.中正官权力在日益扩大
C.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加强 D.选官权逐渐向中央集中
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消除了阶级矛盾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江南开发
5.下表为两部文献中关于江南地区人物传中部分内容摘录,这些内容反映了( )
出处 内容
《吴书 孙权传》 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通会市,作邸阁。
《晋书 孔愉传》 句章县(今宁波南)有汉时旧陂,毁废数百年。愉自巡行,修复故堰,溉田二百余顷,皆成良业。
A.东晋时期吏治清明 B.南方水利设施完备
C.江南得到一定开发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6.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材料反映( )
A.东晋时期士族势力庞大 B.士族是魏晋特有的阶层
C.魏晋士族具有地域特征 D.魏晋时期皇权相对削弱
7.南朝刘宋时期,统治者认为前朝土地法令太过严苛,于是规定凡是已经开垦的山泽“听不追夺”,以官品高卑各占山1~3顷,百姓与九品官员同样,均占1顷。该法令( )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恢复 B.局部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C.促成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D.保护了豪强地主的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