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重点成语 解释(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下册重点成语 解释(素材)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重点成语解释
75.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
解释:可:值得。歌:歌颂。泣:不出声地哭。意思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出处:《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明·海瑞《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国初方列之概,无异平原复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76.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
解释:很少有人知道。
出处:据考证,出自王朔的《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77.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解释:恭敬谨慎,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奉献一切。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尽瘁:竭尽劳苦。
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78.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
解释: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或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
出处: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79.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
解释:每家每户都知道。
出处:《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80.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
解释: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出处:华而实《汉衣冠》二:“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意思是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81.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
解释: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出处:《星火燎原·湘西再起》:“可是提起他(贺龙)的名字,湘鄂本的人民差不多是妇孺皆知。”
82.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解释:《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意思是说,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不断地镂刻。比
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典 故:战国末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况在《劝学》中教育人们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连金属和石头那么硬的东西都可以镂穿。其中“镂刻”是一种精细的雕刻方式。
在哲学思想方面,荀子认为自然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反对天命,不迷信鬼神,认为人定胜天;还主张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发挥人的才能,促使万物发展。在教育方面,他写过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劝学》,来阐明他的教育思想。《劝学》中记述了他在教育、学习方面的很多理论,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比如,他认为人接受教育,努力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在《劝学》中,荀子还用镂刻金石来说明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他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后人就是根据这里锲而不舍的意思总结出了这句成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镂刻而不能坚持下去,就连朽木也不会被折断;但若坚持一直不停地镂刻,就是金属、石头也会被镂穿。学习知识是一个由少到多、日积月累的过程,高深渊博的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人们学习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è,
解释:沥:滴。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84.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
解释:心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yān):文言虚词,相当于“于此”“这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85.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
解释:淋漓:充盛,畅快。意思是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出处: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86.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
解释: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斗宿,南斗七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出处: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87.兀兀穷年:[wù wù qióng nián]
解释: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出处: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88.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
解释:极端地厌恶、痛恨。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恶(wù)。
出处:《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89.不以为然:[bù yǐ wéi rán]
解释: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地一笑。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
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90.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或人多声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91.酣然入梦:[hān rán rù mèng]
解释:很舒适的甜美的,没有烦恼而愉快地入睡。还有就是在入睡后嘴角露出笑颜,形容睡梦中解脱般的享受.
92.不可捉摸:[bù kě zhuō mō]
解释: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93.言外之意:[yán wài zhī yì]
解释: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出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94.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
解释: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出处:郭沫若《百花齐放·单色蓳》诗:“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
95.大庭广众:[dà tíng guǎng zhòng]
解释: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出处:《孔丛子·公孙龙》:“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
96.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
解释:诲:教诲,教导;倦:厌倦。教导别人耐心而不厌倦。形容教导人很有耐心。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7.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 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不耻下问原意是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在句子中一般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8.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
解释: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出处:《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
99.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
解释: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路》。 “以身作则”指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含褒义;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
出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路》)。巴金《家》二十五:“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成语故事:鲁国的治安很不好,盗贼越来越多,闹得挺凶。这时的执政大夫是季平子的孙子季康子,他忧心忡忡地找到孔子,请教对付盗贼的办法。
孔子说:“如果您自己不贪求钱财, 就是奖赏盗窃行为,也没人去当盗贼。”
季康子敛财是出了名的,他曾为田亩收税办法派冉求向孔子咨询,遭到拒绝,而且还带累了冉求,害得孔子与这个弟子划清界限。
不久,季康子又找到孔子讨论为政问题。他问:“假如我通过杀掉那些不讲道义的家伙来端正社会风气,您认为如何?”
孔子摇摇头,说:“您治理国家, 为什么一定非用杀人的办法呢?您有心为善,百姓就会跟着做好事。执政者的言行举止就像是风,老百姓的表现就像是草,风吹过来,草一定顺着倒下去。”
季康子望着孔子不说话。孔子解释道:“政的意思就是正。 您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走正道呢?”
成语寓意:言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话说得虽然简单,但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就是儒家把官员或者说处在高位的人的示范作用作为治国原则的根据。季康子两次问政,孔子的答复都是执政者以身作则。任何事情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可见任何一个人都有善心,都具备行善的能力,具有善心和行善能力,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去做。
言传不如身教,管理者的率先垂范就是最有效的动员令。管理者只有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才能令行禁止。管理者特别是领导者,只有慎言慎行,言行一致,作风正派,充满正气,才能真正发挥好带头作用。推而广之,不管做管理也好,还是做人也好,皆是如此。只有言行一致,坚持老老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长期潜移默化,才能够影响身边的人。以身作则,对管理者来说,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对每个人来说,更是在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正人先正已。对青年学子亦然。只有严于律己,慎言慎行,作风正派,充满正气,才能真正发挥好带头作用,也才能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
100.如释重负:[rú shì zhòng fù]
解释: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释:放下。负:负担。重负:重担。
"如释重负"原义为好像放下了沉重的担子那样轻松(释:放下;)。形容因解除了负担或摆脱困扰而感到轻松。好像放下了一副重担子。或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该成语在句中多作状语、谓语,也作定语、宾语。
出处:《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g,
解释:意指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亦比喻言谈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1)形容天地辽阔而无边际。唐.刘瑶〈暗别离〉诗:「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近天南地北,天南海北
2)比喻心胸开阔或心情开朗。《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这位姑娘虽是细针密缕的一个心思,却是海阔天空的一个性气。」
3)无拘无束,漫无边际。《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到上海游学,不三不四合上了好些朋友,发了些海阔天空的议论,什么民权、公德,闹的烟雾腾天,人家都不敢亲近他。」
出处:出自唐·刘氏瑶《暗离别》诗:"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历史典故:王玄览是唐初广汉绵竹(今四川绵竹)人。
年轻时王玄览喜欢给人算命看相,很灵验,当时人们称他为"洞见"。30岁后喜读《道德经》,常常云游天下,回来后常感叹可共修长生之道的人太少了。50岁时,在至真观出家,当时来找他询问经义的人络绎不绝。60岁后,玄览常常恒坐忘心,人们已经很难见到他了。
玄览在陟屺寺时,张璪为他画了古松,符载撰写了赞文,卫象题了诗。这三样在当时算是三绝。玄览却统统都抹掉了,说:"他们弄脏了我的墙壁。"有个叫僧那的弟子,常常上房掏家雀,刨墙熏老鼠,玄览也不责备他。有个叫义诠的弟子,四季只有一件布衫,一天只吃一顿饭,刻苦修行,玄览也不称赞他。有人不理解,玄览在竹子上题诗道:"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102.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
解释:意思是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引申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出处: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103.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īn]
解释:忍不住要发笑。明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七:“僧问:‘饮光正见,为甚么见拈花却微笑?’师曰:‘忍俊不禁。’” 忍俊:含笑。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征部》卷五:"尚书省二十四司印,故事,悉纳直厅。……杨虔州虞卿任吏部员外郎,始置柜以贮之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104.血气方刚:[xuè qì fāng gāng]
解释: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105.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
解释:状态词。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也形容事业的兴旺。
引证解释
1)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2)宋·文天祥《沁园春·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3)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从今后收拾了喧喧嚷嚷略地攻城,毕罢了轰轰烈烈夺利争名。"
4)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4回:"乒乒乓乓,如同阵前炮响;轰轰烈烈,却似锣鼓齐鸣。"
5)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6)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那火轰轰烈烈,哔哔噗噗,一派红光,如金龙乱舞。
出处:宋·文天祥《沁园春·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106.祸不单行:[huò bù dān xíng]
解释: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祸:灾难。意思是指不幸的事往往接二连三而来。其出自汉代刘向的《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来,祸必重来者也”。意思是这就是所谓的福禄不会来,那么祸事就一定回来啊。其为主谓式;可作宾语、分句;常与“福无双至”连用。
出处: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来,祸必重来者也。”
107.耀武扬威:[yào wǔ yáng wēi]
解释:意思是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常用来形容士兵、军队。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
108.姗姗来迟:[shān shān lái chí]
解释: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指走的缓慢从容而迟到;形容慢腾腾地来的很晚。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出处:《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历史典故:汉武帝刘彻十分宠爱歌妓出身的李夫人,她能歌善舞,李夫人后来生病去世。汉武帝非常悲痛,厚葬了李夫人。汉武帝十分思念她,就叫方士少翁为李夫人招魂,在帷帐观看到李夫人的身影,就作诗一首说:“我在焦急盼望,你却姗姗来迟”。
109.忧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
解释: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忡忡(chōng):忧愁不安的样子。
出处:《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历史典故: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民歌《草虫》,描写一个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和见到丈夫的喜悦心情,这个女子去南山采摘野菜,见不到丈夫心里十分苦恼,她经常唱道:"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111.语无伦次:[yǔ wú lún cì]
解释:说话没有条理、层次,讲得乱七八糟。形容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
112.海市蜃楼: hǎi shì shèn lóu
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113.千钧重负:[qiān jūn zhòng fù]
解释: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或非常重大的责任。
出处:《商君书·错法》:“乌获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114.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
解释:其中的意味经得起人们反复地仔细地体会、琢磨。形容意味深长。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
115.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
解释: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后形容使人感到十分惊险、紧张。使人神魂震惊。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116.屏息凝神:[bǐng xī níng shén]
解释: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唯恐不能完成的神态。。
117.不期而至:bù qī ér zhì,意思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没有预料地到来。
118.心有灵犀:[xīn yǒu líng xī]
解释:灵犀:旧说犀牛是灵兽,它的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两端,感应灵异。指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出处:《汉书·西域传》如淳注:“通犀,中央色白,通两头。”《后汉书 ·章帝纪》注引 《异物志》 曰:“ (犀) 角中特有光耀,白理如线,自本达末则为通天犀。” 《抱朴子·登涉》:“通天犀角,有一白理如綖。有自本彻末,以角盛米,置群鸡中,鸡欲啄之,未至数寸,即惊而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以此犀角著谷积上,百鸟不敢集。大雾重露之夜,以置中庭,终不沾濡也。”
119.天涯海角:[tiān yá hǎi jiǎo]
解释:也说天涯地角。形容极偏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出处: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阴谋诡计 面无由,但以情企。”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盖俗谈也。。”
【成语故事】: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