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九年级中考一模物理化学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九年级中考一模物理化学试题-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一)
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 小明体检时发现有轻微的贫血症状,他应该适量补充下列哪种元素
A. 锌 B. 碘 C. 钙 D. 铁
2.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过滤 B. 蒸发
C. 称量 D. 量取
3. 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数都是固体 B. 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小
C. 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4.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两个氮原子:N2 B. 硫酸根离子:
C. 甲烷分子:CH4 D. 钠原子:
5. 资源化利用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是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能实现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B.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1
D. 反应生成的CH3OH与H2O的质量比为1:1
6.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混有的木炭粉 加水溶解,过滤
B 鉴别Na2SO4固体和BaSO4固体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C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点燃,观察是否有水生成
D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A. A B. B C. C D. D
7. 如图1为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小亮同学利用其中的一种物质X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小亮选择的X物质是硝酸钾
B. 若让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需再加入X的质量为25g
C. 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t3℃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NO3>NH4Cl
8. “环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下列标志中,与保护环境无关的是
A. B. C. D.
9. 中华古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物质变化,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0. 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B. 用品尝味道方法检验实验室中的氯化钠
C. 厨房中的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安装在燃气灶的下方
D. 家庭电路中保险丝是用镍铬合金丝这类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合金制作的
11. 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晶体:石蜡、玻璃、沥青
B. 费力杠杆:船桨、筷子、镊子
C. 合成材料:合金、塑料、合成橡胶
D. 混合物:洁净的空气、稀盐酸、冰水混合物
12. 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A. 品红滴在热水中更快散开——分子间存在斥力
B. 气体容易被压缩——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H2O与H2O2化学性质不同——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D. 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稍微向上拉,测力计示数变大——分子间存在间隔
13.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D.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都是碱溶液
14. 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实验:研磨后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该物质是氯化铵
B. 乙实验: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丙实验: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应用转换法确定像的位置
D. 丁实验:在探究水的沸腾条件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5. 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趣味实验,他们将适量液体滴入集气瓶中,发现气球体积发生了变化。
(1)若气球鼓起,静置一段时间气球体积无明显变化,请写出集气瓶内可能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气球鼓起,静置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瓶内固体可能是_____。
(3)气球鼓起的原因是_____。
16. “稻花香里说丰年”——河北省曹妃甸稻鱼综合养殖试验区的农民朋友们就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他们在稻田中养鱼、养虾、养蟹,形成一季稻多样性发展。如图为该地稻鱼综合养殖系统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肉、虾肉、蟹肉中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选填“蛋白质”“糖类”或“维生素”)。
(2)水质偏硬会对水稻和鱼类的生长带来影响,生活中可以用____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的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
(3)闷热的夏天,鱼类常跳出水面呼吸的原因是_____。
(4)若发现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叶子发黄,应适当追加施用_____(选填序号)。
A 钾肥 B. 氮肥 C. 磷肥
17.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蘸水的棉花不燃烧,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图乙是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试管①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_____。对比试管②③可得出“催化剂种类不同,H2O2分解速率不同”的结论,试剂M为_____。
(3)图丙是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试管①中无明显现象,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铝、铜、银,则X、Y分别是_____(填化学式)。
18. 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D为常见的溶剂,F的溶液为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F的一种用途是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19.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利用泡打粉来制作馒头,糕点等食品,主要是利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某小组同学对利用泡打粉发面的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泡打粉是一种复配膨松剂,主要成分是固体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化学式为:KC4H5O6),又称为发泡粉,可作为快速发面剂用于制作面食。
【知识应用】
(1)碳酸氢钠俗称是_____。
【提出问题】泡打粉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
【作出猜想】
猜想一: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二: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三: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进行实验】
(2)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一: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少量碳酸氢钠固体,加热,观察到a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一成立;
实验二: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少量酒石酸氢钾固体,加热,观察到a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b试管中_____的现象,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少量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的固体混合物,滴加_____;观察到试管c中_____,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
(3)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碳酸钠和两种常见氧化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小组同学又用碳酸钠代替碳酸氢钠,在装置2中做了与实验三相同的实验,结果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由此,同学们得出泡打粉能发面(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是_____。
【拓展应用】
(5)保存泡打粉时,应注意_____。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定太行山区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石灰石中其他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将50g石灰石样品加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将产生的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假定生成气体全部被NaOH溶液吸收),NaOH溶液增加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
(2)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一)
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 小明体检时发现有轻微的贫血症状,他应该适量补充下列哪种元素
A. 锌 B. 碘 C. 钙 D. 铁
【答案】D
【解析】
【详解】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铁元素会患贫血,小明体检时发现患有轻度贫血,他需要补充的元素是铁元素,故选:D。
2.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过滤 B. 蒸发
C. 称量 D. 量取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蒸发时应该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3. 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数都是固体 B. 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小
C. 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在常温下大多数都是固体,只有汞是液体,选项A正确;
B、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因此铝合金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大,选项B错误;
C、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潮湿的空气中既含有氧气,又含有水蒸气,满足铁生锈的条件,因此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选项C正确;
D、目前人类每年要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选项D正确。
故选B。
4.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两个氮原子:N2 B. 硫酸根离子:
C. 甲烷分子:CH4 D. 钠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个数应在原子符号前加数字,所以两个氮原子为2N,故表示错误;
B、硫酸根离子的符号为,故表示错误;
C、甲烷分子表示为:CH4,故表示正确;
D、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题中的结构示意图为钠离子,故表示错误。
故选C。
5. 资源化利用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是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能实现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B.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1
D. 反应生成的CH3OH与H2O的质量比为1:1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CO2、H2;生成物为CH3OH、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甲醇属于有机物,因此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两种新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定义,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可知,反应生成的CH3OH与H2O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混有的木炭粉 加水溶解,过滤
B 鉴别Na2SO4固体和BaSO4固体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C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点燃,观察是否有水生成
D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选项方案设计不正确;
B、Na2SO4固体易溶于水,BaSO4固体难溶于水,则加足量的水观察能鉴别Na2SO4固体和BaSO4固体,故选项方案设计正确;
C、由于酒精燃烧是与氧气反应,氧气提供氧元素,故无法证明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方案设计不正确;
D、CaCl2易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得到CaCO3,蒸发滤液得到CaCl2,故选项方案设计不正确。
故选B。
7. 如图1为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小亮同学利用其中的一种物质X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小亮选择的X物质是硝酸钾
B. 若让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需再加入X的质量为25g
C. 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t3℃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NO3>NH4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2信息可知,烧杯③中的溶液为t3℃时,55gX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即t3℃时,X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55g,结合图1可知,X为硝酸钾,正确;
B、③的溶液为t3℃时的硝酸钾溶液,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0g,还需硝酸钾的质量为:80g-55g=25g,正确;
C、由图可知,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8g,正确;
D、未指明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错误。
故选:D。
8. “环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下列标志中,与保护环境无关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燃放鞭炮,燃放鞭炮时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所以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吸烟,烟雾会污染空气,所以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是禁止停车,属于交通标志,与环境污染无关,所以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是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废旧塑料不回收,不但会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9. 中华古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物质的变化,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爆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故错误;烈火焚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C。
【点睛】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10. 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B. 用品尝味道的方法检验实验室中的氯化钠
C. 厨房中的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安装在燃气灶的下方
D. 家庭电路中保险丝是用镍铬合金丝这类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合金制作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更换灯泡、搬动电器之前必须断开开关,否则可能引起触电,故做法正确;
B、在实验室里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检验氯化钠,故做法错误;
C、由于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故做法错误;
D、家用保险丝是由电阻率较大而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而熔断,保护电路,故做法错误。
故选A。
11. 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晶体:石蜡、玻璃、沥青
B. 费力杠杆:船桨、筷子、镊子
C. 合成材料:合金、塑料、合成橡胶
D. 混合物:洁净的空气、稀盐酸、冰水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玻璃、沥青、石蜡都没有固定的熔点,都是非晶体,故A错误;
B、在使用、船桨、筷子、镊子时,动力臂都小于阻力臂,都是费力杠杆,故B正确;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C错误;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稀盐酸是由氯化氢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B。
12. 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A. 品红滴在热水中更快散开——分子间存在斥力
B. 气体容易被压缩——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H2O与H2O2化学性质不同——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D. 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稍微向上拉,测力计示数变大——分子间存在间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品红滴在热水中更快散开,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A错误;
B、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大,故B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故C正确;
D、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稍微向上拉,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D.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都是碱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则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是碳酸钠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 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实验:研磨后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该物质是氯化铵
B. 乙实验: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丙实验: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应用转换法确定像的位置
D. 丁实验:在探究水的沸腾条件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A、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能生成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氢氧化钙不和氯化钾反应,故研磨后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该物质是氯化铵,正确;
B、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反应后指针向右偏是因为二氧化碳逸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利用另一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未点燃蜡烛与所成的像去比较,去确定像的位置,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错误;
D、在探究水的沸腾条件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体现水的温度变化,从而判断是否达到沸点,错误。
故选:A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5. 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趣味实验,他们将适量液体滴入集气瓶中,发现气球体积发生了变化。
(1)若气球鼓起,静置一段时间气球体积无明显变化,请写出集气瓶内可能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气球鼓起,静置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瓶内固体可能是_____。
(3)气球鼓起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Zn+H2SO4=ZnSO4+H2↑(答案合理即可)
(2)氧化钙(答案合理即可)
(3)集气瓶内压强增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造成气球变鼓的原因可能是有气体生成,使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变大;也可能是反应或溶解放热,造成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若气球鼓起,静置一段时间气球体积无明显变化,说明造成变鼓的原因是产生了气体,固液反应产生气体,可以是锌粒与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还可以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小问2详解】
若气球鼓起,静置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说明变鼓原因是固液接触放热,固体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气球鼓起的原因是,气体体积增大,造成瓶内压强增大,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因此气球变鼓。
16. “稻花香里说丰年”——河北省曹妃甸稻鱼综合养殖试验区的农民朋友们就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他们在稻田中养鱼、养虾、养蟹,形成一季稻多样性发展。如图为该地稻鱼综合养殖系统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肉、虾肉、蟹肉中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选填“蛋白质”“糖类”或“维生素”)。
(2)水质偏硬会对水稻和鱼类的生长带来影响,生活中可以用____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的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
(3)闷热的夏天,鱼类常跳出水面呼吸的原因是_____。
(4)若发现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叶子发黄,应适当追加施用_____(选填序号)。
A. 钾肥 B. 氮肥 C. 磷肥
【答案】(1)蛋白质 (2) ①. 肥皂水 ②. 煮沸
(3)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鱼肉、虾肉、蟹肉中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
【小问2详解】
水质偏硬会对水稻和鱼类的生长带来影响,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品水加入肥皂水,出现泡沫较多的为软水,反之则为硬水;生活中常用的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小问3详解】
闷热的夏天,鱼类常跳出水面呼吸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
【小问4详解】
若发现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叶子发黄,应补充氮元素,故应适当追加施用氮肥,故选:B。
17.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蘸水的棉花不燃烧,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图乙是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试管①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_____。对比试管②③可得出“催化剂种类不同,H2O2分解速率不同”的结论,试剂M为_____。
(3)图丙是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试管①中无明显现象,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铝、铜、银,则X、Y分别是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 ①. 酒精灯 ②. 可燃物
(2) ①.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 ②. 5%的H2O2溶液
(3)Cu、AgNO3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图示中显示的实验仪器,仪器a为酒精灯。
②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的现象为酒精燃烧,水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可燃物。
【小问2详解】
①试管①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产生的氧气不足以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验证的结论为催化剂种类不同,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不同,应保持除催化剂以外无其他变量,故试剂M为5%的H2O2溶液。
【小问3详解】
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溶液置换出来;试管①中无明显现象,则金属活动性:铝大于铜;试管②中有明显反应,则需要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则可以设计:铜和硝酸银反应为铜表面附着着银白色的固体,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反应现象明显,可直接观察出,故X、Y分别为Cu、AgNO3。
18. 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D为常见的溶剂,F的溶液为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F的一种用途是_____。
【答案】(1)H2O (2)复分解反应
(3)H2SO4+CuO=CuSO4+H2O
(4)配制波尔多液(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则为硫酸;D为常见的溶剂,则为水;F的溶液为蓝色,且B和C反应生成D和F,则F为硫酸铜;又由于碱能和酸反应生成水,碱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A为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等,G为氢氧化铜,E为硫酸钙或硫酸钠;又由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C为氧化铜。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D的化学式为H2O。
【小问2详解】
反应③为碱和硫酸铜的反应,属于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小问3详解】
反应②为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F为硫酸铜,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19.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利用泡打粉来制作馒头,糕点等食品,主要是利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某小组同学对利用泡打粉发面的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泡打粉是一种复配膨松剂,主要成分是固体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化学式为:KC4H5O6),又称为发泡粉,可作为快速发面剂用于制作面食。
【知识应用】
(1)碳酸氢钠的俗称是_____。
【提出问题】泡打粉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
【作出猜想】
猜想一: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二: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三: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进行实验】
(2)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一: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少量碳酸氢钠固体,加热,观察到a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一成立;
实验二: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少量酒石酸氢钾固体,加热,观察到a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b试管中_____的现象,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少量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的固体混合物,滴加_____;观察到试管c中_____,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
(3)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碳酸钠和两种常见氧化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小组同学又用碳酸钠代替碳酸氢钠,在装置2中做了与实验三相同的实验,结果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由此,同学们得出泡打粉能发面(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是_____。
【拓展应用】
(5)在保存泡打粉时,应注意_____。
【答案】(1)小苏打 (2) ①.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②. 水##H2O ③. 产生大量气泡
(3)2NaHCO3Na2CO3+H2O+CO2↑
(4)酒石酸氢钾溶液显酸性,与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5)防潮(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
【小问2详解】
实验二:根据结论猜想二不成立,则说明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少量酒石酸氢钾固体,加热,观察到a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的现象,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根据结论猜想三成立,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少量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的固体混合物,滴加水;观察到试管c中产生大量气泡,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三成立;
【小问3详解】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碳酸钠和两种常见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生成的两种氧化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酸性物质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小组同学又用纯碱代替小苏打,在装置二中做了实验3相同的实验,结果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由此,同学们得到泡打粉能发面的化学原理是酒石酸氢钾水溶液显酸性,与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小问5详解】
由于泡打粉遇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在保存泡打粉时,应注意防潮。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定太行山区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石灰石中其他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将50g石灰石样品加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将产生的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假定生成气体全部被NaOH溶液吸收),NaOH溶液增加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
(2)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
【答案】(1)17.6
(2)解:设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
则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为17.6g,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填:17.6g;
【小问2详解】
详见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