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短歌行》课件(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推崇周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崇拜孙权)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仰慕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以诸葛亮自况)
曹操来了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呢?
人物评价
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周瑜
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裴松之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唐太宗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 ——易中天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知人论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郡 (今安徽亳州)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要接》。
作为文学家:精通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风格苍劲悲凉。
《短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观沧海》写景,《龟虽寿》抒情诗……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 唱和,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文学常识
关于“歌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乐府的别称:
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
题解: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朗读诗歌
2.听音频,标准字音。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wéi
yōu

duō



yàn
找出诗歌中感彩最浓的字眼。

写作背景
《短歌行》作于曹操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结合背景,忧什么?
反问,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抒发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借代,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指代酒,以美酒来消愁,寄托忧思。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心中的苦闷。
一忧:人生苦短、转瞬即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我边喝酒边听歌,感叹人生有多少!生命如朝露易逝去,匆匆过去已太多。
歌声慷慨复激越,我为贤才思难忘。问我何物可消忧?唯有酒可以消愁。
二忧:贤才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贤才俊杰啊,我在深深地思念你们。平生只为思君故,沉思吟味直到现在。
声音悠长群鹿叫,穿梭原野吃艾蒿。我有八方好宾朋,鼓瑟吹笙笑盈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人才光耀如明月,让我何时能采得?忧伤不觉起内心,时隐时现难断绝。何畏阻隔纵横路,屈驾横穿访贤能。欢饮畅谈话重逢,念念不忘旧恩情。
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才比作皎洁的明月,比喻人才难得,写出求贤若渴而贤才不至的苦闷。
对比:“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写有客人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写出诗人在求贤过程中有忧有喜的心情,及对贤才的礼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明月朗朗星稀落,乌鹊向南高飞起。彷徨失意绕树飞,何处可以依凭?
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了诗人的惋惜焦急之情。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因高而满足,海不因深而满足。(如)周公废食接待人才,天下英才才会归心。
化用《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暗喻自己像山、海一样,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用《史记 鲁周公世家》中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是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三忧功业未建

一忧“人生苦短”
二忧“贤才难得”
三忧“功业未就”
志在统一天下
低沉
昂扬
赏析诗人抒发“忧”所用的表达技巧
用典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即:①品评历史,借古论今;②抒情言志,表明心迹;③引发联想,创新意境;④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找到文章中的比兴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
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喻人生短促
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喻用人要“多多益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求贤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统天下
人生苦短
内容图示
叹人生短暂 忧贤才难得
唤贤才到来 诉雄心壮志
诗歌主旨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