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了解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工业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区域认知)
2.结合资料,学会分析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说明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发展的重要作用。(综合思维)
3.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综合思维)
4.通过资料,学习国外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资源枯竭型地区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鲁尔区的概况:鲁尔区位于德国①      ,土地面积4 435平方千米,人口约530万。鲁尔区由50多个大小城镇组成,较大城市有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埃森现为鲁尔区最大的②      和③      中心。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④      交汇处,是欧洲最大的河港,莱茵河西岸钢铁厂林立。
2.鲁尔区的繁荣
(1)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非常丰富,⑤    ,煤种全,品位高。
(2)强大的传统工业:19世纪上半叶,该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以⑥       、钢铁、化学、机械为核心的重工业区,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另外发展了化肥、建材、纺织、服装、啤酒等工业。
3.鲁尔区的衰落
(1)采煤业的衰落: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海外廉价,⑦    和⑧    煤炭的大量输入,鲁尔区开始出现“煤炭危机”。开采量和就业人数于1956年和1957年分别达到峰值后持续下滑。相对单一的⑨      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长期发展重化工业,导致该区环境污染和⑩      日趋严重。
(2)钢铁危机: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其他国家钢铁业的不断发展,德国钢铁业在成本上逐步丧失优势,再加上钢铁      萎缩,又导致鲁尔区遭遇了“钢铁危机”。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和      的出现,给鲁尔区的钢铁行业带来巨大挑战。钢铁行业的危机又反过来令采煤业处境进一步恶化。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煤钢危机,鲁尔区全面推进转型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对      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利用区内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       、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    。
今日的鲁尔区已成长为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      区。鲁尔区将濒临倒闭的工业企业景观,变成巨大的博物馆和秀美的娱乐休闲地。
鲁尔区注重吸收外来的资金和技术,一方面加快老企业的改造,另一方面大力扶持    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迅速发展起来。
【答案】①西部 ②机械制造 ③电子工业 ④鲁尔河 ⑤煤质好 ⑥煤炭 ⑦石油 ⑧低成本 ⑨重化工业 ⑩生态破坏 市场需求 新材料 传统产业 高科技产业 多元化 综合经济 新兴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作为资源型城市,枣庄曾长期依赖煤炭资源。在资源枯竭的现实条件下,传统煤化工产业一度成为转型升级的“历史包袱”。面对困境,当地着力做好“技改焕新”,“老树”终于萌发“新芽”,展现出勃勃生机。
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降本增效,同样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在高端化工产业领域,枣庄已拥有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2022年1—7月,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5.8亿元,同比增长14.4%。
与高端化工同为枣庄支柱性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依托“技改焕新”行动,以企业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主题1 鲁尔区的繁荣
主题探究
任务1 图中反映了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哪些区位优势
【答案】便捷的交通、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充沛的水源。
任务2 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 产业结构有何特点
【答案】主要工业部门:煤、钢铁、有色冶金、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等重工业。
产业结构特点:产业结构较单一,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任务3 鲁尔区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案】邻近煤炭产地和交通便利地区。
情境2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地表基岩裸露。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也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铜城”。经过50多年的开采,白银市已探明的铜矿资源濒临枯竭,伴生矿产资源也开始萎缩,支柱产业辉煌不再,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图示意白银市的地理位置。
任务1 推测白银市20世纪50年代开发矿产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地表基岩裸露,埋藏浅,开采难度小;临近黄河,水资源丰富。
任务2 说明白银市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的影响。
【答案】有利影响: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吸引人口迁入,促进矿业城市的形成;带动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
不利影响:开挖地表,破坏植被,导致荒漠化加剧;破坏地下水系统,影响水质;产生扬尘,污染大气;消耗大量水资源,污染水源,加剧当地用水紧张状况。
知识小结
情境1 下图为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鲁尔区的发展与繁荣跟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分不开,也与良好的交通、市场条件有关。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可归纳如下:
区位优势 影响
项目 内容
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区较近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距离较近的俄罗斯、瑞典等国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相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捷的水陆交通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四条人工运河连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广阔的市场 德国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2.繁荣期鲁尔区的传统工业
对点训练
鲁尔区曾一直是德国的煤和钢铁生产基地,其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据此回答1~3题。
1.鲁尔区能成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是(  )。
①地处欧洲西部的十字路口 ②煤铁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鲁尔区为德国经济发展发挥过重大作用的城市有(  )。
①埃森 ②哈姆 ③杜伊斯堡 ④汉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能正确表示德国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1.B 2.D 3.B
【解析】第1题,鲁尔区缺少铁矿石,②错误。第2题,汉堡不是鲁尔区的城市,④错误。第3题,德国鲁尔区以煤炭产业为基础,电力为众多行业提供直接的能源服务,选项B符合。
主题2 鲁尔区传统工业的衰落
主题探究
情境1 暑假期间,郭强同学跟随父亲去欧洲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旅行。在德国鲁尔区,郭强和父亲一起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铸造博物馆。此次旅途中的“名胜古迹”——一家早已停产的大型钢铁厂和一家早已停产的大型化工厂。
任务1 以重化工业著称的鲁尔区为什么会出现停产的钢铁厂和化工厂
【答案】传统工业的衰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任务2 鲁尔区将停产的钢铁厂和化工厂改造成“名胜古迹”,体现了鲁尔区怎样的发展方向
【答案】大力扶持新型产业,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旅游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亮点”。
情境2 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人口约120.9万人,耕地面积为10 600 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7.98%,农业结构中水稻、玉米、大豆种植业占比在80%以上。该市煤、铁等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湿地资源、动植物资源丰富,2010年前曾是黑龙江省著名的“煤城”,2011年被国务院定义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现仅有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一所科研院校,科研机构也很少。下图为2010—2020年双鸭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比重(每一年柱状图,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任务1 指出双鸭山市与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
【答案】资源储量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失业人口过多,经济发展缓慢。
任务2 说明2010年以来双鸭山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答案】2013年前,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一、第三产业比重较低;2013年后,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知识小结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分析
1.传统产业衰落
衰落 原因 煤炭 工业 20世纪50年代,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
钢铁 工业 20世纪60年代,产钢、出口钢的国家增多;新材料的出现,钢替代品的广泛应用;欧洲钢铁市场萎缩
其他 工业 煤炭、钢铁主导工业衰落,导致机械、化学、化工等产业衰落
衰落表现 从业人员减少,工人失业问题严重;钢铁生产向国外转移,产量下降
2.环境恶化的原因
对点训练
读鲁尔区图,回答1~3题。
1.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开始衰落,其中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化学工业 B.电子工业
C.煤炭工业 D.机械工业
2.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有(  )。
①生态破坏严重 ②劳动力素质较低 ③用地紧张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历经100年繁荣后,鲁尔区衰落,其衰落的外部因素是(  )。
A.产业结构单一 B.国际市场萎缩
C.新技术革命冲击 D.煤炭资源枯竭
【答案】1.C 2.C 3.C
【解析】第1题,鲁尔区是在煤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衰落最明显。第2题,鲁尔工业区发展较早,基础设施齐全,劳动力素质较高,②错误;20世纪中叶,由于长期发展重化工业,鲁尔区生态破坏严重、用地紧张,加之环境污染严重,使得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区落户,①③④正确。第3题,产业结构单一是其衰落的内部原因;随着各国工业的发展,对钢铁等工业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石油的开采和加工增加,煤炭的世界性能源地位不断下降;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钢铁的替代产品增多;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使得新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新产业不断出现,传统工业不断衰落;德国煤炭资源储量大,没有枯竭。
主题3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探究
情境 材料一 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图。
材料二 鲁尔区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鲁尔区产业人数的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 鲁尔区对严重污染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善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和工业废墟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任务1 根据材料一、二,简析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的工业门类和数量发生的变化。
【答案】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企业数量减少,建立了化工、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大型企业。
任务2 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简述其原因。
【答案】向西部莱茵河沿岸港口附近集中。便于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费,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任务3 对比材料二的两幅图,鲁尔区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答案】煤炭开采减少,高速公路增加,大学、科研机构增加。
任务4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鲁尔区在整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植树造林,建立治污措施,发展工业旅游。
素养培育
探索法国洛林铁矿开采——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情境 洛林是法国煤炭、铁矿资源富集区,19世纪50年代起,其钢铁、煤炭工业发展很快,成为法国重化工基地。20世纪70年代,因资源、环境和技术等变化,工业走向衰退,80年代开始实施工业转型。将转型与国土整治结合,加强环境整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与国际接轨。彻底关闭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力度培训职工,创建工业园,扶持失业职工创办小企业。经几十年的改造,已变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复合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我国辽宁是典型的“资源立省”,随着资源日渐枯竭,个别城市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下图为洛林工业区位置示意图。
任务1 从地理角度,说明洛林矿产资源开发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答案】 将当地煤、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促进南锡等矿业城市形成;带动以煤、铁等为原料的煤炭、钢铁等工业发展,成为法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带动当地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当地城镇化的发展。
任务2 分析20世纪80年代洛林实施工业转型的优势条件。
【答案】政府重视,当地政策的支持;有大量失业人员,为工业转型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为法国重化工业基地,原有的基础设施较完善;位于欧盟中心附近,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可就近吸收外资。
任务3 总结洛林工业转型对我国辽中南工业区转型的借鉴意义。
【答案】适应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传统工业,高起点进行工业转型;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使工业转型与国际接轨;加强培训,促进劳动力的再就业;建立工业园,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加大生态环境和体制整治,改善投资环境。
知识小结
1.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转型发展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措施
第一阶段 20世纪 60年代 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阶段 20世纪 70年代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纪80 年代至今 利用区内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2)产业改造
(3)振兴计划
(4)注重吸收外来资金
2.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对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借鉴
鲁尔工业区 东北工业基地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钢铁、煤炭、石化、汽车、造船、机械等传统工业部门,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压缩耗能多、耗水多的工业,保证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保障便利的交通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对点训练
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鲁尔区经过了一系列的有效整治,成为世界上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图Ⅰ为整治后鲁尔区钢铁工业的布局示意图,图Ⅱ为鲁尔区整治前后的三种产业构成(①为1958年,②为1995年)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鲁尔区把许多钢铁企业迁往莱茵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利用莱茵河廉价水运
B.减少鲁尔区的环境污染
C.利用河口一带丰富的劳动力
D.扩大钢材市场
2.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3.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20世纪70年代该区采取的措施为(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
【答案】1.A 2.D 3.D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莱茵河的水运条件优越,将钢铁冶炼迁往莱茵河口一带,可以利用莱茵河优越的水利运输条件,方便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减少运输费用;莱茵河河口一带仍然属于鲁尔区,因此不会减少鲁尔区的环境污染;河口地区的劳动力并不比别的区域多;莱茵河河口一带仍然属于鲁尔区,面向的市场没有改变。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958年鲁尔区钢铁工业比重超过60%,化学工业比重为20%,第三产业比重不足20%;1995年鲁尔区钢铁工业比重为40%,化学工业比重超过30%,第三产业比重接近30%。由此可知,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后钢铁工业变化明显;图中未显示当地第一产业的变化;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化学工业比重上升。第3题,20世纪70年代,鲁尔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为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改造煤炭、化学工业及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都是改造传统工业,并未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成本较高,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符合当时实际。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即时训练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回答1~2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重化工业为主 ②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振兴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成功经验 ④振兴老工业基地应以深圳为表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德国鲁尔区与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都接近煤炭产地,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①②③正确;德国鲁尔区的劳动力并不廉价,④错误。第2题,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化工业为主,①正确;辽中南工业基地与鲁尔区都属于传统工业基地,遇到的问题相似,鲁尔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③正确。
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经济开始衰退。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进行综合整治。经过综合整治,鲁尔区经济再度崛起。读图,回答3~4题。
3.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得益于(  )。
①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 ③广阔的市场 ④充沛的水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的是(  )。
A.以重化工业为主
B.钢铁业成本优势丧失
C.煤炭资源枯竭
D.新材料的出现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鲁尔区拥有大面积的煤田,区内公路、铁路、水运便利,水陆交通发达,②正确;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从区内经过,水源丰富,④正确;鲁尔区是德国工业的心脏,产品面向整个德国和欧洲,消费市场广阔,③正确;鲁尔区繁荣时,石油并没有作为其主要能源,因此其经济衰退与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无关,①错误。第4题,鲁尔区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其他国家钢铁业的不断发展,加上鲁尔区煤炭开采成本逐渐上升,导致鲁尔区钢铁业在成本上逐步丧失优势;新材料的出现给鲁尔区带来巨大挑战;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并未枯竭。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是鲁尔区独特的开发模式,鲁尔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原为著名的某钢铁公司所在地,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于1985年停产。现在被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如下图)。鲁尔区“兴盛—衰落—重新崛起”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国企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降低能源消耗
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
6.图示景观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  )。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所采取的措施是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改造煤炭、化学工业,降低能源消耗,并没有实现多元化;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数量,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不是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第6题,图示反映该区的整治措施是美化环境,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图示不能体现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加强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政策方面,图示不能体现加强环境管理;产业布局的调整较难从景观图中看出,不能反映在产业布局上采取的措施。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