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课时1 荒漠化及其成因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 课时1 荒漠化及其成因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结合材料,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过程。(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分析荒漠化的成因。(综合思维)
3.以西北荒漠化地区为例,掌握荒漠化的危害和具体防治措施。(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第1课时 荒漠化及其成因
【自主预习】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1.荒漠化的概念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①    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类型
(1)③    、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2)人类④    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如黄土高原在历史时期属于森林草原地带,但由于人类剧烈的活动,如今到处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⑤    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影响因素
(1)位置因素
  (2)植被因素
(3)人类活动因素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     ,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解;降水集中在7~9月,暴雨过多;地势起伏过    ;荒山秃岭造成雨水和风力直接侵蚀。
(2)人为原因: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答案】①人类活动 ②生产 ③风蚀 ④滥垦滥牧
⑤水土流失 ⑥降水强度 ⑦东南 ⑧西北 ⑨地表裸露 ⑩过度放牧 疏松 大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荒漠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2022年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际主题是“携手抗旱 共同成长”。中国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化 共建命运共同体”。此次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纪念活动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
主题1 荒漠化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主题探究
情境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图中A、B、C三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任务1 判断图中A、B、C三地荒漠化类型。(提示: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
【答案】A——沙漠化,B——盐渍化,C——石漠化。
任务2 描述B地区土地荒漠化形成过程。
【答案】B地区为我国的华北地区,春季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快,加上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升高,蒸发加剧,盐分随水分上移并在地表集聚,形成表层土壤盐渍化。
知识小结
1.荒漠化的概念
2.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对点训练
图甲为荒漠化发展与结果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各种荒漠化类型比重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甲图我们可以看出荒漠化的实质是(  )。
A.土地退化
B.土壤盐渍化
C.冻融荒漠化
D.风蚀荒漠化
2.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
A.风蚀荒漠化——东北平原
B.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
C.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
D.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由图甲可知,从初始状态到荒漠化发展,土地不断退化,土地生产力急剧下降,即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土壤盐渍化、冻融荒漠化和风蚀荒漠化是荒漠化的类型。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以风蚀荒漠化为主;东北平原气候湿润,以水蚀荒漠化为主;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易出现冻融荒漠化。
主题2 荒漠化的成因
主题探究
情境 材料一 下图为未补充完整的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图。
材料二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不高,人们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获取经济收益,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进一步加剧当地沙尘暴灾害,因为裸露土地的沙尘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任务1 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什么 并根据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完成关系图。
【答案】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一自然特征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干旱也影响到西北地区的气候、水文、地貌、植被、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具体如下图所示:
任务2 说明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答案】自然原因: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北方春季干旱、多大风,植被稀少,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人口膨胀导致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度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
素养培育
探索西北地区的城市变化——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情境 材料一 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
材料二 图Ⅰ为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图Ⅱ为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
任务1 材料一反映了荒漠化形成的哪些人为原因
【答案】过度樵采、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
任务2 根据材料二中的图Ⅰ,分析当代城镇的位置与古城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原因是什么
【答案】与古城遗址相比,当代城镇的位置逐渐向盆地的边缘迁移。原因: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
任务3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图Ⅱ),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在水井的周围,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造成草场超载,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知识小结
1.沙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
西北地区不但是我国气候干旱地区,也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强烈的地带。本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而干旱特征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个因素综合分析如下:
(2)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因素
①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②气候异常会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导致荒漠化进程加快,是影响荒漠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3)世界荒漠带形成的原因分析
①撒哈拉、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的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
②阿塔卡马荒漠、索马里半岛的荒漠等,其形成与寒流的影响有关。
③中亚、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
④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荒漠,也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但其形成是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不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稀少。
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是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但其形成过程比较缓慢,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导因素。如图所示:
知识拓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自然要素 特性 表现
土壤 特殊性 黄土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
降水 变率大 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地形 崎岖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植被 稀疏 水土保持能力弱
2.人为原因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人类活动 过程 结果
农业 轮荒制度 开荒→耕作→弃荒→开荒 使原来的林草植被被破坏
工矿业 露天开矿 开挖表土→弃土 破坏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
其他生产、 生活活动 建窑洞、 修路、建 水利设施 开挖表土→施工→弃土 破坏植被,扰动土层
(2)植被破坏:过度樵采(解决生活燃料问题)、历史原因(营造宫殿、战争等)、毁林开荒等。
对点训练
调查人员在甲、乙两地进行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
1.乙地绿洲面积不断萎缩,除人为原因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沙尘暴频次减少
C.过度樵采 D.河流侵蚀严重
2.在甲、乙两地,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是(  )。
A.石漠化 B.水土流失
C.次生盐碱化 D.气候变暖
【答案】 1.A 2.C
【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沙地广布,应该位于干旱地区,全球变暖,热浪、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土地沙漠化问题日益加剧,会导致绿洲面积不断萎缩;沙尘暴频次减少,绿洲面积会增加;过度樵采属于人为原因;河流侵蚀与绿洲面积变化关系不大。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两地应该位于干旱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且该地区蒸发旺盛,容易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石漠化一般不会出现在干旱地区,其大多发生在我国比较湿润的石灰岩广布的地区;水土流失是降水较多的区域发生农业的生态问题;气候变暖是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的,与种植业无关。
  读我国某地貌景观图,回答3~5题。
3.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  )。
A.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4.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水污染 D.大气污染
5.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土质疏松 ②轮荒制度 ③开挖煤矿 ④地质灾害频繁
⑤夏季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答案】3.C 4.B 5.D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千沟万壑,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所以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5题,轮荒制度、开挖煤矿属于人为因素,②③错误;黄土高原以黄土沉积物为主,土质疏松,易被侵蚀;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地质灾害频发,地表松散破碎;植被覆盖率低,①④⑤正确。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即时训练
  2020年6月17日是第二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选取了四幅景观图片。读图,回答1~2题。
1.四幅景观图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我国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②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③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 ④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属于土地荒漠化;②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③哈尼梯田通过兴修梯田,改造地形,使之适合耕作,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不属于土地荒漠化;④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后,流水侵蚀导致土地石漠化严重。第2题,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属于人为原因。
  石漠化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读我国石漠化土地省区占比统计图(图Ⅰ)和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图Ⅱ),回答3~4题。
3.研究我国云贵地区石漠化的成因,需要调查的资料有(  )。
①地形及坡度 ②降水变率 ③大风日数 ④成土母质 ⑤地下水盐碱度 ⑥植被覆盖度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②⑤⑥
4.两图所在地区土地退化的共同原因是(  )。
A.过度开采地下水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过度开垦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不利于水土资源的保存,①正确;西南岩溶山区年均降雨量多为900~1 300 mm,多暴雨且集中在春季和夏季,暴雨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②正确;我国云贵地区石漠化与大风关系不大,③错误;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④正确;地下水盐碱度会影响石灰岩在水中溶蚀的速度,但对地表土影响不大,⑤错误;植被覆盖度低易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导致石漠化,⑥正确。第4题,两图所在地区都是过度农垦、破坏植被、流水或者风力侵蚀作用变强导致的土地退化;石漠化与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关系不大。
沙漠化是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沙漠化敏感性是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土地发生沙化的可能性大小。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地区高敏感性的土地面积在2000—2017年间减少了大约4.78×104 km2。读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原理解析图,回答5~6题。
5.下列区域中沙漠化敏感性最低的是(  )。
A.巴丹吉林沙漠 B.天山北坡
C.塔里木河沿岸 D.罗布泊
6.影响西北地区2000—2017年沙漠化高敏感性土地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降水 D.植被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由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原理可知,天山北坡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植被生长条件较好,加上山脉对沙化土地的分布及聚集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故沙漠化敏感性在四个选项中最低。第6题,植被覆盖是改变沙漠敏感性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西北地区2000—2017年气温、降水和地形均未发生明显改变,而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并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方法缩小了沙漠化高敏感性土地面积。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