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共6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共67张PPT)

资源简介

(共67张PPT)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
问题探讨
+
品红色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和,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1.按照上述,当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会是什么颜色?
2.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证据有哪些?
性别遗传
“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
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奥秘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
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P2)
Q: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查阅P2-4)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P2)
①自花传粉(自交),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Q: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查阅P2-4)


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自交
单性花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高茎豌豆的花
去雄→套袋

矮茎豌豆的花
采集花粉
人工授粉
→套袋
①去雄
(花粉成熟之前)
②套袋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③人工授粉
④套袋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1)对母本人工去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对母本人工去雄的时间是_________ (填“开花前”或“开花后”),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对母本去雄和人工授粉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本不需去雄
即花蕾期
避免自花传粉
开花前
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开花后就已经完成受粉,所以应在
开花前对母本人工去雄
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P2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P2)
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遗传
Q: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查阅P2-4)
☆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大拇指是否弯曲
有无酒窝
[例1] 下列有关相对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梨的果皮光滑和桃的果皮有毛是相对性状
B.番茄的红色果实和圆形果实是相对性状
C.家兔的黑色毛、白色毛和棕色毛是相对性状
D.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就是相对性状
C
P3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P2)
③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
④生长周期短
Q: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易成功?(查阅P2-4)
孟德尔从34个豌豆品种中选择了7对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他还注意到一棵植株或种子上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这么多的性状,该如何研究呢?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如何进行的?结果如何?
3.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是隐性性状?什么是性状分离?
阅读书本P4:
含义 父本 母本 亲本 杂交 自交 子一代 子二代
符号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4)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4)
提供花粉的亲本
接受花粉的亲本
杂交亲本(parent)
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杂种第一代
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个体
①父本:
②母本:
③亲本:
④杂交:
⑤自交:
⑥子一代:
⑦子二代:

P
×
F1
F2


常用符号:
×
(杂交)
F1
P
×
(杂交)
P
F1
矮茎♂
高茎♀
正交:
反交:
Q:为什么F1都是高茎?矮茎消失了吗?
高茎
高茎♂
矮茎♀
高茎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4)
787高茎∶ 277矮茎
F2
3 ∶ 1
高茎
×
P
F1
高茎
矮茎
(杂交)
(自交)

性状 F2 的表现 显性 隐性 显性 : 隐性
茎的高度 高茎 787 矮茎 277 2.84 : 1
种子形状 圆粒 5474 皱粒 1850 2.96 : 1
子叶颜色 黄色 6022 绿色 2001 3.01 : 1
花的颜色 红色 705 白色 224 3.15 : 1
豆荚形状 饱满 882 不饱满 299 2.95 : 1
豆荚颜色(未成熟) 绿色 428 黄色 152 2.82 : 1
花的位置 腋生 651 顶生 207 3.14 : 1
统计学的方法
提出问题: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4)
Q:为什么后代的比例都接近3∶1?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4)
七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都接近于3:1,说明这是一个自然规律。
其内在本质是什么呢?
孟德尔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提出了几条假说,都是超越他所处时代的非凡设想。
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或现象
预测未做的实验或未发生的事件
787高茎∶ 277矮茎
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
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矮茎。
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4)
作出假设:
[例2] 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圆粒豌豆∶皱粒豌豆=3∶1
③开粉色花的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色花、粉色花和白色花
④矮茎豌豆自交,后代全为矮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D
P3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5)
P:
高茎
矮茎
显性遗传因子(大写字母) 显性性状
隐性遗传因子(小写字母) 隐性性状
决定
决定
D
d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遗传因子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作出假设: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5)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P:
高茎
矮茎
DD
dd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合子: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的个体的统称。)
作出假设: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5)
P:
高茎
矮茎
DD
dd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D
d
配子: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作出假设: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5)
P:
高茎
矮茎
DD
dd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
d
配子:
Dd
高茎
F1:
受精后,遗传因子恢复成对。
显性因子(D)对隐性因子(d)有显性作用,Dd表现显性性状。
作出假设:
[例4] 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说法属于假说内容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B.体细胞的基因成对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
D.受精时,雌配子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解析 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也没有认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A、B错误;孟德尔认为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错误;孟德尔认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的内容,D正确。
D
P4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5)
演绎推理:
请根据孟德尔的假设,写出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高茎
×
P
F1
高茎
矮茎
(杂交)
P
DD
dd
×
F1
Dd
配子
D
d
高茎
高茎
矮茎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5)
F2
F1
F1
Dd
Dd
F2
Dd
配子
d
D
D
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 1
高茎
高茎
F2性状类型(表型)及比例为 。
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及比例为 。
高茎 : 矮茎 = 3 : 1
DD : Dd : dd = 1 : 2 : 1
演绎推理:
补充: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①在图解的左侧应注明P、F1、F2等,以明确这一行表示的内容和上下代之间的联系。
②需要写清楚P、F1、F2等的性状表现类型和遗传因子组成、它们产生配子的情况(除最后一代外),以及最后一代的相关比例。
③用箭头表示遗传因子在上下代之间的传递关系,用雌雄配子交叉线表示形成子代的配子结合的情况。
④用杂交×或自交 的符号表示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
上边有表型,下边有比例
左边有名称,中间写精细
F1
Dd
配子
D
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F2
D
d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补充:棋盘法计算后代遗传因子组成类型
♂ ♀ D d
D DD Dd
d Dd dd
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所必须满足的理想条件
(1)F1产生的雌、雄配子分别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配子数量完全相等。
(2)不同类型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机会均相等。
(3)每一个受精卵都能正常发育为成熟的个体。
(4)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的显性作用是完全的。
P3
[例3] 盘状南瓜自交,后代中盘状∶球状=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盘状为显性性状、球状为隐性性状
B.亲本中盘状南瓜应为杂合子
C.子代中盘状南瓜全为杂合子
D.子代中球状南瓜全为纯合子
解析 根据后代盘状∶球状=3∶1可判断,盘状为显性性状、球状为隐性性状,且亲本盘状南瓜为杂合子,子代中盘状南瓜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子代中球状南瓜全为纯合子;所以A、B、D正确,C错误。
C
P4
杂交和自交法在判断性状显隐性中的应用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P3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3)根据自交后性状是否分离判断
对于自花受粉的植物,自交后若性状发生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P3
探究·实践: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P5)
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 。
雌、雄生殖器官
雌、雄配子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探究·实践: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P5)
结果和结论:
彩球组合类型及数量比为 。
彩球代表的显隐性数值比为显性∶隐性≈ 。
DD∶Dd∶dd≈1∶2∶1
3∶1
实验成功关键点
(1)彩球的规格、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避免人为误差。
(2)每次抓取时要闭上眼睛,左手随机抓取甲桶内彩球,同时右手随机抓取乙桶内彩球,避免从一个小桶内同时抓取两个彩球。
(3)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后,将彩球放回原桶(切记不能将两个桶中的彩球相混),必须充分摇匀彩球,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
(4)要认真观察每次的组合情况,记录、统计要如实、准确。
(5)要重复进行实验,这样才能接近理论值。
P6
[例1]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老师准备了①~⑤ 5个小桶,在每个小桶中放置了10个小球,小球颜色表示不同遗传因子类型的配子,若某同学在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模拟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的随机结合时,他选择的组合应该为(  )
D
A.雌①、雄② B.雌④、雄⑤
C.雌③、雄⑤ D.雌⑤、雄⑤
P7
[例2]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在两个小罐中分别放了20个两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球、50个两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他的这种做法一定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B.两个小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
C.每次从罐中抓出来的玻璃球不能再放回罐内
D.玻璃球数量多的小罐可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D
P7
实验验证:
合理。但孟德尔的假说只是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对此还需进行验证。
测交
将模拟实验结果与孟德尔杂交实验结果相比较,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Dd×dd)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P7)
(2)交配类
①杂交:一般是指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②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对植物来说,一般是指自花传粉(如豌豆)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如玉米)。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③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
④测交:一般指某一个体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测交可用于鉴定一个未知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P3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P7)
实验验证:
D
d
配子
高茎
矮茎
Dd
dd
高茎
杂种子一代
矮茎
隐性纯合子
×
P
F1
d
Dd
dd
1 ∶ 1
性状 高茎 矮茎
实际植株数 87 79
比例 ≈1:1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结论,因此可以证明孟德尔的假说是正确的。
实验结果:
五、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P7)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 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
发生 ,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具有普遍性。
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细胞核遗传。
同一性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分离
4.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P8
花粉:雄配子
而不是受精卵!
课后习题(P8)
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
①花粉中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什么?
②实验结果验证了什么?
③如果让F1自交,F2中花粉有 种类型。
2
分离定律
F1产生了两种类型的配子。
F2为AA∶Aa∶aa=1∶2∶1,后代产生A和a两种配子。
五、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P7)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选材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豌豆的
优良性状
F1全高茎
F2性状分离
遗传因子假说
测交实验验证
分离定律
假说—演绎法
我想静一静...
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P7)
她怎么盯着我看
可能是喜欢我
找她加微信应该没问题
“美女加个微信”
“啪”
②提出假说
③演绎推理
④实验验证
①发现问题
⑤得出结论
[例3] 下列有关一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几组比例,最能直接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中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比例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C.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1∶2∶1
D.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比例为1∶1
解析 F2中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最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F2的遗传因子组成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比例为1∶1,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可间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
B
P8
探究点三 分离定律的应用
题型1 遗传概率的计算
2只白羊生了2只白羊和1只黑羊,如果它们再生1只小羊,其毛色为白色的概率是多少?是黑色的概率是多少?
提示 两只白羊所生的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黑色为隐性性状,且双亲均为杂合子。设用B、b表示相应遗传因子,则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Bb,子代白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或Bb,黑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
P8
1.用经典公式计算
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概率=该性状数(或遗传因子组成数)/性状总数(或遗传因子组成总数)×100%。
例如,BB∶Bb∶bb=1∶2∶1,
则BB的概率为1/(1+2+1)×100%=25%;
显性性状出现的概率为(1+2)/(1+2+1)×100%=75%。
P8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遗传因子组成个体概率;计算性状表现概率时,将相同性状表现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例如,亲本都为Bb,Bb产生B、b配子的概率都是1/2,
则后代为BB的概率=B(♀)概率×B(♂)概率=1/2×1/2=1/4;
后代为Bb的概率=b(♀)概率×B(♂)概率+b(♂)概率×B(♀)概率=1/2×1/2+1/2×1/2=1/2。
P8
常与棋盘法结合!
[例5] 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4粒种子,有3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第4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概率是 (  )
A.0 B.3/4 C.1/2 D.1/4
解析 假设决定红花的遗传因子为A,则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其自交产生的后代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性状分离比为红花∶白花=3∶1,即每一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都是3/4,开白花的可能性都是1/4,因此第4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概率是3/4,与前面3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什么颜色的花没有关系,故选B。
B
P8
[例6] 糖原沉积病Ⅰ型是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糖原沉积病Ⅰ型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糖原沉积病Ⅰ型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糖原沉积病Ⅰ型女儿的可能性是(  )
A.1/12 B.1/8 C.1/6 D.1/3
解析 设致病遗传因子为a,根据题述分析可知,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他们的正常儿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2/3Aa。若这个儿子与一个糖原沉积病Ⅰ型携带者的女性(Aa)结婚,则子代为aa的概率为2/3×1/4=1/6。因此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糖原沉积病Ⅰ型女儿的可能性是1/6×1/2=1/12。
A
P8
题型2 一对相对性状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的推断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实验组 亲本性状表现 F1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 511 508
C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
P8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
亲本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 子代性状表现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P9
2.根据分离定律中的比值推断亲代遗传因子组成
(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即Aa×Aa→3A_∶1aa。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
(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AA或AA×Aa或AA×aa。
(4)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即aa×aa→aa。
P9
微专题1 分离定律的拓展应用
P10
重点题型1 自交与自由交配
1.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区别
(1)自交强调的是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的交配,如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
(2)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遗传因子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
P10
2.杂合子连续自交的相关概率计算
(1)根据杂合子连续自交图解分析
Dd
×
F1
DD
Dd
dd
×
DD:
Dd:
dd


dd
×
DD
………Dd:
…Dd:
Dd
DD
dd
F2
n代
Dd:
Fn
DD+
dd=
1-
DD=dd=
(1- )
×
×
P10
由图可知:DD的概率等于dd的概率,所以只需求出Dd的概率,且只有Dd的亲本自交才能产生Dd的子代。
(2)根据图解推导相关公式
P10
(3)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可用曲线表示如下
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比例
P10
Aa连续自交n代,每一代去除隐性纯合子:
3.自由交配常用分析方法——配子法
(1)实例:某生物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1∶2,雌雄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求后代中AA所占比例。
(2)分析过程:首先计算A、a的配子比例,然后再计算自由交配情况下的某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1/3AA个体产生一种配子A,2/3Aa个体产生含A或a的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A配子所占比例为2/3,a配子所占比例为1/3。
   ♀(配子) ♂(配子)    2/3A 1/3a
2/3A 4/9AA 2/9Aa
1/3a 2/9Aa 1/9aa
由表可知,后代中AA=2/3×2/3=4/9。
P10
[例2] 小麦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现有纯合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
A.1/2 B.2/3
C.4/9 D.5/9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F1为杂合子,其自交得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即1/3AA和2/3Aa随机交配,其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3A、1/3a,则子代中纯合子AA所占比例为4/9,aa所占比例为1/9,故选D。
D
P11
[例3] 若让某杂合子连续自交,那么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子比例关系的是(  )
D
解析 杂合子连续自交几代,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2n),随自交代数的增加,比值越来越接近1,但永远达不到1。
P11
重点题型2 分离定律中特殊遗传现象分析
1.不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如成对的遗传因子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3∶1;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1∶2∶1。
P11
2.致死现象
(1)合子致死: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挥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夭折的现象。
①显性致死:显性遗传因子具有致死作用。若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性∶隐性=2∶1。
②隐性致死: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植物中的白化遗传因子(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2)配子致死:致死遗传因子在配子时期发挥作用,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较为常见的是雄配子(或花粉)致死。
P11
3.复等位基因
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A、i、IB三个基因,ABO血型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因为IA对i是显性,IB对i是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如下表:
表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注:等位基因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基因型指遗传因子组成,遗传因子后称基因(参见第2节)。
P12
4.从性遗传
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子(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表现为无角,基因型和表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HH Hh hh
雄性 有角 有角 无角
雌性 有角 无角 无角
P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