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小说叙事中的“我”与“他”
--《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情节,概括影响主人公命运的重要事件
2.审美鉴赏与创造:转换视角,掌握小说叙述视角的基本知识。
谁来讲述祥林嫂的故事?
环节一
任务1:
请你结合课前绘制的人物命运曲线图,分别从“我”、鲁四老爷、卫老婆子、柳妈、祥林嫂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讲述祥林嫂的故事。
思考:同样的一个故事,由不同的人物来讲述,会产生什么不同的效果呢?
鲁镇闲人
族人
卫老婆子
柳妈
鲁四老爷
卫老婆子的视角
卫老婆子是在特定情况下讲了祥林嫂的故事,即她在喝得醉醺醺的情况下跟四婶的对话中讲了祥林嫂的故事。她讲到最后的结果是“顺下眼睛不说了”,这是一个女人体会到另一个女人的屈辱处境之后的同情和理解。虽然卫老婆子不具备“我”的人道主义精神,但她并未完全丧失良知,所以她既出于职业也基于同情理解,来帮助祥林嫂找工作、找落脚处。卫老婆子作为佣工只会说祥林嫂是穷死的,这代表了大多数鲁镇人对祥林嫂的看法。
鲁四老爷的视角
祥林嫂在鲁四老爷眼中是“谬种”,在佣工眼中是穷死者,在柳妈眼中的有罪者,他们并不关心祥林嫂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任务2:
探究作者为什么用“我”来讲祥林嫂的故事,而不用其他的人物视角来讲述?
②“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与鲁四老爷、卫老婆子、柳妈等鲁镇人有什么不同?
①面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我”的态度与在鲁四老爷等鲁镇人有什么不同?
《祝福》中“我”的形象
叙述者“我”,是一个不再被鲁镇这个封闭宗法社会所限定的现代知识分子。
我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新眼光,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像祥林嫂这样的人,将人从各种社会地位分割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去体会祥林嫂这些弱者内心的痛苦,同情他们并思考他们的命运。
《祝福》的讲述者“我”的作用
首尾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增添了真实性。“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只有良心未完全泯灭的“我”才能够回忆和讲述祥林嫂的生平。
“我”同情祥林嫂的遭遇,“我”的态度与鲁镇上其他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用“我”来讲故事,更能突出鲁四老爷等人的凶残,冷酷,麻木,无情。这样,“我”与鲁镇人就构成了对比关系。
读者也可通过“我”的视角,推测作者鲁迅对故事的态度,进而理解小说主题。
任务3:
小说全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可是,祥林嫂前后两次到鲁镇的故事并非“我”所见,而是“我”听来的。
那么她前后两次到鲁镇用什么人的视角来写?她离开鲁镇的故事用什么人的视角来写的?
在回忆祥林嫂的生平时,是用的“鲁镇人”视角来写的,直接叙述祥林嫂在鲁镇的活动。祥林嫂离开鲁镇后的故事是用的“卫老婆子”的视角来写的。
这样安排叙述视角的转变,兼顾了叙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故事情节更简洁,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谁在讲述故事?
环节二
任务1:
请你结合课前绘制的人物命运曲线图,先用第三人称讲述林冲的故事,然后用第一人称从林冲的角度重新讲述这个故事。
思考:你觉得用哪种叙述角度讲这个故事更好?
任务2:
请你结合课前绘制的人物命运曲线图,请你分别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讲述别里科夫的故事。
思考:你觉得用哪种叙述角度讲这个故事更好?
任务3:
《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叙述者“我”对主人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探讨小说的叙述视角
环节三
任务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古典小说,采用了传统的全知视角,即第三人称的视角;《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叙述者是“我”,即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祝福》序幕和尾声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主体部分第三人称视角,两种视角交替使用。
试探讨这三种叙述方式的作用。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
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作用: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叙述冷静客观,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作用: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有限的全知视角
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各自的缺点,现代小说家摸索出了一种更巧妙的笔法,比如在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并不采用全知视角,而是故意采用有限视角——叙述者只对某个人物记载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尽管也运用第三人称,叙述者却对一切装作不知,这个旁观者与读者差不多,等待着小说中人物的“下一步”。
一言以蔽之:两种叙述人称可以巧妙地结合。
叙述视角的确定,意味着一个向读者呈现故事的角度或者位置的确定。这个角度和位置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故事讲述的精彩程度及叙述效果的实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