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南阳六校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 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吐鲁番盆地(位置见下图)降水稀少,有中国“干极”之称,夏季最高气温经常达到40℃以上。近年来,该地利用“热资源”积极发展“热经济”,发展起汽车高温干热试验、农作物高温试验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完成下面小题。
1. 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干极”的根本原因是( )
A. 水汽来源少 B. 大气对流弱
C. 水资源需求量大 D. 沙漠分布广
2. 吐鲁番盆地发展“热经济”的主要优势有( )
①劳动力充足 ②土地租金低 ③光热资源丰富 ④科技力量雄厚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降水稀少,成为中国“干极”,故A正确;吐鲁番盆地夏季气温较高,大气对流运动较强,故B错误;水资源需求量不是导致其成为中国“干极”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沙漠分布广是其气候干旱导致的结果,不是成为“干极”的原因,故D错误。所以选A。
【2题详解】
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人口稀少,科技水平较低,①④错误;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人口稀少,土地租金低,②正确;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③正确。所以选B。
【点睛】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年降水量约16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6℃的纪录,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中午的沙面温度,最高达82.3℃,因此这里自古有“火洲”之称。
冬季,侵袭西南地区的冷空气受云贵高原阻挡,与西南气流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位置不定,锋区位置多在贵阳与昆明之间,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2023年11月13 日,昆明准静止锋进入云南,冷空气被哀牢山阻挡。下图示意昆明和贵阳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日,昆明的天气状况是( )
A. 晴朗 B. 高温 C. 阴雨 D. 大风
4. 该日昆明准静止锋的移动方向是( )
A. 白天向东南,夜晚向西北 B. 白天向东北,夜晚向西南
C. 白天向东北,夜晚向东北 D. 白天向西南,夜晚向西南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准静止锋形成时会产生降水天气,且降水降落在冷气团一侧,降水特征是阴雨连绵。根据材料可知,昆明准静止锋形成时冷空气来自高纬度方向且被哀牢山阻挡,故昆明在冷气团一侧,可判断昆明会出现阴雨天气。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题详解】
准静止锋的移动方向与冷暖气团的势力大小有关。该地暖气团来自西南气流、冷气团来自东北气流,白天时由于太阳辐射使得温度升高,冷气团势力减弱、暖气团势力增强,故锋面向东北方向推进;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冷气团势力增强、暖气团势力减弱,故锋面向西南方向推进。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锋面降水降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过境降水特点为强度大、时间短,暖锋过境降水特点为强度小、时间较长,准静止锋降水特点为连绵阴雨、时间最长。
水源涵养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的服务功能之一,是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降水进行再分配的复杂过程。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下图示意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时段若尔盖湿地( )
A. 面积逐年增加 B. 气温逐年降低
C. 年降水量增多 D. 整体呈退化趋势
6. 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的变化对黄河的影响主要是( )
A. 航运价值提高 B. 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C. 结冰期缩短 D. 含沙量减小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71年至2016年若尔盖湿地的水源涵养量呈波动下降趋势,故判断若尔盖湿地在该阶段内可能出现面积减小、退化的趋势,A错误、D正确;图中只反映了水源涵养量,并不能判断气温变化,B错误;若尔盖湿地的水源涵养量下降,判断降水量不可能增多,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减小会使得黄河径流量减小,航运价值降低,A错误;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减小使得湿地削峰补枯的调节能力下降,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B正确;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减小并不能影响黄河结冰期,河流含沙量可能增大,CD错误。故选B。
【点睛】湿地能够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释放水,从而使得河流在洪水期峰值下降、枯水期水位上升。
下图为2012—2022年我国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7. 2018—2019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洪涝灾害严重 B. 大城市数量增多
C. 耕地退化严重 D. 实施生态退耕
8. 图中体现的制约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是( )
A. 后备耕地资源 B. 耕地质量
C. 粮食单产 D. 复种指数
9.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应该( )
A. 增加耕地资源数量 B. 增加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C. 加强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 D. 禁止一切占用耕地行为
【答案】7. D 8. A 9. C
【解析】
【7题详解】
2018—2019年我国耕地面积大幅度下降,超出了自然的变化范围,应该是政策引起的变化,最大可能是生态退耕导致的耕地面积的减少,D对;正常年景下,洪涝灾害、耕地退化不会短时间内造成大量耕地的损失,AC错;大城市人口数量多,不会再一年内出现新的大城市,也不会大量占用耕地,B错。故选D。
【8题详解】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图中除了粮食产量外,只有耕地面积的减少一个信息,所以体现制约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后备耕地资源,A对;耕地质量、粮食单产、复种指数都未在图中信息有所体现,BCD错。故选A。
【9题详解】
我国宜农后备耕地资源有限,很多还是生态保护区域,增加耕地数量难度大,A错;增加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效果有限,达到最佳效果后再增加也无济于事,且破坏耕地质量得不偿失,B错;推广优良农作物品种能改变耕作结构,增加粮食产量,C对;禁止一切占用耕地行为过于绝对,在政策允许,保证耕地红线不被威胁的前提下,耕地并非不可转换用途,D错。故选C。
【点睛】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2)解决措施: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科技兴农。
林芝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平均海拔3100米,地势落差极大。该市主要交通设施包括米林机场、国道318、国道219、林(林芝)拉(拉萨)高速公路和在建的拉(拉萨)林(林芝)铁路,其中林拉高速公路平行于国道318拉林段。完成下面小题。
10. 影响林芝市对外交通线路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政策规划 B. 聚落分布
C. 山地海拔 D. 河谷走向
11. 林拉高速公路的开通对林芝市的影响是( )
A.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B. 提高国道318运输量
C. 充分发挥水运优势 D. 增加铁路修建数量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林芝市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处雅鲁藏布江河谷,周边为高大山系和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对外交通不便,林芝市对外交通线路主要是沿河谷分布,D正确;政策规划、聚落分布和山地海拔不是影响林芝对外交通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
【11题详解】
林拉高速公路是指林芝到拉萨的高速,该高速公路的开通,能够提高林芝市的交通通达度,提高林芝市的交通运输效率,A正确;可能会导致部分车辆选择走林拉高速,减少318国道运输量,B错误;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流流速较快,没有水运职能,C错误;高速公路不会增加铁路修建数量,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拉萨—林芝公路,是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的一条一级公路,也是G4218雅叶高速的组成部分,连接省会拉萨和地级市林芝。拉萨—林芝公路平行于国道G318拉林段,往返在拉萨和林芝两地的单向车程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5小时。2019年4月26日,西藏拉萨至林芝公路米拉山隧道正式双向通车,标志着拉萨至林芝公路实现全线通车。
太行山对华北平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近年来,当地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图为太行山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太行山对华北平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其主要原因是太行山为华北平原( )
①阻挡风沙 ②提供土壤 ③提供林果产品 ④增加降水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 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有( )
①降水集中 ②光照较少 ③地形崎岖 ④河流稀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太行山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可能是( )
A. 全面禁止农林开发 B. 清除植被枯落物
C. 坡耕地改梯田 D. 推广机械化作业
【答案】12. D 13. B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太行山位于华北平原的西侧,在一定程度上为华北平原阻挡了来自于西北的风沙,同时,发源于太行山脉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华北平原不断沉积,为华北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加上华北平原受夏季风影响较为明显,夏季风从海洋携带水汽遇地形抬升形成降水,因此太行山为华北平原增加降水,①②④正确;提供林果产品属于经济效益,排除③。故选D。
【1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山地较多,地表崎岖,地势起伏较大,同时,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较为集中,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等问题,①③正确;太行山区光照并不短缺,河流数量较多,排除②④。故选B。
【1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为应对太行山区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可以采取农业技术措施,使坡耕地改梯田,减缓地表径流流速,从而缓解水土流失,C正确;全面禁止农林开发不符合现状,排除A;清除植被枯落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水土流失,排除B;太行山区地形崎岖,不适宜推广机械化作业,排除D。故选C。
【点睛】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最西端阿拉善高原西部,境内地下水资源贫乏,流入该旗的黑河(额济纳河)是唯一的地表水。该地区以散居的牧民为主,近几十年来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牲畜饲养量增加,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完成下面小题。
15. 额济纳旗的环境特点是( )
A. 冰川、雪山广布,草类稀疏,乔木、灌木相间分布
B. 苔藓、水草广布,乔木茂密,绿洲呈团块状分布
C. 沙漠、戈壁广布,灌木稀疏,绿洲沿河呈带状分布
D. 苔原、冰原广布,植被稀疏,草木垂直变化明显
16. 为了避免生态环境恶化,在额济纳旗布局人口时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实施生态移民,圈定无人区 ②依托生存条件较好的聚落,建设移民新村 ③实施移民,按照区域面积平均分布人口 ④保证人口密度同放养牲畜量成正比分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最西端阿拉善高原西部,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境内地下水资源贫乏,因此该地区环境特点为沙漠、戈壁广布,灌木稀疏,绿洲沿河呈带状分布,C正确;冰川、雪山、苔原、冰原等分布于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苔藓、水草分布于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排除ABD。故选C。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为了避免生态环境恶化,在额济纳旗可以实施生态移民,圈定无人区,也可以依托生存条件较好的聚落,环境承载力较大,从而建设移民新村,①②正确;按照区域面积平均分布人口不符合现状,人口密度同放养牲畜量并不一定成正比分布,排除③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 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 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我国滇、黔、甘三省30岁以上未婚男性比重偏高,婚配性别比失衡严重。下图示意2010——203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 岁)婚配性别比(含预测)。
(1)描述2010—203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的特征。
(2)推测滇、黔、甘三省婚配性别比失衡较严重的原因。
(3)请为缓解滇、黔、甘三省婚配性别比失衡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城镇和农村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农村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高于城镇。
(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较大;女性人口外迁较多等
(3)振兴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宣传,改变传统生育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婚配性别比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2010到2030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农村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高于城镇地区。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我国滇黔甘三省30岁以上未婚男性比重偏高,婚配性别比失衡严重,主要原因在于这三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个人收入水平较低;加上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较大,导致性别比失衡;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人口外迁数量较多,从而导致未婚男性比重较多。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为缓解三省婚配性别比失衡现象,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收入;政府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传统生育观念;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社会平稳发展。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凉蔬菜是指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青海省(见下图)利用高海拔的地理优势发展高品质冷凉蔬菜种植,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青海省计划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冷凉蔬菜错峰上市且延长上市时间,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
(1)分析青海省冷凉蔬菜品质好的自然原因。
(2)说出青海省为实现冷凉蔬菜错峰上市和延长上市时间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海拔较高,夏季日照时间长,蔬菜光合作用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利于蔬菜有机质积累;灌溉用水多为深层地下水或高山冰雪融水,水质较好;气温较低,蔬菜生长周期长,品质好;蔬菜病虫害少等。
(2)培育优良品种,增强蔬菜的环境适应性,调整播种时间;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造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地势条件,在不同海拔播种同一种蔬菜,延长收获时间;建设冷库等仓储设施,延长蔬菜的保存期。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省冷凉蔬菜生产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区域认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方向等内容,考查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信息、根据所学知识调取和整理信息解释地理现象、为区域发展提供建议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农产品品质好的原因主要包括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土壤肥沃、水源优质、病虫害少等方面。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较低,蔬菜生长周期较长,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当地以高山冰雪融水或深层地下水作灌溉水源,水质清洁;当地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小问2详解】
实现冷凉蔬菜错峰上市和延长上市时间可采取的措施可从蔬菜生产的过程入手。在种子环节,可以通过改良品种增强蔬菜的环境适应性;在播种环节,可以调整播种时间,还可以利用当地不同海拔的地势条件种植同一种蔬菜,以延长收获时间;在收获和运输阶段,可以通过冷库等仓储设施延长蔬菜的保存期;最后可以通过人为工程技术手段,改造自然条件。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年初云南省迎来了国家级的发展蓝图——“一圈两群一带”规划(见下图),这一战略部署彰显了云南省独特的地理和经济价值。该战略规划中昆明都市圈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昭通市作为滇东北城镇群的核心,担负着推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沿边城镇带以推动跨境旅游、跨境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重点。
(1)据图分析昭通市发展的区位优势。
(2)滇西城镇群城镇规模较小,简述其人文原因。
(3)指出云南省为促进沿边城镇带跨境旅游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邻近四川省、贵州省,是云南省通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成渝经济区,受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2)地处云南省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偏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3)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带;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规范跨境旅游市场,提高服务水平。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一圈两群一带”规划相关材料和昭通市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城市区位因素,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考查学生地理知识获取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小问1详解】
由图示可见,昭通位于云南东北部,邻近四川和贵州,是云南通往长江中下游的门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联系性强;邻近四川,成渝城市群对昭通的辐射带动作用强,促进昭通的发展。
【小问2详解】
由图可见,滇西城镇群位于云南西部,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形条件较差,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口规模较小,难以有大量人口城市聚集,导致城镇群规模小。
【小问3详解】
发展旅游业,应首先着眼自身旅游资源,整合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发展特色旅游;该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游客的可达性,增强接待游客的能力;持续发展特色旅游,应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规范跨境旅游市场,保证游客的满意度。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目前已探明的能源储量及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安徽曾经是我国的产煤大省,煤电充沛,但近些年电力供需矛盾突出。2024年3月15 日,国家电网陕北至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陕电入皖”工程)开工,该工程起于陕西延安,止于安徽合肥,线路全长1070千米。同日,其配套工程安徽岳西抽水蓄能电站开工。两项工程投产后,每年可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超180亿千瓦时,替代燃煤消耗630万吨。下图为“陕电入皖”工程线路简图。
(1)简述陕西作为“陕电入皖”工程起点的区位优势。
(2)推测安徽从电力输出省变为输入省的原因。
(3)分析岳西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陕电入皖”配套工程的作用。
【答案】(1)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能源禀赋较好;工业基础条件较好,可为工程施工提供有力支撑。
(2)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煤电产能不足;水能、风能等资源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增大;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火力发电受到限制。
(3)调峰填谷,在低负荷时段储存能量,在高负荷时段释放能量,以平衡电网负荷;事故备用,当其他发电设备出现故障或紧急情况发生时,提供能源,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解析】
【分析】本题以“陕电入皖”工程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发展、能源资源的开发等内容,考查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信息、根据所学知识调取信息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资源、土地等)、人文因素(市场、交通、技术水平、工业基础、资金等)。“陕电入皖”是输电工程,起点需要有丰富的能源,而陕西化石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等资源丰富,能源禀赋较好;此外,陕西省有长久的电力开发历史,工业基础较好,可为工程施工提供有力支撑。
【小问2详解】
安徽从电力输出省变为输入省,说明电力输出减少、电力输入增加,电力输出减少主要跟能源减少有关系,安徽省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煤电产能不足,水能、风能等资源条件较差。电力输入增加主要跟经济发展需求增加有关,安徽省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增大,为了实现经济低污染高质量发展,需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需要对火力发电进行限制。
【小问3详解】
岳西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发电和蓄能两方面。当“陕电入皖”发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提供能源,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当电网运行至高峰阶段,岳西抽水蓄能电站能够释放能量、提供能源;当电网运行至低谷阶段时,岳西抽水蓄能电站能够将电能储蓄起来。2023—2024学年(下)南阳六校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 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吐鲁番盆地(位置见下图)降水稀少,有中国“干极”之称,夏季最高气温经常达到40℃以上。近年来,该地利用“热资源”积极发展“热经济”,发展起汽车高温干热试验、农作物高温试验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完成下面小题。
1. 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干极”的根本原因是( )
A 水汽来源少 B. 大气对流弱
C. 水资源需求量大 D. 沙漠分布广
2. 吐鲁番盆地发展“热经济”的主要优势有( )
①劳动力充足 ②土地租金低 ③光热资源丰富 ④科技力量雄厚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冬季,侵袭西南地区的冷空气受云贵高原阻挡,与西南气流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位置不定,锋区位置多在贵阳与昆明之间,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2023年11月13 日,昆明准静止锋进入云南,冷空气被哀牢山阻挡。下图示意昆明和贵阳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日,昆明的天气状况是( )
A. 晴朗 B. 高温 C. 阴雨 D. 大风
4. 该日昆明准静止锋移动方向是( )
A. 白天向东南,夜晚向西北 B. 白天向东北,夜晚向西南
C 白天向东北,夜晚向东北 D. 白天向西南,夜晚向西南
水源涵养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的服务功能之一,是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对降水进行再分配的复杂过程。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下图示意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时段若尔盖湿地( )
A. 面积逐年增加 B. 气温逐年降低
C. 年降水量增多 D. 整体呈退化趋势
6. 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变化对黄河的影响主要是( )
A. 航运价值提高 B. 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C. 结冰期缩短 D. 含沙量减小
下图为2012—2022年我国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7. 2018—2019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洪涝灾害严重 B. 大城市数量增多
C. 耕地退化严重 D. 实施生态退耕
8. 图中体现的制约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是( )
A. 后备耕地资源 B. 耕地质量
C. 粮食单产 D. 复种指数
9.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应该( )
A. 增加耕地资源数量 B. 增加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C. 加强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 D. 禁止一切占用耕地行为
林芝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平均海拔3100米,地势落差极大。该市主要交通设施包括米林机场、国道318、国道219、林(林芝)拉(拉萨)高速公路和在建的拉(拉萨)林(林芝)铁路,其中林拉高速公路平行于国道318拉林段。完成下面小题。
10. 影响林芝市对外交通线路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政策规划 B. 聚落分布
C 山地海拔 D. 河谷走向
11. 林拉高速公路的开通对林芝市的影响是( )
A.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B. 提高国道318的运输量
C. 充分发挥水运优势 D. 增加铁路修建数量
太行山对华北平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近年来,当地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图为太行山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太行山对华北平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其主要原因是太行山为华北平原( )
①阻挡风沙 ②提供土壤 ③提供林果产品 ④增加降水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 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有( )
①降水集中 ②光照较少 ③地形崎岖 ④河流稀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太行山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可能是( )
A. 全面禁止农林开发 B. 清除植被枯落物
C. 坡耕地改梯田 D. 推广机械化作业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最西端阿拉善高原西部,境内地下水资源贫乏,流入该旗的黑河(额济纳河)是唯一的地表水。该地区以散居的牧民为主,近几十年来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牲畜饲养量增加,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完成下面小题。
15. 额济纳旗的环境特点是( )
A. 冰川、雪山广布,草类稀疏,乔木、灌木相间分布
B. 苔藓、水草广布,乔木茂密,绿洲呈团块状分布
C. 沙漠、戈壁广布,灌木稀疏,绿洲沿河呈带状分布
D. 苔原、冰原广布,植被稀疏,草木垂直变化明显
16. 为了避免生态环境恶化,在额济纳旗布局人口时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实施生态移民,圈定无人区 ②依托生存条件较好的聚落,建设移民新村 ③实施移民,按照区域面积平均分布人口 ④保证人口密度同放养牲畜量成正比分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我国滇、黔、甘三省30岁以上未婚男性比重偏高,婚配性别比失衡严重。下图示意2010——203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 岁)婚配性别比(含预测)。
(1)描述2010—203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的特征。
(2)推测滇、黔、甘三省婚配性别比失衡较严重的原因。
(3)请为缓解滇、黔、甘三省婚配性别比失衡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凉蔬菜是指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青海省(见下图)利用高海拔的地理优势发展高品质冷凉蔬菜种植,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青海省计划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冷凉蔬菜错峰上市且延长上市时间,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
(1)分析青海省冷凉蔬菜品质好的自然原因。
(2)说出青海省为实现冷凉蔬菜错峰上市和延长上市时间可采取的措施。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年初云南省迎来了国家级的发展蓝图——“一圈两群一带”规划(见下图),这一战略部署彰显了云南省独特的地理和经济价值。该战略规划中昆明都市圈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昭通市作为滇东北城镇群的核心,担负着推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沿边城镇带以推动跨境旅游、跨境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重点。
(1)据图分析昭通市发展的区位优势。
(2)滇西城镇群城镇规模较小,简述其人文原因。
(3)指出云南省为促进沿边城镇带跨境旅游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目前已探明的能源储量及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安徽曾经是我国的产煤大省,煤电充沛,但近些年电力供需矛盾突出。2024年3月15 日,国家电网陕北至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陕电入皖”工程)开工,该工程起于陕西延安,止于安徽合肥,线路全长1070千米。同日,其配套工程安徽岳西抽水蓄能电站开工。两项工程投产后,每年可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超180亿千瓦时,替代燃煤消耗630万吨。下图为“陕电入皖”工程线路简图。
(1)简述陕西作为“陕电入皖”工程起点的区位优势。
(2)推测安徽从电力输出省变为输入省的原因。
(3)分析岳西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陕电入皖”配套工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