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目标】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素养目标】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素养目标】
1.了解人类早期农耕畜牧的发展,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农耕畜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
2.搜集各文明区域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出现的史料,通过史料实证,知道文明诞生的标志
3.立足时空观念,结合各文明古国的历史和地理环境,理解形成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特点的条件
【时空坐标】
【本课要旨】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和国家逐渐形成,文字出现,标志着文明社会到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人类早期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就越大。此外,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宗教信仰也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
3.古代世界基本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古代世界各区域文明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必备知识】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
采集 文明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和阶级
农耕 文明 农业和 畜牧业 产生 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在这些地区,人类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手工业 出现 随着农业的发展,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农耕 文明 商业发展 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管理者 的出现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早期城 市形成 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阶级 产生 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奴隶制 的出现 在争夺土地和资源的部落战争中,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国家出现 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文字产生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
[易错点拨]农耕畜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
[情境再现]文明的产生
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生产力的发展。
[情境再现]文明产生的标志
奴隶社会军队、监狱、法庭等暴力机关出现,奴隶地位低下,阶级压迫十分严重。原始社会不存在私有制,没有阶级压迫,人人平等。
奴隶社会出现了人与人的不平等,但为何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从野蛮走向文明”?
提示:文明是指在生产力水平提高之下,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与人的地位差异并不是区分野蛮和文明的标志。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特征: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概况
(1)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至前18世纪左右)
自然环境 两河流域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政治统治 ①国家统一: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文化成就 ①文字: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②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③科技: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
(2)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至前3100年左右)
自然环境 尼罗河提供了灌溉与交通条件
政治统治 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③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文化成就 ①文学: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文字:创立象形文字 ③历法: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④建筑:建造金字塔体现法老的至上权威 ⑤书写材料:莎草纸
(3)古印度文明(公元前3千纪至前6世纪)
自然环境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有着茂盛的植被,雨水丰沛
政治 统治 ①公元前3千纪,印度文明诞生 ②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并出现种姓制度
文化 成就 ①宗教:婆罗门教推动种姓制度形成,佛教冲击种姓制度 ②文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③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4)古代希腊文明(公元前2千纪至前6世纪)
自然环境 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多山少平原
政治 统治 ①公元前2千纪,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②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兴起。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城邦。其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政治
文化 成就 ①文学:创作出神话、悲剧和喜剧等 ②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情境再现]《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倘居于自由民之家之妇,为使其夫之债权人不至将她扣押,曾与其夫立约……其债权人不得扣押其妻。
以上条文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怎样的特点?
提示:用正式的条文律法保障妇女的权利。
[情境再现]埃及法老的地位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摘译自埃及历史铭文
材料体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
提示: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法老的意志就是法律。
[情境再现]种姓制度
古印度婆罗门宣称,从普鲁沙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双臂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由此可知,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是一种等级制度。
[图解历史]种姓制度的基本内容、特点
(1)基本内容
(2)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概念阐释]城邦
“城邦”一词源于希腊文polis,又称为“城市国家”,通常是以城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边农村形成的经济政治共同体,具有独立自主和小国寡民的特点。
[易混易错]古希腊公民与居民
古希腊公民是城邦居民中一种具有特殊身份的团体。一般来说,只有纯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才能成为本邦公民。而居民的范围则要大得多,它还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妇女等。
【关键能力】
一、古代人类文明的产生
史料一 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发展,还导致了父权制确立,氏族制度瓦解,加速了阶级的形成,为文明到来开拓了道路。而且,也为后来的剥削制度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
史料二 社会上出现了穷人和富人、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他们手中的货币和其他财富,维持他们的特权地位,镇压被剥削者的反抗,便设立了各种强制性的暴力机关,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从此,古老的氏族制度完全解体,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摘编自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话:古代中世纪部分》
思考:(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明产生的前提。
(2)根据史料二,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为什么说“国家产生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提示:(1)农耕畜牧的生产推动了社会分工,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人类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
(2)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标志是国家开始形成。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之后,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设立,国家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
二、世界不同地区的多元文明
史料一 如果自由民毁损任何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毁其眼睛。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
——摘编自《汉谟拉比法典》
史料二 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
——摘编自《摩奴法典》
史料三 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制度,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 000到6 000个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摘编自《什么是民主》
思考:(1)史料一中两则法典条文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怎样的特点?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2)史料二反映了古印度种姓制度怎样的特点?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3)史料三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史料三中对参加公民大会者有何限制?这种限制说明了什么?
提示:(1)特点:第一则反映了法典的同态复仇原则,体现了公正观念,第二则反映了法典的阶级属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看待: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自由民之间,在奴隶制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公正。
(2)特点:严格的社会等级区分,职业世代相传,实行种姓内婚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3)特点:人民主权。限制:参加者是成年男性公民,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剥夺了公民权。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人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三、“东西方政治体制”
材料 在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实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烂;希腊多山、近海,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古希腊的雅典则建立起城邦公民政体。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东西方政治体制”提出你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提示:
观点:地理环境的差异是造成东西方政治体制差异的原因之一。
论证:中国属于大河文明,多平原,农业经济发达,实行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自给自足。这种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决定了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方雅典属于海洋文明,多山,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易产生民主政治体制。
总之,东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产生了东方的专制和西方的民主。(提出其他观点,如“东西方两个古典文明形成不同类型政治体制是综合因素的结果”等均可)
【视野拓展】
1.生产力是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采集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后来随着磨制石器和弓箭的大量使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继而开始出现农业和手工业分工,在此基础上,才会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因此生产力是古代文明产生并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
2.从经济角度理解人类文明社会到来的物质条件
(1)人类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随着家畜饲养业和农业的发展,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2)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农耕和畜牧产生后,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3)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4)私有制逐渐产生,国家开始形成。
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产品有了剩余,个体劳动代替了集体劳动,出现了家庭私有财产。
②随着贫富分化的发展,血缘关系松弛,氏族贵族侵占公共利益。阶级分化加剧,氏族贫民破产,沦为奴隶,战俘也被变为奴隶。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国家开始形成。
3、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而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游牧民族以畜牧业见长。
(2)地理环境:在世界上古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流域,利用冲积平原的有利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3)周边环境:西亚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另一方面,不利于文明的稳定,朝代更替频繁。中国、印度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
(4)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也反过来影响了文明的多样性。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是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是在这个国家领土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有自己的本色和长处。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是包容的,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文明将共存,人类将共荣,只有共荣才能共存。我们只有建立起正确的文明观,才能够让各种文明在交往、交流与交融中不断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