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6月)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6月)试卷

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6月)试卷
一、积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让我们游览家乡——八桂大地,在路 上看山水风景,品历史韵味,赏民族风情。(共21 分 )
1.(2023八下·南宁月考)看山水风景
广西北襟潇湘,南临沧海,西枕云贵,东下番离,景致秀甲天下。说起广西,不能不提桂林山 水。独秀峰拔地而起,与城外群山遥相呼应。漓江水绿得仿佛一块翡翠,又酷似一条青罗带,蜿 yán
于万千奇峰间,与两岸奇山相得益彰。游人泛舟于山水间,看漓江烟雨朦胧、青山影影绰绰,如置 身仙境。桂林这座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让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 口的诗篇佳作。
(1)阅读以上文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词注音。
蜿 yán(  ) 翡 翠 (  )
(2) 以上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答案】(1)蜒; fěi
(2)拔地而起 遥相呼应 相得益彰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蜿yán翡fěi。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拔地而起 : 指山峰、植物、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高耸。
遥相呼应 :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相得益彰 : 指相互配合的好,各方的长处就更能显现。
故答案为:(1)蜒 fěi
(2) 拔地而起 遥相呼应 相得益彰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类题型,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判断成语(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2.(2023八下·南宁月考)品历史韵味
广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旧石器时代晚期,“柳江人”在蛮荒森林之中为后人探索宜居家园。 两千多年前,骆越先人在迂回的左江绝壁上图画,留下了神秘十足的岩画景观。秦始皇为统一岭南 开凿灵渠,接湘漓通汉壮,勾连长江与珠江水系。靖江王陵保留着明代皇族遗迹,金田村拉开了最 大规模农民战争序幕,友谊关见证了反清运动胜利。漫步于八桂大地,我们能体会绵长的历史韵味。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迂回 序幕
(2)根据对联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①漓江竹筏寻幽境 ②八桂多姿俗焕彩 ③程阳风雨宛若虹
④岩洞藏幽皆成景 ⑤花山岩画探古谜 ⑥突兀峰林生雅趣
【答案】(1)迂回: 回旋、环绕;指在思想或表达方式上绕圈子的性质或状态;也指路十分曲折或一种自然景象;也常比喻作战时战术。
序幕: 指的是某些多幕剧置于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通常交代人物的历史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后序幕一词又有了引申义,用来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2)②⑤
【知识点】词义理解;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放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注意迂回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 两千多年前,骆越先人在迂回的左江绝壁上图画,留下了神秘十足的岩画景观 ”这是岩画,即⑤;
“靖江王陵保留着明代皇族遗迹,金田村拉开了最 大规模农民战争序幕,友谊关见证了反清运动胜利。漫步于八桂大地,我们能体会绵长的历史韵味”,这是八桂,即② 。
根据上联尾字是仄声,即三声四声,排序②⑤。
故答案为:(1)迂回:回旋、环绕;指在思想或表达方式上绕圈子的性质或状态;也指路十分曲折或一种自然景象;也常比喻作战时战术。
序幕:指的是某些多幕剧置于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通常交代人物的历史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后序幕一词又有了引申义,用来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2)②⑤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看懂,其次注意词语的语言环境,最后理解词语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3.(2023八下·南宁月考)赏民族风情
广西民族风情,别具一格。山歌是壮族标示性的文化符号,每逢三月初三,壮族儿女席地而歌, 用歌声负载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南丹县的白裤瑶族每逢丰收或重大节日,便击打铜鼓而起舞。弹奏 独弦琴则是京族儿女的绝技, 一弦一摇杆,音阶丰富,委婉甜美,有如诗人吟咏,清雅动人。广西 各族儿女用勤劳、勇敢和智慧,浇灌出八桂大地的美丽富饶。
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游人泛舟于山水间,看漓江烟雨朦胧、青山影影绰绰,如置身仙境。
B.旧石器时代晚期, “柳江人”在蛮荒森林之中为后人探索宜居家园。
C.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灵渠,接湘漓通汉壮,勾连长江与珠江水系。
D.每逢三月初三,壮族儿女席地而歌,用歌声负载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D“用歌声负载对美好生活的梦想”搭配不当,改为:用歌声传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4.(2023八下·南宁月考) 请根据相关提示,按要求填写诗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游历天南地北,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诗文。让我们品读
诗文,追寻诗人足迹,感受山川浪漫。缘溪远行,偶遇陶渊明笔下“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的美景(《桃花源记》);驿路遇梅,心接陆游“   ,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的坚贞;秋浦孤鸿过,神会东坡“   ,    ”(《卜算子 ·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心境的孤独与志趣的高洁;山坡遇骥,下车哭之,哀叹: “     ,     ,不以千
里称也"(《马说》);清晨游古寺,忆常建赏山光水色、观清潭倒影:“    ,    ”(《题破山寺后禅院》),参悟空寂中的禅意;途经石壕,体悟杜甫目睹差吏的粗暴蛮横和老妇的 凄楚可怜: “     !   ” (《石壕吏》)的忧国忧民之思。
【答案】落英缤纷;零落成泥碾作尘;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碾、拣、栖、祇、槽枥。
故答案为:落英缤纷 零落成泥碾作尘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二、阅读(39分)
(2023八下·南宁月考)现代文阅读1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
① “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蝴蝶离不开花儿,花儿也离不开蝴蝶,蝴蝶与开花植物 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典范。
② 那么,地球上是先有蝶还是先有花呢?以前科学界认为:虹吸式口器的出现是适应吮吸花蜜 而发生的进化。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 · 范尔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 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植物之前蝴蝶就已存在。只不过在进化的早期 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至今,仍 然有少数蝴蝶保留了这种原始特性,例如,枯叶峡蝶和琉璃峡蝶主要以腐烂的水果或树液为食。另 一些蝴蝶则将这种原始特性发扬光大,例如,炎热的夏天,燕凤蝶常在溪滩上一边吸水, 一边从尾 部有节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带走热量,降低体温。
③ 随着进化历程的推进,裸子植物出现了,蝴蝶很快就尝到了裸子植物分泌的营养物质的甜头。 不过,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 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至,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
④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是唐朝诗人戎昱《题槿花》中的精彩诗句,从中我们 也可以看到蝴蝶对于鲜花的热爱。 "时逢舞蝶寻香至",春暖花开之时,蝴蝶与花共舞。 蝶是花卉的爱情使者,花卉是蝴蝶的食品供应商,二者合作共赢。
⑤然而,蝴蝶既有天使般可爱的模样,也有魔鬼般恶毒的心肠。它们在与花卉合作时也经常夹 带一点“私货”:悄悄把虫卵产在这些植物的枝叶上,以便其幼虫孵化出来时不愁吃喝。例如,菜 粉蝶就是这样对待十字花科植物的。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蝴蝶幼虫可能是害虫,但是蝴蝶的成 虫却是益虫,它们帮植物传粉授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功不可没。
⑥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苏轼有一句诗特别 有名:“明日黄花蝶也愁”。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 凋零。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紧锁。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 · 罗伦兹也曾说:亚马逊丛林里一只 蝴蝶偶尔扇动凡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⑦在生物界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蝴蝶效应”: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如因为喜欢花朵的 芬芳而随手采摘,或者为欣赏蝴蝶的美丽而随意捕捉,都可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 预测的影响。正如社会生物学的奠基人爱德华 ·威尔逊所言: “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层,经由 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现在这种状态。而这个由生物构成的极端复杂的生物圈,其中 的活动都是极精确但又脆弱的能量流动及有机物质的循环,各部分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就能吮吸花蜜了。
B.蝴蝶和开花植物开始协同进化是在开花植物诞生以后。
C.蝴蝶是益虫,它们帮助植物传粉授精,维持生态平衡。
D.一只蝴蝶扇几下翅膀便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为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花与蝴蝶的依存关系,逻辑性强。
B.第④段的划线句子运用打比方,说明了蝴蝶和花在互相适应中协同进化。
C.第⑦段中“可能”意为“也许”,起限制作用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D.文章多处引用古典诗词,文字清丽典雅,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7. 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它们如何相互依存。
【答案】5.B
6.C
7.蝴蝶通过吮吸花蜜来获取营养,同时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帮助植物传粉,有利于植物的繁殖。这种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如果其中一方消失,那么另一方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知识点】把握作者的见解;事物性说明文;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5.A“ 它们就能吮吸花蜜了 ”错误,原文“ 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 ”,是“可能”。
C“ 蝴蝶是益虫 ”,原文“ 但是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 ”。
D“ 便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错误,原文“ 都可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 预测的影响 ”,是“可能”。
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系,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6.C第⑦段中“可能”确实起限制作用,但体现的不是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而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7.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中提到,蝴蝶通过吮吸花蜜来获取营养,同时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帮助植物传粉,有利于植物的繁殖。这种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如果其中一方消失,那么另一方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如果蝴蝶消失,那么一些依赖蝴蝶传粉的植物可能会因为授粉不足而影响繁殖;反之,如果开花植物消失,蝴蝶将失去重要的食物来源,也可能无法生存。因此,花和蝴蝶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故答案为:蝴蝶通过吮吸花蜜来获取营养,同时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帮助植物传粉,有利于植物的繁殖。这种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如果其中一方消失,那么另一方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2023八下·南宁月考)现代文阅读Ⅱ
黄河一掬
余光中
① 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来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 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 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 一行八九个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②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 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③ 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 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 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 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④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 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 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 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 (甲)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 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⑤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⑥(乙)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诗人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 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 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 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 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⑦……
⑧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 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 不妥,反而纵容地赞呼。女儿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 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 的眼睛就湿了。
⑨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8.请梳理文章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游踪 在大坝上停定 ② 向最低的近水处 走去 回到高雄
“我”的感受 或表现 ① 触目空廓而寂寥 岌岌、小心翼翼 ③
9.请从修辞角度,任选一句文中的划线句子,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10.作者在第五自然段引用诗歌有什么作用?
11.本文和《壶口瀑布》都写黄河,对照结尾段,具体分析两篇文章如何运用不同表达方式表达情感。
【链接材料】
材料一 :余光中,当代作家、诗人。出生于在南京,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湾。
材料二: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
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 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 见。 ——梁衡《壶口瀑布》
【答案】8.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
把干土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每晚书房传出隐隐的水声
9.通过动作描写,“虚踩”、“探”、“摸”写出了诗人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抒写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10.通过引用这首关于黄河的民歌,作者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情感;
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引用这首民歌可以唤起读者对黄河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传统的共鸣;
引用诗歌为文本增添了文学色彩,提升了语言的艺术性;
通过引用诗歌,作者强调了黄河的重要性和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1.余光中在《黄河一掬》中通过直接的个人体验和情感抒发来表达对黄河的深情,而梁衡在《壶口瀑布》中则通过比喻和象征,将黄河的自然特性与民族精神相联系,表达了对民族性格的赞美。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展现了作者对黄河的深厚情感,只是余光中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梁衡则倾向于通过自然现象来隐喻和反映人类精神。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内容。本文是余光中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先生叙述了自己在山东济南所见到的黄河开阔之景,走近黄河、触摸黄河之水的感受,以及由触摸黄河水而引发的感想。字里行间渗透着先生对黄河的深深热爱之情,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文美情真,表达了海外游子的共同心声。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此题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来分析,答题思路是: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怎么样地写出了人或物的什么特点。
(3)此题考查把握引用作用的能力。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人物的思想精神,使人物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达方式的能力。第一步,指明用了哪一种表达方式。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8.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内容。
结合第①段“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来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 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可知,在大坝上停定,“我”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
结合第②段“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钩不到边”可知,触摸黄河水之前,“我”看见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
最后一段, 回到高雄 ,“ 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 隐隐的水声 ”,即“把干土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每晚书房传出隐隐的水声 ”。
故答案为: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
把干土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每晚书房传出隐隐的水声
9.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本题可以抓住语句的动词,确定人物的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再结合语境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故答案为:通过动作描写,“虚踩”、“探”、“摸”写出了诗人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抒写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10.此题考查把握引用作用的能力。
作者在第五自然段引用诗歌,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强化情感表达:通过引用这首关于黄河的民歌,作者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情感。这首诗歌描绘了黄河壮阔的气势和它所经历的漫长旅程,从青海到黄海,体现了黄河的伟大和力量。这种情感与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敬畏和感慨相呼应。
增强文化共鸣: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引用这首民歌可以唤起读者对黄河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传统的共鸣。这种共鸣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丰富文本内涵:引用诗歌为文本增添了文学色彩,提升了语言的艺术性。同时,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使得文本的内涵更加丰富。
强调主题思想:通过引用诗歌,作者强调了黄河的重要性和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这种强调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即作者对黄河的感悟和体验。
总的来说,作者引用诗歌旨在增强情感表达,加深文化共鸣,丰富文本内涵,并强调主题思想,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和引人入胜。故答案为:通过引用这首关于黄河的民歌,作者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情感;
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引用这首民歌可以唤起读者对黄河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传统的共鸣;
引用诗歌为文本增添了文学色彩,提升了语言的艺术性;
通过引用诗歌,作者强调了黄河的重要性和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达方式的能力。
在《黄河一掬》的结尾段落中,余光中通过直接的叙述和抒情来表达情感。他以一种几乎是仪式性的动作——亲手触摸黄河水——来表达对黄河的敬意和亲近。这种直接的接触使得他感到一种血脉相连的亲切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黄河文化和历史的尊重。余光中的语言充满了个人情感和诗意,他将自己与黄河的联系看作是一种宿命和必然,强调了黄河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相比之下,《壶口瀑布》的结尾段落中,梁衡则采用了更多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他将黄河的特质拟人化,将其比作一个经历了磨难的人,这样的比喻使得黄河的形象更加生动和有力。梁衡通过对黄河的描述来间接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他的语言更偏向于宏观和哲学性的思考,通过对黄河性格的描绘来反映民族的性格和精神。
故答案为:余光中在《黄河一掬》中通过直接的个人体验和情感抒发来表达对黄河的深情,而梁衡在《壶口瀑布》中则通过比喻和象征,将黄河的自然特性与民族精神相联系,表达了对民族性格的赞美。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展现了作者对黄河的深厚情感,只是余光中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梁衡则倾向于通过自然现象来隐喻和反映人类精神。
(2023八下·南宁月考)古代诗歌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写老翁的炭来之不易。
B.诗人运用反问,强调卖炭翁卖炭的目的和黄衣使者的身份,文势跌宕,为后文做好铺垫。
C.“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突出老翁的“可怜”。
D.此诗以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鞭挞。
13.白居易的诗歌语言独具一格,请结合诗句谈谈此诗的语言风格。
【答案】12.B
13.语言通俗生动,明白如话,平易浅畅。比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忧国伤时
【解析】【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12.B“ 黄衣使者的身份 ”错误,诗人通过对卖炭翁艰辛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其生活的不易,为后文揭露社会矛盾做好了铺垫。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诗歌风格与语言特点。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其诗语言通俗生动,明白如话,平易浅畅,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卖炭翁》这首诗真实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诗歌典型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结合“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等诗句可知,诗歌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完整,语言通俗生动,明白如话,平易浅畅。故答案为:语言通俗生动,明白如话,平易浅畅。比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2023八下·南宁月考)文言文阅读
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让我们游到庄子的世界,感受自由的呼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 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 是则已矣。
【乙】 《穷发之北》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 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 ①南冥也。斥鹚笑之曰: “彼且奚适②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 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注释)①适:往、去到。②适:适应。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我腾跃而上
B.志怪者也 寻向所志
C.其名为鲲 武陵人捕鱼为业
D.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5.下面对《北冥有鱼》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夸张的笔法,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
B.庄子借大鹏的形象来阐释道家"有待"“无待”这一哲学命题。
C.作者引用《齐谐》,夸张展现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
D.文章最后以大鹏视下来想象人之视天,意境,视野受局限。
1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17.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借《齐谐》之言描绘了“    ”(原文)的景象,成语     便 由此衍生,千载之后,李清照也在其词作《渔家傲》中,以“     ”一句 来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
18.结合【乙】文简要分析斥编的形象,并说说比起【甲】文中的鹏,你更欣赏哪一种形象?
【答案】14.A
15.D
16.①这只大鹏啊,随着海水运动迁徙到南海。
②背像泰山,它的翅膀好像垂挂在天边的云彩。
17.鲲鹏击水 鹏程万里 志存高远 力大无穷;鹏程万里;九万里风鹏正举
18.斥鵎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斥鵎目光短浅。
我更欣赏鹏。只有心怀远大的理想,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走出更美丽的舞步。如果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那么只能原地踏步,永远领略不到美丽的人生。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2)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3)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成语的积累能力。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根据故事情节来分析。
参考译文:
【甲】 《北冥有鱼》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乙】 《穷发之北》
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鷃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14.A修饰关系连词。
B记载/ 做的标记 。
C叫/作为。
D风/气息。
故答案为:A
15.D 文章最后应该是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
故答案为:D
16.①是,这;海运 :海水运动;于,到。
②若,像;垂天之云,天边的云。
故答案为:①这只大鹏啊,随着海水运动迁徙到南海。
②背像泰山,它的翅膀好像垂挂在天边的云彩。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成语的积累能力。
选文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描述了“鲲鹏击水”的景象,成语鹏程万里等便由此衍生,大鹏也就成了志存高远、力大无穷的象征。千载之后,李清照也在其词作《渔家傲》中,以“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来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故答案为: 鲲鹏击水 鹏程万里 志存高远 力大无穷;鹏程万里;九万里风鹏正举
18.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根据故事情节来分析。根据“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大鹏硕大无比;根据“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知大鹏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而斥鴳不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由它“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可知它目光短浅,不能理解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说欣赏对象及理由时,围绕“鹏”和“斥鴳”的形象来谈即可。故答案为:斥鵎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斥鵎目光短浅。
我更欣赏鹏。只有心怀远大的理想,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走出更美丽的舞步。如果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那么只能原地踏步,永远领略不到美丽的人生。
三、综合(10分)
(2023八下·南宁月考) 阅读
19.读书是一场旅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人想以保尔的故事建 造一座“钢铁锻造”展览馆,请你根据下面的文段,以“著书厅”为例,为他献计献策,完成筑路 厅的设计。
保尔 ·柯察金好不容易才把脚从黏糊糊的泥里拔出来,他感到脚底下冰冷刺骨,知道那只破靴 底整个儿掉了。从来到这儿的第一天起,他就吃这双破靴子的苦头。靴子总是湿漉漉的,里面的泥 浆咕唧咕唧响个不停。这下倒好, 一只靴底干脆掉了,他只得光着脚板泡在冰冷刺骨的烂泥里。这 只靴子使他干不成活。他从烂泥里捡起破靴底,无可奈何地看了看。他已经发过誓不再骂人,但这 时候憋不住了。他提着破靴子走进板棚,在行军灶旁边坐下,解开沾满污泥的包脚布。把那只冻得 麻木的脚伸到炉子旁边。
展厅名 陈列物件 设计理念
筑路厅    
著书厅 摆放《暴风雨所诞生的》 手稿图片,创作经过的文 字介绍 《暴风雨所诞生的》是保尔忍受着巨大痛苦写的,后来在寄稿 的过程中,稿子被邮局遗失,最终在母亲和达雅的帮助下才得 以出版。手稿和创作经过介绍更能体现保尔永不放弃的精神和 坚定的信念。
20.摘抄和做笔记可以帮助你重温作品内容,积累语言和素材,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和感 想。请你补充完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笔记。
摘 抄 读书笔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 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 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 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 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你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对这段话体现的生命 价值的理解。
21.有人认为“红色经典”具有年代感,已经过时了;也有人认为“红色经典”作为特定历史时 期的精神路标,其厚重感与担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富有生命力。作为青少年如何看待“红色经 典”,请你就此谈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
【答案】19.陈列物件:历史照片和资料、铁路工具和机械模型、 服装和用品。
设计理念:硬朗与坚韧、 团结与奉献。进步与发展。
20.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汲取保尔身上体现出来的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汲取他具有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汲取他具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
21.红色经典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革命精神和民族记忆。虽然时代变迁,但其中的理想信念、英雄情怀和奉献精神永不过时。青少年应从中汲取力量,以历史为镜,激励自己勇于担当,为现实生活注入正能量。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关于名著的设计能力。 为了设计一个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筑路厅”,我们可以参考小说中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和象征意义,以及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历史背景。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 柯察金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
(3) 本题考查名著评价。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9.本题考查关于名著的设计能力。为了设计一个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筑路厅”,我们可以参考小说中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和象征意义,以及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历史背景。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方案:
陈列物件: 历史照片和资料:展示苏联早期铁路建设的珍贵照片和文件,特别是那些记录工人在艰难条件下手工铺设铁路的图片和文献。
铁路工具和机械模型:展出当时使用的铁路铺设工具、铁轨、枕木、锤子、铲子等,以及蒸汽机车和挖掘机的缩小模型。
服装和用品:展出工人的服装、安全帽、手套等,体现他们的劳动生活。
设计理念:硬朗与坚韧:铁路是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建设需要无比的坚韧和毅力。设计上应强调这种精神,体现出保尔时代的劳动者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团结与奉献:筑路工作往往需要集体的力量,设计中应体现工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以及他们对共同目标的无私奉献。
进步与发展:铁路是连接各地、促进交流与发展的重要通道。展览馆的设计应该传达出铁路对社会经济进步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通过这样的设计,筑路厅不仅能够展现铁路建设的历史和技术,还能传递出一种时代精神和人物风貌,使参观者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保尔·柯察金那一代人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
故答案为:陈列物件:历史照片和资料、铁路工具和机械模型、 服装和用品。
设计理念:硬朗与坚韧、 团结与奉献。进步与发展。
20.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半自传性质的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段话体现了一种对生命价值的高尚追求,即人的生命应当投入到一项伟大的事业中去,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
在小说中,保尔·柯察金的一生就是对这种价值观的不懈追求和实践。他在生活中遭遇了重重困难和挑战,包括战争的创伤、个人的病痛以及身边同志的牺牲,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保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革命活动,帮助工人和农民争取权利,展现了他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
这段话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有意义的事业中,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通过这样的生活,当一个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才不会因为浪费了时间或没有做出贡献而感到后悔和羞愧。
结合小说情节,我们可以看到保尔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生活充满了意义。他的努力和牺牲激励着周围的人,也为后来的人提供了榜样。保尔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为世界带来改变,哪怕是在自己的小范围内。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奋斗,我们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这段话体现了一种生命的英雄主义,鼓励人们为了更高的理想和目标而生活,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故答案为: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汲取保尔身上体现出来的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汲取他具有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汲取他具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
21.本题考查名著评价。
“红色经典”作为特定时期的精神路标,具有时空上的超越性;它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它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揭示了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历程,是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主要力量。就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经典著作,文中的主人公保尔为了自己的国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和全部精力,不屈不挠地进行战斗。而阅读过这部著作的许多人都被这种“保尔精神”激励着、鼓舞着。故答案为:红色经典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革命精神和民族记忆。虽然时代变迁,但其中的理想信念、英雄情怀和奉献精神永不过时。青少年应从中汲取力量,以历史为镜,激励自己勇于担当,为现实生活注入正能量。
四、写作(50分)
22.(2023八下·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平桥村是迅哥儿的乐土,延安是贺敬之的“母亲”城,各拉丹冬是马丽华敬畏的圣地,丽江有 阿来的人文情怀....一个地方, 一份记忆, 一种心情。在你记忆深处,肯定也有一个印象深刻、不 能忘怀的地方。
请以"在那 ▲ 的地方”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记叙文。
提示:可以先列提纲,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要让情节有些波澜;选择的某件事只是一个基本素材,可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细节;可赋予故事中的人物一些突出的特点,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情节;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被岁月雕琢的小村庄。它坐落在蜿蜒的山脉之间,仿佛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上面的子民。这里,是我童年的记忆所在,也是我永远怀念的故乡。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但故乡的影像却历久弥新。每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我便会躺在草地上,仰望那片浩瀚的星空,寻找着属于我的那颗星。星光下,老人们围坐在梧桐树下,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和久远的历史,那些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智慧与梦想的种子。
春天,是故乡最为生机勃勃的季节。桃花在山涧边绽放,像是少女脸颊上最娇嫩的红晕;溪流潺潺,清澈见底,映照着蓝天白云。孩童们追逐嬉戏,放飞着五彩斑斓的风筝,那是我们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夏日,绿意盎然,稻田里的青蛙鸣叫着,似乎在诉说着夏天的故事。夜晚,萤火虫在空中闪烁,如同点点繁星落入人间。我们赤脚在田埂上奔跑,捉捕那些小小的光点,快乐而纯真。
秋天,金黄色成为了主旋律。稻谷成熟,沉甸甸的穗头低垂,农人们的笑脸中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果园里,苹果和梨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告诉我们又到了丰收的时节。
冬天,虽然寒冷,却有着别样的温馨。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升起,那是温暖的味道,是回家的信号。
如今,我已远离故乡,身处繁华都市,但内心深处始终保留着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和敬意。无论走到哪里,那遥远的地方总有一种力量,牵引着我,让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岁月流转,人事更迭,但在我心中,故乡永远是那个让我心灵安放的港湾,是那个让我无法忘怀的地方。每当我想起那些日子,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因为那里有我最真挚的回忆,有我成长的足迹,有教会我爱与梦想的人们。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我永远的根,永远的归宿。无论世界如何变迁,它都会静静地等我,用那份熟悉的气息,迎接我这个远行的游子。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材料列举了不同的人对不同地方的特殊情感,强调了每个地方都可能对个人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殊的意义。关键词“地方”指代具有特定意义的地点;“印象深刻”“不能忘怀”突出了这个地方在个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所写地方的特点和对自己的意义。为什么:讲述这个地方为何让自己印象深刻。怎么做:可以描述在这个地方的经历和感受。【可能出现的误区】描写平淡,缺乏感染力。重点不突出,叙述啰嗦。情感表达不够深刻。【立意提取】《在那充满欢乐的地方》《在那梦想起航的地方》《在那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写作角度:可以描述自己的家乡,通过对家乡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也可以写学校,回忆在学校里的师生情谊、成长经历等,体现这个地方对自己的重要性。或者写一个旅行中的地方,讲述在那里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以及这个地方对自己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1 /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6月)试卷
一、积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让我们游览家乡——八桂大地,在路 上看山水风景,品历史韵味,赏民族风情。(共21 分 )
1.(2023八下·南宁月考)看山水风景
广西北襟潇湘,南临沧海,西枕云贵,东下番离,景致秀甲天下。说起广西,不能不提桂林山 水。独秀峰拔地而起,与城外群山遥相呼应。漓江水绿得仿佛一块翡翠,又酷似一条青罗带,蜿 yán
于万千奇峰间,与两岸奇山相得益彰。游人泛舟于山水间,看漓江烟雨朦胧、青山影影绰绰,如置 身仙境。桂林这座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让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 口的诗篇佳作。
(1)阅读以上文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词注音。
蜿 yán(  ) 翡 翠 (  )
(2) 以上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2.(2023八下·南宁月考)品历史韵味
广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旧石器时代晚期,“柳江人”在蛮荒森林之中为后人探索宜居家园。 两千多年前,骆越先人在迂回的左江绝壁上图画,留下了神秘十足的岩画景观。秦始皇为统一岭南 开凿灵渠,接湘漓通汉壮,勾连长江与珠江水系。靖江王陵保留着明代皇族遗迹,金田村拉开了最 大规模农民战争序幕,友谊关见证了反清运动胜利。漫步于八桂大地,我们能体会绵长的历史韵味。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迂回 序幕
(2)根据对联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①漓江竹筏寻幽境 ②八桂多姿俗焕彩 ③程阳风雨宛若虹
④岩洞藏幽皆成景 ⑤花山岩画探古谜 ⑥突兀峰林生雅趣
3.(2023八下·南宁月考)赏民族风情
广西民族风情,别具一格。山歌是壮族标示性的文化符号,每逢三月初三,壮族儿女席地而歌, 用歌声负载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南丹县的白裤瑶族每逢丰收或重大节日,便击打铜鼓而起舞。弹奏 独弦琴则是京族儿女的绝技, 一弦一摇杆,音阶丰富,委婉甜美,有如诗人吟咏,清雅动人。广西 各族儿女用勤劳、勇敢和智慧,浇灌出八桂大地的美丽富饶。
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游人泛舟于山水间,看漓江烟雨朦胧、青山影影绰绰,如置身仙境。
B.旧石器时代晚期, “柳江人”在蛮荒森林之中为后人探索宜居家园。
C.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灵渠,接湘漓通汉壮,勾连长江与珠江水系。
D.每逢三月初三,壮族儿女席地而歌,用歌声负载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4.(2023八下·南宁月考) 请根据相关提示,按要求填写诗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游历天南地北,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诗文。让我们品读
诗文,追寻诗人足迹,感受山川浪漫。缘溪远行,偶遇陶渊明笔下“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的美景(《桃花源记》);驿路遇梅,心接陆游“   ,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的坚贞;秋浦孤鸿过,神会东坡“   ,    ”(《卜算子 ·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心境的孤独与志趣的高洁;山坡遇骥,下车哭之,哀叹: “     ,     ,不以千
里称也"(《马说》);清晨游古寺,忆常建赏山光水色、观清潭倒影:“    ,    ”(《题破山寺后禅院》),参悟空寂中的禅意;途经石壕,体悟杜甫目睹差吏的粗暴蛮横和老妇的 凄楚可怜: “     !   ” (《石壕吏》)的忧国忧民之思。
二、阅读(39分)
(2023八下·南宁月考)现代文阅读1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
① “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蝴蝶离不开花儿,花儿也离不开蝴蝶,蝴蝶与开花植物 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典范。
② 那么,地球上是先有蝶还是先有花呢?以前科学界认为:虹吸式口器的出现是适应吮吸花蜜 而发生的进化。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 · 范尔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 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植物之前蝴蝶就已存在。只不过在进化的早期 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至今,仍 然有少数蝴蝶保留了这种原始特性,例如,枯叶峡蝶和琉璃峡蝶主要以腐烂的水果或树液为食。另 一些蝴蝶则将这种原始特性发扬光大,例如,炎热的夏天,燕凤蝶常在溪滩上一边吸水, 一边从尾 部有节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带走热量,降低体温。
③ 随着进化历程的推进,裸子植物出现了,蝴蝶很快就尝到了裸子植物分泌的营养物质的甜头。 不过,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 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至,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
④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是唐朝诗人戎昱《题槿花》中的精彩诗句,从中我们 也可以看到蝴蝶对于鲜花的热爱。 "时逢舞蝶寻香至",春暖花开之时,蝴蝶与花共舞。 蝶是花卉的爱情使者,花卉是蝴蝶的食品供应商,二者合作共赢。
⑤然而,蝴蝶既有天使般可爱的模样,也有魔鬼般恶毒的心肠。它们在与花卉合作时也经常夹 带一点“私货”:悄悄把虫卵产在这些植物的枝叶上,以便其幼虫孵化出来时不愁吃喝。例如,菜 粉蝶就是这样对待十字花科植物的。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蝴蝶幼虫可能是害虫,但是蝴蝶的成 虫却是益虫,它们帮植物传粉授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功不可没。
⑥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苏轼有一句诗特别 有名:“明日黄花蝶也愁”。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 凋零。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紧锁。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 · 罗伦兹也曾说:亚马逊丛林里一只 蝴蝶偶尔扇动凡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⑦在生物界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蝴蝶效应”: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如因为喜欢花朵的 芬芳而随手采摘,或者为欣赏蝴蝶的美丽而随意捕捉,都可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 预测的影响。正如社会生物学的奠基人爱德华 ·威尔逊所言: “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层,经由 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现在这种状态。而这个由生物构成的极端复杂的生物圈,其中 的活动都是极精确但又脆弱的能量流动及有机物质的循环,各部分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就能吮吸花蜜了。
B.蝴蝶和开花植物开始协同进化是在开花植物诞生以后。
C.蝴蝶是益虫,它们帮助植物传粉授精,维持生态平衡。
D.一只蝴蝶扇几下翅膀便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为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花与蝴蝶的依存关系,逻辑性强。
B.第④段的划线句子运用打比方,说明了蝴蝶和花在互相适应中协同进化。
C.第⑦段中“可能”意为“也许”,起限制作用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D.文章多处引用古典诗词,文字清丽典雅,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7. 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它们如何相互依存。
(2023八下·南宁月考)现代文阅读Ⅱ
黄河一掬
余光中
① 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来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 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 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 一行八九个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②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 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③ 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 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 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 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④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 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 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 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 (甲)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 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⑤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⑥(乙)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诗人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 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 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 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 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⑦……
⑧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 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 不妥,反而纵容地赞呼。女儿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 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 的眼睛就湿了。
⑨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8.请梳理文章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游踪 在大坝上停定 ② 向最低的近水处 走去 回到高雄
“我”的感受 或表现 ① 触目空廓而寂寥 岌岌、小心翼翼 ③
9.请从修辞角度,任选一句文中的划线句子,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10.作者在第五自然段引用诗歌有什么作用?
11.本文和《壶口瀑布》都写黄河,对照结尾段,具体分析两篇文章如何运用不同表达方式表达情感。
【链接材料】
材料一 :余光中,当代作家、诗人。出生于在南京,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湾。
材料二: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
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 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 见。 ——梁衡《壶口瀑布》
(2023八下·南宁月考)古代诗歌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写老翁的炭来之不易。
B.诗人运用反问,强调卖炭翁卖炭的目的和黄衣使者的身份,文势跌宕,为后文做好铺垫。
C.“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突出老翁的“可怜”。
D.此诗以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鞭挞。
13.白居易的诗歌语言独具一格,请结合诗句谈谈此诗的语言风格。
(2023八下·南宁月考)文言文阅读
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让我们游到庄子的世界,感受自由的呼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 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 是则已矣。
【乙】 《穷发之北》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 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 ①南冥也。斥鹚笑之曰: “彼且奚适②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 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注释)①适:往、去到。②适:适应。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我腾跃而上
B.志怪者也 寻向所志
C.其名为鲲 武陵人捕鱼为业
D.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5.下面对《北冥有鱼》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夸张的笔法,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
B.庄子借大鹏的形象来阐释道家"有待"“无待”这一哲学命题。
C.作者引用《齐谐》,夸张展现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
D.文章最后以大鹏视下来想象人之视天,意境,视野受局限。
1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17.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借《齐谐》之言描绘了“    ”(原文)的景象,成语     便 由此衍生,千载之后,李清照也在其词作《渔家傲》中,以“     ”一句 来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
18.结合【乙】文简要分析斥编的形象,并说说比起【甲】文中的鹏,你更欣赏哪一种形象?
三、综合(10分)
(2023八下·南宁月考) 阅读
19.读书是一场旅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人想以保尔的故事建 造一座“钢铁锻造”展览馆,请你根据下面的文段,以“著书厅”为例,为他献计献策,完成筑路 厅的设计。
保尔 ·柯察金好不容易才把脚从黏糊糊的泥里拔出来,他感到脚底下冰冷刺骨,知道那只破靴 底整个儿掉了。从来到这儿的第一天起,他就吃这双破靴子的苦头。靴子总是湿漉漉的,里面的泥 浆咕唧咕唧响个不停。这下倒好, 一只靴底干脆掉了,他只得光着脚板泡在冰冷刺骨的烂泥里。这 只靴子使他干不成活。他从烂泥里捡起破靴底,无可奈何地看了看。他已经发过誓不再骂人,但这 时候憋不住了。他提着破靴子走进板棚,在行军灶旁边坐下,解开沾满污泥的包脚布。把那只冻得 麻木的脚伸到炉子旁边。
展厅名 陈列物件 设计理念
筑路厅    
著书厅 摆放《暴风雨所诞生的》 手稿图片,创作经过的文 字介绍 《暴风雨所诞生的》是保尔忍受着巨大痛苦写的,后来在寄稿 的过程中,稿子被邮局遗失,最终在母亲和达雅的帮助下才得 以出版。手稿和创作经过介绍更能体现保尔永不放弃的精神和 坚定的信念。
20.摘抄和做笔记可以帮助你重温作品内容,积累语言和素材,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和感 想。请你补充完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笔记。
摘 抄 读书笔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 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 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 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 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你结合小说情节,谈谈你对这段话体现的生命 价值的理解。
21.有人认为“红色经典”具有年代感,已经过时了;也有人认为“红色经典”作为特定历史时 期的精神路标,其厚重感与担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富有生命力。作为青少年如何看待“红色经 典”,请你就此谈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
四、写作(50分)
22.(2023八下·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平桥村是迅哥儿的乐土,延安是贺敬之的“母亲”城,各拉丹冬是马丽华敬畏的圣地,丽江有 阿来的人文情怀....一个地方, 一份记忆, 一种心情。在你记忆深处,肯定也有一个印象深刻、不 能忘怀的地方。
请以"在那 ▲ 的地方”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记叙文。
提示:可以先列提纲,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要让情节有些波澜;选择的某件事只是一个基本素材,可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细节;可赋予故事中的人物一些突出的特点,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情节;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蜒; fěi
(2)拔地而起 遥相呼应 相得益彰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蜿yán翡fěi。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拔地而起 : 指山峰、植物、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非常陡峭、高耸。
遥相呼应 :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相得益彰 : 指相互配合的好,各方的长处就更能显现。
故答案为:(1)蜒 fěi
(2) 拔地而起 遥相呼应 相得益彰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类题型,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判断成语(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2.【答案】(1)迂回: 回旋、环绕;指在思想或表达方式上绕圈子的性质或状态;也指路十分曲折或一种自然景象;也常比喻作战时战术。
序幕: 指的是某些多幕剧置于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通常交代人物的历史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后序幕一词又有了引申义,用来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2)②⑤
【知识点】词义理解;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放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注意迂回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 两千多年前,骆越先人在迂回的左江绝壁上图画,留下了神秘十足的岩画景观 ”这是岩画,即⑤;
“靖江王陵保留着明代皇族遗迹,金田村拉开了最 大规模农民战争序幕,友谊关见证了反清运动胜利。漫步于八桂大地,我们能体会绵长的历史韵味”,这是八桂,即② 。
根据上联尾字是仄声,即三声四声,排序②⑤。
故答案为:(1)迂回:回旋、环绕;指在思想或表达方式上绕圈子的性质或状态;也指路十分曲折或一种自然景象;也常比喻作战时战术。
序幕:指的是某些多幕剧置于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通常交代人物的历史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后序幕一词又有了引申义,用来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2)②⑤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看懂,其次注意词语的语言环境,最后理解词语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3.【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D“用歌声负载对美好生活的梦想”搭配不当,改为:用歌声传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4.【答案】落英缤纷;零落成泥碾作尘;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碾、拣、栖、祇、槽枥。
故答案为:落英缤纷 零落成泥碾作尘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答案】5.B
6.C
7.蝴蝶通过吮吸花蜜来获取营养,同时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帮助植物传粉,有利于植物的繁殖。这种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如果其中一方消失,那么另一方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知识点】把握作者的见解;事物性说明文;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5.A“ 它们就能吮吸花蜜了 ”错误,原文“ 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 ”,是“可能”。
C“ 蝴蝶是益虫 ”,原文“ 但是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 ”。
D“ 便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错误,原文“ 都可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 预测的影响 ”,是“可能”。
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系,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6.C第⑦段中“可能”确实起限制作用,但体现的不是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而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7.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中提到,蝴蝶通过吮吸花蜜来获取营养,同时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帮助植物传粉,有利于植物的繁殖。这种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如果其中一方消失,那么另一方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如果蝴蝶消失,那么一些依赖蝴蝶传粉的植物可能会因为授粉不足而影响繁殖;反之,如果开花植物消失,蝴蝶将失去重要的食物来源,也可能无法生存。因此,花和蝴蝶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故答案为:蝴蝶通过吮吸花蜜来获取营养,同时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帮助植物传粉,有利于植物的繁殖。这种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如果其中一方消失,那么另一方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答案】8.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
把干土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每晚书房传出隐隐的水声
9.通过动作描写,“虚踩”、“探”、“摸”写出了诗人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抒写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10.通过引用这首关于黄河的民歌,作者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情感;
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引用这首民歌可以唤起读者对黄河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传统的共鸣;
引用诗歌为文本增添了文学色彩,提升了语言的艺术性;
通过引用诗歌,作者强调了黄河的重要性和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1.余光中在《黄河一掬》中通过直接的个人体验和情感抒发来表达对黄河的深情,而梁衡在《壶口瀑布》中则通过比喻和象征,将黄河的自然特性与民族精神相联系,表达了对民族性格的赞美。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展现了作者对黄河的深厚情感,只是余光中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梁衡则倾向于通过自然现象来隐喻和反映人类精神。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内容。本文是余光中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先生叙述了自己在山东济南所见到的黄河开阔之景,走近黄河、触摸黄河之水的感受,以及由触摸黄河水而引发的感想。字里行间渗透着先生对黄河的深深热爱之情,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文美情真,表达了海外游子的共同心声。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此题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来分析,答题思路是: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怎么样地写出了人或物的什么特点。
(3)此题考查把握引用作用的能力。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人物的思想精神,使人物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达方式的能力。第一步,指明用了哪一种表达方式。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8.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内容。
结合第①段“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来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 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可知,在大坝上停定,“我”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
结合第②段“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钩不到边”可知,触摸黄河水之前,“我”看见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
最后一段, 回到高雄 ,“ 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 隐隐的水声 ”,即“把干土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每晚书房传出隐隐的水声 ”。
故答案为: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
把干土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每晚书房传出隐隐的水声
9.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本题可以抓住语句的动词,确定人物的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再结合语境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故答案为:通过动作描写,“虚踩”、“探”、“摸”写出了诗人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抒写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10.此题考查把握引用作用的能力。
作者在第五自然段引用诗歌,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强化情感表达:通过引用这首关于黄河的民歌,作者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情感。这首诗歌描绘了黄河壮阔的气势和它所经历的漫长旅程,从青海到黄海,体现了黄河的伟大和力量。这种情感与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敬畏和感慨相呼应。
增强文化共鸣: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引用这首民歌可以唤起读者对黄河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传统的共鸣。这种共鸣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丰富文本内涵:引用诗歌为文本增添了文学色彩,提升了语言的艺术性。同时,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使得文本的内涵更加丰富。
强调主题思想:通过引用诗歌,作者强调了黄河的重要性和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这种强调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即作者对黄河的感悟和体验。
总的来说,作者引用诗歌旨在增强情感表达,加深文化共鸣,丰富文本内涵,并强调主题思想,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和引人入胜。故答案为:通过引用这首关于黄河的民歌,作者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情感;
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引用这首民歌可以唤起读者对黄河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传统的共鸣;
引用诗歌为文本增添了文学色彩,提升了语言的艺术性;
通过引用诗歌,作者强调了黄河的重要性和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达方式的能力。
在《黄河一掬》的结尾段落中,余光中通过直接的叙述和抒情来表达情感。他以一种几乎是仪式性的动作——亲手触摸黄河水——来表达对黄河的敬意和亲近。这种直接的接触使得他感到一种血脉相连的亲切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黄河文化和历史的尊重。余光中的语言充满了个人情感和诗意,他将自己与黄河的联系看作是一种宿命和必然,强调了黄河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相比之下,《壶口瀑布》的结尾段落中,梁衡则采用了更多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他将黄河的特质拟人化,将其比作一个经历了磨难的人,这样的比喻使得黄河的形象更加生动和有力。梁衡通过对黄河的描述来间接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他的语言更偏向于宏观和哲学性的思考,通过对黄河性格的描绘来反映民族的性格和精神。
故答案为:余光中在《黄河一掬》中通过直接的个人体验和情感抒发来表达对黄河的深情,而梁衡在《壶口瀑布》中则通过比喻和象征,将黄河的自然特性与民族精神相联系,表达了对民族性格的赞美。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展现了作者对黄河的深厚情感,只是余光中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梁衡则倾向于通过自然现象来隐喻和反映人类精神。
【答案】12.B
13.语言通俗生动,明白如话,平易浅畅。比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忧国伤时
【解析】【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12.B“ 黄衣使者的身份 ”错误,诗人通过对卖炭翁艰辛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其生活的不易,为后文揭露社会矛盾做好了铺垫。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诗歌风格与语言特点。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其诗语言通俗生动,明白如话,平易浅畅,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卖炭翁》这首诗真实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诗歌典型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结合“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等诗句可知,诗歌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完整,语言通俗生动,明白如话,平易浅畅。故答案为:语言通俗生动,明白如话,平易浅畅。比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答案】14.A
15.D
16.①这只大鹏啊,随着海水运动迁徙到南海。
②背像泰山,它的翅膀好像垂挂在天边的云彩。
17.鲲鹏击水 鹏程万里 志存高远 力大无穷;鹏程万里;九万里风鹏正举
18.斥鵎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斥鵎目光短浅。
我更欣赏鹏。只有心怀远大的理想,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走出更美丽的舞步。如果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那么只能原地踏步,永远领略不到美丽的人生。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2)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3)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成语的积累能力。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根据故事情节来分析。
参考译文:
【甲】 《北冥有鱼》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乙】 《穷发之北》
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鷃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14.A修饰关系连词。
B记载/ 做的标记 。
C叫/作为。
D风/气息。
故答案为:A
15.D 文章最后应该是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
故答案为:D
16.①是,这;海运 :海水运动;于,到。
②若,像;垂天之云,天边的云。
故答案为:①这只大鹏啊,随着海水运动迁徙到南海。
②背像泰山,它的翅膀好像垂挂在天边的云彩。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成语的积累能力。
选文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描述了“鲲鹏击水”的景象,成语鹏程万里等便由此衍生,大鹏也就成了志存高远、力大无穷的象征。千载之后,李清照也在其词作《渔家傲》中,以“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来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故答案为: 鲲鹏击水 鹏程万里 志存高远 力大无穷;鹏程万里;九万里风鹏正举
18.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根据故事情节来分析。根据“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大鹏硕大无比;根据“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知大鹏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而斥鴳不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由它“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可知它目光短浅,不能理解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说欣赏对象及理由时,围绕“鹏”和“斥鴳”的形象来谈即可。故答案为:斥鵎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斥鵎目光短浅。
我更欣赏鹏。只有心怀远大的理想,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走出更美丽的舞步。如果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那么只能原地踏步,永远领略不到美丽的人生。
【答案】19.陈列物件:历史照片和资料、铁路工具和机械模型、 服装和用品。
设计理念:硬朗与坚韧、 团结与奉献。进步与发展。
20.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汲取保尔身上体现出来的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汲取他具有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汲取他具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
21.红色经典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革命精神和民族记忆。虽然时代变迁,但其中的理想信念、英雄情怀和奉献精神永不过时。青少年应从中汲取力量,以历史为镜,激励自己勇于担当,为现实生活注入正能量。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关于名著的设计能力。 为了设计一个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筑路厅”,我们可以参考小说中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和象征意义,以及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历史背景。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 柯察金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
(3) 本题考查名著评价。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9.本题考查关于名著的设计能力。为了设计一个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筑路厅”,我们可以参考小说中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和象征意义,以及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历史背景。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方案:
陈列物件: 历史照片和资料:展示苏联早期铁路建设的珍贵照片和文件,特别是那些记录工人在艰难条件下手工铺设铁路的图片和文献。
铁路工具和机械模型:展出当时使用的铁路铺设工具、铁轨、枕木、锤子、铲子等,以及蒸汽机车和挖掘机的缩小模型。
服装和用品:展出工人的服装、安全帽、手套等,体现他们的劳动生活。
设计理念:硬朗与坚韧:铁路是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建设需要无比的坚韧和毅力。设计上应强调这种精神,体现出保尔时代的劳动者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团结与奉献:筑路工作往往需要集体的力量,设计中应体现工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以及他们对共同目标的无私奉献。
进步与发展:铁路是连接各地、促进交流与发展的重要通道。展览馆的设计应该传达出铁路对社会经济进步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通过这样的设计,筑路厅不仅能够展现铁路建设的历史和技术,还能传递出一种时代精神和人物风貌,使参观者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保尔·柯察金那一代人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
故答案为:陈列物件:历史照片和资料、铁路工具和机械模型、 服装和用品。
设计理念:硬朗与坚韧、 团结与奉献。进步与发展。
20.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半自传性质的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段话体现了一种对生命价值的高尚追求,即人的生命应当投入到一项伟大的事业中去,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
在小说中,保尔·柯察金的一生就是对这种价值观的不懈追求和实践。他在生活中遭遇了重重困难和挑战,包括战争的创伤、个人的病痛以及身边同志的牺牲,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保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革命活动,帮助工人和农民争取权利,展现了他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
这段话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有意义的事业中,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通过这样的生活,当一个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才不会因为浪费了时间或没有做出贡献而感到后悔和羞愧。
结合小说情节,我们可以看到保尔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生活充满了意义。他的努力和牺牲激励着周围的人,也为后来的人提供了榜样。保尔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为世界带来改变,哪怕是在自己的小范围内。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奋斗,我们可以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这段话体现了一种生命的英雄主义,鼓励人们为了更高的理想和目标而生活,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故答案为: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汲取保尔身上体现出来的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汲取他具有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汲取他具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
21.本题考查名著评价。
“红色经典”作为特定时期的精神路标,具有时空上的超越性;它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它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揭示了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历程,是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主要力量。就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经典著作,文中的主人公保尔为了自己的国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和全部精力,不屈不挠地进行战斗。而阅读过这部著作的许多人都被这种“保尔精神”激励着、鼓舞着。故答案为:红色经典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革命精神和民族记忆。虽然时代变迁,但其中的理想信念、英雄情怀和奉献精神永不过时。青少年应从中汲取力量,以历史为镜,激励自己勇于担当,为现实生活注入正能量。
22.【答案】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被岁月雕琢的小村庄。它坐落在蜿蜒的山脉之间,仿佛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上面的子民。这里,是我童年的记忆所在,也是我永远怀念的故乡。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但故乡的影像却历久弥新。每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我便会躺在草地上,仰望那片浩瀚的星空,寻找着属于我的那颗星。星光下,老人们围坐在梧桐树下,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和久远的历史,那些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智慧与梦想的种子。
春天,是故乡最为生机勃勃的季节。桃花在山涧边绽放,像是少女脸颊上最娇嫩的红晕;溪流潺潺,清澈见底,映照着蓝天白云。孩童们追逐嬉戏,放飞着五彩斑斓的风筝,那是我们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夏日,绿意盎然,稻田里的青蛙鸣叫着,似乎在诉说着夏天的故事。夜晚,萤火虫在空中闪烁,如同点点繁星落入人间。我们赤脚在田埂上奔跑,捉捕那些小小的光点,快乐而纯真。
秋天,金黄色成为了主旋律。稻谷成熟,沉甸甸的穗头低垂,农人们的笑脸中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果园里,苹果和梨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告诉我们又到了丰收的时节。
冬天,虽然寒冷,却有着别样的温馨。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升起,那是温暖的味道,是回家的信号。
如今,我已远离故乡,身处繁华都市,但内心深处始终保留着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和敬意。无论走到哪里,那遥远的地方总有一种力量,牵引着我,让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岁月流转,人事更迭,但在我心中,故乡永远是那个让我心灵安放的港湾,是那个让我无法忘怀的地方。每当我想起那些日子,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因为那里有我最真挚的回忆,有我成长的足迹,有教会我爱与梦想的人们。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我永远的根,永远的归宿。无论世界如何变迁,它都会静静地等我,用那份熟悉的气息,迎接我这个远行的游子。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材料列举了不同的人对不同地方的特殊情感,强调了每个地方都可能对个人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殊的意义。关键词“地方”指代具有特定意义的地点;“印象深刻”“不能忘怀”突出了这个地方在个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写作思路】是什么:明确所写地方的特点和对自己的意义。为什么:讲述这个地方为何让自己印象深刻。怎么做:可以描述在这个地方的经历和感受。【可能出现的误区】描写平淡,缺乏感染力。重点不突出,叙述啰嗦。情感表达不够深刻。【立意提取】《在那充满欢乐的地方》《在那梦想起航的地方》《在那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写作角度:可以描述自己的家乡,通过对家乡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也可以写学校,回忆在学校里的师生情谊、成长经历等,体现这个地方对自己的重要性。或者写一个旅行中的地方,讲述在那里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以及这个地方对自己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