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语文试题课件(共10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日照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语文试题课件(共101张PPT)

资源简介

(共101张PPT)
语文试题讲评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第四部分

作文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试题分析】
材料出处:
材料一:摘编自邱海平《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材料二:摘编自陈立民《谨防新质生产力陷入“概念空转 ”》
材料命题分析: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3.下列对两则材料中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4.材料一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下面是数实深度 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向交互的理论框架图,下列选项对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 项是(3 分)5.材料二第三段使用了词语 “蹭 ”和“叙事包装 ” ,请阐释其含意并简析其作用。 (6 分)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1A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1A从生产力质态来看,它是创新起主导作用,2A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同时也 是绿色生产力;从生产力自身系统性来看,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1A从特点特征来看,它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从这个意义上看,2B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生产力总量的增加,更是生产力的深刻变革。
1A.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它的提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新 ”和“质 ”的要求。(√)
2A.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在科技、创新、绿色等方面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我们需要尽快摆脱。(“需要尽快摆脱 ”原文无此意;×)
2B.具有高质高效等特点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增加生产力总量,能推动生产力深刻变革,而后者的意义大于前者。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I
1B.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生产力及其发展既受生产力诸要素及其变动的影响,也受一定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影响。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清除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种障碍,激发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创新发展活力,有利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C.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新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总说)
1B.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系统性特征,它是由多种要素突破升级而催生的, 它的加快发展也需要处理好多方面的问题。(√)
1C.发展理念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于文无据)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有很强的战略性和纲领性,能引领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发展。(×)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I
要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分说一)2C.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更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要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分说二)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邱海平《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2C.只有在原创性、颠覆性、高水平和核心的科技上下功夫,才能发展传统、新兴和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3A.材料一整体论证结构是层进式,从是什么到怎么做,在谈做法部分运用了总分式。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二:
当下,“新质生产力”成为各条线各领域高频词汇,各地迅速掀起学习和讨论热潮, 纷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调。但个别地方似乎“唱歪了经 ”,把新质生产力当成无所不包的“筐 ”,不管什么想法和举措都往里“装 ”。2D.套概念、讲空话、喊口号……新质生产力一旦被泛化和滥用,不仅会模糊其特定的内涵与外延,背离其科学逻辑,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更会混淆发展重点、错失发展机遇。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极具前瞻性的概念,既是改革与发展所需,更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命题。各地表现出你追我赶的热切与紧迫,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更遑论破题与解题,切忌一哄而起。总书记强调的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新”在哪里,“质”在何处?3C.如何避免大而全、无重点的新质生产力规划?如何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何将“ 因地制宜”的方法论 贯彻到位?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真问题,需要进行系统而深刻的思考。
2D.对于新出现的概念,首先要确定其内涵和外延,理清其科学逻辑,这样做就能避免 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
解析: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 ”的原因是新质生产力被泛化和滥用。(×)
3C.材料二第二段用多个疑问句来排比论证,增强了论证力度,把读者思考引向深入。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I
2D.理解一个概念,须得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领会、反复学习、深刻理解,决不能只“蹭 ”概念 不求甚解,甚至将其当成一种“叙事包装 ”。比如说,1D.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对立面,这种认识当然不对,但也要防止传统产业随意“嫁接 ”新质生产力。麦田里、 工厂里当然能够“长 ”出新质生产力,但个别行业、企业的“生拉硬靠 ”只会让人感觉无中生有、牵强附会。比如,有酒企宣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有企业仅是在 生产线上增加一些简单自动化设备,就号称“拥抱新质生产力”。新旧不分、主次混淆甚至把其当作营销噱头,只会让原本深刻严肃的新概念变得庸俗化、浅薄化。1D.事实上,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无时无处不新质 ”,那也就失去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1D.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并不冲突,在麦田、工厂中也能够发展新质生产力,但不可 能一蹴而就,不应时时处处都追求有新质。(√)
2D.对于新出现的概念,首先要确定其内涵和外延,理清其科学逻辑,这样做就能避免 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I
这种现象何其熟悉。3D.以前几年爆火的“元宇宙”为例,其本是一种高端前沿技术,但不少地方一哄而上、一窝蜂砸钱进军“元宇宙”,把这个概念“玩坏了”。经历过烂尾、停滞和泡沫散去后,今天真正在“元宇宙”领域取得突破、做出成就的,不是喊得最响、炒得最凶的,而是扎得最深、做得最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喊口号喊不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真正的贯彻落实,是完整、准确、全面地学习领会,并且有效行之。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无论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还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做实的,而不是我们已经做成的;需要我们拿出实打实的规划、思路、行动,而不是把“新质生产力”标签一贴了之。
(摘编自陈立民《谨防新质生产力陷入“概念空转 ”》)
3D.材料二第四段使用元宇宙的事例进行类比,来证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哄而上。
解析:对用元宇宙进行类比论证的作用表述不全面,一不能一哄而上,二需要扎深、做实。
现代文阅读Ⅰ
选择题
试题分析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发展理念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错误。
【参考答案】 C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它的提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新 ”和“质 ”的要求。B.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系统性特征,它是由多种要素突破升级而催生的, 它的加快发展也需要处理好多方面的问题。C.发展理念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有很强的战略性 和纲领性,能引领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发展。D.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并不冲突,在麦田、工厂中也能够发展新质生产力,但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应时时处处都追求有新质。
现代文阅读Ⅰ
选择题
试题分析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A 项“需要尽快摆脱 ”错误,原文无此意;
C 项条件不充分,统筹推进 和及时应用更重要;
D 项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 ”的原因是新质生产力被泛化和滥用。
【参考答案】B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在科技、创新、绿色等方面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我们需要尽快摆脱。B.具有高质高效等特点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增加生产力总量,能推动生产力深刻变革,而后者的意义大于前者。C.只有在原创性、颠覆性、高水平和核心的科技上下功夫,才能发展传统、新兴和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D.对于新出现的概念,首先要确定其内涵和外延,理清其科学逻辑,这样做就能避免 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
现代文阅读Ⅰ
选择题
试题分析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的能力。
【解题思路】
对用元宇宙进行类比论证的作用表述不全面。
【参考答案】D
3.下列对两则材料中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整体论证结构是层进式,从是什么到怎么做,在谈做法部分运用了总分式。
B.材料二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全面,对问题的分析论证体现出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C.材料二第二段用多个疑问句来排比论证,增强了论证力度,把读者思考引向深入。
D.材料二第四段使用元宇宙的事例进行类比,来证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哄而上。
现代文阅读Ⅰ
选择题
试题分析
【考查目标】
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
也考查对图表的解读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框架图所示,“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属于同一层级的概念 ”错,数实深度融合只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的众多新发展理念之一。
【参考答案】 B
4.材料一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下面是数实深度 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向交互的理论框架图,下列选项对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数实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载体,体现为提供真实的数字经济土壤等三 方面作用。
B.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二者属性相同,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属于同一层 级的概念。
C.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提升技术水平、打破行业界限、重构经济系统,推动数实融合 不断深入。
D.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二者的良性发展能 相互促进。
主观题
试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Ⅱ
【考查目标】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解题思路】分析文中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先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再分析词语在文段中的表达效果(情感)。
1.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2.分析前后句内容。3.分析文章整体内容。
【参考答案】①“蹭”的含意是跟风而上,只与新质生产力概念表层沾边;“叙事包装”的含意是用新质生产力词语本身做形式上的包装和美化。②这两个词语所标示的是对新质生产力一些不恰当的理解和行为。③生动形象地从反向强调了要对概念认真领会、深刻理解和恰当实践。
【评分标准】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5.材料二第三段使用了词语 “蹭 ”和“叙事包装 ” ,请阐释其含意并简析其作用。 (6 分)
主观题
试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Ⅱ
【评分细则】 “蹭”只要翻译出“沾边”,“轻轻接触”,“对概念的简单理解”等都给1分。
“叙事包装”只要翻译出“包装和美化”,“浅薄化”,“庸俗化”等都给1分。
作用一必须答出:“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理解不到位”、“批判”、“否定”等相关词语才可给分。
作用二必须答出:“认真领会、深刻理解、反复学习”等相关词语才可给分。
以四个要点为得分标准,要点全部答对,才可得6分。
【存在问题】
1.审题不严谨,只答“含义解释”或“作用”一半问题。
2.含义解释胡言乱语,不能紧扣文义,过于随意;“叙事包装”解释差。
3.作用不能依据文本,答不出作者用词的原意是什么。更不能写出“反面”这一作用。
4.套路化太严重。比如从内容与结构;从语言严谨;从用词生动形象等,全部用套路,非常危险。
5.材料二第三段使用了词语 “蹭 ”和“叙事包装 ” ,请阐释其含意并简析其作用。 (6 分)
试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Ⅱ
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①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指出与被调查者对立的几种不当行为。②从反面强调了调查者应当尊重被调查者,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高考链接:从高考题的参考答案中总结答题思路和术语
现代文阅读Ⅱ
01
现代文阅读Ⅱ
【作者介绍】
干子豪个人简介
干子豪,青年作家、华人诗学会成员、湖南高校文学社团委员会干事、南禮士文学社社长,作品多见于《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作家网》、《意林》、《学生家长社会》、《高中生》等国家级文学刊物、网站。现就读于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2023年3月,干子豪菜获了由湖南省教育厅颁发的“湖南省优秀读书心得奖”;4月,荣获了“第二十届代蓄杯全国文学奖”;5月,其获奖作品《拐头李》收录干《中国作家网》,接受省级文学节目--《青春会客厅》个人专访:6月,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再见,语文书》发表至国家级报刊--《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作家网》。
【作者简介】
【试题分析】
材料出处:
高跷王子干子豪
材料命题分析: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8.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5 分)
9.文末五段,作者对小说进行了闭合式收尾,产生了独特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分)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Ⅱ
高跷王子 干子豪
(7A)夕阳,落在了麻石街上,(交代时间)几根浅草,在交错的缝隙中露出了头。袅袅炊烟从古镇中升起,寂静的古镇显得有些冷清。 “明天是故事会,娃儿还没看过吧,明儿带你去看看。”饭桌上,父亲对着娃儿说道。
(6.A)“不晓得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看了两个人头、几张花脸嘛?”母亲对“故事会 ”提不起什么兴趣,夹了块肉,就往娃儿碗里送。
父亲听到母亲如此评价,便说道:“那就是你不懂了,这‘故事会’是我们这儿的魂, 需要全镇上下,齐心协力,一起完成,以‘惊、奇、险、彩 ’为主,各种历史人物结合着高难度的动作,敲锣打鼓,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不能丢了老祖宗留给咱的东西。 ”
(6.A)听到父亲如此说,母亲便只好摆摆手作罢。
隔日,元宵。父亲带着王娃儿来到了正街上,王娃儿一眼就瞅见了空中“飘”着一个高高的人。王娃儿拉着父亲的手,着急地说: “爸爸,爸爸,你看天上飘着一个人哩。”
6.A.母亲觉得故事会单调乏味,对它提不起兴趣,因而当王娃儿提出想要去学习踩高跷 时,她反应强烈,极力反对。
[解析]
A 项原因不当(强加因果);“反应强烈,极力反对”也不当。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Ⅱ
父亲一看,摸了摸王娃儿的头,笑呵呵地说:“那是高跷,你看那人,踩在俩杆子上,把自己撑了起来。那人是咱镇上的高跷王,踩了五米高,你看着,一会儿还有新法子哩。”
王娃儿紧张地盯着那人,只见他手里突然变出一把扇,一边大摇大摆地走着一边呼呼扇风,那自豪的表情,好不得意,街上的人一片喝彩。那人听见喝彩声,举起手,将两根手指叠成一个哨,放在嘴里便响了起来,街上的人更加兴奋了。他得意地从人群中跨过,稳稳地走远了。
“娃儿,好看吧。这千年的东西都传承下来了,你长大以后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根在哪,不要丢了自己的魂。 ”
回到家后,母亲已把晚饭做好,也没询问今天的情况,倒是王娃儿先开了口。
“我想去学踩高跷。”母亲听到王娃儿这样说,一下蹦了起来。“什么?学高跷?那 玩意儿有什么用,现在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科学与知识。我不同意,我不同意。”母亲把碗 一甩,狠狠地瞪了父亲一眼。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Ⅱ
“我想成为高跷王子,我也想被别人喝彩。”王娃儿委屈地看着母亲,母亲却不看他,只是瞪着父亲,好似一切源头都是父亲惹来的。“让他去学吧,这东西总要有人传下去。” 父亲放下了碗,开口对母亲说。母亲一听,不再说什么,扭头就回了房。第二天,父亲带着他去见了故事会的老师傅。
“就是这娃儿想学高跷?”老师傅眯起了眼,摸着胡子问父亲。“对,我想学,我想成为高跷王子。”王娃儿抢着回答道。老师傅一听,把身子往后一仰,哈哈大笑起来,“娃儿娃儿,人儿不大,志向不小嘛。”“收收收,我看这娃儿,必然会干出番大事来。 ”
每天,王娃儿除了上学,就是跟着高跷王学高跷。高跷王,是老师傅的徒弟,老师傅 总是在院子里面看着他们,一大一小。高跷王踩着高高的杆子,而王娃儿,只敢远远地看着他,满眼羡慕。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Ⅱ
“王娃,快去,踩上去。 ”老师傅拿着棍子催王娃儿赶紧踩上高跷,王娃儿却站在原 地不敢动。
(6B)“师傅……我……不敢……怕疼…… ”王娃儿怂了,摔了几次之后,倒也没了之前要 当“高跷王子”的雄心。
“不敢?不敢你怎么去当你的高跷王子?上去都不敢,你就只能待在地上,永远待在地上望着他!”老师傅有些生气,拿着棍子指了指高跷王说道。 王娃儿听到这,忍着心中的恐惧,踩上高跷。他扶着墙壁望着老师傅,不敢动弹。 (6B)“走,向前走。”老师傅板着脸,对王娃儿说道。高跷王望着王娃儿,想说什么却说不出口。王娃儿还是不敢动弹。“王娃,你明天不用来了。”老师傅叹了一 口气,往屋子里走去。
6.B.面对老师傅拿着棍子、板着脸训斥,王娃儿心中产生恐惧,于是踩上高跷不敢动弹,惹得老师傅对他无比地失望。
[解析]
王娃儿踩上高跷不敢动弹不只是因为老师傅的严厉;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Ⅱ
(7B ) 回家的路上,高跷王拉住了王娃儿,他们一起去了江边。“师傅不教你,以后我教你。我就是你的师傅。师傅教会了我,那就应该由我来教会你,以后等我成了老师傅,你也要教你的徒弟。上千年来,就是一代人传给一代人,故事会才能传下来。你不要忘记自己的 梦想,你也一定可以成为高跷王子。”高跷王望着平静的湖面说。
王娃儿看了看高跷王, (7A)夕阳照在他的身上,他也在闪闪发光(衬托人物形象)。王娃儿感动了,也坚定自己的信心。
(7B )“好,我要成为你。 ”
柳树长出了新芽, (7A)湖面的夕阳也恢复了最初的模样,温暖的春天,到来了。(烘托人物心情)
第二天,王娃儿还是回到了老师傅的院子里,老师傅没有理会他,高跷王带着他开始 踩起了高跷。
7A.小说中有多处对夕阳的描写,或用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用它衬托人物形象, 或用它烘托人物心情,富有表现力。(√)
7B.小说插叙高跷王与王娃儿在河边聊天的情节,交代了王娃儿坚定练习信心的原因, 丰富文章内容,使叙事更曲折生动。(不是插叙,只是顺叙)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Ⅱ
“一、二、三,来,慢慢向前走。 ”王娃儿抓着支撑杆,慢慢向前走了起来。(7C)老师傅 在远处默默看着,“嘭 ”的一声,王娃儿又摔了。“ 没事,我再来。 ”王娃儿咬着牙,颤颤巍巍站了起来。老师傅转过身,眼眶里含着热泪,高跷王也激动地拉住王娃儿,扶着他站了起来。
摔倒,又站起,摔倒,再站起。春去秋来,不知不觉王娃儿也长成大娃儿了,高跷王也要换人了。这些年,故事会因为各种原因停办又开办,开办又停办。终于,在一个春天 的时候,省里来了通知,宣布故事会被评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6C\D)故事会的春天来了,王娃儿的春天也来了。
第一次非遗展出,是王娃儿踩的高跷。他知道,今天他就要成为真正的高跷王子了。
故事会开始了,街上人山人海,各地来的记者、观众、领导,都要来目睹一下这位“ 高 跷王子 ”。 (6C)王娃儿想起了多年前第一次看到高跷王的模样,今天,他终于也站在了他的高度,他向前走着,吹响了自己的 口哨 ……
7C.老师傅看到王娃儿摔倒后又颤颤巍巍站起来,转过身,眼眶里含着热泪,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老师傅对王娃儿的疼爱。(√)
6C.听到人们的喝彩后,高跷王得意地吹起了口哨;多年后,王娃儿也吹起了口哨,表现出他超越高跷王后的满足。
[解析]“表现出他超越高跷王后的满足 ”错
6D.小说中的“春天 ”意蕴丰富,既指自然界的季节,又指王娃儿能够出演非遗展出, 还指故事会迎来发展的新机。(√)
文 本
解 读
现代文阅读Ⅱ
这天,母亲来了。这些年来,母亲心底一直都放不下的,直到这一刻,她看到了儿子, 成为真正的高跷王子,她落下眼泪。
这天,父亲来了。这些年来,父亲一直在支持王娃儿,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也相信自 己家乡的传统文化。
这天,高跷王和老师傅都来了。这些年来,他们也曾迷茫过,他们也不知道这种文化 还能传承多久,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守住古镇的魂。但是在今天,他们知道,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王娃儿”了。
(9).在人山人海的人群中,一个小男孩,指着王娃儿,对父亲说: “爸爸,爸爸,你看, 天上站着一个人。 ”
“那是高跷,那个人是我们镇上的高跷王子…… ”(闭合式结局)
闭合式结局(封闭性的结尾)明确地给出了故事的结局,使读者对故事的发展不再有太多的猜测余地。这种结尾常常让读者感到满足和安心,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去猜测故事的结局。封闭性的结尾通常会给出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
选择题
试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Ⅱ
【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内容的深度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表现出他超越高跷王后的满足 ”错误。
“也吹起了口哨”主要是因为王娃儿觉得“故事会的春天来了,王娃儿的春天也来了。”
【参考答案】B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母亲觉得故事会单调乏味,对它提不起兴趣,因而当王娃儿提出想要去学习踩高跷时,她反应强烈,极力反对。B.面对老师傅拿着棍子、板着脸训斥,王娃儿心中产生恐惧,于是踩上高跷不敢动弹, 惹得老师傅对他无比地失望。C.听到人们的喝彩后,高跷王得意地吹起了口哨;多年后,王娃儿也吹起了口哨,表现出他超越高跷王后的满足。D.小说中的“春天 ”意蕴丰富,既指自然界的季节,又指王娃儿能够出演非遗展出,还指故事会迎来发展的新机。
选择题
试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Ⅱ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等。
【解题思路】 B项“插叙 ”错误。
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即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高跷王与王娃儿在河边聊天的情节依然是按照时间顺序写,是顺叙。
【参考答案】B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中有多处对夕阳的描写,或用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用它衬托人物形象, 或用它烘托人物心情,富有表现力。B.小说插叙高跷王与王娃儿在河边聊天的情节,交代了王娃儿坚定练习信心的原因, 丰富文章内容,使叙事更曲折生动。C.老师傅看到王娃儿摔倒后又颤颤巍巍站起来,转过身,眼眶里含着热泪,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老师傅对王娃儿的疼爱。D.小说显著特点是善用对话的形式展开叙事,这既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又能更好地 展示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主观题
试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Ⅱ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和结构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
(1).明确明线暗线的含义: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明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2).根据定义,找出文中的明线和暗线。
(3). 组织语言,规范表述。
【参考答案】 ①明线是王娃儿从想成为高跷王子到刻苦努力实现梦想的经历;②暗线是众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守护和传承。
【评分标准】5 分。第一点 2 分,第二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8.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5 分)
现代文阅读Ⅱ
知识链接: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判断小说的线索,需要抓住那隐约的“迹象”。这一迹象,可能是频繁出现的某一人物的思想情感,也许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一物品,抑或是频繁出现的空间、时间,是串联起所有事件的中心事件……这些迹象共同构成了小说常见的线索类型:人物、物品、情感、中心事件、空间、时间等。
小说线索一般有如下作用:
(1)使结构清晰、完整,跌宕起伏,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等;
(2)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3)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
知识链接
试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 Ⅱ
所谓双线结构法 ,就是指写作的叙事过程中设置两条线索 , 分叙两件事 , 彼此映照、 对比、交叉、重合 , 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的谋篇之法。所谓双线交叉,在小说里,它或者是一人两事,或者是两人一事,每条线索都串起若干个细节单元,既可以平行展开,殊途同归,也可以交叉重叠,相互衬托。
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明线是显性的,暗线是隐性的。
鲁迅的小说《药》是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的故事,暗线是夏瑜一家的故事。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通过华夏两家的命运表现双重主题——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双线结构:在叙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时,施耐庵根据小说的矛盾使用了双线叙事的方法。小说矛 盾冲突的双方是分别以林冲和陆谦为首的两派势力,双方在沧州草料场展开了一场迫害和反迫害的斗争。因此,林冲和陆谦就成为两个线索人物,一个线索人物领起一条线索,从而形成本文的双线结构。
高考小说中的
双线结构
知识链接
试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 Ⅱ
小说双线结构的作用(明暗线交织的作用):
1、使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情节结构更为集中紧凑,突出结构更严谨。
2、明暗线呼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4、拓展了作品的广度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丰富小说的内容)
5、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6、多角度多层面表现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使小说主题得到更深挖掘。(表现主旨暗示主旨深化主旨)
高考小说中的
双线结构
主观题
试题分析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和结构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
【参考答案】
类题链接:(青2024届青岛一模(《醒头草》)
8.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分)
①这个问题应包含两部分必答内容:双线内涵,2分;双线妙处,2分。
②双线的妙处,学生任选人物、情节、主题当中的任意两个即可得2分。
③但是必须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如果只罗列术语最多得1分。
①一条线索是“她”看中医的过程【1分】;另一条线索是“她”对文旅产业发展理念转变的过程【1分】。
②两条线索相交于“醒头草”,彼此呼应【1分】,使情节发展更明晰,结构更集中紧凑【1分】。【情节角度】
③女市长在医馆转变浴兰汤是享受而非治病的观念和转变依靠网红打卡带货助力的文旅宣传观念双线交辉相映【1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饱满,丰富小说内容【1分】。【人物角度】
④女市长认同人大代表提出的让文旅产业回归尚朴文化的观念【1分】,表现了人民公仆“因时而变”和“从谏如流”,使主题更为丰富深刻【1分】。【主题角度】
主观题
试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Ⅱ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技巧和作用。
【解题思路】①了解小说的结局可以分为闭合式结局和开放式结局。故事的结局满足了读者所有的情感预期,这就是闭合式结局;而开放式结局,指的是故事结束的时候,没有写出人物的结局,也没有满足读者的期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去设计一个想要的结局。②明确小说结尾是如何“闭合”的。③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分析“闭合式”结构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对文中四位人物的情感进行了明确和收束;②父子对话的情节与前文相似,遥相呼应;③带给读者圆满的阅读体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更完整,升华了小说主 旨。
【评分标准】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文末五段,作者对小说进行了闭合式收尾,产生了独特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现代文阅读Ⅱ
知识链接:
开放性的结局(故事没有明确的结局),常常给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来推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这种开放性的结尾常常给人以启发和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之后可以继续思考和探索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比 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就以一个开放性的结尾而闻名。故事中,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以悲剧收场,但是故事的结局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思考哈姆雷特的行动是否正确,以及他的命运是否可以改变。
与开放性结尾相反,而闭合式结局(封闭性的结尾)则明确地给出了故事的结局,使读者对故事的发展不再有太多的猜测余地。这种结尾常常让读者感到满足和安心,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去猜测故事的结局。封闭性的结尾通常会给出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就以一个封闭性的结局而著名。故事中,主人公奥利弗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亲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结局让读者感到满意,也给予了读者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结尾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有些作品在结尾中既有 开放性又有封闭性的元素。这样的结尾既给予了读者一些想象的空间,又给出了一 定的结局。无论是开放性还是封闭性的结尾,都可以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思考的机会。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01
【试题分析】
试题材料为复合文本,由晁错为主题词组合而成。材料一节选自《盐铁论·卷二·晁错》,材料二节选自苏洵《何博士备论·晁错论》。原文段篇幅较长,为适应考题要求,在不影响文献原意、保证准确设问答题的基础上,对原文内容进行了删节,个别用字、标点也根据不同的版本做了优化处理。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命制试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文词语理解能力、文言文翻译能力以及事理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 本一
注 释
译 文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名且恶之,而况为不臣不子乎 《传》曰:“君子可贵可贱,可刑可杀,而不可使为乱。”若夫外饰其貌而内无其实,口诵其文而行不犹其道,是盗,固与盗而不容于君子之域。《春秋》不以寡犯众,诛绝之义有所止,不兼怨恶也。
流:水流 【教考衔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闾:指里巷的大门。
恶:厌恶【教考衔接】①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疑问代词,怎么、哪里。《齐桓晋文之事》②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奸邪《谏太宗十思疏》 ③非恶其声而然也:厌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臣:名词活用为动词 符合臣道 贵:使动用法,使……尊贵
贱:使动用法,使……贫贱
是:表判断 固:本来
于:表被动 犯:侵犯
孔子不喝名叫“盗泉”的水,曾子不进入名叫“胜母”的里巷。不合仁义的名字尚且厌恶,何况做不合臣道和子道的坏事呢 《传》说:“君子可以让他尊贵,可以让他贫贱,可以对他用刑,可以将他杀死,却不可以让他作乱。”至于那些外表道貌岸然而内无其实,口头诵读经文而行为却不遵其道的人,其实是盗贼,他们本来就是与盗贼一伙,不能见容于君子的区域。《春秋》认为不以少数侵犯多数,即使是施行诛绝的义法也要有所限制,这是因为《春秋》不愿扩大怨恶的范围。
教考衔接
文言文阅读
恶:①罪恶,邪恶;②恶人,坏人;③坏,不好;④wù,诋毁;⑤wù,憎恶,厌恶,讨厌;⑥wū,疑问代词,怎么,什么。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奸邪
(3)非恶其声而然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厌恶
(4)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5)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6)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四章 厌恶
(7)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兼爱》恶,相当于“何”“怎么”。
(8)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恶,相当于“何”“怎么”。 仇恨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仇恨
拓展积累
教考衔接
文言文阅读
恶:①罪恶,邪恶;②恶人,坏人;③坏,不好;④wù,诋毁;⑤wù,憎恶,厌恶,讨厌;⑥wū,疑问代词,怎么,什么。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奸邪
(3)非恶其声而然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厌恶
(4)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5)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6)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四章 厌恶
(7)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兼爱》恶,相当于“何”“怎么”。
(8)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恶,相当于“何”“怎么”。 仇恨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仇恨
拓展积累
教考衔接
文言文阅读
举:①举起,抬起;②举行,发动;③推荐,推举;④攻下,占领;⑤全,都;⑥完成,成功;⑦尽,完。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并序》举起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举起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举起
(4)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羽《齐桓晋文之事》举起
(5)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举起
(6)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齐桓晋文之事》拿
(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举起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尽,完
(9)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过秦论》攻克,占领
(10)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答司马谏议书》施行
(11)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全
(1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举起
(13)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促织》全
(1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被攻占
(15)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拿
(16)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五石之瓠》经不起
拓展积累
教考衔接
文言文阅读
举:①举起,抬起;②举行,发动;③推荐,推举;④攻下,占领;⑤全,都;⑥完成,成功;⑦尽,完。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列举
(1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选拔
(19)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全
(20)举剑欲击之,胜请降。《苏武传》举起
(21)复举剑拟之,武不动。《苏武传》举起
(2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并吞
(2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吞并
(2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整个
(25)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行动
(26)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孔雀东南飞》举言,开口讲话。
(27)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举起
(28)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孔雀东南飞》举言,开口讲话。
(29)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成功
(30)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孔雀东南飞》举起
(31)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孔雀东南飞》抬起
(3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推举,推荐
(3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拟行路难(其四)》举起
拓展积累
文 本一
注 释
译 文
文言文阅读
材料二:
昔者,晁错尝忠于汉矣,而其知不足以任天下之大权也,是以轻发七国之难,而其身先戮于一人之言。可不谓愚乎 彼错者为申韩之学锐气而寡恩好谋而喜功之臣也。自孝景之居东宫,而错锐之以人主之术数也,固以知宠之矣。及其即位,而以天下听之。
昔者:过去,以前
忠于汉:状语后置
知:同智,智慧,智谋 【教考衔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任:掌管,掌握
是以:因此,所以
轻:轻率地
发:动词 发动,发起
戮:杀【教考衔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合力
寡:少 以:用
术数:方法和道理
固:就 听:听从
以往,晁错曾忠于汉朝。但是,他的智谋不足以掌管天下大权。因此,他轻率地发起七国之难,自己却首先因一个人的谗言而被杀,怎能不说他愚蠢呢 那个晁错,是个信仰申不害、韩非学说,有锐气而缺少恩德,好出谋而又喜功的臣子。汉景帝当皇太子时晁错就教他做君主的方法和道理谋略,他就因为晁错了解他而骄宠晁错了。汉景帝即位后,天下大事便都听从他的。
教考衔接
文言文阅读
固:①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②使……坚固(巩固、稳固);③坚持,坚决;④固执,顽固;⑤鄙陋;⑥本来;⑦岂,难道。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本来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本来
③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本来
④因其固然《庖丁解牛》本来的
⑤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确实
⑥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本来
⑦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本来
⑧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使……稳固
⑨少年固强之。《促织》固,坚持、一定
⑩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顽固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本来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五石之瓠》真是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险固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本来
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骚》本来
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乃,就
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确实
拓展积累
文 本一
注 释
译 文
文言文阅读
彼其君以天下听之也,欲就其所谓术数之效。是以轻为而不疑,决发而不顾,卒以忧君危国,几成刘氏之大变。而后世之士,犹或知之,独子云乃谓之愚。子云之愚错也,非以其知不足以卫身而愚之也,亦以其不能杜七国未发之祸而故趣之于乱也。东诸侯之势诚强矣。
效:效果,效能
卒:最后
忧:使动用法,使……忧愁
危:使动用法,使……危险
几:几乎
知:认为……聪明
愚:认为……愚笨
卫:保卫,保护
杜:防止【教考衔接】强公室,杜私门:堵塞、封闭
趣:同促,促使
诚:确实,实在
晁错“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全国也就都听他的了,晁错的目的就是要发挥自己那套方法和谋略的效能。于是就轻易决断而不深思熟虑决然向七国发难而不顾后果。最后致使君主忧虑,国家受到危害,几乎酿成刘氏王朝的大变。但是,后来还有人认为晁错是聪明人。只有扬雄才说他愚蠢。扬雄认为晁错愚蠢,并不是因为他的智慧不足以保护自身的安全而感到他愚蠢,不过是因为他不能防止七国引而未发的叛乱,反而故意促使它乱起来罢了。东方诸候的势力确实强大啊!
教考衔接
文言文阅读
卒:①步兵,泛指士兵;②死;③终,完毕,结束;④终于,最终;⑤通“猝”,突然,仓猝。
解释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终究
(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士兵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军队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士兵
(5)怀王卒行。《屈原列传》终于
(6)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终于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士兵
(8)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士兵
(9)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五代史伶官传序》士兵
(10)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孔雀东南飞》完成、尽
(11)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终,保全,保存
(12)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终
(13)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到头来,最终
拓展积累
文 本一
注 释
译 文
文言文阅读
强而骄,骄而反,其理也。然而,束之而使无骄,御之而使无反者,岂固无术耶 而错之策曰:“削之、不削,皆且反也。削之,则反速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是错之术无他,趣之以速反而已。错之所谓祸小者,以吾朝削其地,而暮得其民也。
理:规律
束:约束,动词
御:驾驭
岂……耶:难道……吗
速:快,快速【教考衔接】①一鸣辄跃去,行且速:快《促织》②始速祸焉:招致《六国论》
是:这个
无他:其他的,别的
朝:在早上,名词作状语
强大就要骄傲,骄傲就要反叛,这是必然的规律。然而,约束它使之不骄,驾驭它使之不能反叛,难道就没有办法吗 可是,晁错的办法却是:“削减他们的封地和不削减,都是要叛乱的。削减它,就反得快,祸害就小;不削减它,就反得慢,祸害就大。”这个晁错的办法没有别的,只是催促他们急速反叛而已。晁错所说的祸害小的原因,是认为我们早上削减他们的封地,晚上就能得到他们的百姓。
文 本一
注 释
译 文
文言文阅读
安有数十年拊循之民,一旦而遂不为之役也 吴王所发五十万之众者,皆其削郡之民也。连七国百万之师西向而图危关中,乃曰祸小者,真愚也。
(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晁错论》)
安:怎么,哪里
拊循:安抚
发:发动
连:联合
图:图谋
危:威胁
乃:竟然,却
哪里会有数十年被安抚的民众,一日之间就不让役使的道理呢 吴王刘濞所发动的五十万人,都是他那被削的郡中的人民。联合七国上百万的军队西进,企图威胁(进攻)关中,竟然还说是祸小,确实是愚蠢啊!
文 本
解 读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名且恶之,而况为不臣不子乎 《传》曰:“君子可贵可贱,可刑可杀,而不可使为乱。”若夫外饰其貌而内无其实,口诵其文而行不犹其道,是盗,固与盗而不容于君子之域。《春秋》不以寡犯众,诛绝之义有所止,不兼怨恶也。故舜之诛,诛鲧;其举,举禹。夫以玙璠之,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晁生言诸侯之地大,富则骄奢,急即合从。故因吴之过而削之会稽,因楚之罪而夺之东海,所以均轻重,分其权,而为万世虑也。弦高诞于秦而信于郑,晁生忠于汉而雠于诸侯。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此解扬之所以厚于晋而薄于荆也。(节选自《盐铁论·卷二·晁错》)
材料二:
昔者,晁错尝忠于汉矣,而其知不足以任天下之大权也,是以轻发七国之难,而其身先戮于一人之言。可不谓愚乎 彼错者为申韩之学锐气而寡恩好谋而喜功之臣也。自孝景之居东宫,而错锐之以人主之术数也,固以知宠之矣。及其即位,而以天下听之。彼其君以天下听之也,欲就其所谓术数之效。是以轻为而不疑,决发而不顾,卒以忧君危国,几成刘氏之大变。而后世之士,犹或知之,独子云乃谓之愚。子云之愚错也,非以其知不足以卫身而愚之也,亦以其不能杜七国未发之祸而故趣之于乱也。东诸侯之势诚强矣。强而骄,骄而反,其理也。然而,束之而使无骄,御之而使无反者,岂固无术耶 而错之策曰:“削之、不削,皆且反也。削之,则反速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是错之术无他,趣之以速反而已。错之所谓祸小者,以吾朝削其地,而暮得其民也。安有数十年拊循之民,一旦而遂不为之役也 吴王所发五十万之众者,皆其削郡之民也。连七国百万之师西向而图危关中,乃曰祸小者,真愚也。(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晁错论》)
《盐铁论》为西汉桓宽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而撰述之史书。记述汉昭帝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论争。
盐铁论是桑弘羊之首倡导的官营专擅与民间自由经济之争论。
《盐铁论》为西汉桓宽所著。原为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后经桓宽整理而成此书。
桓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生卒年不详。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
文 本
解 读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名且恶之,而况为不臣不子乎 《传》曰:“君子可贵可贱,可刑可杀,而不可使为乱。”若夫外饰其貌而内无其实,口诵其文而行不犹其道,是盗,固与盗而不容于君子之域。《春秋》不以寡犯众,诛绝之义有所止,不兼怨恶也。故舜之诛,诛鲧;其举,举禹。夫以玙璠之,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晁生言诸侯之地大,富则骄奢,急即合从。故因吴之过而削之会稽,因楚之罪而夺之东海,所以均轻重,分其权,而为万世虑也。弦高诞于秦而信于郑,晁生忠于汉而雠于诸侯。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此解扬之所以厚于晋而薄于荆也。(节选自《盐铁论·卷二·晁错》)
材料二:
昔者,晁错尝忠于汉矣,而其知不足以任天下之大权也,是以轻发七国之难,而其身先戮于一人之言。可不谓愚乎 彼错者为申韩之学锐气而寡恩好谋而喜功之臣也。自孝景之居东宫,而错锐之以人主之术数也,固以知宠之矣。及其即位,而以天下听之。彼其君以天下听之也,欲就其所谓术数之效。是以轻为而不疑,决发而不顾,卒以忧君危国,几成刘氏之大变。而后世之士,犹或知之,独子云乃谓之愚。子云之愚错也,非以其知不足以卫身而愚之也,亦以其不能杜七国未发之祸而故趣之于乱也。东诸侯之势诚强矣。强而骄,骄而反,其理也。然而,束之而使无骄,御之而使无反者,岂固无术耶 而错之策曰:“削之、不削,皆且反也。削之,则反速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是错之术无他,趣之以速反而已。错之所谓祸小者,以吾朝削其地,而暮得其民也。安有数十年拊循之民,一旦而遂不为之役也 吴王所发五十万之众者,皆其削郡之民也。连七国百万之师西向而图危关中,乃曰祸小者,真愚也。(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晁错论》)
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期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
桓宽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并加上与会儒生朱子伯的介绍,将其整理改编,撰成《盐铁论》。第一篇至第四十一篇,记述了会议正式辩论的经过及双方的主要观点。第四十二篇至第五十九篇写会后双方对匈奴的外交策略、法制等问题的争论要点。最后一篇是后序。
《盐铁论》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由于《史记》对桑弘羊的记述不够完备,《汉书》又未立专传。《盐铁论》因有桑弘羊的对话,可补此不足。
文 本
解 读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名且恶之,而况为不臣不子乎 《传》曰:“君子可贵可贱,可刑可杀,而不可使为乱。”若夫外饰其貌而内无其实,口诵其文而行不犹其道,是盗,固与盗而不容于君子之域。《春秋》不以寡犯众,诛绝之义有所止,不兼怨恶也。故舜之诛,诛鲧;其举,举禹。夫以玙璠之,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晁生言诸侯之地大,富则骄奢,急即合从。故因吴之过而削之会稽,因楚之罪而夺之东海,所以均轻重,分其权,而为万世虑也。弦高诞于秦而信于郑,晁生忠于汉而雠于诸侯。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此解扬之所以厚于晋而薄于荆也。(节选自《盐铁论·卷二·晁错》)
材料二:
昔者,晁错尝忠于汉矣,而其知不足以任天下之大权也,是以轻发七国之难,而其身先戮于一人之言。可不谓愚乎 彼错者为申韩之学锐气而寡恩好谋而喜功之臣也。自孝景之居东宫,而错锐之以人主之术数也,固以知宠之矣。及其即位,而以天下听之。彼其君以天下听之也,欲就其所谓术数之效。是以轻为而不疑,决发而不顾,卒以忧君危国,几成刘氏之大变。而后世之士,犹或知之,独子云乃谓之愚。子云之愚错也,非以其知不足以卫身而愚之也,亦以其不能杜七国未发之祸而故趣之于乱也。东诸侯之势诚强矣。强而骄,骄而反,其理也。然而,束之而使无骄,御之而使无反者,岂固无术耶 而错之策曰:“削之、不削,皆且反也。削之,则反速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是错之术无他,趣之以速反而已。错之所谓祸小者,以吾朝削其地,而暮得其民也。安有数十年拊循之民,一旦而遂不为之役也 吴王所发五十万之众者,皆其削郡之民也。连七国百万之师西向而图危关中,乃曰祸小者,真愚也。(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晁错论》)
《何博士备论》简称《备论》,成书于北宋元祐年间,南宋《遂初堂书目》和《直斋书录解题》,以及《宋史·艺文志》等书目均有著录。关于本书的卷数各种版本和各家书目著录有所不同,成书较早的《遂初堂书目》未著录卷数,《宋史·艺文志》著录为十四卷,而《明辨斋丛书》、《子书百家》、《百子全书》则作二卷,《四库全书》、《指海》、《浦城遗书》、《长恩书室丛书》、《半亩园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和明抄本又作一卷。关于篇数,苏轼荐状称二十八篇,现存各种版本均为二十六篇,佚二篇。
文 本
解 读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名且恶之,而况为不臣不子乎 《传》曰:“君子可贵可贱,可刑可杀,而不可使为乱。”若夫外饰其貌而内无其实,口诵其文而行不犹其道,是盗,固与盗而不容于君子之域。《春秋》不以寡犯众,诛绝之义有所止,不兼怨恶也。故舜之诛,诛鲧;其举,举禹。夫以玙璠之,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晁生言诸侯之地大,富则骄奢,急即合从。故因吴之过而削之会稽,因楚之罪而夺之东海,所以均轻重,分其权,而为万世虑也。弦高诞于秦而信于郑,晁生忠于汉而雠于诸侯。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此解扬之所以厚于晋而薄于荆也。(节选自《盐铁论·卷二·晁错》)
材料二:
昔者,晁错尝忠于汉矣,而其知不足以任天下之大权也,是以轻发七国之难,而其身先戮于一人之言。可不谓愚乎 彼错者为申韩之学锐气而寡恩好谋而喜功之臣也。自孝景之居东宫,而错锐之以人主之术数也,固以知宠之矣。及其即位,而以天下听之。彼其君以天下听之也,欲就其所谓术数之效。是以轻为而不疑,决发而不顾,卒以忧君危国,几成刘氏之大变。而后世之士,犹或知之,独子云乃谓之愚。子云之愚错也,非以其知不足以卫身而愚之也,亦以其不能杜七国未发之祸而故趣之于乱也。东诸侯之势诚强矣。强而骄,骄而反,其理也。然而,束之而使无骄,御之而使无反者,岂固无术耶 而错之策曰:“削之、不削,皆且反也。削之,则反速而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是错之术无他,趣之以速反而已。错之所谓祸小者,以吾朝削其地,而暮得其民也。安有数十年拊循之民,一旦而遂不为之役也 吴王所发五十万之众者,皆其削郡之民也。连七国百万之师西向而图危关中,乃曰祸小者,真愚也。(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晁错论》)
该书对战国至五代的兴废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旨在寻求历史借鉴。它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战争,战争既“有以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明“穴研斋”抄本,下同),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合乎“德”,合乎“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它强调,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 “智”──正确的谋略。认为“智”胜于“勇”,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得真智之所在”,有高明的战略策略,所以战胜一味争强斗力的项羽;“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认为隋朝杨素堪称智勇兼备。
选择题
试题分析
文言文阅读
【考查目标】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包括实词的理解、句式的运用、文意把握、文言语感等。
【解题思路】
②“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其后要断开;④“学”做为的宾语,其后断开;⑥“锐气而寡恩”“好谋而喜功”结构一致,并列定语,⑥后断开。
原文标点:“彼错者,为申、韩之学,锐气而寡恩,好谋而喜功之臣也。”
【参考答案】②④⑥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彼①错者 为申韩之③学④锐气⑤而寡恩⑥好谋⑦而喜⑧功之臣也。
选择题
试题分析
文言文阅读
【考查目标】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关键词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
B项“诞”在文中的意思是“欺诈、欺骗”。
A项《六国论》中“其实”意思是它实际上;
C项《谏太宗十思疏》中“信者效其忠”的“效”的意思是献出;
D项《谏逐客书》中“强公室,杜私门”的“杜”意思是“堵塞、封闭”。
【参考答案】B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实,指内在真实,与《六国论》中“其实百倍”的“其实”意思不同。
B.诞,指虚妄,与《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诞”意思相同
C.效,指效果,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信者效其忠”的“效”意思不同。
D.杜,指堵塞,与《谏逐客书》中“强公室,杜私门”的“杜”意思相同。
选择题
试题分析
文言文阅读
【考查目标】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D项“后世很多人都知道了他”错,是“认为晁错是聪明人”。
【参考答案】D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肯定了孔子和曾子的做法,指出叛臣逆子更加令人憎恶,认为表里不一、言行相悖的人就是强盗,不会被君子的区域容纳。
B.《春秋》认为不以少数侵犯多数,即使是施行诛绝的义法也要有所限制,不扩大怨恶的范围,而舜诛杀鲧、推举禹也是这个道理。
C.在汉景帝还是太子时,晁错就教导他做君主的方法和道理谋略,受到汉景帝的骄宠;在汉景帝即位后,他挟天子让天下都听从他。
D.晁错向七国发难,使国家受到危害,几乎酿成朝廷大变;经过这件事,后世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但只有子云认为他的做法很愚蠢。
主观题
试题分析
文言文阅读
【考查目标】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综合把握能力、翻译能力。
【解题思路】文言文的翻译要求整体把握语句在文段中的意义与作用,正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意义,重点关注关键词语的理解。
【参考答案】
13.(1)人臣各为其主而死,各被他的国家任用,这就是解扬厚待晋国而慢待楚国的原因啊。
【评分标准】4分。死:为……而死;为:被;所以:……的原因;厚、:厚待慢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晁错所说的祸害小的原因,是认为我们早上削减他们的封地,晚上就能得到他们的百姓。
【评分标准】4分。判断句;以:认为;朝、暮:在早上、在晚上。每点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此解扬之所以厚于晋而薄于荆也。
(2)错之所谓祸小者,以吾朝削其地,而暮得其民也。
主观题
试题分析
文言文阅读
【考查目标】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观点归纳能力。
【解题思路】先找出文中对晁错削藩的评价的句子,然后进行概括理解。
材料一:所以均轻重,分其权,而为万世虑也。弦高诞于秦而信于郑,晁生忠于汉而雠于诸侯。
材料二:是错之术无他,趣之以速反而已。……连七国百万之师西向而图危关中,乃曰祸小者,真愚也。
【参考答案】
14.①材料一认为晁错削藩是忠于汉朝,为汉朝万代子孙考虑;②材料二认为晁错削藩是愚蠢的,加速了七国的叛乱。【评分标准】3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14.两则材料对晁错削藩的评价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说明。(3分)
古代诗歌阅读
02
【试题分析】
诗歌出处: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①侍中二首杨巨源
命题分析: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6.这两首诗记录的李光颜功勋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谈谈你的认识。
(6分)
文 本
作者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①侍中二首
杨巨源其一
玉塞含凄见雁行,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其二倚天长剑截孤云,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相,六重分阃②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共说题诗压腐儒。料敌知机在方寸,不老心力讲阴符③。
[注]
①李光颜:唐朝中期名将,骁勇善战,曾在黄河源头收复失地。
②分阃: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
③阴符:泛指兵书。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
杨巨源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
胡应麟《诗薮》说:“杨巨源‘炉烟添柳重,宫漏出花迟’,语极精工,而气复浓厚,置初、盛间,当无可辨。又‘岩廊开凤翼,水殿压鳌身’,奇丽不减六朝。此君中唐格调最高,神情少减耳。”
文 本
李光颜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①侍中二首
杨巨源其一
玉塞含凄见雁行,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其二倚天长剑截孤云,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相,六重分阃②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共说题诗压腐儒。料敌知机在方寸,不老心力讲阴符③。
[注]
①李光颜:唐朝中期名将,骁勇善战,曾在黄河源头收复失地。
②分阃: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
③阴符:泛指兵书。
李光颜,字光远。突厥阿跌族,河曲(今山西河曲)人,原名阿跌光颜,因功赐姓李。唐朝中期名将,鸡田州刺史阿跌良臣之子、尚书左仆射李光进之弟。
李光颜出身将门,勇健善射,随兄在河东军任职。曾参与讨伐李怀光、刘辟、杨惠琳及王承宗的战争,历授代、洺二州刺史。元和九年(814年),升任忠武节度使。次年,参与讨伐淮西叛镇吴元济,与淮西军多次交战,牵制其主力,为李愬夜袭蔡州提供条件。淮西之乱平定后,封武威郡开国公。元和十三年(818年),任义成军节度使,与田弘正等奉命征讨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屡破平卢兵。次年,迁邠宁节度使。唐穆宗即位后,官加使相,历任凤翔、忠武等镇节度使。长庆二年(822年),受命征讨成德叛藩王廷凑,因时局混乱,深感难以成功,便推辞回镇。唐敬宗即位后,正式受拜司徒兼侍中。
宝历二年(826年),李光颜去世,年六十五。获赠太尉,谥号"忠"。
文 本
注 释
古代诗歌阅读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①侍中二首
杨巨源其一
玉塞含凄见雁行,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其二倚天长剑截孤云,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相,六重分阃②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共说题诗压腐儒。料敌知机在方寸,不老心力讲阴符③。
[注]
①李光颜:唐朝中期名将,骁勇善战,曾在黄河源头收复失地。
②分阃: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
③阴符:泛指兵书。
玉塞:玉门关 的别称。宋 陆游 《芳华楼夜宴》诗:“少日壮心轻 玉塞 ,暮年幽梦堕 沧洲 。”
雁行 (yànháng) :飞雁的行列,并行或走在前头。引申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
龙骧,lóng xiāng,①亦作“ 龙襄 ”,昂举腾跃貌。比喻气概威武。②古代将军的名号。三国蜀汉以关兴为龙骧将军,司马炎以王濬为龙骧将军,后苻坚、姚苌都受此名号。③指大船。④骏马。 唐 杜牧 《题安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半夜龙驤去,中原虎穴空。”⑤泛指英勇的军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 梁 有龙驤、神威、拱宸等军,皆武勇之士也。
飞将:
(1).“ 飞将军 ”的省称。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但使 龙城 飞将 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 。”
(2).泛称敏捷善战的将领。 唐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诗:“吾友从军在 河 上,腰佩吴鉤佐飞将。”
貔虎,pí hǔ,意思是亦作“豼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出自《尚书·周书·牧誓》。喻勇敢强猛的军队。
河源:河流的发源地,特指黄河的发源地
文 本
注 释
古代诗歌阅读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①侍中二首
杨巨源其一
玉塞含凄见雁行,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其二倚天长剑截孤云,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相,六重分阃②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共说题诗压腐儒。料敌知机在方寸,不老心力讲阴符③。
[注]
①李光颜:唐朝中期名将,骁勇善战,曾在黄河源头收复失地。
②分阃(kǔn):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
③阴符:泛指兵书。
登坛:①登上坛场。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②.走上讲台。③.借指某种事物开始出现。
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
腐儒:指迂腐的儒生,只知读书,不通世事。语出《荀子 非相》:“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
方寸:①内心世界。心神。语出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②方始一寸。极言矮小。③指心。脑海。④心绪;心思;心得。
文 本
鉴 赏
古代诗歌阅读
这首诗以雄壮的景色和李光颜的功绩作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李光颜的崇拜和赞美之情。
诗的第一句描绘了北方边疆的壮丽景色,飞雁飞过玉门关,透露着边塞凄凉之感。第二句表达了朝廷赏识李光颜的功绩,封他为龙骧将军。第三句以“弟兄间世真飞将”来称颂李光颜的英勇和忠诚,。第四句表达了他回到家乡时的喜悦以及对李光颜的赞美,称他为“貔虎”,有着强大的归心力量。第五六句描绘了鼓角声在北风中飘扬,旗帜在水中映射出秋光,展现了边塞战争的壮丽场面。第七句中的“河源”指的是华山,表达了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对李光颜壮志凌云的赞叹。第八句将这壮志比作寒霜,象征着李光颜的坚韧不拔。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①侍中二首
杨巨源其一
玉塞含凄见雁行,
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
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
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
笑向天西万里霜。其二倚天长剑截孤云,
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相,
六重分阃②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
共说题诗压腐儒。料敌知机在方寸,
不老心力讲阴符③。
文 本
鉴 赏
古代诗歌阅读
其二诗中开始称颂李光颜的才能和地位。第一二句以“倚天长剑截云孤”来形容李光颜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他报国的决心。第三四句称李光颜五年内升为宰相,六度分掌朝廷重职,彰显了他的才能和地位。第五六句描述了李光颜在战场上击败敌人,同时压倒了那些迂腐的儒生。最后两句表达了李光颜机智过人,不用费心照搬兵书。
这首诗以雄浑有力的笔触,描绘了北方边塞的壮丽景色和李光颜的功业,表达了对李光颜的崇拜和敬意。同时,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场面和李光颜的英勇才略,以及他的智慧机智,展示了当时时局和人物的伟大。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李光颜的崇拜之情,赞美了他的英雄才略和对国家的贡献。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①侍中二首
杨巨源其一
玉塞含凄见雁行,
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
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
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
笑向天西万里霜。其二倚天长剑截孤云,
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相,
六重分阃②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
共说题诗压腐儒。料敌知机在方寸,
不老心力讲阴符③。
选择题
试题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鉴赏诗歌内容、手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这两首诗对李光颜及其兄李光进平定蕃乱的卓越功勋进行了颂扬。其一以“玉塞”、“雁行”、“鼓角”、“旌旗”这样一组能够体现战地豪情的意象入手,洋溢着收复失地的乐观豪迈之情。其二诗人赞扬李光颜是持长剑截孤云,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大丈夫、飞将军。同时又赞颂他的文韬武略,既能够料敌如神,又能够挥笔作诗,且诗歌豪迈堪压“腐儒”。杨巨源在这里融叙述、描写、议论为一体,塑造了英勇善战、功勋卓越的英雄形象。A项中大雁、霜是秋天的典型意象,但鼓角、旌旗不是,描绘的也不是凄凉场景。
【参考答案】 A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人选取大雁、鼓角、旌旗、霜等秋天的典型意象,描绘出边塞战斗的凄清场景。
B.李光颜两兄弟都是隔代才有的英雄将领,打胜仗的将士回归故乡时如貔虎般威风。
C.李将军手持倚天长剑,截断了天上的孤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其豪迈气概。D.在两首诗中,诗人运用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表达出对保家卫国的英雄的赞美。
主观题
试题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文 本
【考查目标】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
①通过准确翻译诗句,正确理解诗歌所写内容。
②比较所写内容,选准角度概括异同。
③答题要点:①次数上:一次和多年;②内容上:作战和文武。
【参考答案】①其一侧重从一次战役的胜利来纪勋,其二侧重从他多年战功赫赫来纪勋。② 其一侧重从他作战方面的贡献来纪勋,其二侧重从他文、武两方面都有贡献来纪勋。
【评分标准】6 分。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16.这两首诗记录的李光颜功勋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谈谈你的认识。(6 分)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①侍中二首
杨巨源其一
玉塞含凄见雁行,
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
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
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
笑向天西万里霜。其二倚天长剑截孤云,
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相,
六重分阃②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
共说题诗压腐儒。料敌知机在方寸,
不老心力讲阴符③。
第二部分
名篇名句默写
03
试 题
名篇名句默写
【参考答案】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以反问的语气奉劝远游之人不要来蜀道犯险的两句是“ , ”。(2)据《石钟山记》所述,唐代李渤在石钟山敲击石头时,“ , ”两句写出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继续的情形。(3)“深巷”是幽深的巷道,常见之于诗人的笔端,如陶渊明笔下的“ ”,又如陆游笔下的“ ”。
17.(1)其险也如此 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2)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3)狗吠深巷中 深巷明朝卖杏花【评分标准】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试 题
名篇名句默写
【出现问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以反问的语气奉劝远游之人不要来蜀道犯险的两句是“ , ”。(2)据《石钟山记》所述,唐代李渤在石钟山敲击石头时,“ , ”两句写出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继续的情形。(3)“深巷”是幽深的巷道,常见之于诗人的笔端,如陶渊明笔下的“ ”,又如陆游笔下的“ ”。
(1)对句中的用字把握不准确,如第一题中“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的“嗟”写成其他同音字,“胡”和“乎”写成“呼”,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将“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一句分成两句,分别写在第一题的两个空格里;
第二题中“桴止响腾”的“桴”写成“浮”,“腾”写成“滕”,“余韵徐歇”写成“余音徐歇”“余韵徐竭”;
第三题“狗吠深巷中”写成“犬吠深巷中”,问题最多的是对“巷”这个字书写的不规范,将巷这个字下半部分的“巳”写成“ ”。
(2)能够背过原文,但是不知道试题当中具体选那几句,主要体现在第一、二题中,写了《蜀道难》和《石钟山记》里的其他句子。
(3)有一些学生在答题卡涂画严重,书写潦草,卷面不清,书写不规范,看不清楚字的笔划。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
04
【试题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题Ⅰ考查的题分别为补写语句和修改病句,是常见常考题型。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文 本
简答题
试题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Ⅰ
【考查目标】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
【解题思路】
【参考答案】
18.A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B 这不仅浪费了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社交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 A 。
首先,大学生创业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创意时,可能会遭遇他人的抄袭盗用。其次,社交媒体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容易让部分大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导致数小时白白流,还可能让他们错过学习、实践和其他宝贵的创业机会。再次,部分大学逝。 B 生在创业过程中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平台,他们错失了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机会,无法真正融入创业环境。
此外,①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信息重复度多,②一些大学生容易受其他创业者所影响,③从而丧失自己的独特性,④使得创业的风险增加。⑤同时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噪声,⑥也导致一些大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搞研发。⑦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创业计划,⑧对他们的创业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文 本
简答题
试题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Ⅰ
【考查目标】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
1.夯实基础,扩大阅读量,增强阅读语感,规范使用现代汉语。
2.归纳常见的病句类型,提高做题敏感度。
3.重视答题规范,书写修改后的完整语句。
【参考答案】19.①搭配不当,“多”改为“高”;②句式杂糅,删掉“所”;⑧语序不当,改为“还可能对他们的创业产生负面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社交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 A 。
首先,大学生创业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创意时,可能会遭遇他人的抄袭盗用。其次,社交媒体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容易让部分大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导致数小时白白流,还可能让他们错过学习、实践和其他宝贵的创业机会。再次,部分大学逝。 B 生在创业过程中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平台,他们错失了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机会,无法真正融入创业环境。
此外,①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信息重复度多,②一些大学生容易受其他创业者所影响,③从而丧失自己的独特性,④使得创业的风险增加。⑤同时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噪声,⑥也导致一些大学生无法集中精力搞研发。⑦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创业计划,⑧对他们的创业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Ⅱ
05
【试题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题Ⅱ考查的题分别为成语填空和拟写“虚拟论敌”,前两个题是常见常考题型,第22题是创新题型,体现教考衔接。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22.在证明某个观点时,人们常通过引入“虚拟论敌”与自己展开质疑问难,使论证思路更严密。请依据材料,为分论点2和分论点3各写一句虚拟论敌,每句不超过20字。(4分)
文 本
主观题
试题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Ⅱ
【考查目标】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
注意理解所填成语处的前后语境。
【参考答案】
①修身养性 ②相辅相成 ③深思熟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论说文要唤起读者理智,对作者的主张“同意”。诗,则要起读者情感,使他发生“同情”。一般说来,论说文很少有“诗意”。但是,基于种种原因,说理者常常引诗。首先,诗本身有时也在说理。朱熹的诗:“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他是说士人要时时读书近道, ① ,才能完善自身,涵养德性。其次,诗的长处是使人感动,使人的心灵融化。到了说理者手里,诗的这种性能可以用来化除对方心理上的抵抗,使所说之理有隙可乘,诗本来与论说文相反,这时却能 ② 。比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诗,把农人的血汗指给我们看,使读者的心肠忽然软了下来,他们从心里赞同了主张节用的观点,爱惜粮食,杜绝铺张浪费。所以,说理者在引用诗句之前,首先,一面深入地“度理”,一面仔细地“衡情”。再次,除了借重诗“情”,说要 ③ 理者又常常拿诗句来做比喻,使自己要证明的事理生动鲜明。例如,( ),就可以形象地论证殉道者的血可以使真理发扬光大。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
1.做好成语填空题,务必先读懂句意,看好句子之间的或明示或暗示的信息,从句意中揣摩推断所选成语,然后注意成语与原语段句子或句子成分之间的正确搭配。
2.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其整体性和联系性。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3.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成语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所以,在成语复习时,应当熟记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选择题
试题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Ⅱ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化作养料,滋养美丽的春花成长。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展现出诗人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更具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畏精神。这与“殉道者的血可以使真理发扬光大”相一致。
【参考答案】
C
21.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主观题
试题分析
【考查目标】考查学生对图文进行解读的能力。
【解题思路】
要从分论点相反的角度进行虚拟论敌的设置,质疑论点。要联系原文,还要注意要与虚拟论敌1句式保持一致。
【参考答案】
虚拟论敌2:任何诗句都能够化除人的心理抵抗吗
虚拟论敌3:诗句都能使说理者证明的事理生动鲜明吗
语言文字运用Ⅱ
22.在证明某个观点时,人们常通过引入“虚拟论敌”与自己展开质疑问难,使论证思路更严密。请依据材料,为分论点2和分论点3各写一句虚拟论敌,每句不超过20字。(4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
教考衔接:虚拟论敌
“虚拟论敌”这一概念来源于统编版“逻辑的力量”单元。引入“虚拟论敌”这一训练内容就是倒逼我们不得不对眼前这些看似稀松平常、顺理成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再思考,对自己所写的内容给出合理的解释,甚至需要与自我对话,推翻最初的观点,产生思辨性的内容等。
简而言之,“虚拟论敌”就是我们在构思、写作过程中想象出来的一个驳论者,它可能会从三个方面质疑我们的写作:论点、论据及论证过程。
(1)驳论点——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
(2)驳论据——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
(3)驳论证——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第四部分
作 文
06
作 文
【原题再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在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拥有一个最适合自身生存的生态位,但受资源所限,会出现物种间的生态位竞争。是坚守生态位,还是寻求生态位的新发展,这是每个物种都无法回避的选择。
以上材料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启示意义。请以“生态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命题分析】
作 文
(1)审题提示
作文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与九省联考“交错带”作文类似,只有一个核心概念——“生态位”。
审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材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介绍生态位的概念和生态位竞争,其二是物种对生态位坚守还是寻求新发展的选择。
第二部分是写作提示,要求思考材料的启示意义,以“生态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分析】
作 文
(2)写作提示
考生应根据材料和写作提示的要求展开写作,应谈及对生态位概念内涵和生态位竞争的认识,重点对是坚守生态位,还是寻求生态位的新发展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并结合生态位处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性思考怎样做。
(3)高分作文的必备条件
①符合审题提示和写作提示的要求,紧紧围绕话题词——“生态位”展开思考和写作,不能脱离“生态位”仅谈“坚守”或“求新”。
②对材料内容认识准确而全面,论证具有思辨性,既要“坚守生态位”,又要“寻求生态位的新发展”,并能从二者结合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两种角度都应分析,不能只谈一点。
③内容较丰富,材料较新鲜;
④分析较深刻,语言较有文采。
【命题分析】
作 文
(1)审题提示
审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材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介绍生态位的概念和生态位竞争,其二是物种对生态位坚守还是寻求新发展的选择。第二部分是写作提示,
要求思考材料的启示意义,以“生态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写作提示
考生应根据材料和写作提示的要求展开写作,应谈及对生态位概念内涵和生态位竞争的认识,重点对是坚守生态位,还是寻求生态位的新发展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并结合生态位处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性思考怎样做。
【评分标准】
作 文
1.一类作文:54~60 分(约 10%)
总体要求:立意准,文体明;材料丰,说理透;结构匀,条理清;书写美,卷面净。(1)内容密切结合材料内涵,做到深刻、准确、全面解读,体现辩证思维:①能准确理解“生态位”的内涵。“生态位”——适合自己发展的、准确的自我定位。“生态位”其实指在生态系统中物种拥有的角色和地位,即占据一定的空间,发挥一定的功能。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都具有普适性,不仅适用于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也适用于人(包括由人组成的集团、社会、国家)。每个人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即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经验、行业趋势、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位置。
【评分标准】
作 文
②能看到“生态位”竞争的必然性。
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生态位,但并不排斥其他物种的侵占,所以“生态位”竞争有其必然性。
③坚守“生态位”。
“坚守生态位”——找到自我优势、自我定位,做好自我内功,做长期规划。
大自然给每一个或每一群人都提供了一个适应其生长的特殊环境--生态位,且每一个生态位都具备一定的优势,我们要尊重现实,发现并坚守自己的生态位,做好自己的内功,要做长周期人生规划,避免躺平。
④“寻求生态位新发展”“生态位”求新/求变。
时代更迭,生活变幻无常,要坚守“生态位”,更要学会在变中求发展,在危机和挑战中寻找发展机会。
【评分标准】
作 文
(2)能体现对关键词的综合思考,层次清晰地讲道理。
内容充实,逐层深入,论证有梯度、深度,有思辨性;素材典型,新颖;文体特征明显、规范,行文流畅;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大方。
2.二类作文:48~53 分(约 30%)
标准依据:写作内容基本扣住核心话题词“生态位”,内容涉及两个方面,论证思路清楚,行文通顺,但辩证思维和理性分析略有不足,论据不够充实或新颖。
卷面整洁,整体效果较好。
注意:若扣住核心话题词“生态位”,“坚守”“求新”这两者阐述一方面而且阐述得较好,可得48—50分。
【评分标准】
作 文
3.三类作文:41~47 分(约 30%)
①45-47分。从题意出发,写作内容能扣住核心话题词“生态位”,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事例不够充分、新颖;有个别段落内容游离中心。
材料提示语: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启示意义,若只着眼于写植物动物,丝毫没有提个人和社会,则在42-46赋分。
②41-44分。行文多涉及一个角度——“坚守生态位”,或“生态位求新/求变”,综合分析不全面。
③只有1.2段有“生态位”,后面写“坚守和发展”的,默认是在“生态位”的统领下写的“坚守和发展”,视内容优劣在44以上赋分。
④只论述“生态位”的重要性,丝毫不提“坚守”“求新”,转而论述“立足生态位合作共赢”等,扣“生态位”核心话题词频次高的,40-43赋分。
【评分标准】
作 文
4.四类作文:36~40 分(约 20%)
写作内容未围绕话题关键词“生态位”,只写“坚守”“求新/求变”等,偷换概念,内容游离于材料之外,视为偏题、跑题作文。写环保。
5.五类作文:35 分以下(约 10%)
字数严重不足(不足600字)的残缺作文。
文章内容与材料基本无关,内容混乱,说理不清,中心涣散。
抄袭或改变现代文、语用题材料。
【阅卷分析】
作 文
1.论点问题
(1)不少同学审题不严谨,不能有效抓读、提取材料的关键词,并围绕一级话题核心词、兼顾二级关键词立意,关键词定位有误,跑题或偏题。
①关键概念解读不够准确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生态位≠位置≠本位
所有置换概念不谈及与同属生态之间的联系的位都是跑题,只用生态位一词不谈及生态联系的是伪话题解读。
【阅卷分析】
作 文
1.论点问题
(1)不少同学审题不严谨,不能有效抓读、提取材料的关键词,并围绕一级话题核心词、兼顾二级关键词立意,关键词定位有误,跑题或偏题。
①关键概念解读不够准确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