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维生素D合成障碍会影响某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进而导致人体身材矮小、骨骼弯曲等。这种无机盐离子是( )
A.Na+ B.Ca2+ C.K+ D.Fe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湖蟹是湖州特色美食之一,具有“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红膏、玉脂”的鲜明特点,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是餐桌佳品。
2.C、H、O、N、P、S等元素是构成湖蟹细胞的主要元素,其中参与湖蟹体内有机大分子骨架构成的元素是( )
A.C B.H C.O D.N
3.蟹黄和蟹膏中富含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 )
A.甘油 B.果糖 C.胆固醇 D.氨基酸
4.“青背白肚”的湖蟹,其甲壳主要是由多糖“甲壳质”构成,该事实体现了糖类( )
A.参与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调节 B.是组成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C.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D.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5.泛素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小分子调节蛋白,这些泛素蛋白结合到底物蛋白质分子的特定位点上的过程叫泛素化。部分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泛素的合成需核糖体的参与
B.泛素化有助于蛋白质的分类和识别
C.溶酶体内合成的酶能水解泛素化的蛋白质
D.吞噬泡与溶酶体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水晶杨梅是白杨梅中的稀有品种,成熟后通体乳白,不含花青素,具有甜度足、味道好、外形美等优点。其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纤维素、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果胶等,是具有很高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水果。
6.水晶杨梅的果肉细胞中不含下列哪种细胞器( )
A.内质网 B.叶绿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7.欲鉴定水晶杨梅果肉中是否含还原糖,可以选择的是( )
A.碘-碘化钾溶液 B.双缩脲试剂 C.本尼迪特试剂 D.苏丹染液
8.有关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做出重要补充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9.如图是肾小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磷脂和③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
B.⑤胆固醇插在磷脂之间只能增强细胞膜的流动性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由①来决定
D.糖蛋白④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外的化学信号
10.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能合成自身需要的全部蛋白质 B.中心体是单层膜的细胞器
C.液泡中的水溶液称为细胞溶胶 D.细胞壁具有全透性
11.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的复杂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具有生物膜系统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B.骨骼肌细胞
C.大肠杆菌 D.噬菌体
1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该种细菌附着于胃黏膜上时,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胃壁受损。该菌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
A.拟核区 B.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 C.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D.核糖体
13.如图表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剧烈运动时体内ATP含量会明显减少
B.ADP可以作为DNA的组成单位之一
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可用于①过程
D.②过程中,ATP分子中的3个特殊化学键断裂均水解,释放能量
1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都能被蛋白酶水解
B.酶能提高反应活化能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在验证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将酶和底物充分混合后再调pH
15.某小组进行“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活动,实验思路如下表所示。丙和丁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因变量是(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1%淀粉溶液3mL + - + -
2%蔗糖溶液3mL - + - +
唾液淀粉酶溶液1mL - - + +
蒸馏水1mL + + - -
37℃水浴10min,分别加入检测试剂,摇匀。沸水浴2min,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A.酶的种类 B.底物种类 C.反应温度 D.颜色变化
16.利用植物细胞具有的全能性,可将胡萝卜根中的细胞取出,放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单个细胞会分裂分化,最后形成植株,这就是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经常加入蔗糖,植物细胞利用蔗糖的方式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转运蔗糖时,共转运体不发生形变 B.ATP合成受阻,蔗糖运输速率下降
C.蔗糖会水解成2分子葡萄糖 D.减少培养基的H+,有利于蔗糖的吸收
17.某同学用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处理同一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检测原生质体(表皮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的结构)相对体积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代替乙二醇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B.AB段由于蔗糖分子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
C.AC段中,120s后随着原生质体体积增大,其吸水能力变强
D.该植物细胞在A点和C点处的细胞液浓度相等
18.某研究表明,癌细胞即使在O2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厌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氏效应”。下列有关人体癌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癌细胞产生的CO2只来自线粒体
B.癌细胞中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
C.无氧条件下,癌细胞中丙酮酸分解时会生成少量ATP
D.癌细胞厌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19.下列关于“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提取光合色素时加入CaCO3粉末可以保护所有光合色素
B.提取的光合色素溶液中不能发生H2O的裂解
C.利用95%的酒精分离色素可得到四条色素带
D.分离时滤纸上滤液细线应该低于层析液液面
20.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后,观察到如图三个细胞。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时需用酸性染料龙胆紫染色
B.乙细胞最适合用于观察和研究染色体
C.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的DNA加倍
D.丙细胞所处的时期可观察到细胞板
21.雄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雌雄两套生殖管道。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雌性生殖管道消失,只留下雄性生殖管道。雌性生殖管道消失的原因是(  )
A.细胞分化 B.细胞衰老
C.细胞凋亡 D.细胞癌变
2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高茎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B.孟德尔人工杂交实验过程为:去雄→套袋→人工异花授粉
C.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23.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雄花开在顶端,雌花开在下部,如图所示。玉米籽粒颜色由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黄粒(A_)、白粒(aa):叶色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绿叶(BB)、浅绿色(Bb)、白化叶(bb)幼苗后期死亡。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叶色的显性现象属于共显性
C.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对母本植株进行去雄处理
D.基因型AaBb的玉米植株自交,子代浅绿叶白粒籽的成熟植株占1/6
24.如图是果蝇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甲、乙两条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黑点代表了部分基因(一个黑点代表一个基因),其中有两对基因用(A/a)、(B/b)表示,这部分基因的位置是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标记显示出来的,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均相同
B.该图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图中所示的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时,非等位基因均可以自由组合
D.该个体一定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和ab的精子
25.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红绿色盲遗传中,儿子的色盲基因不能来自于父方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出与性别决定相关
D.各种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6.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则35S标记组的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7.DNA分子独特的结构使其能够满足作为遗传物质多样性、稳定性的要求。某DNA分子结构模型中的一个片段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脱氧核糖的是(  )
A.a B.b C.c D.d
28.下列关于细胞中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都是随着染色体复制而完成的
B.DNA复制时解旋酶提供能量并将DNA两条链解开
C.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准确复制的条件之一
29.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染色体2由染色体1复制而来
B.②④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C.②是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造成的
D.图1中a和b在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
30.关于“中心法则”过程及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只在细胞核内进行,翻译只在细胞质进行
B.rRNA和tRNA都是DNA分子转录的产物
C.翻译时,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mRNA上的特定序列
D.逆转录和DNA复制的模板都是DNA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甲表示发生在番茄细胞内的生理反应过程,图乙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X物质是 ,①过程是在 (填叶绿体结构)上进行的,①过程除图上所示物质外,还有 生成。
(2)③过程的名称为 ,Y物质是 。
(3)图乙中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4)若突然停止光照,则图甲中的过程 (填标号)将首先受到影响,叶绿体内三碳酸含量将 ,一段时间后,三碳酸含量将 。
32.据图回答问题:
Ⅰ.如图四个细胞是某种雄性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间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
(1)在A、B、C、D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
(2)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
(3)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
(4)如上述所示的细胞分裂发生在同一部位,则该器官可能是 。
(5)B细胞处于 期,其子细胞名称为 。
Ⅱ、如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此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6)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 分裂过程,其着丝粒分裂发生在 期(填数字)。
(7)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则核DNA数在1-4时期为 条。
(8)8处发生 作用(填生理现象)。
33.如图为甲病(A或a)和乙病(B或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I 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 (填“显”或“隐”)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 (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Ⅰ1的基因型是 ,Ⅰ2的基因型是 ,他们生出的孩子既有正常又有患者的现象称为 。
(3)Ⅱ4可能的基因型是 。
(4)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她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只患乙病男孩概率是 。
34.下图甲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b、c表示生理过程,①-⑥表示物质或结构,图乙⑦- 表示物质。

(1)图甲a过程为 。若图甲①中共有5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则a过程连续进行2次,共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个。
(2)图甲中b过程所需的酶为 :图甲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 (填“向左”或“向右”)。
(3)图甲中c过程需要的RNA有rRNA、mRNA、 (填数字序号)。图中mRNA上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
(4)若图甲中多肽③由4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②中至少含有 个碱基。
(5)图乙一个分子⑦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这样的生物学意义是 ;图乙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 (填“向左”或“向右”),图中⑧⑨⑩ 在图甲c过程完成后结构 (填“相同”或“不相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维生素D是脂质的一种,能够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其中Ca2+不足会导致人体身材矮小、骨骼弯曲,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3.D 4.B
【分析】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为C、H、O,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脂肪的化学元素组成为C、H、O;动物细胞含有的糖类物质有:单糖、二糖中的乳糖、多糖中的糖原(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含有几丁质即壳多糖);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称甘油三酯;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2.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因此,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A、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可以接受信息分子的信息,体现糖类参与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调节,A错误;
B、甲壳主要是由多糖“甲壳质”构成,体现糖类是组成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B正确;
C、核糖、脱氧核糖组成RNA、DNA,体现糖类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C错误;
D、细胞主要的代谢以葡萄糖为原料,体现糖类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D错误。
故选B。
5.C
【分析】由图可知:泛素的功能是标记损伤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
【详解】A、泛素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小分子调节蛋白,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A正确;
B、泛素与错误的蛋白质结合,就像给蛋白质打上标签,使之与正常的蛋白质区分开,B正确:
C、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能水解泛素化的蛋白质,但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C错误:
D、吞噬泡与溶酶体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6.B 7.C
【分析】1、常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单层膜,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叶绿体具有双层膜。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动力车间”;高尔基体是单层膜,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再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在动物细胞中参与分泌物的形成,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2、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6.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构成、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水晶杨梅果肉细胞不发生光合作用,不含叶绿体,含有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B符合题意。
故选B。
7.A、淀粉加碘﹣碘化钾溶液可以变为蓝色,A错误;
B、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的颜色反应,B错误;
C、本尼迪特试剂,也称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可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出现砖红色沉淀,C正确;
D、苏丹染液与脂肪发生反应,出现红色或橘黄色,D错误。
故选C。
8.C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 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 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新细胞来自老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A错误;
B、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B错误;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他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而不是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9.D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分子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解】A、脂双层是指磷脂双分子层,这是由磷脂分子①的理化性质决定的,是在有水的环境中自发形成的,其上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脂分子只分布在质膜的外侧,故脂双层是不完全对称的,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磷脂的尾部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由于胆固醇是“刚性的”,会限制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可以移动,且其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因而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物质基础是其中含有多种类型的蛋白质,C错误;
D、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有些糖蛋白④起着细胞标志物的作用,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外的化学信号,D正确。
故选D。
10.D
【分析】根据膜结构对细胞器进行分类: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
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详解】A、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能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A错误;
B、中心体没有膜结构,B错误;
C、液泡中的水溶液称为细胞液,细胞质基质又称为细胞溶胶,C错误;
D、细胞壁具有全透性,D正确。
故选D。
11.B
【分析】生物膜系统是指生物体细胞内所有膜的统称,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也包括细胞内的囊泡膜。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各种细胞器,也没有细胞核的存在,因此只有细胞膜,故不具备生物膜系统,A错误;
B、骨骼肌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因此具有生物膜系统,B正确;
C、大肠杆菌的是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各种具膜的细胞器,只有无膜结构的核糖体,无核膜,因此没有生物膜系统,C错误;
D、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不具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B。
12.B
【分析】幽门螺杆菌是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没有众多的细胞器,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
【详解】幽门螺杆菌是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众多的细胞器,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不具备线粒体等细胞器,因此该菌进行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C
【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1)ADP和ATP的关系: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2)ATP的水解:在ATP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特殊化学键很容易断裂,于是远离A的那个磷酸基团P就脱离下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同时释放能量。
(3)ATP的合成: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详解】A、剧烈运动时ATP不会明显减少,可通过①与②过程的快速相互转化维持体内能量供需平衡,A错误;
B、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就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
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可用于①过程,合成ATP,C正确;
D、②过程ATP水解形成ADP,因此是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特殊化学键断裂水解,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C。
14.C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绝大多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酶(如核酶化学本质为RNA)都能被蛋白酶水解,A错误;
B、酶降低反应活化能,B错误: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碘液、而不是斐林试剂(斐林试剂需要进行水浴加热,会对实验造成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正确:
D、在验证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由于酶的高效性,应先进行pH处理,再混合,D错误。
故选C。
15.D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号试管就是对照组,丙和丁试管是实验组。
【详解】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丙和丁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自变量是底物种类,因变量是颜色变化,而酶的种类和反应温度为无关变量,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B
【分析】据图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ATP,说明H+细胞内<细胞外,蔗糖通过共转运体进入细胞内借助H+的势能,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转运蔗糖时,共转运体的构型会发生变化,但该过程是可逆的,A错误:
BD、据图可知,H+向细胞外运输是需要消耗ATP的过程,说明该过程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细胞内的H+<细胞外的H+,蔗糖运输时通过共转运体依赖于膜两侧的H+浓度差建立的势能,故当ATP合成受阻时,会通过影响H+的运输,进而使蔗糖运输速率下降,而培养基的pH值低(H+多)于细胞内,会使势能增大,有利于蔗糖的吸收,B正确,D错误;
C、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构成的,在细胞壁上蔗糖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成1分子的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C错误。
故选B。
17.A
【分析】据图分析:植物细胞浸浴2mol L-1的蔗糖溶液中,原生质体的体积一直减小直至不再变化,说明植物细胞失水,失水过多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植物细胞浸浴2mol L-1的乙二醇溶液,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减小后恢复,即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详解】A、当鳞片叶细胞刚刚置于硝酸钾溶液中时,硝酸钾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小,同时细胞选择吸收K+和NO3-,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故可得到类似乙二醇溶液的结果,A正确;
B、AB段曲线由于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B错误;
C、AC段中,120s后随着原生质体体积增大,发生了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细胞液的浓度减小,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错误;
D、与A点相比,C点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与A点相同,但由于之前大量的乙二醇分子进入液泡内,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因此C点细胞液浓度可能高于A点,D错误。
故选A。
18.A
【分析】人体细胞的需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溶胶,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厌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场所都是细胞溶胶,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
【详解】A、人体内癌细胞在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所以人体内癌细胞产生的CO2只来自线粒体,A正确;
B、癌细胞中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H]还原为乳酸,B错误;
C、无氧条件下,癌细胞进行厌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时没有ATP的生成,C错误;
D、癌细胞厌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还储存在乳酸中没有释放出来,D错误。
故选A。
19.B
【分析】光合色素的提取用95%的酒精,分离用层析液,最终在滤纸条上出现4个色素带,从下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详解】A、提取光合色素时加入CaCO3粉末可以保护叶绿素,A错误;
B、提取的光合色素溶液中缺乏相关酶,所以不能发生H2O的裂解,B正确;
C、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C错误;
D、分离时滤纸上滤液细线要高于层析液液面,以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而得不到色素带,D错误。
故选B。
20.D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着丝粒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是中期;乙细胞着丝粒分裂,是后期;丙细胞是末期。
【详解】A、装片制作时需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染色,A错误;
B、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可看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据图可知,甲细胞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所以甲细胞最适合用于观察和研究染色体,B错误;
C、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的染色体加倍,DNA是相同的,C错误;
D、丙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图像,该时期可观察到由许多囊泡聚集形成的细胞板,D正确。
故选D。
21.C
【分析】1、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等方式:(1)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比如人在胚胎时期尾部细胞自动死亡、蝌蚪尾部细胞自动死亡、胎儿手指间细胞自动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等;(2)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叫作细胞坏死,比如骨细胞坏死、神经细胞坏死等;
2、雄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雌雄两套生殖管道。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雌性生殖管道消失,只留下雄性生殖管道,这个过程叫作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过程。
【详解】A、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题中现象为细胞凋亡,C错误;
B、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阶段,表现为细胞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和适应的能力降低,细胞衰老是生理活动和功能不可逆的衰退过程,B错误;
C、雄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雌雄两套生殖管道,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雌性生殖管道消失,只留下雄性生殖管道,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这个过程叫作细胞凋亡,C正确;
D、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变为激活状态,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D错误。
故选C。
22.D
【分析】1、假说―演绎法的步骤:观察实验,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孟德尔人工杂交实验过程为:去雄→套袋→人工异花授粉→套袋。
3、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A、豌豆的高茎和紫花不是同一种性状,因此不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
B、孟德尔人工杂交实验过程为:去雄→套袋→人工异花授粉→套袋,B错误;
C、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或雄)配子(D和d),而一般情况下,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C错误;
D、假说―演绎法的步骤:观察实验,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其中“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D正确。
故选D。
23.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玉米的两对性状都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籽粒颜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叶色的遗传也符合分离定律,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籽粒颜色和叶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玉米籽粒颜色的显性现象属于完全显性,叶色的显性现象属于不完全显性,B错误;
C、玉米是同株异花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不用对母本植株进行去雄处理,C错误:
D、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植株进行自交,两对性状分开求解,白粒(aa)的概率是1/4,浅绿色(Bb)的概率是2/3,子代浅绿叶白粒籽的植株占的比例为=1/6,D正确。
故选D。
24.B
【分析】甲和乙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均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初级精母细胞可知该果蝇为雄果蝇,雄果蝇中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A错误:
B、由图可知,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荧光点,说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故此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图中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
D、甲乙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若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则可形成AB、ab的精子,D错误。
故选B。
25.A
【分析】染色体包括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原核生物和病毒没有染色体;没有具体性别分化的生物如酵母菌、草履虫没有性染色体;雌雄同体的生物如玉米、豌豆也没有性染色体。
【详解】A、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儿子性染色体组成是XY,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如果儿子是色盲,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方,不能来自于父方,A正确;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一般比X染色体短小,但是也有Y比X大的,比如果蝇,B错误;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有那些能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激素合成的基因才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C错误;
D、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如酵母菌无具体性别之分、豌豆为雌雄同株,都没有性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26.D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5S标记组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说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32P标记组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说明DNA进入了大肠杆菌。
【详解】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不充分,则35S标记组的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保温时间过长不会影响35S标记组的沉淀物中放射性的高低,C错误;
D、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
故选D。
27.B
【分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两条长链反向平行,形成双螺旋结构;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详解】A、a表示磷酸基团,A错误;
B、b表示脱氧核糖,B正确;
C、c表示碱基,C错误;
D、d表示碱基,D错误。
故选B。
28.D
【分析】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从一个原始DNA分子产生两个相同DNA分子的生物学过程。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原核细胞的拟核DNA、真核细胞中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都是裸露的DNA,都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这些DNA的复制都不是随着染色体复制而完成的,A错误;
B、解旋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B错误;
C、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C错误,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精确的模板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D正确。
故选D。
29.B
【分析】分析题图:由图可知②中的那条长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互换,在未交换前的染色体与④相同,则②④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A、图1中的1和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不是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A错误;
B、②④染色体基本完全相同,可以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后形成的某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B正确;
C、②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在减数分裂Ⅰ发生过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C错误:
D、图1中a和b所在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不会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30.B
【分析】1、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2、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 过程。
3、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翻译在细胞质内进行,A错误;
B、mRNA、rRNA和tRNA都是DNA分子转录的产物,B正确;
C、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DNA上的特定序列,C错误;
D、逆转录模板是RNA,产物是DNA,DNA复制的模板是DNA产物也是DNA,D错误。
故选B。
31.(1) C3/三碳酸 类囊体膜 ATP
(2) 糖酵解 丙酮酸/C3H4O3
(3)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大量吸收CO2 增多
(4) ① 增加 减少
【分析】1、甲图中:①表示光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②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和NADPH;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⑤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物质Y表示丙酮酸。
2、图乙: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或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详解】(1)甲图中,①表示光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该过程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①过程除了生成NADPA和O2,还合成了ATP。
(2)甲图中②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和NADPH;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叫糖酵解),能产生少量ATP;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⑤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物质Y表示丙酮酸。
(3)图乙: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或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可见图乙中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大量吸收CO2,由于E点低于A点,即经过一昼夜后,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表明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增多。
(4)光照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因此在B点时停止光照,①光反应过程首先受到影响。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使C3的还原反应减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生成C3在短时间内不受影响,因此叶绿体内C3含量将增加。一段时间后,由于光反应减弱,暗反应也会相应减弱,则三碳酸含量将减少。
32.(1)B、D
(2)A、C、D
(3)B、C
(4)睾丸(精巢)
(5) 减数Ⅱ后期 精细胞
(6) 减数 6-7
(7)40
(8)受精
【分析】据图分析: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图A四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图B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C有8条染色体,正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图D存在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详解】(1)图A四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图B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C有8条染色体,正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图D存在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因此B、D属于减数分裂。
(2)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图A中,四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图C有8条染色体,正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各个时期均存在同源染色体;图D存在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C、D。
(3)图B、图C均进行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因此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4)依据题干信息,上述四个细胞为雄性动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图像,A、C表示有丝分裂图像,B、D表示减数分裂图像,所以可判断能发生上述分裂方式的器官为睾丸(精巢)。
(5)图B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
(6)据曲线A分析0-8时期DNA通过复制从20增加到40为S期,其后连续减半两次,分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因此是减数分裂。着丝粒的分裂意味着染色体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即6-7期。
(7)结合曲线A和B可知,0-1为减数分裂前的S期,1-4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复制前核DNA为20,因此1-4核DNA为40。
(8)结合曲线A和B可知:减数分裂完成后,核DNA和染色体数均突然加倍是因为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因此8处发生受精作用。
33.(1) 常 显 X 隐
(2) AaXBXb AaXBY 性状分离
(3)aaXBXB或aaXBXb
(4) 1/6 1/24
【分析】分析系谱图:1号和2号均含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I 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甲病用A或a基因表示,乙病用B或b基因表示,则Ⅰ1的基因型是AaXBXb,Ⅰ2的基因型是AaXBY。
【详解】(1)分析系谱图:1号和2号均含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I 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根据小问1的分析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且甲病用A或a基因表示,乙病用B或b基因表示,由于Ⅰ1和Ⅰ2均患甲病,都不患乙病,且后代有正常的子代和患乙病的儿子,故Ⅰ1的基因型是AaXBXb,Ⅰ2的基因型是AaXBY,他们生出的孩子既有正常又有患者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3)系谱图中Ⅱ4是表型正常的女性,因此可能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
(4)Ⅱ3的基因型为A_XBX ̄,其为纯合子(AAXBXB)的概率为1/3×1/2=1/6,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或2/3Aa,1/2XBXB或1/2XBXb,其与正常男性(aaXBY)婚配,所生子女中不患甲病的概率为2/3Aa×aa→1/3aa,患乙病男孩的概率为1/2XBXb×aaXBY→1/8XbY,因此只患乙病的男孩概率是1/3×1/8=1/24。
34.(1) DNA的复制 900
(2) RNA聚合酶 向右
(3) ⑤ GCA
(4)240
(5) 少量mRNA可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提高翻译效率 向左 相同
【分析】分析图甲:①是DNA,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DNA, b表示转录过程;④是核糖体,③是多肽链,⑤是tRNA,⑥是mRNA,c表示翻译过程。分析题图乙:图示表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其中⑦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⑧⑨⑩ 都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控制这四条多肽链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这四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
【详解】(1)据图可知,①是DNA,a表示DNA的复制过程。若图甲①中共有5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根据两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占所有碱基的一半,A+G=50%,因此鸟嘌呤占50%-20%=30%,则一个DNA分子中鸟嘌呤有500×2×30%=300个,则a过程连续进行2次,共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2-1)×300=900个。
(2)图甲中b过程表示转录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所需的酶有RNA聚合酶,图中c为翻译的过程,根据c中运输游离氨基酸tRNA的位置,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由左向右移动。
(3)图甲中c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的RNA是⑥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⑤tRNA(运载氨基酸)、rRNA(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三个碱基称为密码子,图中携带丙氨酸的tRNA的反密码子为CGU,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A。
(4)若图甲中多肽③由4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mRNA上的碱基个数至少有40×3=120个,mRNA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基因含有双链,且基因中存在不翻译氨基酸的序列,故②中至少含有120×2=240个碱基。
(5)图乙所示翻译过程,模板是⑦mRNA,一分子⑦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这样可利用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的效率。根据⑧⑨⑩ 肽链的长度分析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由于模板mRNA相同,因此翻译形成的多肽链⑧⑨⑩ 的最终结构相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