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分类(新鲁科版)课件.pptx(共7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分类(新鲁科版)课件.pptx(共78张PPT)

资源简介

(共78张PPT)
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分类
1.能从元素组成(宏观)和构成微粒(微观)的角度分析认识物质,根据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
意识和能力。
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性,学会分析研究物质性质与相互转化的
方法,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课时对点练
二、物质分类
三、物质性质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都是由 组成的。
2.元素的组成形式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仅由 元素组成的_______
化合物:由 的元素组成
的_______
元素
一种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物质
纯净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
纯净物
游离态:元素以 形式存在,元素的化合价为__
化合态:元素以 形式存在,元素的正负化合
价代数和为__
元素
3.元素的存在形态
单质
0
化合物
0
4.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关系
如图所示是碳及其化合物“价—类”二维图,请填入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CO2
H2CO3
Na2CO3
CO
CH4
(1)纯净物一定具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
(2)同种元素只可能形成一种单质( )
(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一定为零( )
(4)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相等( )
提示 NH4NO3中N的化合价分别为-3价和+5价。
(5)两种不同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
提示 C和O元素,既可以形成CO,又可以形成CO2。

×
判断正误

×
×
(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提示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只由氧元素组成,不是纯净物。
(2)从宏观上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提示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或离子。如金刚石、SiO2等均由原子构成,CO、CO2、H2、H2O等均由分子构成,NaCl、CaCO3等均由离子构成。
深度思考
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图
归纳总结
返回
_________
___________
氧化物
氧化物
___
___
___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非金属单质
二、物质分类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混合物
金属单质
金属
非金属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能与 反应生成 的氧化物,如:CO2、

碱性氧化物:能与 反应生成 的氧化物,如: 、

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
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等
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1)氧化物分类

盐和水
SO2

盐和水
Na2O
CaO
(2)各类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3.其他分类方法
(1)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 和____

(2)根据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改变情况,可将反应物分为 、__

(3)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 、 和 。
电解质
非电
解质
氧化剂

原剂
溶液
浊液
胶体
(1)溶液呈酸性的物质就属于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就属于碱( )
(2)五水硫酸铜为混合物( )
(3)在化合物中,只要含有氧元素就属于氧化物( )
(4)SO3既是非金属氧化物,又是酸性氧化物( )
(5)Na2O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因此Na2O属于碱类( )
提示 Na2O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为碱,Na2O为碱性氧化物。
×
×
判断正误
×

×
(6)H2SO4和NaHSO4的水溶液都呈酸性,因此H2SO4和NaHSO4都属于酸
( )
(7)相同种类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
提示 由Fe和Cl两种元素,既可以形成FeCl3,也可以形成FeCl2。
×

1.(2019·山东淄博桓台一中、高青一中联考)已知下列物质:①金刚石 ②石墨 ③冰水混合物 ④纯净无污染的空气 ⑤红磷 ⑥白磷 ⑦过氧化钠 ⑧氧化钠 ⑨胆矾 ⑩CuSO4溶液  氧化钙。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④⑩
①②⑤⑥
③⑦⑧⑨
应用体验
解析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冰和水的成分均为水,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空气由氧气、氮气等多种成分组成,属于混合物;红磷和白磷均是由磷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均由钠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二者中钠、氧组成比不同,属于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胆矾(CuSO4·5H2O)是由铜、硫、氧、氢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uSO4溶液也由铜、硫、氧、氢四种元素组成,但其是由CuSO4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氧化钙是由氧元素和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属于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和②,⑤和⑥,⑦和⑧,
解析 由(1)可知,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红磷和白磷均由磷元素组成;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均由氧元素和钠元素组成;胆矾和CuSO4溶液均由铜、硫、氧、氢四种元素组成。
⑨和⑩
(3)属于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①和②,⑤和⑥
解析 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分别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4)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A.石墨转化成金刚石 B.冰融化成冰水混合物
C.氧化钙溶于水 D.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B
解析 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冰融化成水无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
2.氧化物的分类标准很多,将下列氧化物按性质不同进行分类
①CO ②Na2O2 ③CO2 ④Na2O ⑤Mn2O7 ⑥MgO ⑦NO
(1)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
③⑤
解析 CO2和Mn2O7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故为酸性氧化物。
(2)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______。
④⑥
解析 Na2O和MgO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故为碱性氧化物。
(3)和酸、碱都不能生成盐的氧化物是_______。
①⑦
解析 NO和CO和酸、碱都不能反应生成盐类,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4)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碱性氧化物的是______。

解析 Na2O2和酸(如HCl)反应后的产物中除了盐(NaCl)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故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物质组成分类中的“四大误区”
(1)误以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如由O2、O3组成的气体为混合物。
(2)误认为呈酸性的物质一定为酸,如NaHSO4是一种盐。
(3)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为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NO、CO为不成盐氧化物。
(4)误认为金属氧化物一定为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
归纳总结
相关链接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单质
金属单质(如Fe)
非金属单质(如C)
化合物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CO2)
碱性氧化物(如Na2O)

按强弱
强酸(如HCl、HNO3、H2SO4)
弱酸(如CH3COOH、H2CO3)
按电离出
的H+数
一元酸(如HCl)
二元酸(如H2SO4)
多元酸(如H3PO4)





化合物

按强弱
强碱(如NaOH)
弱碱(如NH3·H2O)
按电离出
的OH-数
一元碱(如NaOH)
二元碱[如Ba(OH)2]
多元碱[如Fe(OH)3]

正盐(如Na2CO3)
酸式盐(如NaHCO3)
碱式盐[如Cu2(OH)2CO3]


混合物
溶液(如NaCl溶液)
胶体[如Fe(OH)3胶体]
浊液
悬浊液(如泥水混合物)
乳浊液(如油水混合物)
(2)分类的标准不同,同一物质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如NaHSO4可以属于纯净物、钠盐、硫酸氢盐、酸式盐、含氧酸盐、电解质、水溶性盐等。
返回
性质预测与操作 实验 现象 溶液变____ 固体溶解,产生________ 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红色褪去变为无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 结论 酸能使指示剂变色 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酸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能和碱反应 酸能和某些盐反应
1.实验探究——同一类物质的性质(盐酸为例)
红色
无色气体
三、物质性质
写出盐酸分别与上述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④ 。
Fe+2HCl===FeCl2+H2↑
CuO+2HCl===CuCl2+H2O
NaOH+HCl===NaCl+H2O
AgNO3+HCl===AgCl↓+HNO3
2.根据物质类别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
(1)SO2和CO2同为酸性氧化物,试根据酸性氧化物具有的通性(或CO2的性质),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SO2+H2O=== ;
②SO2+CaO=== ;
③SO2+Ca(OH)2=== 。
(2)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若实验室没有盐酸时,可选用______
代替。
H2SO3
CaSO3
CaSO3↓+H2O
CaCO3
+2HCl===CaCl2+CO2↑+H2O
硝酸
3.不同类物质间的转化
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并指明反应类型。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⑤ , ;
⑥ , 。
2Ca+O2===2CaO
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CaO+CO2===CaCO3
化合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Ca(OH)2+2HCl===CaCl2+2H2O
复分解反应
CaCO3+2HCl===CaCl2+CO2↑+H2O
复分解反应
相关链接
(1)金属的化学通性
金属单质
活泼金属+H2O―→碱+H2
较活泼金属+酸―→盐+H2
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盐―→较活泼金属盐+较不活泼
金属
金属+非金属―→盐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H2O―→含氧酸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碱性氧化物+H2O―→碱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3)酸的化学通性

酸+指示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金属―→盐+H2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酸+碱―→盐+水
酸+盐―→新盐+新酸
(4)碱的化学通性

碱+指示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碱+酸―→盐+水
碱+盐―→新盐+新碱
(5)盐的化学通性

盐+酸―→新盐+新酸
盐+碱―→新盐+新碱
盐+盐―→新盐+新盐
较不活泼金属盐+较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盐+较不活泼金属
(1)向稀H2SO4溶液中加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色( )
(2)根据酸的通性,酸能和所有的金属反应( )
(3)并不是所有的酸和盐都能发生反应( )
(4)CaCO3和H2SO4可以反应,因此实验室可以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
(5)酸的通性之一是酸可以和盐反应,因此CaCl2+H2O+CO2===CaCO3↓+2HCl可以发生( )
×
×
判断正误

×
×
1.右图为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1)请补充图中各价态对应的物质。
H2S
理解应用
SO2
H2SO4
Na2SO4
(2)按要求书写①②③④四种物质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足量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Na2O: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BaCl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和Ba(OH)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S+2NaOH===Na2S+2H2O
SO2+Na2O===Na2SO3
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OH)2===BaSO4↓+2NaOH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
①C+O2 CO2;
②CO2+H2O===H2CO3;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a(OH)2===CaCO3↓+H2O
Fe+2HCl===FeCl2+H2↑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O===Ca(OH)2
解析 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必定符合同一标准,就会有某一共同的性质,利用一类物质和另一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找出物质之间转化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化学通性: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
归纳总结
返回
1.(2020·西安铁一中检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指的是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解析 物质所含的碘、铁、钙、硒、氟都是指元素。
1
2
3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4
5
2.(2019·邯郸期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A.一定是氧化物 B.一定是化合物
C.可能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且为单质

1
2
3
4
5
解析
纯净物:一定为化合物,可能是氧化物
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
单质和单质
单质和化合物
化合物和化合物
3.(2019·西安联考)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⑥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反应
A.①②③④ B.⑤⑥
C.②③⑥ D.③

1
2
3
4
5
解析 ①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可能不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金属氧化物可能是碱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SiO2是酸性氧化物,却不能与水反应;
⑥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可能与碱也不反应,如CO、NO与酸、碱均不反应。
1
2
3
4
5
选项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硫酸 纯碱 熟石灰 氧化铁
B 氢硫酸 烧碱 纯碱 生石灰
C 碳酸 苏打 小苏打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 苛性钠 氯化钠 碳酸钙
4.(2019·湖南醴陵一中期中)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1
2
3
4
5

解析 纯碱是Na2CO3,属于盐不是碱,熟石灰是Ca(OH)2,属于碱不是盐,A项错误;
氢硫酸是酸,烧碱是碱,纯碱是盐,生石灰是氧化物,B项正确;
苏打是碳酸钠,属于盐,C项错误;
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是酸,CaCO3属于盐,不是氧化物,D项错误。
1
2
3
4
5
5.(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以铁、氧化铜、氯化铜溶液、盐酸、氢氧化钾溶液为反应物,两两间发生的反应有(已知Fe与CuO在高温下能反应)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解析 根据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判断反应能否进行。下图中用线连接的两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1
2
3
4
5

返回
题组一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2019·太原五中月考)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1
2
3
4
5
6
7
8
9
课时对点练
A组 基础对点练
解析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石墨与金刚石混合在一起,由碳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一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O2、O3均由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组成种类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阳离子可能为变价离子,如FeCl3与FeCl2,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2.(2019·河南商丘夏邑高中月考)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
D.两种单质

解析 由于碳元素的单质为固体,因此不可能存在单质碳,可以存在单质氧气。
1
2
3
4
5
6
7
8
9
题组二 物质分类
3.(2019·河南龙泉中学月考)下列物质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煤 B.生铁
C.蒸馏水 D.矿泉水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煤是由含有碳、硫等元素的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生铁是由铁和碳组成的混合物;矿泉水中除含有水外,还有其他多种矿物质,是混合物。
4.(2019·湖南株洲四中期末)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各组归类不合理的是
选项 按某一分类标准分类的物质或变化 归类
A FeSO4、NO2、MnO2、NaClO H2SO3
B CH3COOH、HClO、H2S、H2CO3 HF
C 氢气燃烧、氧化钙变质、食物腐烂 冰雪融化
D (NH4)2SO4、NH4Cl、NH4NO3、NH3·H2O NH4HCO3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A项中物质均为含氧化合物;
B项中物质均属于酸;
C项中氢气燃烧、氧化钙变质、食物腐烂均为化学变化,而冰雪融化属于物理变化;
D项中物质均为氮肥。
1
2
3
4
5
6
7
8
9
选项 X Y Z
A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
B CO 非电解质 化合物
C NaCl溶液 电解质 能导电物质
D NaOH 碱 纯净物
5.(2019·湖北普通高中联考)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A项,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符合图示从属关系;
B项,非电解质属于化合物,一氧化碳是非电解质中的一种,符合图示从属关系;
C项,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电解质一定是纯净物,不符合图示从属关系;
D项,NaOH属于碱,碱属于纯净物,符合图示从属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题组三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6.(2019·山东菏泽高一检测)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A.稀硫酸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氧化钙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据题意知,填入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碳反应,符合题目要求的物质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O2+2NaOH===Na2CO3+H2O,C+CO2
1
2
3
4
5
6
7
8
9
7.(2019·朝阳区高一检测)A、B、C、D、E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所含的相同元素是
A.铜 B.碳 C.铁 D.钙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由图中转化关系可推知,A为CaO,B为Ca(OH)2,C为Ca(NO3)2,D为CaCl2,E为CaCO3,故都含相同元素钙元素。
8.下列各选项中,不能满足下图一步转化关系的是
A.X为铜、Y为氧化铜、Z为硫酸铜 
B.X为二氧化碳、Y氧气、Z为一氧化碳
C.X为碳酸钙、Y氧化钙、Z为氢氧化钙
D.X为氢氧化钠、Y氯化钠、Z为碳酸钠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A项,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铜;
B项,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氧气与碳
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项,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D项,氢氧化钠与金属氯化物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不能直接转化生成碳酸钠。
1
2
3
4
5
6
7
8
9
9.(2020·天津检测)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下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
解析 常见的分类法有两种: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由图可知为树状分类法。
1
2
3
4
5
6
7
8
9
树状分类法
(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中。
解析 酸可以填写H2S、H2SO4、HNO3、H2CO3等,碱可以填写KOH或NaOH等;盐可填写K2CO3、Na2SO4、NaNO3、KNO3、K2SO4等。
1
2
3
4
5
6
7
8
9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化学式 ①HCl ②________ ___________ ③_________ _________ ④Ba(OH)2 ⑤Na2CO3 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⑦CO2
⑧Na2O
H2SO4
(或HNO3等)
NaOH(或
KOH等)
Na2SO4(或K2CO3
或Na2SO3或NaNO3等)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CO2是酸性氧化物,可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
1
2
3
4
5
6
7
8
9
2NaOH+CO2===Na2CO3+H2O
(4)实验室制备⑦常用______和________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实验室常用CaCO3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产生的CO2气体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
盐酸
碳酸钙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即证明是CO2
1.(2019·安徽淮北一中高一摸底)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A.铁和硫酸铜溶液
B.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
C.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B组 综合强化练
5
1
3
4
6
7
2
解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进入溶液中的是铁,相对原子质量为56,置换出来的是铜,相对原子质量为64,则进入的少,出来的多,所以溶液质量减少了,A错误;
氧化铁固体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质量增加,B正确;
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溶液和水,溶液质量不变,C错误;
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溶液不反应,故溶液质量不变,D错误。
5
1
3
4
6
7
2
2.(2019·福建厦门六中期中测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Ca(OH)2 硫酸 小苏打 Mn2O7 干冰
B 烧碱 盐酸 氯化钠 氧化钠 一氧化碳
C 石灰水 冰醋酸(CH3COOH) 胆矾(CuSO4·5H2O) 氧化钠 二氧化硫
D NaOH HNO3 碳酸钙 氧化铁 SO3

5
1
3
4
6
7
2
解析 Mn2O7为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为混合物;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
石灰水是氢氧化钙与水的混合物,而碱为纯净物,C项错误。
5
1
3
4
6
7
2
3.(2019·洛阳高一检测)小美同学按要求填入了5种物质(如图所示),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
基本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5
1
3
4
6
7
2
解析 Fe和稀盐酸的反应为置换反应,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CO2和H2O可以化合生成H2CO3,故没有分解反应。
4.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之间不可能是
A.盐和盐的反应 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酸与碱的反应 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解析 碱性氧化物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物质,选项B不可能。
5
1
3
4
6
7
2
5.“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口好牙,所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很重要!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品,由粉状摩擦剂、湿润剂、表面活性剂、黏合剂、香料、甜味剂及其他特殊成分构成。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以下内容摘自某品牌牙膏说明书:
5
1
3
4
6
7
2
牙膏 X牙膏 Y牙膏 Z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物质类别 (指酸、碱、盐、氧化物) -

(1)请在表中填写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氧化物
解析 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2)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怎样的?
解析 摩擦剂的作用是除去牙齿上残留的食物,联系日常生活中用砂纸来摩擦金属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迹的事实,可知摩擦剂应为坚硬难溶的物质。
5
1
3
4
6
7
2
答案 难溶
解析 题中所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aCO3 CaO+CO2↑,CaO+H2O===
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3)Y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如图所示:
5
1
3
4
6
7
2
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CaO+H2O===Ca(OH)2
③Ca(OH)2+Na2CO3===CaCO3↓+2NaOH
6.(2019·福建三明第一中学月考)“探险战士”——盐酸勇闯化学迷宫,迷宫内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5
1
3
4
6
7
2
(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入口→______→______→______→出口(请用序号填写)。



解析 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后,不与盐酸反应,盐酸不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___个。
5
1
3
4
6
7
2
Fe+2HCl===
FeCl2+H2↑
4
解析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故Fe+2HCl===FeCl2+H2↑是置换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氧化铁之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共有4个。
(3)下列物质中,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无法“闯过”这个迷宫的是___(填字母)。
A.Ca(OH)2 B.H2SO4 C.CuSO4
5
1
3
4
6
7
2
A
解析 氢氧化钙能与CO2反应,选项A符合题意;
硫酸和CuSO4均不与CO2、Cu、O2反应,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
7.(2019·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相互之间发生
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右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
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D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
3
4
6
7
2
HCl
NaOH
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灭火(填一种,合理即可)
解析 根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稀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所以A是稀盐酸,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B是氢氧化钙,
稀盐酸、氢氧化钙都会与E反应,所以E是碳酸钠,
稀盐酸会与C反应,C会转化成碳酸钠,所以C是氢
氧化钠,D就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进行验证即可。A、C的化学式分别为HCl、NaOH。D是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是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灭火等。
5
1
3
4
6
7
2
(2)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E→D反应,即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B与D反应,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5
1
3
4
6
7
2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Ca(OH)2===CaCO3↓+H2O
返回
感谢倾听!(共56张PPT)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分散系及其分类,熟知溶液、浊液、胶
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2.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特点、性质及其应用,
会分析提纯胶体,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一、分散系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课时对点练
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分散系
(1)定义:由 物质(分散质)分散到 (分散剂)里形成的混合物。
一种(或几种)
另一种物质
一、分散系
(2)组成
分散质:分散系中 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 的物质
(3)分类: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 、
和 。
被分散
容纳分散质
溶液
胶体
浊液
2.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 的分散系。
(2)分类:依据分散剂状态分为: 、 、 。
3.胶体的分离和提纯
(1)胶体和浊液:用 的方法,胶体微粒可以通过滤纸。
(2)胶体和溶液:用 的方法,胶体微粒 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 透过半透膜。
1~100 nm
气溶胶
液溶胶
固溶胶
过滤
渗析
不能

(1)胶体、溶液和浊液都为混合物( )
(2)分散系中的分散剂一定为液体( )
(3)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4)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一定为纯净物( )
(5)蔗糖水、泥浆、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
(6)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
(7)分离胶体和溶液可以用过滤的方法( )

×
判断正误
×
×
×
×
×
1.如图所示,家庭小实验制得的分散系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指明属于哪种分散系(填字母),并回答相关问题。
深度思考
(1)①溶液_____。
②浊液_____。
③胶体_____。
AD
BC
EF
(2)食盐水、碳素墨水和稀豆浆从外观上看都是均一透明的,三者分散系类型相同吗?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 三者分散系类型不完全相同,食盐水为溶液、碳素墨水和稀豆浆为胶体,本质区别是它们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如下图。
2.小明制备的Fe(OH)3胶体中含有少量的FeCl3,请设计实验,如何净化得到纯净的Fe(OH)3胶体?
提示 将混合物盛于半透膜制成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如下图
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归纳总结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种类 分子、离子 较多分子集合体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集合体(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
分散质粒子直径 d<1 nm 1 nm100 nm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散质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碘酒、蔗糖溶液、盐酸、酒精溶液 豆浆、云、雾、烟、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泥浆、油水混合物、氢氧化铁的悬浊液
返回
性质 定义 原因 应用
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______ __________ 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 而形成的 可用于鉴别____和_____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光亮的
“通路”
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散射
溶液
胶体
电泳 在通电的情况下, 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的分散质具有巨大的 ,其微粒能吸附带有某种电荷的离子,从而形成_________ 工业上用于电泳电镀、电泳除尘等
聚沉 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___ 析出的现象 (1)加入 等物质 (2)加热 (3)搅拌 豆腐的制作,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等
胶体粒子
比表面积
带电微粒
酸、碱和盐


(1)根据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浊液、溶液和胶体(  )
(2)可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 )
(3)胶体带电荷,在通电时会发生电泳现象( )
(4)胶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沉,属于化学变化(  )
(5)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
(6)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7)放电影时,放映机前的一条“光亮的通路”,为气溶胶发生丁达尔现象( )
×

判断正误
×
×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方法制备Fe(OH)3胶体:
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慢慢滴入5~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制备的红褐色液体为Fe(OH)3胶体?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答案 用一束光线照射,从侧面观察,若出现一道明亮的光路,则证明成功制得胶体。
应用体验
(3)在制备Fe(OH)3胶体时,为什么不用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
(4)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盐酸,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加稀盐酸,红褐色沉淀又溶解,为什么?
答案 NaOH与FeCl3溶液产生Fe(OH)3沉淀而得不到Fe(OH)3胶体。
答案 HCl为电解质,加入稀盐酸,Fe(OH)3胶体发生聚沉,再加入盐酸,盐酸和Fe(OH)3发生中和反应,生成FeCl3,化学方程式为Fe(OH)3+3HCl===FeCl3+3H2O。
溶液、胶体、悬浊液的鉴别方法
(1)用一束光线照射,产生了丁达尔现象的为胶体,无丁达尔效现象的为溶液。
(2)静置,有沉淀产生的为悬浊液。
归纳总结
返回
1.(2019·广西南宁五中月考)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分散质一定是纯净物
B.凡是均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C.溶液的分散质一定是液体
D.过滤可以分离浊液和胶体的混合物

1
2
3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4
5
解析 A选项,根据分散系的定义,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但分散质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B选项,均匀、稳定的液体也可能是纯液体;
C选项,溶液的分散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D选项,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知,胶体的分散质可透过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透过滤纸。
1
2
3
4
5
2.(2019·湖北黄冈中学月考)下列不具有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A.有尘埃的空气
B.纯水
C.食盐水
D.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所得到的分散系

解析 有尘埃的空气可形成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项不符合要求;
尽管纯水不具有丁达尔效应,但纯水不是分散系,B项不符合要求;
食盐水是溶液,属于分散系,但无丁达尔效应,C项符合要求;
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得到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项不符合要求。
1
2
3
4
5
3.(2019·福建龙岩一中期中)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
B.0.1 mol FeCl3溶于水中形成胶体后含有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1NA
C.明矾净水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D.可以用滤纸分离提纯胶体和溶液

1
2
3
4
5
解析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A项错误;
Fe(OH)3胶体粒子是由很多Fe(OH)3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故0.1 mol FeCl3溶于水中形成胶体后含有胶体粒子的数目远少于0.1NA,B项错误;
明矾净水利用的是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C项正确;
溶液和胶体微粒均可以透过滤纸,D项错误。
4.(2019·武汉期中)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A.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
 失血
C.清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一道道光柱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1
2
3
4
5
解析 A选项,氯化铁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B选项,血液是胶体,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属于胶体的聚沉;
C选项,“树叶间透过一道道光柱”属于丁达尔现象;
D选项,“血液透析”利用的是胶体的渗析。
1
2
3
4
5
5.(2019·石家庄高一检测)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的K2CO3 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1
2
3
4
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
解析 根据题给信息,所得分散系中分散剂为水,分散质为金颗粒,金颗粒直径为5~12 nm,介于1~100 nm,故该分散系为胶体。
1
2
3
4
5
金颗粒
分散系中形成一条明亮的通路
解析 用光束照射胶体时,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3)步骤④的分离方法是______。
(4)所得红色溶液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渗析
解析 分离提纯胶体可采用渗析法。
1
2
3
4
5
不能
解析 胶体在加热时易发生聚沉,故所得红色溶液不能继续加热。
返回
题组一 分散系
1.(2019·哈尔滨六中高一月考)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苏打水、牛奶、豆浆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水
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1
2
3
4
5
6
7
8
9
课时对点练
A组 基础对点练
解析 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牛奶、豆浆都是胶体,故A项错误;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泥水是浊液,血液为胶体,故B项正确;
白糖水是蔗糖水溶液,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茶水是溶液,故C项错误;
Ca(OH)2悬浊液为浊液,澄清石灰水为溶液,石灰浆为浊液,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2.(2019·广东东莞东华高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
B.分散质微粒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C.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解析 溶液均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浊液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A项正确;
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的大小顺序为浊液>胶体>溶液,B项错误;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C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题组二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3.关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外观上无法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B.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介于10-9~10-7 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C.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
证明Fe(OH)3胶体带正电
D.将碳酸钙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FeCl3溶液呈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从外观上可以区分二者,A项错误;
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0-9~10-7 m的分散系,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纳米材料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B项错误;
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中胶粒带正电,胶体本身呈电中性,C项错误;
颗粒大小变化了,但组成微粒没有变化,故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4.(2019·晋江市季延中学期中)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氢氧化铁胶体与Na+分离开
B.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用光束通过时是否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C.分离胶体和溶液可用渗析法
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过滤无法将胶体与Na+分离开,故A错误;
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故B错误;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D错误。
5.(2019·绵阳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叙述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夏日的傍晚常常看到万丈霞光穿云而过,美不胜收
B.过滤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
C.食品加工厂通过向豆浆中加盐卤制豆腐
D.化工厂利用静电除尘技术除去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云属于胶体,夏日的傍晚看到的万丈霞光穿云而过是云发生了丁达尔效应,A项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含泥沙的氯化钠溶液不是胶体,可通过过滤除去泥沙,B项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豆浆属于胶体,则向豆浆中加入盐卤,胶体发生聚沉,C项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利用静电除尘技术除去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利用了胶体能发生电泳的性质,D项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1
2
3
4
5
6
7
8
9
6.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如机动车、燃煤、工业等排放的尾气,使灰霾天气逐渐增多。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 000~2 000 nm左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灰霾是一种分散系
B.灰霾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灰霾形成的是非常稳定的体系
D.戴口罩不能阻止吸入灰霾粒子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灰霾粒子分散在空气中形成分散系,其粒子直径远大于胶体粒子的直径,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该分散系不稳定,灰霾粒子不能透过纱布。
7.(2019·深圳中学期中)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题组三 胶体的制备及净化
解析 A项,没有加热装置,错误;
B项,得到的是Fe(OH)3沉淀,不是胶体,错误;
D项,得到的是Fe(OH)3沉淀,不是胶体,错误。

8.(2019·洛阳高一月考)向100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所得液体属于纯净物
B.该红褐色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中分散质粒子只有Fe(OH)3胶粒
D.上述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向100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得到Fe(OH)3胶体。胶体中含有分散质、分散剂,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入射光侧面会有一道光亮的通路,故B正确;
分散质除Fe(OH)3胶粒外,还有HCl,故C错误;
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9.Ⅰ.(2019·湖北宜昌示范高中协作体高一期末)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分散系的分类:
1
2
3
4
5
6
7
8
9
B.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区分两者
C.把FeCl3饱和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以制取Fe(OH)3胶体
D.如图显示的是树林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C
解析 分散系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当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 m时,为溶液,当介于10-9~10-7 m时,为胶体,当大于10-7 m时,为浊液,故A正确;
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B正确;
Fe(OH)3胶体的制备是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即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故C错误;
雾是胶体,被阳光照射时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Ⅱ.把10 mL淀粉胶体和5 mL NaCl溶液的混合液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中,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
(1)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
是______________。
(2)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____
______。
(3)由上述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
Cl-等离子或小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而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不变蓝
解析 Cl-等离子和小分子均可以通过半透膜,但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故向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会产生AgCl白色沉淀,而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碘水不会变蓝。
1
2
3
4
5
6
7
8
9
1.(2019·天津南开区高一检测)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是三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Fe(OH)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
 ~10-7m之间
B.分别用一束光透过三种分散系,只有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三种分散系的颜色都相同,且均能与盐酸反应,具有吸附性
D.三种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

B组 综合强化练
5
1
3
4
6
2
解析 A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0-9
~10-7 m,正确;
B项,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和浊液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
C项,只有胶体具有吸附性,FeCl3溶液和Fe(OH)3浊液没有吸附性,FeCl3溶液为黄色,而Fe(OH)3胶体和Fe(OH)3浊液都为红褐色,错误;
D项,溶液、胶体、浊液均属于混合物,正确。
5
1
3
4
6
2
2.(2019·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月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
效应
B.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C.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 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形成胶体
D.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5
1
3
4
6
2
解析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A错误;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B错误;
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 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形成浊液,C错误。
5
1
3
4
6
2
3.(2019·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期末)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得到黑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5.5~36 nm 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水是分散质
D.将所得分散系过滤,在滤纸上能得到分散质

5
1
3
4
6
2

解析 题述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 nm,故该分散系为胶体,A、B项正确;
该胶体中水为分散剂,C项错误;
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D项错误。
5
1
3
4
6
2
4.下列有关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正确的是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逐滴滴加沸水,继续煮沸,可以制得Fe(OH)3胶体
B.向饱和FeCl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氨水,继续煮沸,可以制得Fe(OH)3胶体
C.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时即得到Fe(OH)3胶体
D.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边滴加饱和FeCl3溶液,边用玻璃棒搅拌,然
后继续煮沸,可以制得Fe(OH)3胶体
解析 制备Fe(OH)3胶体时,只能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加到沸腾的蒸馏水中,而且不能搅拌,也不能长时间加热,防止出现聚沉而使实验失败。

5
1
3
4
6
2
解析 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要点: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Fe(OH)3胶体微粒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泳现象。带正电荷的胶粒向阴极移动,故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
5.(2019·天津蓟州区期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Fe(OH)3胶体的制备: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时,液体变为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
_____。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
5
1
3
4
6
2
红褐
Fe(OH)3
胶体
(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_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逐渐变深
Fe(OH)3胶粒带正电荷
电泳
(2)向其中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解析 硫酸铵溶液中存在阴、阳离子,Fe(OH)3胶粒带有正电荷,吸附阴离子,被负电荷中和,Fe(OH)3胶体发生聚沉现象,形成Fe(OH)3沉淀。
5
1
3
4
6
2
形成红褐色沉淀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中和了胶体微粒所带的正电荷,使Fe(OH)3胶体
聚沉
(3)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
3
4
6
2
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为黄色溶液
电解质使Fe(OH)3胶体聚沉,随着稀硫酸的加入,
H+与Fe(OH)3发生反应:Fe(OH)3+3H+===Fe3++3H2O,使沉淀溶解
解析 硫酸中存在H+和 ,一方面 的负电荷中和Fe(OH)3胶粒所带的正电荷,胶体聚沉;另一方面Fe(OH)3是一种碱,可与H+反应,故沉淀溶解。
(4)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
渗析法
解析 胶体微粒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较小,能透过半透膜,故提纯方法通常采用渗析法。
6.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果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填字母,下同)。
A.能全部透过滤纸
B.有丁达尔现象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5
1
3
4
6
2
AB
解析 该混合物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2)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OH)3胶体,可行的方法是____,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溶液,可行的方法是_____。
A.过滤 B.渗析
C.加入适量的盐酸 D.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5
1
3
4
6
2
C
B
解析 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过滤;Fe(OH)3胶体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水,不引入杂质。Fe(OH)3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FeCl3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用渗析法可以除去FeCl3。
(3)如图所示的装置,U形管中盛有Fe(OH)3胶体,以两个碳棒为电极进行通电,X极为阴极,一段时间后其附近颜色______。
5
1
3
4
6
2
加深
解析 X与外加电源负极相连,Y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Fe(OH)3胶体微粒带正电,通电后向阴极X移动,故X极附近颜色加深。
返回
感谢倾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