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该文字所述的历史事件( )
A.标志着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B.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C.意味着剥削阶级在中国的消亡 D.完成中华民族最深刻社会变革
2.1950年,上海一位民族资本家评价某事“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
A.三大改造 B.银元之战 C.“一五”计划 D.米棉之战
3.歌曲是时代的产物。建国初一首歌曲中唱到:“咱们的土地回老家哟……自己耕种自己的田哟……多收粮食送前线,援助人民志愿军。”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54年6月,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指出:“中国的真正执政者第一次参加了在欧洲的这次会议,解决朝鲜问题的真正障碍,是由于直到现在不承认中国的地位”。中国参加的这次会议应是( )
A.巴黎和会 B.第26届联大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5.1952年,中国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政府
A.发动“银元之战”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发动“大跃进”运动
6.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这次会议的召开( )
A.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
B.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完全解决
C.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
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7.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主席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可以查阅( )
A.《井冈山的斗争》 B.《论持久战》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8.这是某班同学设计的某期板报。其主题是( )
A.人民解放战争中的英雄 B.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
C.改革开放中的时代先锋 D.建设小康社会的典范
9.据《新华半月刊》的统计,截止到1958年9月25日,由《人民日报》和各省报道的水稻亩产1.5万公斤以上的高产“卫星”达19起,小麦亩产2500公斤以上的高产“卫星”11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生产热情高涨 B.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C.“浮夸风”泛滥 D.“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10.下图所示内容,可以说明中美( )
A.终结了东西方的冷战局面 B.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C.政治分歧得到了彻底解决 D.外交关系持续改善
11.如图是某高一同学在知识梳理时制作的时间轴。与该时间轴最契合的主题是( )
A.巩固人民政权 B.社会主义改造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改革开放
12.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据此可知( )
A.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B.政府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国际格局演变
C.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D.中国实力增强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增长,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快速发展。这反映了我国( )
A.科技创新领先世界 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D.基础建设不断发展
14.“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 )
A.交往、交流、交融 B.开放、包容、均衡
C.共商、共建、共享 D.多元、自主、平衡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思想理论( )
A.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B.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指导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 D.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16.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考古学者认为,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
A.长期的传说 B.网络的资料
C.古籍的记载 D.发掘的化石
17.下图所示是某学者对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与传播的研究示意图。据图可知,古代世界文明具有( )

A.相似性与多元性 B.共融性与互鉴性
C.本土性与单向性 D.继承性与包容性
18.如图为古代某一帝国形势示意图。该帝国是( )
A.马其顿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19.公元2世纪,演说家阿利斯提德说,所有的货物,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罗马城汇合。他意在说明当时罗马城( )
A.疆域辽阔 B.商贸繁荣 C.法制混乱 D.农业落后
20.《全球通史》在论述古巴比伦王国时指出:“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律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这部法典”应该是( )
A.《权利法案》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21.某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该制度出现于( )
A.古代的南亚 B.中古时期的西非 C.古代的美洲 D.中古时期的西欧
22.阿拉伯文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各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阿拉伯数字传播 B.伊斯兰教在全球的扩散
C.火药的早期应用 D.《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
23.“大化改新”时期日本废除了独立性较强的“国”,设立新的地方行政机构“评”,但依然重用当地首领任命他们为“评”的官吏。上述做法旨在( )
A.加速改革进程 B.建立幕府体制
C.维护地方稳定 D.提升天皇权威
24.从10世纪起,东非居民在漫长的海岸地带和附近岛屿上建立起数十个定居地,并以这些定居地为基地,渡过印度洋,与红海沿岸、阿拉伯南部、波斯湾、印度、东南亚乃至中国各城市展开了十分得利的贸易活动。这些活动( )
A.引发了早期殖民扩张 B.促进了文明交流发展
C.推动了非洲城邦发展 D.完善了埃及行省制度
25.玛雅人创造了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其艺术和科学闻名于世:阿兹特克人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印加帝国建立了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然而,16世纪末这些文明都湮灭了。其主要原因是( )
A.各文明间缺乏交流 B.殖民者的入侵
C.美洲文明不断衰落 D.自然灾害频繁
26.1497年.达·迦马出发时带有葡萄牙国王致长老约翰(传说长老约翰王统治着印度,印度产香料)的信。哥伦布保存的《马可波罗行纪》的边角上记满了他对每一处提到的金银、宝石丝绸和各种香料的评论。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印度是香料主产地 B.葡萄牙最早进行远航探险
C.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D.香料贸易改变了欧洲商路
27.1578年,一名英国航海家到达南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他是继麦哲伦之后完成第二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据此判断这是( )
A.迪亚士的发现 B.达·伽马的航行 C.德雷克的探险 D.哥伦布的远航
28.综合下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是( )
A.物种的世界性流动 B.世界已成为紧密联系整体
C.世界商品市场形成 D.东西方传统商贸往来扩大
29.下图为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国际贸易(部分)简图。据图分析,该贸易( )
A.替代了传统的印度洋贸易 B.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促进非洲完成了社会转型
30.塞维利亚本来是西班牙的一座普通城市,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在此设立“印度群岛交易之家”,事实上垄断了西班牙海外贸易,一举成为王国贸易中心,迅速繁荣起来。与此变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蒸汽革命 D.奴隶贸易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爆发了……但是由于各级干部、党员和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的抵制、抗争和斗争,这场政治运动的破坏性作用受到一定限制。也由于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频繁的政治运动的重重干扰而顽强努力,在工农业、国防和外交等方面仍取得一定进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政治运动”的名称。这一时期“在工农业、国防和外交等方面仍取得一定进展”,请从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32.建国以来,新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1)根据图1、2、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材料二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中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主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2)结合所学,列举祖国统一大业所取得的成就。
材料三
(3)请你为改革开放40周年写一份解说词。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约从9世纪末开始,西欧城市得到发展,新兴城市建立在西欧各地的道路交汇处、水路码头、交易中心这些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强的地方。城市兴起的根本动因在于农业的发展,十字军东征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繁荣的向往,一些商人开始东西方的远程贸易。14世纪之交,西欧的城市、城镇总计达到1万多个,平均每500平方英里就分布一个。城市人口增加幅度不小,城区规模也在扩大。城市最初坐落于封建领地内,11世纪前后,欧洲城市开始了争取自治的斗争,建立新城市既符合国王眼前的经济利益,又符合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国王成为城市和商人的长期盟友,城市也往往利用王室的庇护,抵制领主的剥削,扩大自身权利。自治城市有自己的管理机构,也拥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也有一些城市享有部分自治权。自由是典型的自治城市的重要特征,可以说,城市是打破封建制度的一个力量。行会是自治城市管理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经济组织也是政治组织,集生产、军事、宗教和互助等功能于一身,在中世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中国人民开始当家做主,所以这是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完成中华民族最深刻社会变革,排除BD项;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依然存在,排除C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50年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50年上海某民族资本家评论中共用政治力量平息了六月银元风暴,这次用经济力量就解决了。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在“银元之战”中受到打击的上海投机资本不甘心失败,转向粮食、棉纱和煤炭市场,引发又一次全国性涨价高潮。人民政府调集全国物资到上海等大城市,运用市场规律平息物价风潮。D项正确;1953年开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材料时间和题意不符,排除A项;“银元之战”是中共运用政治力量平息的,排除B项;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歌曲是文化,材料中的歌曲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后,农民积极援助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是1953-1956年,排除B项;人民公社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中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真正执政者第一次参加了在欧洲的这次会议,解决朝鲜问题的真正障碍……”可知这次会议应是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D项正确;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在巴黎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71年10月在纽约召开的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55年4月,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为了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很低、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很低的局面,政府开始谋求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故B正确;发动“银元之战”是为了平抑物价,故A错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为了土地改革,故C错误;1958年发动“大跃进”运动,故D错误。
6.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当时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中共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A项正确;中共八大的召开不能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完全解决,三大改造的完成意味着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排除C项;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的是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故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可以查阅《论十大关系》,D项正确;《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是毛泽东同志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作于1928年11月25日,文章分为湘赣边界 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割据地区现势、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共八个方面,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纲领性文献。该讲演从全国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地论述了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从而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该报告完整地阐述了党的三大作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新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图中“雷锋”“铁人”“焦裕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雷锋是人民解放军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铁人”王进喜为大庆油田乃至中国石油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焦裕禄为治理兰考县鞠躬尽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他们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楷模,B项正确;雷锋、“铁人”王进喜、焦裕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人物,与解放战争、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58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处于“大跃进”的高潮中,对农作物高产量的报道反映的是浮夸风的盛行,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浮夸风”,而不是生产热情高涨,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报道中的高产并不是生产力的真实反映,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一五”计划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年至1979年(中国、美国)。据本题材料“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1979年邓小平访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基辛格秘密访华到尼克松总统访华,再到邓小平访美可以看出中美的外交关系持续改善,D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终结了东西方的冷战局面,与材料中的中美关系改善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表明中美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并且中美在1979年才实现建交,排除B项;政治分歧得到了彻底解决表述错误,作为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双方的政治分歧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5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南方谈话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改革继续深化,2001年加入世贸,是改革开放的重大体现,D项正确;巩固人民政权时期是1949年至1956年,排除A项;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1953至1956年,排除B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至1966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题干提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可知我国的外交政策调整是为了维护当前我国的国家利益,C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中国在现代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并未涉及政治经济多极化问题,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常理,政府外交政府取决于国家利益,并非国家格局,国际格局只是对外交政策调整有影响,排除B项;材料涉及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间段,中国外交打破西方国家外交封锁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依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增长,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快速发展”,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B项正确;“领先世界”,表述绝对,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整体综合国力的提升,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D项正确;毛泽东思想中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排除A项;邓小平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排除B项;毛泽东思想指导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文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能够支撑人类是由进化而来的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发掘的化石,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一手史料,D项正确;传说、网络资料和古籍的记录都有主观创作的因素,并不是最有力的证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世界。题干图片中古代世界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用双向箭头相连,示意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B项正确;材料未将不同文明进行对比,不能得出相似性与多元性,排除A项;图表反映了古代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不能体现单向性,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某一文明的发展历程,不能体现文明在继承传统和包容新内容过程中发展,不能得出继承性与包容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确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马其顿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由地图中的东征路线可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从地中海出发,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而且还到达了东北非的埃及,最终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A项正确; 阿拉伯帝国没有占据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排除B项; 罗马帝国将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海,与图片不符,排除C项; 波斯帝国没有占据希腊半岛,排除D项。故选 A项。
19.B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2世纪”“所有的货物,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罗马城汇合”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世纪正是罗马帝国的繁荣时期,材料所述“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罗马城汇合”体现了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和商业兴旺,任何商品都能够在罗马城汇合,体现了剧哦吗商贸的繁荣,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疆域辽阔,但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罗马疆域的信息,无法得出疆域辽阔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罗马帝国法制方面的信息,无法得出法制混乱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商贸繁荣,任何商品都能够在罗马从汇合,没有涉及其农业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农业落后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王国)。据材料“《全球通史》在论述古巴比伦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套法律汇编,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C项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颁布的,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步成文法,排除D项。故选C项。
2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据材料“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以及效忠誓词,结合所学知识中古时期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之间结成了契约关系,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与南亚无关,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不是西非,排除B项; 材料体现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未涉及美洲,排除C项。 故选D项。
2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632年至1258年(阿拉伯帝国)。据本题材料“就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各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将古印度的数字传播到了欧洲地区,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伊斯兰教在全球的扩散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火药的早期应用”与唐末的军事活动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马可·波罗游记》是第一次较全面地报道中国的、影响极大的一部书,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日本。根据材料信息,大化改新废除了独立性较强的“国”,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这也可能会引发地方首领的不满,而任用当地首领为“评”的官吏,有利于减少改革阻力,加速改革进程,A项正确。大化改新开始于646年,幕府体制开始确立于1192年,排除B项;材料中的改革措施主要目的是削弱地方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不是维护地方稳定和提升天皇权威,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
2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0世纪(东非)。根据材料“渡过印度洋,与红海沿岸、阿拉伯南部、波斯湾、印度、东南亚乃至中国各城市展开了十分得利的贸易活动”可知,东非居民与亚洲主要文明区开展贸易活动,加强了东非和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国家的联系,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B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参与者主要是西欧国家,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主要的手段是暴力掠夺,A项和题干时间、国家不符合,排除A项;远洋贸易对城邦发展无直接影响,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埃及属于北非,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古美洲文明。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16世纪末被毁灭了。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欧洲殖民者侵略美洲,大量屠杀土著居民,毁灭美洲文明,B项正确;文明之间缺少交流、自然灾害都 是美洲文明灭亡的原因之一,排除AD项;西方列强的毁灭导致了美洲文明的衰落,因此C是结果,排除C项。故选B项。
2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材料“印度盛产香料”对每一处提到的金银、宝石、丝绸和各种香料的评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寻找香料和黄金,C项正确;仅凭材料“印度盛产香料”,不能说明印度是香料的主要产地,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了葡萄牙有远航探险但不能得出最早进行远航探险,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远航探险的动力,不体现之后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C项。
2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78年英国。据所学可知,英国的德雷克于1578年到达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同时他还是继麦哲伦之后完成第二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C项正确;迪亚士1487年到达好望角,不符题意,排除A项;达·伽马在1497年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不符题意,排除B项;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排除D项。故选C项。
28.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5世纪末(世界)。根据材料中所列举的新旧世界交换的物种可知,这里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作物向外传播,同时旧大陆的物种传入美洲,这体现的是物种的世界性流动,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而非“已成为紧密联系整体”,排除B项;世界商品市场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材料只列举了物种传播,其中“天花”等不属于商品,而且这里涉及的是美洲,这不属于传统贸易圈范围,排除D项。故选A项。
2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三角贸易使得欧洲大获其利,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替代了传统的印度洋贸易”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传统的印度洋贸易依然存在,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C项;列强的殖民扩张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但却阻碍了非洲的社会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3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班牙是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塞维利亚成为王国的贸易中心,说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A项正确;贸易中心转移是商业革命的表现,和价格革命、蒸汽革命以及奴隶贸易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31.事件:文化大革命。
阐述:文革时期我国工农业获得一定的发展。工业上先后开展了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逐步建成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时,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农业上,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如杂交水稻等)、提倡科学种田等举措,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虽然整体上有一些损失,但在一些具体领域仍取得了一定成就。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文革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写出这场“政治运动”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文化大革命。
第二小问,关于结合史实,任选角度阐述文革时期“在工农业、国防和外交等方面仍取得一定进展”,根据材料“这场政治运动的破坏性作用受到一定限制。也由于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频繁的政治运动的重重干扰而顽强努力,在工农业、国防和外交等方面仍取得一定进展”并结合所学可知,文革时期我国工农业获得一定的发展。工业上先后开展了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逐步建成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时,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农业上,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如杂交水稻等)、提倡科学种田等举措,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2.(1)政治制度:图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图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图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成就: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3)解说词:197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国企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40年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确立,国防实力不断提升,科技水平领先世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
【详解】(1)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中三幅图片中的文字可知,图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图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图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背景下,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3)解说词:主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进行解说。如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科技创新等。具体而言,197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国企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40年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确立,国防实力不断提升,科技水平领先世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
33.(1)农业、工商业的繁荣;交通便利;十字军东征;国王和领主的支持;城市自治运动的推动(市民阶层的争取)。
(2)特点:规模逐渐变大(人口不断增加);数量增多(发展速度快);分布较密集;具有一定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享有部分自治权);追求自由;与国王和封建主联系紧密;组成行会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影响:冲击封建制度(冲击庄园和农奴制度);有利于工商业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兴起);推动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王权;推动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市民阶层的崛起(推动阶级结构的变化);促进学校教育和文化发展(培养了人才)。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农业的发展”可分析出农业、工商业的繁荣;根据材料“西欧各地的道路交汇处、水路码头、交易中心这些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强的地方”可分析出交通便利;根据材料“十字军东征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繁荣的向往”可分析出十字军东征;根据材料“国王成为城市和商人的长期盟友”可分析出国王和领主的支持;根据材料“自治城市有自己的管理机构,也拥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也有一些城市享有部分自治权”可分析出城市自治运动的推动(市民阶层的争取)。
(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特点:根据材料“城镇总计达到1万多个,平均每500平方英里就分布一个”可分析出规模逐渐变大(人口不断增加),数量增多(发展速度快)分布较密集;根据材料“自治城市有自己的管理机构,也拥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也有一些城市享有部分自治权”可分析出具有一定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享有部分自治权);根据材料“自由是典型的自治城市的重要特征”可分析出追求自由;根据材料“国王成为城市和商人的长期盟友,城市也往往利用王室的庇护,抵制领主的剥削,扩大自身权利”可分析出与国王和封建主联系紧密;根据材料“行会是自治城市管理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析出组成行会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影响: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冲击封建制度(冲击庄园和农奴制度),有利于工商业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兴起);结合王权加强可分析出推动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王权;推动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结合城市自治运动可分析出推动市民阶层的崛起(推动阶级结构的变化),促进学校教育和文化发展(培养了人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