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地理中考复习专题(课件103张)——中国的自然环境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地理中考复习专题(课件103张)——中国的自然环境课件

资源简介

(共103张PPT)
地理中考复习专题——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和地势
二、我国的气候
三、河流和湖泊、自然灾害
复习项目一
复习项目二
复习项目三
复习项目四
复习项目一
复习项目二
复习项目三
复习项目四
复习项目四
复习项目三
复习项目二
复习项目一
一、地形和地势
复习项目一 地理基础网络构建
复习项目二 地理基础图像填充
[填注] 
1.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图1中圈码代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①________高原、②________高原、③________高原、④________高原、⑤____________平原、⑥________平原、⑦________平原、⑧________盆地、⑨________盆地、⑩________盆地、 ________盆地、 ________丘陵。
2.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图2中字母代表的主要山脉的名称。
A.________山脉、B.________山脉 、C.________山脉、D.________山脉、E.________山脉、F.________山脉、G.________岭、H.________岭、I.________山、J.________山脉、K.________岭、L.________岭、M.________山脉、N.________山脉、O.________山脉、P.________山、Q.________山脉、R.____________山脉、S.________山脉。
3.在图2中用红色笔大致描绘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复习项目三 地理基本要素梳理
3.主要地形区及其主要特征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主要特征
高原 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我国纬度最高的高原
云贵高原 地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
盆地 塔里木盆地 我国最大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准噶尔盆地 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内部平坦
四川盆地 紫色盆地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主要特征
平原 东北平原 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肥沃
华北平原 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鱼米之乡”
丘陵 辽东丘陵 位于辽东半岛
山东丘陵 位于山东半岛
东南丘陵 位于我国东南部,我国最大的丘陵
4.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走向 排列 山脉
东西走向 北列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 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 南岭
东北—西南 走向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弧形走向 喜马拉雅山脉
提醒 山脉两侧的省级行政区域
(1)太行山脉西侧是山西省,东侧是河北省。
(2)巫山的西侧是重庆市,东侧是湖北省。
(3)武夷山脉的西侧是江西省,东侧是福建省。
(4)昆仑山脉的北侧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侧是西藏自治区。
(5)祁连山脉的东北侧是甘肃省,西南侧是青海省。
(6)南岭的北侧是湖南省,南侧是广东省。
5.山区面积广大
(1)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2)山区的开发利用
山区地表崎岖,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要素二 我国地势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
1.地势特点
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
我国地形分布中,西部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三级阶梯的海拔、分界线、地形类型、地形区等各不相同。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 000米以上 高原、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 000米~ 2 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 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1)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2)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
(3)水能: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落差大,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总结 1.我国的地势特征及影响
2.我国重要的地形区及分界线
复习项目四 地理基本方法总结
山脉(分界线) 两侧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域
西侧 东侧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或四川盆地)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雪峰山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山西省) 华北平原(河北省)
巫山 四川盆地(重庆市)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北省)
武夷山脉 江西省 福建省
山脉(分界线) 两侧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域
北侧 南侧
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区)
秦岭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山脉(分界线) 两侧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域
北侧 南侧
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南岭 江南丘陵 两广丘陵
方法二 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多发展种植业,山区地势崎岖,多发展林果业。
(2)对城镇和交通的影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城镇密集,交通便利;山区地势崎岖,人口和城镇较分散,交通不便。
(3)对居民风俗的影响
①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使得秦腔兼有山地民歌的豪迈和当地民风的淳朴;
②云贵高原四周地形破碎,山道崎岖,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流传着“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
二、我国的气候
复习项目一 地理基础网络构建
复习项目二 地理基础图像填充
[填注] 
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或干湿地区。
A.____________气候、B.________________气候、C.____________气候、D.____________气候、E.____________气候、F.____________区、G.____________区、H.____________区、I.____________区。
复习项目三 地理基本要素梳理
(2)1月0 ℃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此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
(3)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在黑龙江省漠河市,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2)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在新疆吐鲁番,因为该地深居内陆,多戈壁,升温快;地势低,周围高山环绕,不易散热。
3.我国的温度带
(1)划分依据: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2)温度带的分布对作物的影响
温度带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或水果
寒温带 一年一熟 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等
暖温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苹果、梨等
温度带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或水果
亚热带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稻、油菜、柑橘等
热带 一年三熟 水稻、椰子、香蕉等
青藏高原区 一年一熟 青稞、豌豆和小麦
要素二 我国降水分布
1.空间分布特点
中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空间分布图
(1)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时间分配特点: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3.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分布
大致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东部经过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0 ℃等温线分布接近。
4.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
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每年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梅雨季节,7、8月份进入伏旱。
5.我国的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2)分布特点:从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类地区。
(3)干湿地区的植被景观和土地类型
干湿地区 植被景观 土地类型
湿润区 森林 水田
界线 800 mm年等降水量线
半湿润区 森林草原 旱地
界线 400 mm年等降水量线
干湿地区 植被景观 土地类型
半干旱区 草原 牧区
界线 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干旱区 荒漠草原 沙漠、戈壁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要素三 我国气候分布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2.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东西降水差异明显;地势高低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3.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
(1)形成原因: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2)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偏北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影响时间 每年9~10月至次年3~4月,北方时间长,南方时间短 每年4~9月,南方时间长,北方时间短
冬季风 夏季风
对气候的影响 加剧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活动异常时,带来寒潮、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水旱灾害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
4.大陆性特征明显:我国西部广大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很难到达,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明显。
5.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地区 典型植被
热带季 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滇、粤、台三省南部及海南省 热带季
雨林
亚热带季 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地区 典型植被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 温带落叶
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西北内陆 草原、荒漠
高原山地气候 终年低温,降水稀少 青藏高原 随高度
发生变化
6.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
纬度位置 自南向北气温越来越低
海陆位置 成为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自东南向西北降水量越来越少
地形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在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复习项目四 地理基本方法总结
2.利用示意图分析我国气候的分布
方法二 分析影响我国气候主导因素的方法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三个因素主要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来影响某地的气候。
(1)气温方面:如果两地纬度差异较大,则主要考虑纬度因素的影响(南高北低)。简单地说,就是“一南一北看纬度”;如果两地位于同一纬度,则应主要考虑地形差异,一般平原、盆地气温较高,山地、高原气温较低。
(2)降水方面:两地降水差异较大,分析其影响因素时主要看海陆位置是否一致。如果两地海陆位置差异较大(一个距海较近,另一个距海较远),则主要考虑海陆位置的影响,距海近的地区降水多,距海远的地区降水少;如果两地海陆位置一致(都距海较近,或都距海较远),则主要考虑地形因素,一般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河流和湖泊、自然灾害
复习项目一 地理基础网络构建
复习项目二 地理基础图像填充
[填注] 1.读长江水系图填出圈码代表的地理事物。
支流:
①________江、②________江、③________江、④________江、⑤________江、⑥________江、⑦________江。
城市:⑧________、⑨________、⑩________、 ________。上中游分界: ________,中下游分界: ________。水利枢纽: ________、 ________。
2.读黄河水系图填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支流:A.________河、B.________河、C.________。
上中游分界D.________,中下游分界E.________。F.________平原、G.________平原。水利枢纽:H._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
复习项目三 地理基本要素梳理
分类 定义 主要河流 注入水域 分布
外流河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太平洋 东部季风区
雅鲁藏布江和怒江 印度洋
额尔齐斯河 北冰洋 西部非
季风区
分界线 大致沿大兴安岭西麓—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一线,该线东南为外流区,西北为内流区
内流河 最终未 流入海 洋的河流 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西部非
季风区
2.河流的水文特征
类型 主要分布 水文特征
外流河 东南地区 水源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一般流量小,汛期较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大多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内流河 西北内陆 主要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程短,水量小,汛期短,多为季节性河流
3.我国主要河流的突出特征
河流 突出特征
黑龙江 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黄河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我国第二长河
长江 我国水量最大、水能资源最丰富、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我国第一大河
河流 突出特征
珠江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塔里木河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额尔齐斯河 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提醒 我国地势、气候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1)地势特点决定了河流流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2)气候影响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布。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区。
(3)气候影响河流分布密度。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河流众多;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
要素二 长江与黄河
1.长江、黄河概况
河流 长江 黄河
源地和注入海域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
河流 长江 黄河
上中下游分界 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湖北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入海口 上游:源头—内蒙古河口;中游: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下游:河南桃花峪—入海口
河流 长江 黄河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青、川、藏、滇(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陇)、宁、内蒙古、晋、陕(秦)、豫、鲁
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河流 长江 黄河
水能集中河段 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河段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 洮河、湟水、汾河、渭河
主要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葛洲坝等 三门峡、小浪底、龙羊峡、刘家峡等
2.长江和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比较项目 长江 黄河
上游 中下游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发 利用 水能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 航运、淡水养殖 水力发电 水能开发、引黄灌溉 引黄
灌溉
主要 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洪水灾害 土地荒漠化、凌汛 水土流失严重 “地上河”、洪水灾害、凌汛
成因 乱砍滥伐,降低了森林的蓄水能力,造成水土流失、河道堵塞 流经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下游地势平坦,不利于排洪泄洪,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 降水少,过度放牧,植被破坏,纬度高,解冻迟 乱伐森林、滥垦草地、流经黄土高原 大量泥沙入河,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地上河”,纬度较高处解冻迟
比较项目 长江 黄河
上游 中下游 上游 中游 下游
治理 措施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 加固堤坝、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水库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炸冰泄洪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加固黄河大堤、炸冰泄洪
要素三 中国的湖泊
湖泊 分布 特征
鄱阳湖、洞庭 湖、巢湖、太湖 长江中下游平原
淡水湖
洪泽湖 淮河下游
青海湖、纳木 错、色林错 青藏高原(中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 咸水湖
要素四 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含义和特征
(1)自然灾害的判断
①以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为诱因;
②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
只有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的事件或现象才构成自然灾害。如果缺少条件①,那可能是人为灾害;如果缺少条件②,那就只是一种自然异变或自然现象。
(2)特征: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象灾害。
2.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分布地区 成因
气象灾害 干旱 华北地区(春季)、华南地区(夏秋季)、西南地区(四季)、江淮地区(夏季)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衡;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洪涝 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夏秋季) 受夏季风和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江河下游地势低平;人类不合理活动等
气象灾害 寒潮 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滇南谷地以外的广大地区(秋末、冬季、初春) 北方强冷空气迅速南侵
台风 东南沿海(夏秋季节) 濒临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热带洋面气旋活动频繁
梅雨 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 夏季风北进速度较慢,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过长
气象灾害 沙尘暴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春季) 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导致沙尘暴频次增加
地质灾害 地震 西南地区、台湾省、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上;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华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带上
滑坡、 泥石 流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历时长
提醒 
寒潮造成的强烈降温、霜冻、大风及雨雪天气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极为不利,但强烈的降温也可杀死土壤中的部分害虫,它带来的雨雪还可以缓解旱情。台风危害不言而喻,但它带来的降水,可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因伏旱导致的旱情,还能缓解高温酷暑。
3.防灾减灾
(1)防灾
①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②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
(2)救灾
①我国建设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
②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4.自然灾害的自救与预防方法
(1)洪水应急措施
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的屋顶、大树、山丘或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候救援。
(2)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的山区,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上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3)家庭避震方法
①若住在一楼或平房,应快速有序地撤到楼外空旷地带;
②若住在二楼及以上,可用枕头等软物护头并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震后迅速撤离楼房。
复习项目四 地理基本方法总结
图解长江
2.长江与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比较
上游 长江:落差大、水流急、峡谷众多;汇入支流多,水量大增,因此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黄河: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在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 长江:地势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黄河:沿途接纳了流经黄土高原的渭河与汾河,水量大增,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泥沙
下游 长江:汇入支流不多,地势平坦,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形成“地上河”
方法二 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主要原因
自然因素 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水流平稳,江阔水深,航运条件优越
干流横贯东西,支流遍布南北,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干流终年不冻,宜宾以下河段可四季通航
社会经济因素 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的优点
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干流沿岸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工业中心和众多城市
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焦柳、宝成—成昆五大铁路线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了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
方法三 黄河“地上河”与凌汛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1.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危害及治理措施
(1)形成: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到下游地区,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水流缓慢,大量泥沙逐渐沉积,使得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2)危害:夏季暴雨天气容易发生决堤、洪涝灾害。
(3)治理措施: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通过植树种草、修建挡土坝等措施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2.凌汛的形成及解决措施
(1)形成条件: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地区;两者必须都满足。
(2)黄河凌汛:出现在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和下游的开封至入海口河段;一般发生在初春或初冬时节。
(3)解决措施:炸冰泄洪、分泄洪水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