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2 课时1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 学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2 课时1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 学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资料,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原因和路线。(区域认知)
2.结合资料,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和意义。(综合思维)
3.结合资料,认识“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结合资料,掌握“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路线。(区域认知)
5.结合资料,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第1课时 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
【自主预习】
  由于区域间①      的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资源需求量②   、资源赋存量多的区域,将资源调配到资源需求量③   、资源赋存量少的区域。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空间跨度大,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面临沉重的环境压力。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供过于求。
2.我国的资源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规划了④     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⑤      和⑥      。
a.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b.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⑦      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⑧       。
c.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2)西气东输
a.“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⑨      的轮南铺设管线到上海,全程4 167千米。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复杂的地形区,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最终送到⑩      。
b.“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外连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
c.意义:“西气东输”工程为        和       等经济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的天然气,为当地发展提供能源保障。“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防止大气污染,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答案】①发展水平 ②小 ③大 ④东、中、西 ⑤南北调配 ⑥东西互济 ⑦丹江口水库 ⑧北京、天津 ⑨塔里木盆地 ⑩上海市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2023年2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和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2022—2023年度冰期输水工作圆满结束。
冰期输水自2022年12月1日开始,截至2023年2月28日,工程累计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供水15.2亿立方米。其中,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京供水1.73亿立方米,较同期下达计划供水量增加0.17亿立方米;累计向天津供水1.92亿立方米,较同期下达计划供水量增加0.36亿立方米;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河北、天津供水1.2亿立方米。工程冰期输水为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农业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了南水北调力量。
主题1 南水北调
主题探究
情境 材料一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工程”,位于郑州荥阳境内黄河河段,共两条隧洞。因为黄河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为确保“穿黄”工程万无一失,故采用了“隧洞穿黄”方案。
材料二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规划示意图。
材料三 “南水北调”穿黄隧道示意图。
任务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线路规划了A、B两种方案,说明方案A较方案B更合理的理由。
【答案】方案B穿越黄河大堤和沁南滞洪区,工程复杂;方案A“穿黄”距离短,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不大,建设成本较低,建设工期较短。
任务2 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最终选择隧洞方案穿越黄河的理由。
【答案】避开河势影响,实现引水自流;避免外界温度、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工程线路耐久性更好;避开与黄河规划的矛盾;减少对黄河水文的影响;避免对黄河航运造成影响;形成接近地面的检修条件。
知识小结
1.“南水北调”工程路线示意图
2.“南水北调”三线工程的比较
比较项目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水源区 长江下游扬州(江都)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
调入区 天津、烟台和威海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调水路线 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 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引水基本自流 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地形地势对调水路线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抽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地形较复杂,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水源区水质 较差 较好 好
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条件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差
总评 最具有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大 现实意义大
3.“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及采取的对策
有利影响 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不 利 影 响 东线 工程 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大,有可能导致北方灌溉区土壤次生盐渍化
中线 工程 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况的影响
西线 工程 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明朗
采取对策 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中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对点训练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京杭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1~2题。
1.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比,东线工程的优点是(  )。
A.水量更大,水质更好
B.全程可以自流
C.可利用京杭大运河,工程量较小
D.流经地区人口稠密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引水消耗能源最少的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比,东线工程的优点是可利用京杭大运河,工程量较小;东线比中线水质差;东线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逐级提水,水不能自流向北;中线与东线流经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区。第2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丁处位于黄河下游,该处是地上河,丁处以南河段需要逐级抽水北上,耗能多;丁处以北河段基本可自流供水,耗能少,因此引水消耗能源最少的是丁—戊段。
主题2 西气东输
主题探究
情境 下图为“西气东输”线路图。
任务1 “西气东输”气源地有哪些 穿越了我国地势哪几级阶梯 大致呈什么走向
【答案】塔里木盆地轮南气田和中亚地区。第二、第三级阶梯。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任务2 说出“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在甘肃省经过的重要通道,并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河西走廊。原因:地势平坦;靠近主要交通干线,物质运输、管理方便;沿线城镇较多,劳动力丰富,且可以开拓能源消费市场。
任务3 “西气东输”目标市场主要分布在哪 为什么
【答案】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两大区域城镇化水平高,产业集聚,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区域内缺乏能源资源,符合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
素养培育
探索“川气东送”——培育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情境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下图示意“川气东送”管道线路方案。
任务1 说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答案】城市分布(消费市场)、地形、地质条件。
任务2 从输入地和输出地两方面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
【答案】输入地:能源相对贫乏;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输出地:天然气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任务3 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
【答案】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大气质量。
知识小结
1.资源跨区域调配模式
2.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原因 表现
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 ②西部地区主要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②矿物能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很低。 ③运量巨大的“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①我国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陆上有新疆、青海、川渝、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③我国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3.“西气东输”工程的影响
影响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部地区的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东部地区进行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利 影响 促进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不利 影响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破坏 —
知识拓展  “西气东输”工程的区位条件
(1)有利条件
①资源优势:塔里木盆地是主要气源地,可确保稳定供气30年;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为补充气源地。
②技术保障:已建立了地质勘探、开发、输送、炼制及辅助生产和生活等基本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能够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
③市场广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利用天然气的空间广阔。
(2)不利条件
①管线长:输气距离远,管线长,工程量大。
②地形障碍:经过不同的地势阶梯,地势起伏大,地貌复杂。
③河流障碍:多次跨越河流,工程艰巨。
④环境脆弱:经过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对点训练
为解决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局面,我国建设了“西气东输”工程,起点为新疆塔里木盆地,一期终点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期终点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读“西气东输”线路图,回答1~4题。
1.“西气东输”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有(  )。
①平稳安全 ②运量大 ③灵活性好 ④连续性强 ⑤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④
2.“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城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了广州市的环境承载力
B.使乌鲁木齐的行政等级升高
C.上海市形态沿“西气东输”管线向外扩展
D.天津市工业区面积扩大
3.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A.缓解能源不足状况
B.改善西部城市大气质量
C.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减轻中部交通运输压力
4.“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青海进入南方地区,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就业 B.缩短距离
C.补充气源 D.保卫边疆
【答案】1.D 2.A 3.C 4.C
【解析】第1题,“西气东输”采用的管道运输为交通运输方式之一,管道运输平稳、不间断输送,且管道在密闭空间输送,具有极高的安全性,①正确;管道运输能够24小时平稳、连续不断地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强,②④正确;受困于管道线路的局限,管道运输灵活性差,③错误;管道运输在密闭空间输送,受自然条件影响小,⑤错误。第2题,“西气东输”给广州市输送了大量天然气,缓解了广东省的能源紧张状况,同时也改善了大气质量,提高了广州市的环境承载力;乌鲁木齐的行政等级不会因为“西气东输”而改变;题目中没有关于上海市形态特征的描述,无法得知上海市形态特征;“西气东输”并不经过天津,对天津工业区没有影响。第3题,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而不是缓解能源不足;“西气东输”主要改善了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天然气用管道运输,不存在减轻中部交通压力。第4题,青海柴达木盆地为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区之一,是我国“西气东输”管线的重要气源地。“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青海进入南方地区,主要是为了补充气源。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即时训练
  读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回答1~2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
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③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当地能源资源贫乏,符合图中③所示特征。第2题,②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③地资源贫乏但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最有可能产生资源由②地运往③地的跨区域调配现象。
  “南水北调”工程自开通以来,约1.5亿人口受益,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读南水北调线路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线全程水可向北自流
B.中线水质最好,运营成本低
C.西线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
D.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较少
4.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解除黄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B.有利于缓解华北地区地面下沉
C.带动沿线地区发展高耗水行业
D.导致受水地区水污染加剧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东线工程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西线水质最好;西线虽然线路最短,但是途经山区,工程量大;“南水北调”主要从长江调水,受降水影响,长江冬季水量较少,因此冬季调水量少。第4题,长江为调水区,“南水北调”可缓解长江洪涝;调水至华北地区,可缓解华北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主要受水区为华北,且为缓解缺水应适当限制高耗水行业发展;南水北调和受水区水污染没有必然联系。
  “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 km,设计输气量150×108 m3。读“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5~7题。
5.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
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
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
【答案】D
【解析】因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主要向福建沿海地区输送能源,所以建设“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输入地能源紧张的状况。
6.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应防止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 D.水资源短缺
【答案】 A
【解析】该工程经过山区,且所经过的山区降水多,若植被遭破坏,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不易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酸雨问题。
7.“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该工程能够增加福建省天然气的消费量,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使用量,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①正确;随着输气管道的延伸建设,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③正确;“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对输入地的农业机械化影响不大,②错误;不利于输入地煤炭工业的发展,④错误。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