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设计者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教材 分析 本课选自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 1》 第四章第一节。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技术世界中的设 计, 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设计时要考虑人机关系, 以便能使 设计的技术产品适合人的需要。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 它更 多地反映一种理念, 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 为 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学情 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人机关系 ”这个名词是 比较陌生的, 学习时不易理解。对于本节课内容要求学生达到理解水平, 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人文关怀。他们经过了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 的学习, 理解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在此基础之上, 进一步攻破关于理 解“设计 ”理念的薄弱环节。同时, 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 引 用动画视频, 列举生活实例, 制作太阳能浇花器, 让学生参与课堂, 充 分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知识, 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学科核 心素养 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 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教学 重点 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教学 难点 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与评价产品。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问题 引入 播放视频:空城计。让学生探讨:弹琴的时候,影响诸葛亮琴技正 常发挥的外界因素有哪些?渗入人文思想, 让学生了解人、物、环境的 关系。通过“引”与“放”的形式。 引: 1.结合实际生活,渗透人文思想,用历史典故引入,以人与物的 关系为主线, 融入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动 力。 放:3. 以课堂活动和讨论的方式, 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 架构知识框架。 4.从观察、分析、讨论中学会归纳和总结,形成人文科学的设计理念。学法 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架构知识体系; 1.学法上:采用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分析资料等,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2.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活动和讨论,进行合作学习 3.自主学习: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查 询资料。教学 手段 采用动手制作、实物展示、课件多媒体演示、网络平台资源整合的 方式, 在学习平台中查阅资料、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 进一步巩固本节 课的知识。教学 过程 1.新课导入,呈现新知。播放视频:空城计。让学生探讨:弹琴的 时候, 影响诸葛亮琴技正常发挥的外界因素有哪些?渗入人文思想, 让 学生了解人、物、环境的关系。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通过课本 P78 页的图 4-1,请两位同学到 教室门口模拟情境,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机关系 ”的概念。再通过 两名儿童 够不着电梯的 情境案例分析引入:人与机之间存在什么样的 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3.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接下来, 通过自主探究, 让学生参与课堂, 合作交流,开展“ 比赛削铅笔 ”的活动,三组同学,用不同的工具:简 易卷笔刀、手摇式卷笔刀、电动刨笔刀 进行削铅笔比赛。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并得出相应结论,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再借助课本上 79 页 的案例分析, 图片展示、教师引导讲授, 让学生总结, 回答人机关系实 现的四大目标是:高效、健康、舒适、及安全四大目标。 4.组织课堂活动 2,自制太阳能浇花器。教师演示安装原理, 学生 分组进行连接制作, 充分体验自动浇花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理解人机 关系在设计活动中的重要性。 5.能力拓展,课堂小结。课堂 总结 教师板书本节课知识点, 强调重难点。通过点评课堂活动, 让学生 自主总结人机关系要实现的四大目标。然后布置课后作业:课本 83 页 的练习题,再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各自发现的生活中不合理的人机关 系案例,使学生将本节课知识用于实践中,为下节课做好预习的准备。板书 设计教学 反思 本节课内容贴近生活、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 引 用动画视频, 通过课堂活动, 以及让学生参与课堂制作自动浇花器, 达 到帮助学生理解新知, 消化并应用于实践, 又高于实践的目的。并通过 合理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设计素养, 渗透了“以人为 本 ”的设计理念。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度的问题。案例的设置不囿 于教材, 而是从生活实践中去找案例, 既不枯燥又锻炼学生的细致观察 力和敏锐的分析力。 我对两个平行班级分别进行了课后检测。根据两个班级的学生的认 知度进行了统计对比, 按照成绩绘制了对比图和遗忘曲线, 我在两个平 行班级,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比如下:采用视频教学和实物展 示的班级, 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好很多, 按照学生的满意度, 听课教师的 满意度以及知识接受程度三个项目进行统计发现, 未采用视频和实物展 示教学的班级学生尽管理解了本节课基础内容,但在 24 小时之后,有 着明显的遗忘情况,不能完全应用于生活实际。 通过任务单的测试,在 24 小时之后反馈了教学效果的明显区别, 统计对比如下图, 通过课后的检测反馈, 从而进一步优化我的通用技术 课程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