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新高考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新高考专用)

资源简介

目 录 contents
(一)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1
必修2 《经济与社会》 ……………………………………………………………23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 ………………………………………………46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74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104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题量 题号 详细知识点
全国甲卷 1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二十大
新课标卷 2 1 空想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
北京卷 2 1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其要求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定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
天津卷 1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党的二十大
山东卷 1 20 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的意义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海南卷 2 1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 共产党宣言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浙江卷 第一次 6 1 中国梦的特点
6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共产党宣言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
8 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9 中国梦的特点
14 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浙江卷 第二次 5 1 中国梦的特点
6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 深刻认识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8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9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其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江苏卷 2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
2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河北卷 3 1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3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广东卷 2 1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 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其要求 党的二十大
2 真理的具体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二十大
湖南卷 3 1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2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
3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湖北卷 1 1 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福建卷 2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共产党宣言
15 正确认识“四个伟大” 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二十大
辽宁卷 1 1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
重庆卷 2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其要求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
近两年高考考查内容比较多的知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新时代、中国梦、青年学生如何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等。2024年高考备考,从学科必备知识角度看,要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两条主线理清本专题学科知识,掌握高频必备知识;从时政角度来说,要重点关注主题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把握相关时政材料,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分析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迷高考必记一:比较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
类别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特点 生产力低下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 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生产力巨大飞跃
生产关系特点 ①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共同劳动,平等互助的关系 ③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农民依附于地主,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工人受雇于资本家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政治、文化状况(上层建筑) 氏族制度。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共同讨论 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进入文明时代,国家出现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生产发展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主要矛盾 人与自然的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评价: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也是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
高考必记二: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具体表现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一种相对过剩。表现为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原因 ①表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缘由: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阶级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发展趋势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特别提醒:资本主义灭亡,共产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基本规律,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
(2)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资本主义命运。
(3)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被社会主义代替。
(4)从人类社会进程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可逆转;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信念不可动摇。
高考必记三:全面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标志
产生的历史条件 具体内容
思想 来源 空想社会 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历史 前提 资本主义 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为科学社会主义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
工人运动 的兴起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阶级(实践)基础
理论 基石 唯物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剩余价值 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具体 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特别提醒: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的知识,阐释新时代重温《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
提示:①《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新时代重温《共产党宣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②《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秉持人民立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指南。新时代重温《共产党宣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高考必记四: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
高考必记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高考必记六: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结论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二次结合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一个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一个肯定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高考必记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新旧角度: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中外角度: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方向道路: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4)国家民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5)世界意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高考必记八:毛泽东思想
形成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评价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果
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使全党在思想上、工作上有了牢固的理论基石 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上,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②在中国思想史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③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上,毛泽东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高考必记九: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3)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极大地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考必记十:改革开放的进程
(1)起步阶段
①农村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②城市改革: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③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④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逐步深化阶段
①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②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③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④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3)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高考必记十一: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变四个面貌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迎来三个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两个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一条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个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高考必记十二:为什么要坚定四个自信
道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理论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制度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②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文化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高考必记十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角度 内涵
道路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国家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人民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民族 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世界 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角度 意义
民族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理论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途径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世界 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高考必记十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原因: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2)要求:
①中国共产党: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②奋斗者: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近十四亿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高考必记十五: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1)是什么——从中国梦的本质、意义上理解
本 质 国家 富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民族 振兴 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民 幸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意 义 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2)怎么办——从如何实现中国梦的5个角度理解
主体 力量 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世界 视野 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同时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使命 任务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战略 安排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青年 作为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高考必记十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要求: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类别 内容 如何进行 作用
区别 伟大斗争 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伟大斗争是动力,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担当精神,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破解难题,扫除障碍,提供牵引
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起决定性作用,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保证
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增强“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事业是路径,宣示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开辟前进的道路
伟大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着正确方向,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破浪前行领航导向
联系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体现了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前进动力的高度统一,历史传承、现实任务、未来方向的高度统一,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前途命运、人民的前途命运的高度统一
高考必记十七:中国式现代化
(1)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要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3)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
②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⑤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高考必记十八: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战略安排:
党的二十大重申了两步走战略安排,就售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
①第一个阶段,从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第二个阶段,从二0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实现措施:
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重大原则,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②一个机遇: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
③一个主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高考必记十九: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1)产生背景: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进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正是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正是在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2)主要内容:概括起来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
十个明确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十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思想层面)
十四个坚持 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实践层面)
十三个方面 成就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又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成就层面)
(3)地位、作用
理论地位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理论贡献 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现实要求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典例1(2024·浙江·高考真题)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 )
①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④中特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中特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②④正确。①: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做出了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说法与事实不符,①排除。③:材料强调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是推动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因素,强调的是制度优势的意义,而不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③排除。故本题选D。
典例2(2023·河北·高考真题)《自信之歌》写到:“帆船能到达彼岸,是把好了正确的方向:水珠能滴穿石头,是水滴不停地冲撞。亿万人民同心同德,让我们有能力乘风破浪。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有毅力拥抱理想。 ……自信就要脚踏实地,永远走在复兴的路上。”与上述歌词大意贴切的是( )
①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
③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④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材料中歌词强调了方向和道路的重要性,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①符合题意。②: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②符合题意。③:材料中未突出青年这一主体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时代是思想之母”指的是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实践是理论之源”指的是实践为理论创新发展提供了来源和强大动力。材料中未体现思想和时代、实践和理论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典例3(2023·重庆·高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对此作出概括和阐述( )
A.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矛盾问题提供路线图、方法论和具体举措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方向
【答案】A 【解析】A: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指导意义,A符合题意。B:该选项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指导意义,没有强调其中国化时代化,B排除。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矛盾问题提供路线图、方法论,但不提供具体举措,C说法错误。D: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但不决定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方向,D排除。故本题选A。
典例4 (2023·山东·高考真题)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同世界的关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答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今世界面临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国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分析】背景素材: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开放类主观题,要求考生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考生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关键词②: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放眼世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同世界的关系→可联系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典例5(2022·山东·高考真题)真理的力量。
◆铸魂培根。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1)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守正创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继往开来。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答案】(1)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达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丰富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坚定文化自信。 (2)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意识,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干事创业要“致广大”,有远大的目标规划; ②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规划落实落细,积微成著;要统筹兼顾“致广大”和“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 (3)参考示例:对中国人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国家发展巨变的雄壮交响,也是人民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它书写在消除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里,书写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书写在不断增多的蓝天、不断延伸的绿道、不断改善的居住环境里,书写在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的不变追求里。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还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面前是喷薄而出的曙光!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古代经典 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可联系教材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知识; 关键词②: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丰富发展了民族精神→可联系教材民族精神知识; 关键词③: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联系教材文化自信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整体和部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统揽大局→可联系教材整体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方法论; 关键词②: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操作中细致精当→可联系部分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方法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注意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 第二步:根据主题梳理观点与写作逻辑。 参考观点①: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注重生态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可联系教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识; 参考观点②:立足新时代,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可联系教材新时代知识; 参考观点③: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可联系教材中国梦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提干要求。
预测1(2024·湖南怀化·二模)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1919),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1949),是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70周年(1954),是中美建交45周年(1979),下列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认识准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中美建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预测2(2024·河北·二模)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向,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世界上并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
①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②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是党基于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的变化而做出的探索
④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预测3(2024·河北保定·一模)歌曲《灯火里的中国》写道:“都市的街巷已灯影婆娑,社区暖暖流淌的欢乐,远山的村落火苗闪烁,渐渐明亮小康的思索。……初心换回了百年承诺,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灯火灿烂的中国梦,灯火荡漾着心中的歌。”歌词里的“中国”( )
①由党团结带领全体公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②坚持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内在统一
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自信
④验证了新时代是新思想之母,新实践是新梦想之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预测4 (2024·江苏·一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影响深远。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作简要阐释。
预测5 (2024·天津·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平视世界,是一种力量和底气,是需要资格和实力的。“站起来”是平视世界的基础,“富起来”是平视世界的支撑,“强起来”是平视世界的保证。一百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奋力拼搏,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彩转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从改天换地到翻天覆地、再到惊天动地的变化,使得中国有实力、有底气和有资格“平视世界”。
依据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能够“平视世界”的底气何在。
押题1 这个冬天,“南方小土豆”带火了哈尔滨,在这里,同样有大批游客在寒风中排起长队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陈列馆内的一句句证词、一张张档案照片,记录着侵华日军的狰狞残暴,记录着仍在被一些人极力掩盖的反人类罪恶。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1932年日本“731”细菌部队在东北地区对中国人进行活体实验暴行时的中国。那个时期的中国( )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却受殖民主义的奴役
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无法实现
④在民族资产阶级带领下,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押题2 从“鸡毛换糖”到“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从贫穷落后的传统农业小县到全国经济强市,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不断书写着市场建设、经济发展的传奇故事。这有力地佐证了改革开放( )
①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使中华民族逐步富起来、强起来
④构筑起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押题3 2024年2月5日,江西省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会议总结了全省坚持把实的要求贯彻主题教育全过程,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措施落实,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明显成效。江西省的做法表明( )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实践经验的结晶
②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④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行动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押题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28日,在中秋节、国庆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英烈子女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向公安英烈的家人致以问候。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得知你们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立志扛起父辈的旗帜,为守护平安中国贡献青春力量,我很欣慰。
习近平强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的幸福和安宁,是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你们的父辈勇于担当作为,甘于牺牲奉献,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铭记和发扬。希望你们以英雄的父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训练,努力练就报国为民的过硬本领,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不懈努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积极贡献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扛起父辈旗帜 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押题5 跨越时空,当马克思与孔子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
马克思:我的理想的世界,是我们生存在这里面,万人要能和一人一样自由平等地发展他们的才能,人人都能尽力做事而不望报酬,人人都能有生活的保障而无饥寒的忧虑,这就是我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社会。
孔子: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你请让我背一段我的旧文章给你听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摘自郭沫若《马克思进文庙》
毛泽东坚持古为今用,对“实事求是”作出新的阐释,推动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创造性地借用“小康”这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概念来描绘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习近平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如,将马克思群众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相结合,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等。
马克思和孔子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有其历史必然性。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历史必然性的理解。
名校预测
预测1 D
【解析】①:五四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①正确。②: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错误。③: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错误。④:中美建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④正确。故本题选 D。
预测2 B
【解析】①: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向,中国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①正确。②: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并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排除。③:进入新时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③排除。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所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④正确。故本题选B。
预测3 C
【解析】②③:歌词里的“中国”包含我国的发展成就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②③正确。①: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①错误。④:材料未体现验证了新时代是新思想之母,新实践是新梦想之源,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预测4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人民拥护的正确道路。②“两个结合”,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两个结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彰显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分析】背景素材:“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的关键所在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等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的观点作简要阐释。属于阐释类主观题,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可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人民拥护的正确道路;
有效信息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影响深远→可说明“两个结合”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有效信息③: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可说明“两个结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彰显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预测5 ①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国平视世界的基础。②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是中国平视世界的支撑。③中国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中国平视世界的保证。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能够平视世界的底气与实力
考点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与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指向是中国能够“平视世界”的底气何在,需要调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相关知识,从怎么做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站起来”是平视世界的基础→可联系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关键词②:“富起来”是平视世界的支撑→可联系改革开放的意义。
关键词③:“强起来”是平视世界的保证;一百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奋力拼搏,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彩转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从改天换地到翻天覆地、再到惊天动地的变化,使得中国有实力、有底气和有资格“平视世界”→可联系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相关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名师押题
押题1 B
【解析】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却受到殖民主义的奴役,①说法正确。②:在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②说法错误。③: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方案失败了,③说法正确。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具有软弱性,不能承担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那个时期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押题2 C
【解析】②③:义乌的发展有力地佐证了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②③正确。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①表述错误。④:材料未涉及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④排除。故本题选C。
押题3 D
【解析】①:题干没有反映思想是人民实践的结晶,故①不符合题意。②④:在推进发展和解决问题中,江西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体现了江西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行动中,故②④符合题意。③:题干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不反映这一思想本身的丰富和发展,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押题4 英魂不泯,垂范后人。革命前辈为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勇于担当作为,甘于牺牲奉献,为我们创造了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为我们树立了奋斗的榜样。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努力练就担当作为的真本事,怀着对党的感恩之心,早日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和人民公安事业可靠接班人,扛起父辈的旗帜,为守护平安中国贡献青春力量。争做时代好青年,就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英烈子女回信
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主观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扛起父辈旗帜 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知识角度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中国梦的当代青年的要求有关知识。
押题5 ①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尚和合求大同理念、马克思群众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有共通之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文化、制度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我们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在当代中国,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进文庙》
考点考查:中国梦的特点、怎样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从中国梦的特点、怎样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将马克思群众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可联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键词②: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相结合,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可联系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
关键词③:习近平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可联系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必修2 《经济与社会》
题量 题号 详细知识点
全国甲卷 6 1 生存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性消费
2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3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的手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4 财政收入的渠道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税收的主要作用
5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宏观调控的手段
12 家庭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国乙卷 5 1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2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3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构建新发展格局
4 供求影响价格 价格变动对商品消费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曲线图题
13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现阶段劳动就业的矛盾与机遇
新课标卷(五省) 2 3 宏观调控的手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4 宏观调控的手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023年全国两会
北京卷 6 3 实践的特征 贯彻新发展理念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9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2 构建新发展格局
13 决定价值量的因素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14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欧洲联盟 贯彻新发展理念
19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党的二十大
天津卷 2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构建新发展格局
14 集体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经济角度考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山东卷 4 2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4 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作用 社会保障的内容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17 宏观调控的手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海南卷 4 4 构建新发展格局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5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我国居民收入来源
8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3 构建新发展格局
浙江卷 第一次 5 2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1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与作用
12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13 按劳分配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我国居民收入来源
30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党的政治领导 党的思想领导 党的组织领导
浙江卷 第二次 6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0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我国居民收入来源 物质资料生产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
11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12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作用
13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30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掌握系统优化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江苏卷 3 9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10 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9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河北卷 3 4 集体经济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我国居民收入来源
5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社会保障的内容
17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广东卷 4 3 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作用 社会保障的内容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4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5 非公有制经济 外资经济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构建新发展格局
17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违约与违约责任 认识调解与仲裁 构建新发展格局
湖南卷 4 4 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作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5 集体经济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7 构建新发展格局 法治政府的内涵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7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湖北卷 5 2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构建新发展格局
3 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构建新发展格局
4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5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7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福建卷 3 2 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3 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作用 社会保障的内容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13 矛盾的基本属性 构建新发展格局 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辽宁卷 5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构建新发展格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构建新发展格局
5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11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构建新发展格局
重庆卷 5 4 构建新发展格局
5 国有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6 国家财政的作用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15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6 贯彻新发展理念 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关注有关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探索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材料,学会运用我国的生态资料所有制的知识,分析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完善,分析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做法和意义;关注国家最新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学会运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知识,分析政府实施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原因和措施。2024年高考备考要立足本专题高频考点和必备知识,重点关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实体经济发展、双碳目标实现、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把握,加强非选择题练习,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分析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迷高考必记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比较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区别 侧重 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对国民经济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
表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意义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联系 ①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需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分布上的优势,都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③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特别提醒 六个地位
(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系的核心、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3)公有制——主体。
(4)国有经济——主导。
(5)国有企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6)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必记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从布局看 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从目标看 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从实现形式看 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特别提醒:1.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贯彻落实党对国企的领导,确保国企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国企竞争优势,为实现国企发展提供坚强保证;(2)优化国企治理结构,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3)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巩固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
2.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1)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企要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中的法定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2)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配机制,既尊重市场规律,又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4)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发挥国有经济在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高考必记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1)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容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混”和“改”两部分。“混”强调在国有资本层面的改革,通过国有资本与其他各类资本的混合,优化企业股权结构,让资本在积极流动中实现优势互补、保值增值;“改”强调在国有企业层面的改革,通过股权结构的优化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让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不断释放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混”和“改”结合在一起才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2)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夯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
高考必记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1)原因: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
国家角度 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企业角度 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个人角度 要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特别提醒:国家为什么要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
(1)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必然要求。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增加税收起着重要作用。
(3)促进个体工商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为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有利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调动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考必记五: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措施
(1)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3)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5)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破产,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企业竞争力。
(6)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高考必记六: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供求机制 供求包括卖和买两个方面。供求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和依赖。商品交换是把供求双方联系起来,解决生产和需求矛盾的好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供求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价格机制 价格是供求双方利益联系起来的纽带。市场价格的升降,给供求双方同时发出信号,价格提高会促进生产,增加供给;价格下降,则起到抑制供给的作用。通过价格的双向调节,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平衡。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
竞争机制 竞争是指商品的买方之间、卖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围绕商品的价格和质量等进行的较量。竞争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使价值规律的要求得到贯彻,变成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觉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动的灵魂。没有竞争,价值的决定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都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高考必记七: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病
区别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侧重 为利益不择手段,违反法律、公德 经济活动“一窝蜂” 决策落后于经济形势
举例 假冒伪劣、欺诈、污染、侵权 “跟风”生产 农民经营被动,跟不上趟
特点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事后知
方法技巧:如何判断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
盲目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一哄而上,没有主见。
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耗费资源,农业多见。
高考必记八: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实施战略和规划、实施相关政策、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公共服务等。
经济职能 作用 举例
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六大国有银行从9月15日起调整个人存款利率,三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15个基点,一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活期存款利率下调0.5个基点
实施产业政策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实施 构建新型算力体系
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 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高考必记九: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高考必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别 含义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规模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
内容 和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有关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外汇政策等
政策制定者 国务院制定,经全国人在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央银行直接制定
联系 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都实行逆向调节,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配合运用
特别提醒:从主体和内容两方面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主体:财政政策由财政部制定,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
(2)内容:通过财政和税收调节属于财政政策,如财政补贴、国债、税种的变化、税率的调整等;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等调整是货币政策。
高考必记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求 ①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重要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高考必记十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1)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原因
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②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创新发展 ①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原因: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 ③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 ①解决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原因: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③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 ①解决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②原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③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