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适度的含义。
2.质与量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关键能力:
3.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状态以及适度原则要求。适度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含义,运用发展的状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量变与质变问题.
公共参与:学会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质变”“量变”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坚持辩证思维,在质量互变中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与议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思维导图导入
教师: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总议题:如何正确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议题1:从中国空间站标注航天新高度的历程中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议题2:从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中把握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
渐进性和飞跃性及其它们间的系?
第一幕: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议题一:从中国空间站标注航天新高度的历程中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中国空间站首次活细胞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并阅读材料《中国空间站标注航天新高度的历程》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追梦、筑梦到圆梦,中国空间站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10年间全国一盘棋,110多个科研院所、3000多个科研单位、数十万科研人员通力协作,攻克10余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200余项系统级关键技术,研制8型飞行器、3型运载火箭,部组件和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从无到有,是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和接续奋斗。从神舟飞船到天宫实验室,再到空间站组合体、“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太空居所不断扩容,正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激励各条战线的航天人实干苦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空间站梦想架设起了向上攀登的阶梯,直到今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空间站标注航天新高度的历程。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中国空间站建设,从无到有,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是中国航天在量的积累上不断实现质的提升的过程。
议学小结: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什么是“质”?
(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2)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2、什么是“量”?
(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例如:事物的大小,质量的多少,运动的快慢,温度的高低,以及分子中原子数量的多少和排列组合方式,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
(2)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特别提醒】量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不存在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知识整合】比较质与量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地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2)含义: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
(3)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作用: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示例评析:《我们的成长历程》
很多人会有从小学、初中、高中、大...的求学经历。在每一个学段中,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考入更高一级的学段:而当进入新的学段时,新的量变就又开始了。正是在这种“量变一质 变一量变....的前进式循环中,我们得到了发展。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的理解。
【知识整合】区别量变与质变
第二幕: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议题二:从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中把握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
议学情境二:材料分析《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
从1992年项目批准时至今日,30多年间,中国载人航天稳扎稳打、稳中提速,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奋力拼搏、接续奋斗,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助推航天梦伸向更远的天际。
“空间站全面建成”,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用了整整三十年,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其中“神舟十五号”任务是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六次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神舟十五号”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说明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是如何体现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渐进性与飞跃性相互包含。中国航天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每一步成功都是渐进性积累从而走向飞跃性;中国航天的每一次飞跃都是保留渐进性的成果,也将推动中国航天科技不断发展。神舟十五号’”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也充分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议学小结: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
(1)连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2)连续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是打破旧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
示例评析:通信时代:从1G到5G
网络革命在持续进行。在2G时代,语音通话资费高,还有漫游费、长途费等。随着3G时代的到来,兴起的是语音、视频等交流形式。智能手机和APP的爆炸式增长,成功迎来4G这一更高速上网时代。 如今,万物互联的5G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探究活动四:图示分析
思考:(1)结合从2G--5G技术的发展过程,谈谈对连续性和间断性含义的理解。
(2)结合从2G3--5G技术的发展过程,谈谈对连续性和间断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关系的理解。
材料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合乎规律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质变互变规律支配了事物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相互交替,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因此,要实现人生理想、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质变,就必须注重量的积累。
启示:质变始于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生质变。因此,我们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地为之努力。否则,理想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楼阁,只是虚无缥缈的存在
3、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
量的每一变化都影响着质,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质,量变必然影响质,质变必然影响量。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必须有不间断的量的积累才有间断性的质的飞跃。
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4、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示例:从下面图示中你能看出事物发展中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吗?
【知识整合】区别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2023年9月,习近平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与该概念相关的表述有: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当前的国际竞争,或者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或者说是新质生产力的竞争;只有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实现生产力迭代升级。据此可推断出( )
①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中包括两个传递性的关系判断
②生产力从传统转到新质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③科学技术的竞争与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是排斥关系
④生产力实现迭代升级,一定是发展了新质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题中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中有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不涉及两个传递性的关系判断,故①排除。
②:“只有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实现生产力迭代升级”,这个过程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过程,也就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故②符合题意。
③:“当前的国际竞争,或者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或者说是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几种判断可以同时存在,而不是排斥关系,故③表述错误。
④:“只有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实现生产力迭代升级。”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通过肯定后件式进行推理,可以得出:生产力实现迭代升级,一定是发展了新质生产力。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10年来,从“一枝独秀”到“你追我赶”,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布局逐步完善,由上海“一个点”到东部“一条线”再到全国“一个面”,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高水平改革开放新格局。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 )
①说明新出现的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
②体现了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③佐证了事物的发展都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④坚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有序推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④:10年来,从“一枝独秀”到“你追我赶”,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布局逐步完善,由上海“一个点”到东部“一条线”再到全国“一个面”,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高水平改革开放新格局。这体现了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也说明我国坚持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有序推进发展,②④正确。
①: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等于新事物,①说法错误。
③: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设立“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过程 
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地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③环境的改善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④环境的改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详解】①④: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设立“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环境的人为恶化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过程,环境的改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①④正确。
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既不是发展,也不是不可逆的,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②说法错误。
③:环境的改善不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4.2023年7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文章强调,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根据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使之更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这一论述启示我们要( )
①把握辩证分合,在分析的基础上统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②遵循质量互变规律,抓住时机实现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③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④立足局部,优化组合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实现功能最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根据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使之更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这一论述启示我们要把握辩证分合,在分析的基础上统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同时要遵循质量互变规律,抓住时机实现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①②符合题意。
③: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就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③错误。
④:要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局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古代先哲提出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命题包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法思想。但是,具体的分割又是可“竭”的,当分到一定的关节点时,就不能保证“棰”的物理性质。这个关节点在哪里呢?当分到30天时,成为十亿分之一(小于分子大小的级别),就不能称其为木头的物理分子,更不能称其为“棰”了。这表明( )
A.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D.事物的变化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答案】C
【详解】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A说法错误。
B: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不能比较哪一个更重要,B说法错误。
C:“一尺之棰,日取其半”,当分到30天时,成为十亿分之一(小于分子大小的级别),就不能称其为木头的物理分子,更不能称其为“棰”了,这体现了量的不断积累的重要性,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C符合题意。
D: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6.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②实践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能保证我们兴党兴国的实现
④实现理论发展要坚持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①符合题意。
②:“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这说明实践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符合题意。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有利于我们实现兴党兴国,但“保证”说法绝对,③排除。
④:要坚持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宣布成功构建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这项成果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亿亿倍,在研制量子计算机之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材料表明( )
①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③坚持了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是研制量子计算机之路上又迈出的重要一步,这表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②④符合题意。
①: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是研制量子计算机之路上又迈出的重要一步,这表明实践活动无止境,未涉及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排除①。
③:应该坚持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③错误。
故本题选D。
8.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这是因为( )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的结果 D.事物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答案】A
【详解】A: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A符合题意。
B:材料内容未涉及道路是曲折的,B不符合题意。
C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CD错误。
故本题选A。
9.商界有句名言:把握商机的头号敌人便是拖延。下列古语或诗句所蕴含的道理与之相近的是( )
①行百里者半九十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④:“把握商机的头号敌人便是拖延”体现了要把握时机促进成质变。“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意思是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形容做事越接近成功的时候越困难,切不可松懈,要一鼓作气坚持到胜利。“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意思是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这两个选项均强调越到紧要关头越不可松懈,必须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与材料蕴含的道理相近,①④正确。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符合材料寓意,②排除。
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意思是两句诗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主要强调了要重视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不符合材料寓意,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0.《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①“未病”是质变,“已病”是量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量变实现
②“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要防微杜渐
③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要防病于未然
④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①错误。
②④:中医讲述“治未病”,说明“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要防微杜渐,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②④符合题意。
③: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1.常说的质量是表示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和它获得的加速度的比值。有时也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质量是常量,不因高度或纬度变化而改变。质量有时指的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如工程质量、教学质量。其实从逻辑与思维角度来看,事物的质与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质与量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B.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C.事物的质是比较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D.质与事物存在直接同一性,量与事物不存在直接同一性
【答案】D
【详解】D: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此物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因此质与事物存在直接同一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因此量与事物不存在直接同一性。所以质和量的最根本区别是是否与事物存在直接同一性,D正确。
AC: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事物的质是比较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这只是二者区别的某个方面,并非本质区别,AC排除。
B: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也会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因此质并不是绝对不变的,B错误。
故本题选D。
12.《二泉映月》与《命运交响曲》都是由1、2、3、4、5、6、7组成,但前者听了有凄凉的感觉,催人泪下,而后者听了有悲壮的感觉,使人振奋、信心大增。又如在田忌赛马故事中,田忌只是调整了一下参赛马的次序就转败为胜。中国的改革更是如此,有时仅仅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就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逻辑与思维角度来看,以上材料说明( )
①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由事物的量变引起的
②事物的质变实际上就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③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④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所有的质变都是由量变引起的,①错误。
②:事物的质变实际上就是根本性质的变化,但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该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②排除。
③④: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数量的变化,一种是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材料即强调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制定既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又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该目标的制定( )
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②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间断性与飞跃性的辩证统一
③运用类比推理和联想的思维方法得出可靠结论
④从整体性和动态性的角度预见经济的增长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确立,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又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是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的结果,①符合题意。
②:应该是坚持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②说法错误。
③: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得出可靠结论”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制定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要,体现了坚持了整体性和动态性的辩证思维方法,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4.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会引起质变 ②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来实现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④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有序和优化趋向的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说明事物的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会引起质变,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有序和优化趋向的特征,①④正确。
②: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②错误。
③: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5.“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千年之前,络绎不绝的驼铃商队支撑起古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千年之后,随着一声声嘹亮的汽笛鸣响,呼啸穿梭的中欧班列续写着亚欧大陆的生机勃勃。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材料表明( )
①实践活动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历史性特征
②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连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③人类可以出于需要基于实际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丝绸之路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循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材料中指出了不同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均为社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这表明实践活动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历史性特征,故①正确。
②: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故②错误。
③:材料中指出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体现了人类可以出于需要基于实际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故③正确。
④: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