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14 酸碱盐的综合应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4】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 专题14 酸碱盐的综合应用(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浙江省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4 酸碱盐的综合应用★
【课程标准】
①认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知道酸、碱使用的注意事项。
②了解某些常见的盐(如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③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④了解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有机物(如淀粉、脂肪、蛋白质、天然气、石油、煤、塑料、橡胶、纤维等),知道 它们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以及对经济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⑤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 无机化合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 碱、盐等。
⑥初步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等)。
⑦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同类物质通常具有相似的性质。
【学业要求】
①能列举一些常见的酸、碱、盐和有机物。
②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常见酸(碱)之间的转化。
③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类别视角初步预测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④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检验和区分常见的酸和碱。
考点一:能列举一些常见的酸、碱、盐和有机物
1.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分析即可。
【解答】①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可以反应;
②氯化铁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铁沉淀和氯化钾,可以反应;
③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可以反应;
④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可以反应;
⑤稀硫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反应;
能够在常温下两两发生反应的有5个。
故选B。
2.氨水被称为“气肥”,因为它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氨水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答案】A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氮磷钾为植物生长的营养素,只含有氮元素的为氮肥,只含有磷元素的为磷肥,只含有钾元素的为钾肥。同时含有多种营养素的为复合肥,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碳酸氢铵的化学式 NH4HCO3 可知,氨水只含有氮元素,为氮肥,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工业上常用乙炔(C2H2)和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焊接金属,其中乙炔属于(  )
A.酸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分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乙炔是一种含碳的物质,因此属于有机物,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4.热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科在实践基地劳动时,发现蔬菜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这是典型的缺乏钾元素的症状。他应该施下列肥料中的(  )
A.氯化钾(KCl) B.硝酸铵(NH4NO3)
C.尿素[CO(NH2)2] D.碳酸氢铵(NH4HCO3)
【答案】A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
【解答】A、 氯化钾中含有植物所需钾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B、硝酸钾中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尿素中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铵中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项目化实践性作业:利用厨房原料制作简易酸碱灭火器。下列材料组合能帮助同学完成项目化作业的是(  )
A.黄酒与淀粉 B.白醋与纯碱
C.酱油与食盐 D.花生油与味精
【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常见物质的俗称
【解析】【分析】 常用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解答】 酸碱灭火器要产生二氧化碳才能灭火,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只有白醋与纯碱,故答案为:B。
6.利用厨房用品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测定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 D.比较食用油与水的密度大小
【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生成的气体不能确定,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测定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需用特定的药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比较密度大小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鸡蛋能与食醋反应生成气体,但是不能确定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要进一步检验才能完成,故选项利用厨房用品不能完成.
B、实验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故选项利用厨房用品不能完成.
C、测定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需用特定的药品,故选项利用厨房用品不能完成.
D、比较食用油与水的密度大小,利用食用油和水混合即可完成,故选项利用厨房用品能完成.
故选:D.
7.下列选项中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A.银、水银、Ag B.碳酸钠、纯碱、Na2CO3
C.氧化钙、生石灰、CaO D.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俗称
【解析】【分析】根据汞、碳酸钠、氧化钙、氢氧化钠的俗称和化学式分析。
【解答】A、 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 ,符合题意;
B、 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 ,不符合题意;
C、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 ,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感染诺如病毒最典型的症状是腹痛、腹泻,服用药物“洛哌丁胺胶囊"可以缓解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这种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洛哌丁胺,分子式为C29H33CIN2O2。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洛哌丁胺属于(  )
A.氧化物 B.盐 C.有机物 D.无机物
【答案】C
【知识点】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解答】物质分类中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分析】A.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盐中的阳离子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故不符合题意;
C.分子式量较大,由碳氢元素,故其为有机物;
D.无机物的式量小,一般无CH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D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盐的定义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根据铵态氮肥与碱能发生反应分析;根据氯离子与银离子可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分析。
【解答】A.氯化铵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铵是一种氮肥,不是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反应,降低肥效,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如图是磷酸二氢钾(KH2PO4)化肥包装上的部分信息,对该化肥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复合肥料 B.易溶于水
C.是纯净物 D.主要含有四种元素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A、根据氮、磷、钾至少含两种元素的物质为复合肥分析;
B、根据该物质的全水溶特点分析;
C、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
D、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解答】A.磷酸二氢钾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B.由该化肥全水溶易吸收的特点可知,易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C.该化肥中磷酸二氢钾含量大于等于98%,说明还含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主要含有钾、氢、磷、氧四种元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考点二: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类别视角初步预测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酸的性质
浓盐酸 浓硫酸 浓硝酸
色态 无色、液体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无色、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特性 挥发性(瓶口形成白雾:盐酸小液滴) 1.吸水性(用于干燥O2、H2、CO2、SO2,不可以干燥NH3)——物理性质 2.脱水性(腐蚀性)——化学性质 3.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生成水等而不是H2 4.溶于水放热 1.挥发性(瓶口形成白雾) 2.强氧化性
【酸的共性】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碱反应):酸+碱→盐+水。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金属氧化物→盐+水(除锈)。
(4)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至少有“↓或↑或H2O”之一)。
◎碱的性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名 火碱、烧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色态 白色、片状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溶解性 1.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2.易潮解(用于干燥气体如O2、H2、CO、NH3不可以干燥CO2、SO2) 微溶于水
腐蚀性 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一定的腐蚀性(比NaOH弱) (改良酸性土壤)
水溶液 PH>7 PH>7,水溶液成为石灰水
【碱的共性】
(1)可溶性碱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反应条件:碱必须为“碱溶液”)。
(3)与酸发生酸碱反应:碱+酸→盐+水。
(4)与某些可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碱+盐→新碱+新盐(反应条件:①反应物“碱和盐”必须为“碱溶液、盐溶液”;②生成物中至少有“↓或↑或H2O”之一)。
1.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的时间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
A.用水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C.用盐酸洗 D.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及碳酸钙与酸反应分析。
【解答】 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的时间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 白膜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能与盐酸反应,则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先用盐酸洗,再用水洗。
故选D。
2.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其中有明显现象,但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碱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能够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能够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够和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够和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与新碱。
【解答】A.饱和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能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A错误。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也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B错误。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产生白色沉淀,由于有氢氧化钠生成,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C正确。
D、氢氧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会产生红褐色沉淀,能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小明发现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了如图的“浆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  )
A.吸热熔化 B.吸水潮解 C.与CO2反应 D.受热分解
【答案】B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固体的性质判断。
【解答】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好似浆糊状,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酸”对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盐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C.浓盐酸没有挥发性 D.稀盐酸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答案】B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都有腐蚀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分析。
【解答】A、铁锈成分为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可用稀盐酸除铁锈,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符合题意;
C、 浓盐酸有挥发性 ,不符合题意;
D、 稀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玻璃仪器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内壁有CaCO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C.内壁有 Fe2O3的试管用NaOH溶液清洗
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碳酸钙可溶于不酸分析;
B、根据碘能溶于酒精分析;
C、根据氧化铁不能与碱发生反应分析;
D、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分析。
【解答】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内壁有CaCO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不符合题意;
B、 碘不能溶于水但可溶于酒精,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不溶于水或碱溶液,能溶于酸, 内壁有 Fe2O3的试管用稀盐酸等清洗 ,不符合题意;
D、洗洁精可乳化油污,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四个实验中,不能体现碱的通性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碱的通性包括:
①碱使指示剂变色;
②碱 + 酸 = 盐 + 水
③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④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
【解答】A.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是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结合,碱的共性是氢氧根离子显示的性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2NaOH+CuSO4=Na2SO4+Cu(OH)2↓,体现碱的通性: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 ,故B不合题意;
C.石灰水(Ca(OH)2)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体现碱的通性:碱使指示剂变色,故C不合题意;
D.NaOH+CO2=Na2CO3+H2O,体现碱的通性: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7.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雾,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将两瓶浓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分数都减小
D.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体现出酸的通性
【答案】D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酸的共性是:1.酸能与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2.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3.酸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5.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解答】A. 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正确;
B.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雾,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正确;
C. 将两瓶浓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分数都减小,C正确;
D. 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不能体现酸的通性,酸的共性主要是由氢离子导致的, 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主要是因为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产生白色沉淀,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D
8.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在空气中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冒白雾
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加入稀硝酸,溶液显红色
C.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产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中含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冒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加稀硝酸,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中含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答案】B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浓盐酸的挥发生而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浓盐酸的挥发生而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D、根据硫酸根与钡离子能反应产生沉淀分析。
【解答】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有白雾 ,而浓硫酸没有,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可用于除铁锈,符合题意;
C、浓硫酸有吸水性能干燥氧气而浓盐酸不能,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中加氢氧化钡会产生硫酸钡沉淀,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溶液 pH等于7
【答案】C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A、锌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B、根据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分析。
C、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银钡沉淀分析。
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分析。
【解答】A. 锌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溶液中不含硫酸,能证明反应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溶液呈无色,则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能证明反应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C. 由于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银钡沉淀,则不能证明反应是否发生,故符合题意;
D. 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酸碱性发生了改变,能证明反应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过滤
C Fe(Zn)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D H2SO4(HNO3) 加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用化学反应的方法除杂质的基本原则:除掉杂质的同时,不能与需要留下的物质反应,也不能生成新的杂质。
【解答】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钙后,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过滤将碳酸钙沉淀除去,但生成的氢氧化钠对于氯化钠是杂质,A错误;
混合物中加水后,氧化钙会与水生成氢氧化钙,要留下的物质被反应掉了,B错误;
混合物中加入硫酸亚铁后,锌会将铁置换出来,过滤后就只剩铁,C正确;
硫酸会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要留下的物质被反应掉了,D错误。
故选:C
12.小龙运用“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展开如下实验,某气体X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向充满气体X的烧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变化看,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从性质看,气体X一定不会与Ca(OH)2反应
C.从结构看,气体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D.从应用看,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X
【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某气体X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向充满气体X的烧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减小。X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说明它也可能可以和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反应。
【解答】A、向充满气体X的烧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烧杯中的导管口液面上升,故A说法错误。
B、从性质看,气体X可能是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二氧化碳、氯化氢均能与Ca (OH)2反应,故B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故C说法正确。
D、气体X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X,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3.某校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 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其实质是H+(氢离子)和OH-(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在中和反应中,完全中和反应是指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解答】A.图中c点所示溶液的pH值小于7,所以显酸性,A错误;
B.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液显碱性,说明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KOH,B错误;
C.实验中溶液的pH值不断的减小,说明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的烧杯中,C错误;
D.b点的pH值为7,说明此时酸碱恰好完全反映,b点之后的酸过量,所以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D
14.图像能直观表达化学中各种变化的关系。有关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表示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B.②表示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渐滴入到盐酸溶液中
C.③不考虑水的蒸发,表示一定量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D.④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答案】C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线的走向,趋势和拐点对比所描述的物理量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等质量的金属和足量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是不相等的。如图所示,氢气量相等,由于氢气中的氢元素都来自于酸,所以酸完全反应掉,并且质量相等,而金属应该是过量的。所以A错误。
B、考察酸碱综合反应,如果是碱入酸,初期肯定是酸的量多,那么整杯溶液的pH值应该小于7,如图所示,初期pH值是大于7的,那么应该是酸入碱。所以B错误。
C、浓盐酸有挥发性,久置在空气中,氯化氢会挥发,导致溶质的质量变小,所以盐酸质量分数会变小,C正确。
D、涉及到反应的先后,碳酸钠加入溶液中,先跟稀硫酸反应,然后再跟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那么整个反应一开始是没有沉淀的,然后才会产生一定的沉淀。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C。
15.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他们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乙图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观察到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呈黄色。
(1)图甲中A试管充分反应后,有剩余的反应物是   ;
(2)充分混合后产生的红褐色絮状沉淀的化学式为   ;
(3)通过以上现象能确定烧杯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答案】(1)NaOH
(2)Fe(OH)3
(3)NaCl、FeCl3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后的现象确定A和B试管中剩余物质,从而判断烧杯内物质成分分析。
【解答】(1) 实验结束后,他们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乙图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观察到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呈黄色,说明混合时发生了氢氧化钠与氯化铁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的反应,且氯化铁过量,则A试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即充分反应后有剩余的反应物是氢氧化钠;B试管中反应后溶液溶质为氯化铁;
(2) 充分混合后产生的红褐色絮状沉淀为氢氧化铁,化学式为 Fe(OH)3 ;
(3) 通过以上现象可知烧杯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FeCl3。
故答案为:(1) NaOH ;(2) Fe(OH)3 ;(3) NaCl、FeCl3 。
16.图甲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性质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   色。
(2)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2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依据性质③,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红
(2)NaCl、NaOH
(3)2NaOH+SO2=Na2SO3+H2O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解答;
(2)根据溶液的pH确定反应进度,进而确定溶质的种类;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性质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红色。
(2)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n点时溶液的pH>7,即此时溶液成碱性,即加入的氢氧化钠过量,那么此时溶质为反应产物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Cl、NaOH。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 。
考点三: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常见酸(碱)之间的转化
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单质,故A不合题意;
B.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B符合题意;
C.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故C不合题意;
D.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甲是(  )
A.CuO B.MgO C.Fe2O3 D.Zn
【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氧化物可与酸反应,可溶性盐与可溶性盐反应,铁可以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解答】A.氧化铜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金属铜,金属铜可与氧气反应;
B.硝酸镁不与铁反应;
C.硝酸铁与铁反应无法生成金属物质;
D.硝酸锌无法与铁反应。
故答案为:A
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C→CO→CO2②Al→Al2O3→AlCl3③Na2CO3→NaCl→NaNO3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①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①符合题意;
②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铝,氧化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②符合题意;
③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故③符合题意;
④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而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④符合题意。
则能够一步实现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4.下列物质的转化都能一步实现:①Fe2O3→FeCl3②Fe(OH)3→FeCl3③Fe2(SO4)3→FeCl3,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个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三个反应均可用于制备氯化铁溶液
C.三个反应中均有明显现象产生
D.三个反应都可通过加入盐酸来实现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判断;
(2)(3)根据反应产物判断;
(4)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
【解答】A.根据化学式可知,三个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都是+3价,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三个反应的产物都是氯化铁,因此都可制备氯化铁溶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①红色的氧化铁消失,溶液变成黄色;②红褐色的固体消失,溶液变成黄色;③硫酸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在③中,硫酸铁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因为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只能和氯化钡反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人类常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所需要的物质,如图是X、Y、Z、W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则X、Y、Z、W依次可能是(  )
A.C、CO、CO2、H2CO3 B.H2O2、O2、H2O、H2
C.CaO、Ca(OH)2、CaCl2、CaCO3 D.Cu、CuO、Cu(OH)2、CuSO4
【答案】C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常见物质的转换一般是通过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来完成。
【解答】A.碳酸不能一步变为碳;
B.氢气不能一步变为双氧水;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
D.氧化铜不能一步转化成氢氧化铜;
故答案为:C
6.甲、乙、丙、丁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推断正确的是(  )
A.若丙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丙为碳酸钙,则甲、乙中一定有二氧化碳
C.若丁为氯化铜,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D.甲、乙、丙、丁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2)根据生成物为碳酸钙的反应判断;
(3)根据生成物为氯化铜的反应判断;
(4)根据学习过的反应分析判断。
【解答】A.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那么为置换反应,故A错误;
B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此时反应物中没有二氧化碳,且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D正确;
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此时反应物中没有碱,故C错误。
故选D。
7.若用“→”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不能满足甲、乙转化关系的一个组合是(  )
选项 甲物质 乙物质
A 水 氢气
B 铜单质 氧化铜
C 稀盐酸 氢氧化钙溶液
D 氯化钙溶液 碳酸钙固体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两种物质之间是否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
A.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而氢气燃烧会生成水,故A不合题意;
B.铜单质在高温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氧化铜在高温下被氢气还原,会生成铜单质和水,故B不合题意;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钙两种物质中没有任何一种相同的元素,因此二者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故C符合题意;
D.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溶液pH会从小于7上升,至等于7时,保持不变,然后再增加至大于7,甲错误;沉淀质量在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之后开始增加,至氯化铜反应结束时保持不变,乙正确;氯化铜的质量在盐酸反应后开始减小,至完全反应,丙正确;
故选C。
9.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生产。下图为模拟制备高纯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已知该大理石中杂质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酸溶”可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稀盐酸
B.“除杂”中,氨水只与溶液中的氯化铁反应
C.“转化”发生的主要反应是(NH4)2CO3+CaCl2=CaCO3↓+2NH4Cl
D.操作a为组合操作,包含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在化学流程图中,加入稀酸将其中的氧化铁和碳酸钙反应掉,在加入碳酸氢铵将其中的钙离子再次以碳酸根的形式沉淀出来。
【解答】A.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稀盐酸 ,故将其过滤;
B.氨水还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避免生成的碳酸钙再次酸溶;
C.主要反应为碳酸氢铵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氯化铵;
D. 操作a为组合操作,包含过滤、洗涤、干燥 ;
故答案为:B
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C.b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NaCl和NaOH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盐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结合各点溶液的pH确定反应进程,由此确定溶液成分分析。
【解答】A、a点溶液pH=7,呈中性,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随溶液的加入溶液pH从小于7增加,是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盐酸的烧杯中 ,不符合题意;
C、b点溶液pH大于7,呈碱性,氢氧化钠过量,不符合题意;
D、 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氢氧化钠过量,所含的溶质有NaCl和NaOH ,符合题意;
故选D。
11.学习了物质分类与性质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__ ”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
(1)其中③能否用于制取FeCl2?   (填“能”或“不能")。
(2)请写出图中一种制取Fe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答案】(1)不能
(2)Fe+2HCl══FeCl2+H2↑;Fe+CuSO4══FeCl2+Cu;Fe(OH)2+2HCl══FeCl2+2H2O;FeCO3+2HCl══FeCl2+H2O+CO2↑;(其他合理也对)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定义分析;
(2)根据铁发生置换反应产生亚铁盐,酸和碱反应可生成盐等分析。
【解答】(1) ③ 是碱和盐的反应,若制取氯化亚铁,则需氢氧化亚铁与盐酸盐反应,而氢氧化亚铁为沉淀,不能与盐酸盐发生反应,所以不能制取氯化亚铁;
(2)铁与盐酸或氯化铜等发生置换反应或氢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等都能生成氯化亚铁,由此写出方程式即可。
故答案为:(1)不能;(2) Fe+2HCl══FeCl2+H2↑;Fe+CuSO4══FeCl2+Cu;Fe(OH)2+2HCl══FeCl2+2H2O;FeCO3+2HCl══FeCl2+H2O+CO2↑;(其他合理也对) 。
12.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 NaOH 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   (填“>”、“<”或“=”)7。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序号)。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答案】(1)蓝
(2)2NaOH+CO2=Na2CO3+H2O
(3)Na+、SO42-;>
(4)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分析;
(3)根据酸和碱反应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反应后氢氧根离子有剩余,溶液呈碱性分析;
(4)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及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2)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所以需密封保存,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3)反应 ③ 为硫酸和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反应,反应前后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没变,只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反应后氢氧根离子剩余,说明碱过量,则反应后溶液呈碱性,pH大于7.
(4)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A错误;盐酸属于酸,B错误;硫酸铜为盐,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正确;氯化钠不与氢氧化钠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1)蓝;(2) 2NaOH+CO2=Na2CO3+H2O ;(3) Na+、SO42- ;>;(4)C。
考点四: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检验和区分常见的酸和碱
1.下列试剂可以用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是(  )
A.一氧化碳 B.盐酸
C.无色酚酞溶液 D.氯化钠溶液
【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在对溶液进行鉴别时,加入另一种试剂后必须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行,根据所给选项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A.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碳酸钠都不反应,用一氧化碳不能把它们鉴别出来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而和碳酸钠反应时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会有气泡冒出,用盐酸能够把它们鉴别出来,故B符合题意;
C.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把它们鉴别出来,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均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物质的鉴别主要是依靠加入试剂后出现不同的现象加以区分的;
【解答】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到稀盐酸中,溶液变红色;加入氢氧化钡和碳酸钠溶液中都是变蓝色,无法区分;故①不可以;
②稀硫酸加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加入氢氧化钡中会出现白色沉淀;加入到碳酸钠中会出现气泡;三种不同的现象;故②可以鉴别;
③碳酸钾溶液加入到稀盐酸中会出现气泡;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加入到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故③可以鉴别;
④氯化钡溶液加入到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只有两种现象,所以无法鉴别;
故答案为:B。
3.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
【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解答】A、氯化钾和被鉴别的硫酸、氢氧化钾、氯化钙都不会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B、碳酸钾和硫酸反应会产生气体,和氢氧化钾不反应,没现象,和氯化钙反应会生成沉淀,三种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C、盐酸和氢氧化钾会反应,但是无现象,和硫酸、氯化钙不反应,三种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D、硝酸钠和三种物质都不会发生反应,
【分析】A、氯化钾不与三者反应,
B、碳酸钾和三者反应的现象不同,有气体、有沉淀和无明显变化三种现象发生,
C、盐酸不与硫酸和氯化钙反应,与氢氧化钾反应无现象
D、硝酸钠和三种物质都不反应,.
4.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Fe +、Na+、NO3-、Cl B.K+、Na+、Al +、SO42-
C.H+、K+、SO42-、OH- D.Mg2+、NO3-、OH-、Cl-
【答案】B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如果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气体、水或沉淀,那么离子可以共存,结合不能存在有颜色的离子分析判断。
【解答】A.Fe3+呈黄色,故A不合题意;
B.四种离子不会形成气体、水或沉淀,也没有颜色,故B符合题意;
C.H+和OH+形成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故C不合题意;
D. Mg2+ 和 OH- 会形成Mg(OH)2沉淀,即离子不能共存,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FeCl2、MgSO4、Cu(NO3)2
B.AgNO3、NaCl、Mg(NO3)2、KOH
C.Ca(OH)2、NaNO3、Na2CO3、NH4Cl
D.HCl、K2SO4、Na2CO3、NaNO3
【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如果相互之间没有水、沉淀和气体生成,那么它们就能共存。
【解答】A.四种物质之间不能生成水、沉淀和气体,因此可以共存,故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钾和硝酸银会生成氢氧化银沉淀,不能共存,故B不合题意;
C.氢氧化钙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氨气,不能共存,故C不合题意;
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共存,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 Na2SO4 Na2CO3
B.在pH=2的溶液中:KCl Na2SO4 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 Na2CO3 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 Ba(NO3)2 CaCl2
【答案】B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如果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那么这些离子可以共存。
【解答】A.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不能共存,故A不合题意;
B.三种物质不会发生反应,且不和酸反应,因此可以共存,故B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不能共存,故C不合题意;
D.氯化铁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不能共存,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 NO3﹣ Na+ Cl﹣ B.CO32﹣K+ Na+ SO42﹣
C.Cu2+ OH﹣ Cl﹣ Ba2+ D.Ag+ NO3﹣ Cl﹣ Na+
【答案】A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如果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气体、沉淀或水,那么这些离子可以共存。
【解答】pH=1的溶液呈酸性,存在大量的H+离子。
A.四种离子不能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因此可以共存,故A符合题意;
B.H+和CO32-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能共存,故B不合题意;
C.H+和OH-结合生成水,因此不能共存,故C不合题意;
D.Ag+和Cl-会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不能共存,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8.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FeCl3、Na2SO4、NaCl B.CaCl2、Na2CO3、AgNO3
C.BaCl2、KNO3、KOH D.K2SO4、NaNO3、NH4Cl
【答案】D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如果离子之间不能组合成沉淀、气体或水,那么它们就能共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氯化铁溶液呈黄色,不是无色透明的,故A错误;
B.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B错误;
C.pH=1的溶液呈酸性,能够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水,故C错误;
D.三种物质的溶液都没有颜色,且不能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因此可以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无色溶液中:K+、Na+、SO42﹣、Cu2+
B.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
C.pH=11溶液中:Cu2+、Ba2+、NO3、Cl﹣
D.含有Ba2+的溶液中:K+、NH4+、SO42﹣、NO3
【答案】B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解答】A、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不符合题意;
B、 Mg2+、Na+、SO42﹣、Cl﹣ 在酸性溶液中相互都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C、 pH=11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Cu2+ 与氢氧根离子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D、 Ba2+ 和 SO42﹣ 能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合理的实验方案才能达成实验目的,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与操作方法
A 分离CaCO3和CaO 加水溶解、过滤
B 鉴别NaOH和NaCl 滴加酚酞试液
C 检验溶液中的Fe3+ 滴加NaOH溶液
D 除去KCl中的K2CO3 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酸、碱、盐的鉴别;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及现象;其他几种常见的分离方法。
(1)根据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2)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3)根据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4)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无法进行分离,故A设计不合理;
B.NaOH和NaCl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分别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无色,可以鉴别,故B设计合理;
C.滴加NaOH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可检验溶液中的Fe3+,故C设计合理;
D.K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结晶除去盐酸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设计合理。
故选A。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区别氯化钡和氯化钙 滴加碳酸钠溶液
B.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
C.回收双氧水制取氧气后的二氧化锰 过滤、洗涤、干燥
D.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将实验操作和实验目的比较,二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无法区分二者,故A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反应,也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故B不合题意;
C.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过程,可以回收双氯水中的二氧化锰,故C符合题意;
D.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会生成氯化钙,从而引入新的杂质,无法分离,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2.小金对某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取样后进行检验,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则该溶液是酸溶液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有SO42﹣
D.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则该溶液是酸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AD.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判断;
BC.氯化银和硫酸钡,都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解答】A.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则该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故A错误;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含有有SO42﹣ 或Ag-离子,故B错误;
C. 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肯定没有Ag-;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有SO42﹣,故C正确;
D.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则该溶液是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因为硫酸铵溶液也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C。
13.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现将13.8g样品加入到足量水中,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不正确的判断是(  )
A.肯定有KNO3,肯定没有Na2CO3
B.肯定没有Ba(NO3)2,可能还含有Na2CO3
C.肯定没有Ba(NO3)2,肯定有KNO3
D.肯定没有Ba(NO3)2和Na2CO3
【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取样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则不可能硝酸钡,加入氯化钙能产生沉淀,然后根据沉淀的质量进一步确定碳酸钠和硝酸钾的存在。
【解答】样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说明一定无硝酸钡,假设13.8g纯碳酸钾产生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有
138 100
13.8g x
解得:x=10g
假设13.8g纯碳酸钠产生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有
106 100
13.8g y
解得:y≈13g
若含有碳酸钠则得到沉淀的质量应该大于10g小于13g,而实际只得到9g,故不可能含有碳酸钠,一定含有硝酸钾;
若杂质中含有硝酸钡,会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样品溶解后会产生沉淀
261 197
碳酸钡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硝酸钡的相对分子质量,因此1g硝酸钡生成的碳酸钡小于1g,所以混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硝酸钡;
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4.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滤渣a的成分是    。(填写化学式)
(3)通过上述实验,判断样品中一定存在的是    。
【答案】(1)漏斗
(2)CaCO3和Mg(OH)2
(3)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的探究;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1)过滤还需要漏斗;
(2)由现象①可知:沉淀a一定不含有硫酸钡沉淀,因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能产生沉淀,说明一定有氢氧化钠,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或氯化镁生成碳酸钡或碳酸镁,设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100 44
x 0.44g
x=1g<1.5g,因此沉淀还有氢氧化镁;则沉淀a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样品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氯化镁。
(3)根据(2)的分析可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是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
故答案为:(1)漏斗;(2)CaCO3和Mg(OH)2;(3)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
15.某KNO3化肥中可能混进了NH4Cl、(NH4)2SO4、K2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对该化肥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探究一:取少量化肥样品与熟石灰,在研钵中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探究二:另取少量化肥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图进行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E是    。
②小明认为由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混进了NH4Cl和(NH4)2SO4、一定没有K2CO3,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请说明原因并写出你的改进方案    。
(3)按照改进后的方案来完成探究二,最终的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该废液不能直接排放。
【答案】(1)NH3
(2)硫酸钡;因为步骤一引入氯离子,干扰判断;将步骤一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3)NH4NO3、KNO3、HNO3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及现象。
(1)KNO3样品中加入熟石灰研磨生成气体氨气,氨气溶于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样品中的杂质一定含有铵根离子;
(2)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溶液A加入稀盐酸无气泡生成说明化肥中不含有碳酸钾,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铵,白色沉淀E是硫酸钡;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F,F是氯化银。
【解答】
(1)KNO3样品中加入熟石灰研磨生成气体,气体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可知气体是氨气,样品中的杂质一定含有铵根离子;
(2)①溶液B加入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铵;②溶液A中加入稀盐酸,引入氯离子,所以干扰氯化铵的鉴定,需将稀盐酸改为稀硝酸;
(3)溶液A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A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钾溶液,B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E,该反应是硫酸铵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铵,C中一定含有硝酸铵,E是硫酸钡,溶液C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化肥中含有氯化铵,氯化铵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铵,因此溶液D中一定有硝酸铵,溶液中还含有没有参加反应的硝酸钾和稀硝酸溶质。
故答案为:(1)NH3;(2) 硫酸钡; 因为步骤一引入氯离子,干扰判断;将步骤一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3) NH4NO3、KNO3、HNO3。
1.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不是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硫酸铜,胆矾,CuSO4·5H2O B.氢氧化钙,消石灰,Ca(OH)2
C.氯化钠,食盐,NaCl D.碳酸钠,纯碱,Na2CO3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俗称
【解析】【分析】根据各选项中所给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分析。
【解答】A、胆矾是硫酸铜晶体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化学式为Ca(OH)2 ,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 ,不符合题意;
D、 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选项中可以确定某物质属于碱的是(  )
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C.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D.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答案】C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碳酸钠虽然是盐,但是它的盐溶液显弱碱性,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A、B错误;
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C正确;
金属氧化物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3.为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健康,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  )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汗液
pH 4.7~8.4 0.9~1.5 7.35~7.45 5.5~6.6
A.尿液一定呈酸性 B.血液一定呈碱性
C.胃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汗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对照相关数据解题即可。
【解答】A、尿液的pH为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A不符合题意。
B、血液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B符合题意。
C、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因此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不符合题意。
D、通常情况下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也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汗液pH值为:5.5~6.6,呈酸性,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 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3→CO2 B.Zn→ZnSO4 C.CuO→CuCl2 D.KOH→KCl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CaCO3→CO2,碳酸钙高温下分解及与盐酸反应都可产生二氧化碳,故A错误;
B、Zn→ZnSO4,由于锌的活动性较强,能与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发生反应而得到硫酸锌,故B错误;
C、CuO→CuCl2,CuO只有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铜,C正确;
D、KOH可与稀盐酸或氯化镁等物质反应生成氯化钾,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转化中原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完成转化需进行的反应,从而得出只有加入盐酸这一途径,才能一步实现的选项.
5.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溶液pH变化的是(横坐 标表示加入蒸馏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碱溶液中加水溶液pH会由大于7减小至接近于7分析。
【解答】 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溶液碱性减弱,pH会减小,但因仍是碱性溶液,始终要大于7;
故选C。
6.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 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解答】A、氯化钾溶液与三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钾不反应,与硫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与氯化钙反应有碳酸钙沉淀生成,现象不同,能鉴别,符合题意;
C、硝酸钠与三种物揇 都不反应,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没明显现象,与硫酸、氯化钙不反应,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为提纯下列物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稀盐酸 蒸发结晶
B 氯化铜溶液(氯化锌) 金属铜 过滤
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
D 二氧化锰粉末(碳粉) 水 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A、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气体,再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
B、铜的活动性比锌弱,铜和氯化锌溶液不反应,不能用铜除去氯化锌,故选项所采取的除杂试剂错误。
C、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除杂试剂错误。
D、二氧化锰粉末和碳粉均难溶于水,不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选项所采取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错误。
故选:A。
8.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
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
【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镁能反应、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及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分析。
【解答】A、因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加硝酸银溶液,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所以不能证明反应恰好完全,不符合题意;
B、 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说明盐酸过量,不符合题意;
C、 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说明氢氧化钠过量,不符合题意;
D、 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 ,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刚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9.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液体X滴入烧瓶中,若使小气球鼓起(液体X的体积忽略不计),则液体X和固体Y不可能是(  )
A.水,氢氧化钠 B.水,硝酸铵
C.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D.稀盐酸,碳酸钠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若使小气球鼓起 ,需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或者温度升高,或者产生气体分析。
【解答】 若使小气球鼓起 ,需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或者温度升高,或者产生气体;
A、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解于水吸热,装置内压强减小,不会使气球变大,符合题意;
C、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氧气 ,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溶液中都含有H+,则酸一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C.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酸的溶液中都含相同的氢离子分析;
B、根据金属氧化物与酸或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
C、根据氢氧化铜难溶于水分析;
D、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 酸溶液中都含有H+,酸一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符合题意;
B、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与酸或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 Cu(OH)2难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不符合题意;
D、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如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样品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样品已完全变质
B.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
C.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D.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分析。
【解答】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白色固体甲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说明白色固体中含碳酸钙,液体乙加入酚酞未指明现象,实验只能证明样品变质,无法证明样品完全变质,符合题意;
B.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若液体乙中含氢氧化钙,则滴入酚酞呈红色,若不含氢氧化钙,滴入酚酞呈无色,即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 ,不符合题意;
C. 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氢氧化钡(Ba(OH)2)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实验小组为了验证氢氧化钡的某些化学性质,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利用实验①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B.利用实验②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C.利用实验③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
D.利用实验④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答案】B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但是没有明显的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加入物质质量)变化关系的是(  )
A.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FeCl3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y代表沉淀的质量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对应量的变化规律,然后与图像比较即可。
【解答】A.将锌粒加入稀硫酸中时,马上会产生氢气,与图像不符,故A不合题意;
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不能反应,与图像不符,故B不合题意;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立即开始反应,则溶液的pH值会立即增大,与图像不符,故C不合题意;
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不会生成沉淀。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Mg
B.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MgCl2和CuCl2
C.本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镁的活动性顺序
D.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答案】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进行先后的影响。
【解答】由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可知滤渣中一定有铜,无其他金属;则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氯化亚铜,可能有氯化铜。
A.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可知滤渣中一定有铜,无其他金属;
B.有上述分析可知氯化铜可能还没反应完,故可能有氯化铜;
C.根据第一次时的反应现象即可知三者的活动性,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
D.不管是铁置换出铜还是镁置换出铜,由其相对原子质量可知,质量一定增大;
故答案为:B
15.如图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出A点溶液的pH将偏大
C.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D.B点时加入溶液的质量和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还未滴加时溶液的pH值判断;
B.碱性溶液稀释后pH减小,酸性溶液稀释后pH变大;
C.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分析;
D.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判断。【解答】A.由图象可知,还没有滴加液体时,溶液的pH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即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A错误;
B.A点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用湿润的pH试纸测A点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溶液,溶液的碱性变弱,即pH减小,故B错误;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故C正确;
D.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但B点时加入的溶液的质量和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6.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同学们把两种无色溶液分别贴上P、Q标签,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P溶液并测定其pH,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Q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温度与Q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由图甲分析可知:写出c点时杯内溶液中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3)分析图乙中BC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1)2KOH+H2SO4=K2SO4+2H2O
(2)H+、K+、SO42-
(3)加入的硫酸已经过量,酸碱反应停止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由各点溶液pH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该反应放热,反应结束时随热传递发生温度下降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 。
(2)C点溶液pH小于7,溶质为硫酸钾和硫酸,所含离子有 H+、K+、SO42- 。
(3) 图乙中BC段温度下降是由于加入的硫酸已经过量,酸碱反应停止。
故答案为:(1) 2KOH+H2SO4=K2SO4+2H2O ;(2) H+、K+、SO42- ;(3) 加入的硫酸已经过量,酸碱反应停止 。
17.氯化镁粉末中混有少量杂质,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为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根据将所需物质先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的方法,设计流程如下。
(1)写出滤渣A的物质名称   。
(2)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
(3)步骤③中乙溶液是   。
【答案】(1)硫酸钡
(2)氯离子
(3)稀盐酸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分析;
(2)根据溶液中溶质成分确定阴离子种类分析;
(3)根据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分析。
【解答】(1)混合粉末加水后过滤得滤液B和滤渣A,则A为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的硫酸钡;
(2)滤液B中一定有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钠,一定含有的阴离子为氯离子;
(3)滤渣D为氢氧化镁,通过步骤③转化为氯化镁,则乙溶液是稀盐酸。
故答案为:(1)硫酸钡;(2)氯离子;(3)稀盐酸。
18.从盐湖中提取的某种矿物主要含有KCl,还有少量MgSO4、CaCl2及不溶性杂质SiO2.从该矿物中提取KCl的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   。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3)向滤液Ⅱ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
【答案】(1)硫酸钡、氢氧化镁
(2)K2CO3
(3)除去溶液中氢氧化钾和碳酸钾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KCl,MgSO4,CaCl2,三种物质中加入Ba(OH)2,能与Ba(OH)2反应的是MgSO4。Ba(OH)2+MgSO4=Mg(OH)2 ↓ +BaSO4 ↓ ,滤液I是KCl,CaCl2以及过量的Ba(OH)2,根据实验目的加入的Y溶液要能与CaCl2,Ba(OH)2反应除去钙离子和钡离子还要能生成KCl,所以Y选择碳酸钾,分别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钡和氢氧化钾以及氯化钾。最后要得到氯化钾,还需要除去生成氢氧化钾和过量的碳酸钾。
【解答】(1)X溶液是KCl,MgSO4,CaCl2的混合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钡后,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和硫酸钡沉淀,所以滤渣I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
(2)滤液I中含有氯化钾,氯化钙以及过量的氢氧化钡,加入Y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氢氧化钡,加入的试剂既能与钙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产生沉淀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加碳酸钾溶液。
(3)滤液II为氯化钾、过量的碳酸钾、以及氢氧化钡与碳酸钾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钾,所以加入过量盐酸胡目的是为了除去溶液中胡氢氧化钾和碳酸钾。
19.某小组同学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
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如图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了反应。
(2)实验结束后进行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能
(2)过滤
(3)Ba(NO3)2 、NaNO3、Ba(OH)2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证明反应物的消失可证明反应发生分析;
(2)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3)根据硫酸与钡离子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与镁离子反应产生溶于硝酸的氢氧化镁沉淀,与钡离子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分析。
【解答】(1) 铁能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实验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说明硫酸消失,据此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了反应。
(2) 实验结束后进行的操作①是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操作,名称为过滤。
(3) 向滤液a中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a中不含钡离子,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B中加过量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说明B只有氢氧化镁,不含硫酸钡,则滤液a中不含钡离了、硫酸根离子,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为硝酸镁,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生成的 Ba(NO3)2 、NaNO3和剩余的Ba(OH)2。
故答案为:(1)能;(2)过滤;(3)Ba(NO3)2 、NaNO3、Ba(OH)2。
20.利用工业碳酸钙(含少量铁、铝、钠等元素的金属矿物杂质)生产医用二水合氯化钙(CaCl2 2H2O),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为了提高“盐酸酸浸”的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   。
(2)试剂A的化学式为   。
(3)已知部分氢氧化物形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则加入试剂A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为   ,以便能除去溶液中的Al3+、Fe3+。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Al(OH)3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4.0 开始溶解时的pH 7.8
完全沉淀时的pH 3.7 5.2 完全溶解时的pH 10.8
【答案】(1)将样品研碎
(2)Ca(OH)2
(3)5.2≤pH<7.8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溶液温度和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2)根据滤渣中的反应产物,结合最终的产物氯化钙分析;
(3)要保证铁离子和铝离子完全沉淀,就要求溶液的pH在二者完全沉淀的上限和开始溶解的下限之间。
【解答】(1)为了提高“盐酸酸浸”的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将样品研碎。
(2)根据图片可知,加入试剂A后生成了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则加入的肯定是碱。因为最终要得到氯化钙,因此为了减小杂质的引入,加入的物质A应该为 Ca(OH)2 。
(3)根据图片可知,氢氧化铝完全沉淀的最大pH值为5.2,而开始溶解的最小pH值为7.8,则加入试剂A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为 5.2≤pH<7.8 ,以便能除去溶液中的Al3+、Fe3+。
21.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一】
I. 向滴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如图1所示),边滴加边振荡,测得试管① 中最终溶液的pH为2;
Ⅱ.分别称取0.5g氢氧化钙粉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mL水,振荡;再向试管②中加入 2mL水、试管③中加入2mL稀盐酸(如图2所示)。振荡并观察现象;
Ⅲ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④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pH为12,继续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图3所示),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
(1)实验I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   ;
(3)【分析讨论】甲同学通过“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盐酸不能与Cu(OH)2发生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于是继续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二】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
实验探究二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有.    ;
(4)【结论】盐酸能与Cu(OH)2发生反应。
【交流反思】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排除水溶解的干扰)
(3)溶液先变红色,然后又逐渐变成无色, 接着蓝色沉淀逐渐消失,同时溶液变为蓝色
(4)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或H+、Na+、Cu2+、Cl-、SO42-)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后,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溶液pH小于7说明酸过量,大于7说明碱过量,氢氧化钠碱性大于氢氧化铜,加入盐酸,先氢氧化钠反应,然后氢氧化铜反应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后,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可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2) 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是为了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即排除水溶解的干扰;
(3)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④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pH为12,即溶液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继续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盐酸被氢氧化钠完全消耗,试管① 中最终溶液的pH为2 ,则溶质为氯化钠和盐酸,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试管⑤中溶液呈碱性,会使① 中酚酞变红,然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红色再消失,然后再发生氢氧化铜与盐酸的反应,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色,然后又逐渐变成无色,接着蓝色沉淀逐渐消失,同时溶液变为蓝色 ;
(4) 最终试管⑤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氯化氢、氯化铜,大量存在的离子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
故答案为:(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 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排除水溶解的干扰) ;(3)溶液先变红色,然后又逐渐变成无色,接着蓝色沉淀逐渐消失,同时溶液变为蓝色 ;(4) 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或H+、Na+、Cu2+、Cl-、SO42-) 。
22.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CO32-,需用到的试剂是   ;
(2)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清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CaCl2+K2CO3=CaCO3↓+2KCl)
【答案】(1)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为x,
CaCl2+K2CO3=CaCO3↓+2KCl
138 100
x 5g

解得:x=6.9g;
则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碳酸盐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盐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2)写出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利用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碳酸钾的质量,最后与样品质量作比计算出它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1)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CO32-,需用到的试剂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
23.硝酸银溶液是实验室常用试剂,在温度稍高或光照条件下会分解,小龙想要了解一瓶10%的硝酸银溶液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取洁净的小烧杯称其质量;向其中倒入5%的氯化钠溶液后称总质量;向烧杯中逐滴滴入该硝酸银溶液直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后称量。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烧杯质量/g 烧杯和氯化钠溶液总质量/g 硝酸银溶液/g 沉淀的质量/g
100 111.7 20 1.435
(1)由上述信息,实验室中硝酸银的保存应注意   。(请写出1点)
(2)计算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初步判定硝酸银溶液是否变质?(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低温
(2)8.5%;已变质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物质的保存方法与其性质有关,题中提及硝酸银在温度稍高或光照条件下会分解 ,所以保存时要低温遮光保存。
(2)要判断硝酸银是否变质,需要计算硝酸银的质量分数,根据表格中沉淀的质量结合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出硝酸银溶质质量,再除以硝酸银溶液质量即可。
【解答】(1)根据题目,硝酸银溶液在温度稍高或光照条件下会分解,所以实验室中硝酸银的保存应注意低温避光保存。
(2)解设:需要硝酸银的质量为x,
AgNO3+ NaCl= NaNO3+ AgCl↓
170     143.5
x     1.435
x=1.7g
所以已经变质。
24.小明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了只含CuSO4和H2SO4的废液。各取50克废液三份,向其中分别逐渐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组实验的数据与图像如下:
实验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克 50 100 80
产生沉淀的质量/克 0.98 2.94 2.94
(1)计算50克废液中硫酸铜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若三组数据中,只有一组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如图中a的数值为   。
(3)请在图中画出生成沉淀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变化的图像。   
【答案】(1)解:设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
(2)127.06
(3)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由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硫酸铜质量分析;
(2)根据表中数据确定恰好反应时所加氢氧化钠质量,再由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后溶液质量分析;
(3)根据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结合图像中给定 溶液的变化情况确定生成沉淀的图像分析。
【解答】(2)向含硫酸铜和硫酸的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a点为硫酸铜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生成沉淀质量为2.94,三组中有一组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即第三组,则a=50g+80g-2.94g=127.06g。
(3)沉淀需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完全后发生,即从第一个转折点处开始增加,在第二个转折点处结束后,保持不变,如此画出图像即可。
故答案为:(1)4.8g;(2)127.06;(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浙江省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4 酸碱盐的综合应用★
【课程标准】
①认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知道酸、碱使用的注意事项。
②了解某些常见的盐(如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③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④了解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有机物(如淀粉、脂肪、蛋白质、天然气、石油、煤、塑料、橡胶、纤维等),知道 它们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以及对经济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⑤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 无机化合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 碱、盐等。
⑥初步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等)。
⑦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同类物质通常具有相似的性质。
【学业要求】
①能列举一些常见的酸、碱、盐和有机物。
②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常见酸(碱)之间的转化。
③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类别视角初步预测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④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检验和区分常见的酸和碱。
考点一:能列举一些常见的酸、碱、盐和有机物
1.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2.氨水被称为“气肥”,因为它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4HCO3),氨水属于(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3.工业上常用乙炔(C2H2)和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焊接金属,其中乙炔属于(  )
A.酸 B.氧化物 C.盐 D.有机物
4.热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科在实践基地劳动时,发现蔬菜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这是典型的缺乏钾元素的症状。他应该施下列肥料中的(  )
A.氯化钾(KCl) B.硝酸铵(NH4NO3)
C.尿素[CO(NH2)2] D.碳酸氢铵(NH4HCO3)
5.项目化实践性作业:利用厨房原料制作简易酸碱灭火器。下列材料组合能帮助同学完成项目化作业的是(  )
A.黄酒与淀粉 B.白醋与纯碱
C.酱油与食盐 D.花生油与味精
6.利用厨房用品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测定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 D.比较食用油与水的密度大小
7.下列选项中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A.银、水银、Ag B.碳酸钠、纯碱、Na2CO3
C.氧化钙、生石灰、CaO D.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8.感染诺如病毒最典型的症状是腹痛、腹泻,服用药物“洛哌丁胺胶囊"可以缓解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这种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洛哌丁胺,分子式为C29H33CIN2O2。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洛哌丁胺属于(  )
A.氧化物 B.盐 C.有机物 D.无机物
9.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属于酸
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10.如图是磷酸二氢钾(KH2PO4)化肥包装上的部分信息,对该化肥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复合肥料 B.易溶于水
C.是纯净物 D.主要含有四种元素
考点二: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类别视角初步预测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酸的性质
浓盐酸 浓硫酸 浓硝酸
色态 无色、液体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无色、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特性 挥发性(瓶口形成白雾:盐酸小液滴) 1.吸水性(用于干燥O2、H2、CO2、SO2,不可以干燥NH3)——物理性质 2.脱水性(腐蚀性)——化学性质 3.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生成水等而不是H2 4.溶于水放热 1.挥发性(瓶口形成白雾) 2.强氧化性
【酸的共性】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碱反应):酸+碱→盐+水。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金属氧化物→盐+水(除锈)。
(4)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至少有“↓或↑或H2O”之一)。
◎碱的性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名 火碱、烧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色态 白色、片状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溶解性 1.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2.易潮解(用于干燥气体如O2、H2、CO、NH3不可以干燥CO2、SO2) 微溶于水
腐蚀性 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一定的腐蚀性(比NaOH弱) (改良酸性土壤)
水溶液 PH>7 PH>7,水溶液成为石灰水
【碱的共性】
(1)可溶性碱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反应条件:碱必须为“碱溶液”)。
(3)与酸发生酸碱反应:碱+酸→盐+水。
(4)与某些可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碱+盐→新碱+新盐(反应条件:①反应物“碱和盐”必须为“碱溶液、盐溶液”;②生成物中至少有“↓或↑或H2O”之一)。
1.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的时间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
A.用水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C.用盐酸洗 D.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2.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其中有明显现象,但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小明发现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了如图的“浆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  )
A.吸热熔化 B.吸水潮解 C.与CO2反应 D.受热分解
4.“酸”对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盐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C.浓盐酸没有挥发性 D.稀盐酸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5.玻璃仪器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内壁有CaCO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
C.内壁有 Fe2O3的试管用NaOH溶液清洗
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6.下列四个实验中,不能体现碱的通性的是(  )
A. B. C. D.
7.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雾,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将两瓶浓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分数都减小
D.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体现出酸的通性
8.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在空气中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冒白雾
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加入稀硝酸,溶液显红色
C.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产生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9.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10.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溶液 pH等于7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过滤
C Fe(Zn)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D H2SO4(HNO3) 加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2.小龙运用“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展开如下实验,某气体X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向充满气体X的烧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变化看,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从性质看,气体X一定不会与Ca(OH)2反应
C.从结构看,气体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D.从应用看,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X
13.某校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4.图像能直观表达化学中各种变化的关系。有关下列图像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表示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B.②表示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渐滴入到盐酸溶液中
C.③不考虑水的蒸发,表示一定量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D.④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15.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他们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乙图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观察到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呈黄色。
(1)图甲中A试管充分反应后,有剩余的反应物是   ;
(2)充分混合后产生的红褐色絮状沉淀的化学式为   ;
(3)通过以上现象能确定烧杯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16.图甲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性质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   色。
(2)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2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依据性质③,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三: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常见酸(碱)之间的转化
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2.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甲是(  )
A.CuO B.MgO C.Fe2O3 D.Zn
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C→CO→CO2 ②Al→Al2O3→AlCl3 ③Na2CO3→NaCl→NaNO3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物质的转化都能一步实现:①Fe2O3→FeCl3②Fe(OH)3→FeCl3③Fe2(SO4)3→FeCl3,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个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三个反应均可用于制备氯化铁溶液
C.三个反应中均有明显现象产生
D.三个反应都可通过加入盐酸来实现
5.人类常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所需要的物质,如图是X、Y、Z、W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则X、Y、Z、W依次可能是(  )
A.C、CO、CO2、H2CO3 B.H2O2、O2、H2O、H2
C.CaO、Ca(OH)2、CaCl2、CaCO3 D.Cu、CuO、Cu(OH)2、CuSO4
第5题图 第6题图
6.甲、乙、丙、丁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推断正确的是(  )
A.若丙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丙为碳酸钙,则甲、乙中一定有二氧化碳
C.若丁为氯化铜,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D.甲、乙、丙、丁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7.若用“→”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不能满足甲、乙转化关系的一个组合是(  )
选项 甲物质 乙物质
A 水 氢气
B 铜单质 氧化铜
C 稀盐酸 氢氧化钙溶液
D 氯化钙溶液 碳酸钙固体
8.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
9.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生产。下图为模拟制备高纯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已知该大理石中杂质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酸溶”可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稀盐酸
B.“除杂”中,氨水只与溶液中的氯化铁反应
C.“转化”发生的主要反应是(NH4)2CO3+CaCl2=CaCO3↓+2NH4Cl
D.操作a为组合操作,包含过滤、洗涤、干燥
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C.b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NaCl和NaOH
11.学习了物质分类与性质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__ ”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
(1)其中③能否用于制取FeCl2?   (填“能”或“不能")。
(2)请写出图中一种制取Fe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2.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 NaOH 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   (填“>”、“<”或“=”)7。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序号)。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考点四: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检验和区分常见的酸和碱
1.下列试剂可以用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是(  )
A.一氧化碳 B.盐酸 C.无色酚酞溶液 D.氯化钠溶液
2.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
4.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Fe +、Na+、NO3-、Cl B.K+、Na+、Al +、SO42-
C.H+、K+、SO42-、OH- D.Mg2+、NO3-、OH-、Cl-
5.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FeCl2、MgSO4、Cu(NO3)2
B.AgNO3、NaCl、Mg(NO3)2、KOH
C.Ca(OH)2、NaNO3、Na2CO3、NH4Cl
D.HCl、K2SO4、Na2CO3、NaNO3
6.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 Na2SO4 Na2CO3
B.在pH=2的溶液中:KCl Na2SO4 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 Na2CO3 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 Ba(NO3)2 CaCl2
7.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 NO3﹣ Na+ Cl﹣ B.CO32﹣K+ Na+ SO42﹣
C.Cu2+ OH﹣ Cl﹣ Ba2+ D.Ag+ NO3﹣ Cl﹣ Na+
8.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FeCl3、Na2SO4、NaCl B.CaCl2、Na2CO3、AgNO3
C.BaCl2、KNO3、KOH D.K2SO4、NaNO3、NH4Cl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无色溶液中:K+、Na+、SO42﹣、Cu2+
B.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
C.pH=11溶液中:Cu2+、Ba2+、NO3、Cl﹣
D.含有Ba2+的溶液中:K+、NH4+、SO42﹣、NO3
10.合理的实验方案才能达成实验目的,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与操作方法
A 分离CaCO3和CaO 加水溶解、过滤
B 鉴别NaOH和NaCl 滴加酚酞试液
C 检验溶液中的Fe3+ 滴加NaOH溶液
D 除去KCl中的K2CO3 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区别氯化钡和氯化钙 滴加碳酸钠溶液
B.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
C.回收双氧水制取氧气后的二氧化锰 过滤、洗涤、干燥
D.分离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12.小金对某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取样后进行检验,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则该溶液是酸溶液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有SO42﹣
D.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则该溶液是酸溶液
13.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现将13.8g样品加入到足量水中,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不正确的判断是(  )
A.肯定有KNO3,肯定没有Na2CO3
B.肯定没有Ba(NO3)2,可能还含有Na2CO3
C.肯定没有Ba(NO3)2,肯定有KNO3
D.肯定没有Ba(NO3)2和Na2CO3
14.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滤渣a的成分是    。(填写化学式)
(3)通过上述实验,判断样品中一定存在的是    。
15.某KNO3化肥中可能混进了NH4Cl、(NH4)2SO4、K2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对该化肥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探究一:取少量化肥样品与熟石灰,在研钵中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探究二:另取少量化肥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按图进行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白色沉淀E是    。
②小明认为由探究二可以确定该化肥中一定混进了NH4Cl和(NH4)2SO4、一定没有K2CO3,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请说明原因并写出你的改进方案  
 。
(3)按照改进后的方案来完成探究二,最终的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该废液不能直接排放。
1.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不是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硫酸铜,胆矾,CuSO4·5H2O B.氢氧化钙,消石灰,Ca(OH)2
C.氯化钠,食盐,NaCl D.碳酸钠,纯碱,Na2CO3
2.下列选项中可以确定某物质属于碱的是(  )
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C.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D.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为了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健康,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  )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汗液
pH 4.7~8.4 0.9~1.5 7.35~7.45 5.5~6.6
A.尿液一定呈酸性 B.血液一定呈碱性
C.胃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汗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 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3→CO2 B.Zn→ZnSO4 C.CuO→CuCl2 D.KOH→KCl
5.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溶液pH变化的是(横坐 标表示加入蒸馏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  )
A. B. C. D.
6.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7.为提纯下列物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稀盐酸 蒸发结晶
B 氯化铜溶液(氯化锌) 金属铜 过滤
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
D 二氧化锰粉末(碳粉) 水 过滤
A.A B.B C.C D.D
8.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
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
9.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液体X滴入烧瓶中,若使小气球鼓起(液体X的体积忽略不计),则液体X和固体Y不可能是(  )
A.水,氢氧化钠 B.水,硝酸铵
C.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D.稀盐酸,碳酸钠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溶液中都含有H+,则酸一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C.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1.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样品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样品已完全变质
B.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
C.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D.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12.氢氧化钡(Ba(OH)2)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实验小组为了验证氢氧化钡的某些化学性质,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利用实验①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B.利用实验②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C.利用实验③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
D.利用实验④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13.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加入物质质量)变化关系的是(  )
A.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B.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FeCl3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y代表沉淀的质量
14.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Mg
B.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MgCl2和CuCl2
C.本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镁的活动性顺序
D.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15.如图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出A点溶液的pH将偏大
C.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D.B点时加入溶液的质量和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
16.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同学们把两种无色溶液分别贴上P、Q标签,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P溶液并测定其pH,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Q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温度与Q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由图甲分析可知:写出c点时杯内溶液中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3)分析图乙中BC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
17.氯化镁粉末中混有少量杂质,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为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根据将所需物质先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的方法,设计流程如下。
(1)写出滤渣A的物质名称   。
(2)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
(3)步骤③中乙溶液是   。
18.从盐湖中提取的某种矿物主要含有KCl,还有少量MgSO4、CaCl2及不溶性杂质SiO2.从该矿物中提取KCl的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   。
(2)Y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3)向滤液Ⅱ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
19.某小组同学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
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如图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了反应。
(2)实验结束后进行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用化学式表示)。
20.利用工业碳酸钙(含少量铁、铝、钠等元素的金属矿物杂质)生产医用二水合氯化钙(CaCl2 2H2O),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为了提高“盐酸酸浸”的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   。
(2)试剂A的化学式为   。
(3)已知部分氢氧化物形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则加入试剂A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为   ,以便能除去溶液中的Al3+、Fe3+。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Al(OH)3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4.0 开始溶解时的pH 7.8
完全沉淀时的pH 3.7 5.2 完全溶解时的pH 10.8
21.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一】
I. 向滴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如图1所示),边滴加边振荡,测得试管① 中最终溶液的pH为2;
Ⅱ.分别称取0.5g氢氧化钙粉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mL水,振荡;再向试管②中加入 2mL水、试管③中加入2mL稀盐酸(如图2所示)。振荡并观察现象;
Ⅲ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④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pH为12,继续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图3所示),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
(1)实验I中,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   ;
(3)【分析讨论】甲同学通过“试管⑤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盐酸不能与Cu(OH)2发生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于是继续开展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二】取试管①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⑤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
实验探究二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有    ;
(4)【结论】盐酸能与Cu(OH)2发生反应。
【交流反思】最终试管⑤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22.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CO32-,需用到的试剂是   ;
(2)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清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CaCl2+K2CO3=CaCO3↓+2KCl)
23.硝酸银溶液是实验室常用试剂,在温度稍高或光照条件下会分解,小龙想要了解一瓶10%的硝酸银溶液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取洁净的小烧杯称其质量;向其中倒入5%的氯化钠溶液后称总质量;向烧杯中逐滴滴入该硝酸银溶液直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后称量。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烧杯质量/g 烧杯和氯化钠溶液总质量/g 硝酸银溶液/g 沉淀的质量/g
100 111.7 20 1.435
(1)由上述信息,实验室中硝酸银的保存应注意   。(请写出1点)
(2)计算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初步判定硝酸银溶液是否变质?(结果精确到0.1%)
24.小明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了只含CuSO4和H2SO4的废液。各取50克废液三份,向其中分别逐渐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组实验的数据与图像如下:
实验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克 50 100 80
产生沉淀的质量/克 0.98 2.94 2.94
(1)计算50克废液中硫酸铜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若三组数据中,只有一组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如图中a的数值为   。
(3)请在图中画出生成沉淀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变化的图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