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年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诊断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1卷(共21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矗立(chù) 宽宥(yòu) 扣人心弦(xuán) 不省人事(xǐng)
B. 拜谒(yè) 棱镜(léng) 噤若寒蝉(jìn) 抽丝剥茧(bō)
C. 惊骇(hài) 瞥见(piě) 相形见绌(chù) 成吉思汗(hán)
D. 坚韧(rèn) 剽悍(biāo) 冠冕堂皇(guàn) 强词夺理(qiǎng)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扣人心弦(xuán)——xián;
C.瞥(piě)见——piē;
D.剽(biāo)悍——piāo,冠冕堂皇(guàn)——guān;
故选B。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呃运 端祥 矫揉造作 三顾茅庐
B 濡养 堕落 根深蒂固 自爆自弃
C. 诓骗 陪偿 阳奉阴违 拈轻怕重
D. 猥琐 挚爱 歇斯底里 前仆后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呃运——厄运, 端祥——端详;
B.自爆自弃——自暴自弃;
C.陪偿——赔偿;
故选D。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威严的法律之下,李某走投无路,只得向警方自首。
B. 面临困境时选择逃避,只是一味地自欺欺人,是不能最终解决掉问题的。
C. 奶奶已是苍颜鹤发,一场大病后,更是形销骨立,但她为了我们仍然不停地劳作。
D. 夏日午后,天边乌云滚滚,随后狂风大作,不到晚上八点便大发雷霆,风雨交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句子中形容李某无路可走,只得自首,使用正确;
B.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段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句子中形容用逃避来面对困境,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使用正确;
C.形销骨立:形容身体及其消瘦;句子中形容奶奶一场大病后的身体,使用正确;
D.大发雷霆:指大发脾气、高声训斥;句子中用来形容天气,使用错误;
故选D。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广州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拯救》一书,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B.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快乐微行动,传递正能量”的活动很有意义。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 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尽管是生在千里沃野,还是长在茫茫戈壁,都要坚强地把根须伸进大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识。
A.偷换主语,把逗号改为“的”;
B.否定不当,删掉“不”;
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把“尽管”改为“不管”;
故选C。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B.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C.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消融了”和“归化了”之间是递进关系,它们中间应该用逗号,表示句中停顿。因此这里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B。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江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仇。少间,一狼来,逡巡唤之,江不动。无何,摇尾扫其额,又渐俯首舐其股,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少间,又一狼来,如前状,又毙之。以至中夜杳无至者。忽小睡,梦父曰:“杀二物,足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江醒,坚卧以伺之。既明,无所复得。欲曳狼归,恐惊母,遂投诸智井而归。至夜复往,亦无至者。如此三四夜。忽一狼来,啮其足,曳之以行。行数步,棘刺肉,石伤肤。江若死者,狼乃置之地上,意将龄腹。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细视之,真白鼻也。大喜,负之以归,始告母。母泣从去,探智井,得二狼焉。
异史氏曰:“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义烈发于血诚,非直勇也,智亦异焉。”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夜俟母寝 俟:等待
B. 冀报父仇 冀:希望
C. 既明 既:已经
D. 意将龄腹 意:神情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B. 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C. 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D. 江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8.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于江的乡民,为报父仇,与狼搏斗并杀狼的故事。
B. 于江本想把那两只死狼拖回家,因为害怕吓着母亲,就把狼扔到了枯井里。
C. 于江共杀死了二只狼,但只有那只鼻子是白色的狼才是领头杀他父亲的狼。
D. 作者称赞于江为杰出的人物,认为他不是有勇气,只是有与众不同的智谋。
【答案】6. D 7. B 8. D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
D.有误。句意:它意图要咬于江的肚子。意:意图,打算;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于江仍然一动不动。接着狼欢快地跳着直扑上前,要咬于江的脖子。于江马上用铁锤砸狼的头,狼立刻毙命。于江起身把狼放在草中。
句子结构:“江迄不动”描述了于江的初始状态,他一动不动。表意完整,可独立成句。“既而欢跃直前”狼欢快地跳跃着直扑向前。语义完整,可在其后断句。“将啮其领”狼打算咬于江的脖子。语义完整,在其后断句。“江急以锤击狼脑”即于江用铁锤猛烈击打狼的头部。语义完整,可独立成句。“立毙”即(狼)立刻毙命。表达完整语义,在其后断句。“起置草中”意思是于江起身把狼的尸体放在草中。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啮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根据“异史氏曰:‘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义烈发于血诚,非直勇也,智亦异焉。’”可知,作者称赞于江是英豪人物,他的义烈发于血诚,不仅勇敢,而且智谋也超乎寻常。因此,“不是有勇气,只是有与众不同的智谋”表述有误;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乡里有个叫于江的人,他父亲晚上住在田间,被狼吃了。于江当时十六岁,拾到他父亲遗留的鞋,悲恨得要死。夜里等到母亲睡着了,他悄悄地拿着铁锤出去,睡在父亲睡觉的地方,希望能为父亲报仇。不一会儿,来了一只狼,在于江周围徘徊嗅闻,于江一动不动。不久,狼摇着尾巴扫他的额头,又渐渐俯下身子舔他的大腿,于江仍然一动不动。接着狼欢快地跳着直扑上前,要咬于江的脖子。于江马上用铁锤砸狼的头,狼立刻毙命。于江起身把狼放在草中。不一会儿,又来了一只狼,和前一只狼一样,又被于江打死了。于江一直到半夜再也没有狼来。于江忽然小睡一会儿,梦见父亲说:“你杀了这两只狼,足以泄我的恨,但首先咬死我的狼,它鼻子上有白毛,这都不是。”于江醒了,继续抱着铁锤等候。天亮了,再没有什么动静。于江想把狼拖回家,又恐怕惊醒母亲,就把狼投到一口枯井里回家去了。到了夜里于江又去了,还是没有狼来。这样过了三四夜。忽然来了一只狼,咬住他的脚,用力拉他,使他一起走。于江走了几步,荆棘刺破了他的肉,石头伤了他的皮肤。于江像死了一样,狼就把他放在地上,意思是要咬他的肚子。于江突然跃起用铁锤砸它,狼仆倒在地;于江又连砸几下。他细看这只狼,果然是只白鼻子的狼。于江非常高兴,就背着狼回家,这才告诉母亲。母亲哭着跟他去,探看那口枯井,得到两只狼。
异史氏说:“农民之流,竟有这样的英豪人物吗?义烈发于血诚,不只是勇敢,智谋也超乎寻常啊。”
第Ⅱ卷(共126分)
三、(27分)
9. 把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间,一狼来,逡巡嗅之,江不动。
(2)母泣从去,探眢井,得二狼焉。
【答案】(1)译:不一会儿,来了一只狼,在于江周围徘徊嗅闻,于江一动不动。
(2)译:母亲哭着跟随他去,探看那口枯井,在那里得到两只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
(1)少间,不一会儿。逡巡,徘徊。之,指于江。
(2)从,跟随。探,探看。得,得到。焉,于此,在那里。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时读书乐·春
翁森①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零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注释】①翁森:宋末元初人,宋亡,他拒绝出仕,隐居乡野,以教书为业,从学者先后达八百余 四人。无废科举,学风日下,他以儒学教化乡里,历经多年,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人笔下的人物浴着春风,嗅着花香,时走时吟,兴致盎然,这情景与“风乎舞零,咏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B. 鸟儿是伴诗人读书的好朋友,但面对落花,诗人联想自己身世,仿佛有许多“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伤。
C. “绿满窗前草不除”生动形象地把读书的乐趣具体化,诗人放眼望去,看到长满窗前的绿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D. 本诗为一首劝学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景情并茂,全诗意境明丽清新、语言质朴无华,蕴含着无限书香。
(2)诗人认为春天读书到底乐在何处?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答案】(1)B (2)乐在可以让人感受春光里尽情展现着的生命力,春风吹拂,流水淙淙,鸟鸣枝头,花落水面,绿满窗前,在美好春光中翻读自己喜爱之书自有一番乐趣。启示:①劝勉我们应在大自然中领略读书的乐趣,读书无须附加任何功利目的,只有顺其自然,才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②勉励我们应珍惜时间勤奋读书,感受读书的雅趣,不要蹉跎岁月,辜负春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B.根据“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可知,其意思是:栏杆外就是山中景色,流水淙淙绕着长廊而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停在雩头的鸟儿,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文章。本项“诗人联想自己身世,仿佛有许多‘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伤”赏析有误。
故选B。
【小问2详解】
第一问:本题考查诗歌内容。
根据“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可知,其意思是:栏杆外就是山中景色,流水淙淙绕着长廊而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停在雩头的鸟儿,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文章。由春光照耀,春风送香,鸟儿歌唱,落花、流水,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读书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由此可知,诗人认为春天的读书的乐趣不仅在于可以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还可以在这美好的春光中尽情领略读书之乐。
第二问: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本诗前两联描写春天的美好风光,意在劝勉我们应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尽情领略读书的乐趣。根据“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还可得启示,读书不应有功利目的,只有顺其自然,以自然万物为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体现了读书的随意性产生的无穷乐趣。根据“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可得启示: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我们应珍惜时间,在美好的春光里珍惜时间,勤奋读书,不可虚度光阴。
11. 名篇名句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2)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4)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5)《与朱元思书》中概括赞叹富春江美景,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与月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营造了古诗文优美的意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月下水波和水中月影,澄澈幽静。
【答案】 ①.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 谈笑有鸿儒 ③. 天接云涛连晓雾 ④. 悄怆幽邃 ⑤. 奇山异水 ⑥. 天下独绝 ⑦. 浮光跃金 ⑧. 静影沉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缘、鸿儒、悄怆幽邃、璧。
四、(9分)
12. 某中学开展以“体验城市文化,开启阅读智慧”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越和小超来到街角的城市书房里做志愿者,请你帮他们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一座城市书房,一座精神粮仓。当你闲暇时,不妨走进街角的城市书房。书架上,儿童读物、国学经典、外国文学等各种类型的书籍--应俱全。阅读区,几方书桌分布各处,你可以从容坐下,沉浸在图书的世界里,随着指尖翻过页码,享受难得的静时光。
【材料二】
绵阳城市书房邀请张老师参加好书推荐活动,下面是小超代为拟写的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我们很荣幸邀请您参加绵阳城市书房的好书推荐活动。活动时间是1月28日下午两点,活动地点为绵阳城市书房的多功能汇报厅。届时大家将向您垂问有关《西游记》和名著阅读方面的问题,聆听您的高见。期待您的光临! 绵阳城市书房 2024年1月18日
【材料三】
小越要参加书房下周的好书推荐会活动,想以“《西游记》中的人生智慧”为主题做交流发言,下面是他列的提纲。
情节 人物 困境 突围 智慧
三打白骨精 唐僧
唐僧受八戒挑拨,误会悟空滥杀无辜,逐走悟空,后被黄袍怪抓住,陷入围境 猪八戒用激将法请回悟空,悟空救出唐僧 ①
真假美猴王 孙悟空 悟空因打死草寇被唐僧赶走,六耳猕猴冒充悟空打晕唐僧,占据水帘洞,真假猴王陷入打斗,众人难以分辨。 ② 当蒙受冤屈或遭遇误解时,要敢于主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1)材料一是关于城市书房的一段介绍词。某城市书房精心设计了一方名言墙,请你帮助小超判别,下面不适合作为营造读书氛围的一项是( )
A.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材料二中的邀请函有一处格式错误且画线句子有一处表达不得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3)材料三中的提纲有两处空白部分,请你帮小越将材料三中的提纲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①将“您好”退两格:②“垂问”改为“请教”
(3) ①. 要明辨是非,不能被假象蒙蔽(或要独立思考,不能听信谗言)。 ②. 悟空请各路神仙相助辨明真身,如来佛祖识破了真相,悟空趁机将六耳猕猴打死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名言。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是强调在读书时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不应该盲目地、完全地信任书本上的知识。不适合不适合营造读书氛围;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邀请函。
格式:邀请函的问候语应写在称呼的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处,因此这里应将“您好”退两格。
语言表达:“垂问”意思是俯问或下问,通常用作敬辞,指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此处可将“垂问”改为“请教”。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人物形象的理解。
①空:根据“唐僧受八戒挑拨,误会悟空滥杀无辜,逐走悟空,后被黄袍怪抓住,陷入困境”可知,如果唐僧没有轻信八戒的挑拨,而是相信悟空,就不会陷入困境之中,由此可知:要独立思考,不能听信谗言,要明辨是非,不能被假象蒙蔽;
②空:“真假美猴王”情节讲述了孙悟空因打杀强盗被唐僧赶走,六耳猕猴趁机假冒悟空,打伤唐僧并抢走行李。悟空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求助多方神仙,包括观音菩萨、玉帝、阎王等,但都无法分辨真假。最终,如来佛祖识破六耳猕猴的真身,孙悟空将其一棒打死,师徒团聚。因此这里“真假美猴王”中遇到困难,突围的方式是:悟空请各路神仙相助辨明真身,如来佛祖识破了真相,悟空趁机将六耳猕猴打死。
五、(30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①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②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③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④那是一张五十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⑤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⑥“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⑦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⑧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读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⑨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回城没分配工作呀?”“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十元二十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跑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⑩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噘噘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等给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两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他忙哩。”“您不知道……”“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他——”我要喊出来了。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五十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 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以一个当事人的身份讲述了这件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
C. 小伙子的心理变化经过了捡钱前的悠闲无聊,捡钱时的兴奋紧张,捡钱后的惊喜不已,了解理发师傅家境后的悔悟。
D. 文章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14. 结合文段,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5. 理发师傅女儿的出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16. 文章的题目富有诗意,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3. C 14. ①运用了环境描写,表明天气的变化并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②暗示了理发棚里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沉闷的氛围;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下文小姑娘帮忙扇风的内容。
15. ①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这一情节,表明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一家人和睦幸福,丰富了作品内容;②同时,表现了理发师傅一家的生活十分艰辛,为下文小伙子受到理发师傅的教诲而醒悟、知错能改作铺垫。
16. ①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②指理发师傅的言行像清风,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③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④故事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C.“捡钱后惊喜不已”错误。从第⑤段“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和第⑥段“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可知,小伙子捡钱以后内心很慌乱,对话时心不在焉;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要整体感知文意,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手法等加以赏析。此句通过“风”和“杨树叶儿”来写天气的变化, 预示“要下雨”了,反衬“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属于环境描写;这种一点儿风也没有的“闷热”的环境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也暗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此句突出特定的环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接下来写“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才更合理。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
要结合全文的内容,体会段落在内容、情感、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①从第 段“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可知,理发师傅女儿的出现交代了家中的基本情况,侧面突出妻子虽然腿疼得厉害,还坚持为理发师做饭,突出妻子的善良,表现了理发师傅一家夫妻相爱、和睦幸福,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②因为女儿的出现,才引出了第 段“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从而交代了理发师傅一家的生活艰辛,为下文小伙子知错能改做铺垫,小伙子听了理发师傅的一番话,深受教诲,幡然醒悟,悄悄还了钱。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题目的含义。
①根据文章第 段中的“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可知,“清风”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
②根据文章第⑧段中“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第⑨段“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以及第 段中理发师傅对自己家境的说明可知,“清风”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
③根据第 段,“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可知,理发师傅早就知道小伙子拿了钱,但他没有当面揭穿,而是给小伙子改错的机会,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以及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
④纵观全文,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各有优点,“我”的热心肠、理发师傅的宽容善良、小伙子的知错能改、理发师女儿的乖巧懂事、理发师妻子的贤惠善良,每个人物都散发出真善美的光辉,故事中蕴含的种种人性光辉,像清风拂过,使读者愉悦。
(二)(1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小学“课间圈养”亟须精准治理老鹰
①近日,“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此前,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也有学生表示很无奈,“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②造成“课间圈养”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学校基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安全考虑,不愿“放养”,改为“圈养”。其次,部分老师上课“不守时”,不是拖堂就是提前上课,留给学生时间很少导致学生无法自由活动。另外,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是多层教学楼,三四层楼及以上楼层的学生下楼活动极不方便,老师又不允许学生在楼道追逐奔跑。
③对此,有关法律政策已着力消除不利因素。《民法典》已将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责任作为一种免责情形予以明确,应该说能够打消学校的顾虑。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④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学校规定学生课间不准出教学楼,不准在教室走廊嬉戏打闹。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现有法律并没有完全打消学校顾虑,一些学校仍在担心“凡是学生受点伤,有的家长就会找学校或者老师麻烦”。另一个问题是,一些学校只执行自己的“土政策”,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规定不以为意。
⑤有鉴于此,亟待根据具体原因,进一步采取精准措施。针对学生安全因素导致的“课间圈养”,应该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安全责任和免责界线。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履行的安全责任要坚决履行,具体到课间,老师既要教育学生哪些危险行为不能有,也要亲自督导或委托班干部监督学生不安全行为。同时,学生课间受伤后,学校在哪些情形下可以免责,要进行详细规定,以切实打消学校的安全顾虑。
⑥对于《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八条没有真落地,教育部门应当督导学校不打折扣地落实。同时,不妨考虑对课间10分钟进行适当延长(如延长到15分钟),并明确禁止老师拖堂或者提前上课挤占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对此项内容的督导应纳入绩效考核。鉴于高层教学楼上的学生课间无法到楼下活动,应允许学生在楼道适当活动。
⑦总之,中小学“课间圈养”现象亟待纠正,应依法依规维护学生的课间权利和自由,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们。
(《北京青年报》,2023年10月29日)
1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间圈养”指挤占学生课间活动时间,限制学生自由活动的行为。
B. 有老师在社交平台反映,课间大部分学生不出教室的现象日趋严重。
C. 法律政策已着力消除不利因素,但实际上并未完全打消学校的顾虑。
D. 学生课间受伤后学校均可免责,这样规定方能打消学校的安全顾虑。
18. 文章如何针对“课间圈养”现象展开论述?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
19. 班主任老师说:“如果造成伤害,家长会来找我麻烦,课间十分钟,同学们都在座位上安静自习。”读完这篇文章,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向班主任老师提意见和建议?
【答案】17. D 18. 首先引用网友、教师、学生的议论,指出存在“课间圈养”的严重现象。接着从学校管理、教师授课、法规落实等方面分析导致出现“课间圈养”现象的原因。最后从明晰责任界线和加强督导落实两个方面提出纠正“课间圈养”现象的办法。
19. 明确权利,学生在非教学时间有正当的言行自由的权利。分清责任,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责任是可以免责的;老师可以对课间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和督导为。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第③段“《民法典》已将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责任作为一种免责情形予以明确,应该说能够打消学校的顾虑。”可知并非对所有课间学生受伤的情况进行免责;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结合第①段“‘中小学生连上厕所时间都快没了’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此前,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也有学生表示很无奈……”可知,引用网友、教师、学生的议论,指出存在“课间圈养”的严重现象;
结合第②段“造成‘课间圈养’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学校基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安全考虑,不愿‘放养’,改为‘圈养’。其次,部分老师上课‘不守时’,不是拖堂就是提前上课,留给学生时间很少导致学生无法自由活动。另外,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是多层教学楼,三四层楼及以上楼层学生下楼活动极不方便,老师又不允许学生在楼道追逐奔跑。”可知,此段重点从从学校管理、教师授课、法规落实等方面分析导致出现“课间圈养”现象的原因;
结合第③段“对此,有关法律政策已着力消除不利因素。”第④段“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学校规定学生课间不准出教学楼,不准在教室走廊嬉戏打闹。”第⑤段“有鉴于此,亟待根据具体原因,进一步采取精准措施。针对学生安全因素导致的‘课间圈养’,应该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安全责任和免责界线。”第⑥段“对于《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八条没有真落地,教育部门应当督导学校不打折扣地落实。”可知,最后从明晰责任界线和加强督导落实两个方面提出纠正“课间圈养”现象的办法。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见和建议。
结合第⑤段“针对学生安全因素导致的‘课间圈养’,应该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安全责任和免责界线。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履行的安全责任要坚决履行,具体到课间,老师既要教育学生哪些危险行为不能有,也要亲自督导或委托班干部监督学生不安全行为。”可知,分清责任,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责任是可以免责的;且老师可以对课间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和督导为。
结合第③段“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可知,学生在非教学时间有正当的言行自由的权利。
六、(60分)
20.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将快乐写进生活,便添了一米阳光;将关爱写进生活,便多了一份温情;将奋斗写进生活,便拥有一股力量;将诗意写进生活,便添了一份浪漫……
请以“将___________写进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答案】例文:
将诗意写进生活
在书本里,在诗词中,古人用一首首诗词诠释了充满诗意的生活,或幸福,或悲伤,或豪迈,或决绝,无不令人回味无穷。
走进诗词,也就走进了他们情比金坚的亲情。走进陶渊明的亲情,那里有懊悔:“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长辈的唠叨,小时候觉得厌烦,长大才知其可亲。读懂了辛弃疾“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一家人在一起的悠闲喜乐。明白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天中,一封家书穿越战火,何其珍贵!
走进古诗词,我欣赏古人兄弟间的情谊。“朋友,以义合者。”让我明白朋友不是嘴上说说,是一同并肩,大步向前。在朋友落难时,有“锦襜突骑渡江初”的热血,兄弟的肝胆相照!在友人离去后,也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乐观祝愿。
走进古诗词,我体会到诗人们无论思家、爱国都充满诗意。陆游即使退隐,一样拥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迈。而退隐后的辛弃疾仍有“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报国之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屈的民族气节更令我钦佩!
战乱是中国历史的伤痛,但战乱中,诗人们依然用诗意之笔书写痛苦。我读懂了“卖衣得钱都纳税,病骨虽寒聊免缚”的无奈。体会着“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惊天地、泣鬼神,哀哀欲绝,难以名状。在逃亡中,“遗民泪尽胡尘里”,依然“南望王师又一年”,对国家统一、安定是多么渴望。
走进古诗词,品读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在,“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幽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希望与信念……仿佛自己也走进了诗意生活,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无论悲喜,学会用诗意表达与化解。将诗意写进生活,人生更有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将 写进生活”,就是让生活中充满 的意思。作文指令是以“将 写进生活”为题目作文,可以补充哪些词语呢?写作导语中的“将快乐写进生活,便添了一米阳光;将关爱写进生活,便多了一份温情;将奋斗写进生活,便拥有一股力量;将诗意写进生活,便添了一份浪漫”为我们提供了几种写作思路,可以选择在题目中补充“快乐”“关爱”“奋斗”“诗意”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自信写进生活,将乐观写进生活,将音乐写进生活,把理想写进生活等。
第二,立意。本次作文应以表现自己对于生活的体悟为主旨,表达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
第三,选材。可以有两种写作思路。一是写人记事,创作记叙文。如拟题为“将自信写进生活”,记叙自己在生活与学习中如何保持自信的心态,始终坚定前行,最终收获成功的事件,表达自信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二是议论说理,创作议论文。如拟题为“将奋斗写进生活”。把题目作为中心论点。首段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依次论述“将奋斗写进生活,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将奋斗写进生活,就要有坚韧的意志”“将奋斗写进生活,就要有无畏的勇气”。末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再次强调论点。2024年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诊断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1卷(共21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矗立(chù) 宽宥(yòu) 扣人心弦(xuán) 不省人事(xǐng)
B. 拜谒(yè) 棱镜(léng) 噤若寒蝉(jìn) 抽丝剥茧(bō)
C. 惊骇(hài) 瞥见(piě) 相形见绌(chù) 成吉思汗(hán)
D. 坚韧(rèn) 剽悍(biāo) 冠冕堂皇(guàn) 强词夺理(qiǎng)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呃运 端祥 矫揉造作 三顾茅庐
B. 濡养 堕落 根深蒂固 自爆自弃
C. 诓骗 陪偿 阳奉阴违 拈轻怕重
D. 猥琐 挚爱 歇斯底里 前仆后继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威严的法律之下,李某走投无路,只得向警方自首。
B. 面临困境时选择逃避,只是一味地自欺欺人,是不能最终解决掉问题的。
C. 奶奶已是苍颜鹤发,一场大病后,更是形销骨立,但她为了我们仍然不停地劳作。
D. 夏日午后,天边乌云滚滚,随后狂风大作,不到晚上八点便大发雷霆,风雨交加。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广州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拯救》一书,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B.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快乐微行动,传递正能量”的活动很有意义。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 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尽管是生在千里沃野,还是长在茫茫戈壁,都要坚强地把根须伸进大地。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B.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C.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江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仇。少间,一狼来,逡巡唤之,江不动。无何,摇尾扫其额,又渐俯首舐其股,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少间,又一狼来,如前状,又毙之。以至中夜杳无至者。忽小睡,梦父曰:“杀二物,足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江醒,坚卧以伺之。既明,无所复得。欲曳狼归,恐惊母,遂投诸智井而归。至夜复往,亦无至者。如此三四夜。忽一狼来,啮其足,曳之以行。行数步,棘刺肉,石伤肤。江若死者,狼乃置之地上,意将龄腹。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细视之,真白鼻也。大喜,负之以归,始告母。母泣从去,探智井,得二狼焉。
异史氏曰:“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义烈发于血诚,非直勇也,智亦异焉。”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夜俟母寝 俟:等待
B. 冀报父仇 冀:希望
C. 既明 既:已经
D. 意将龄腹 意:神情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B. 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C. 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D. 江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起置草中/
8.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于江的乡民,为报父仇,与狼搏斗并杀狼的故事。
B. 于江本想把那两只死狼拖回家,因为害怕吓着母亲,就把狼扔到了枯井里。
C. 于江共杀死了二只狼,但只有那只鼻子是白色的狼才是领头杀他父亲的狼。
D. 作者称赞于江为杰出的人物,认为他不是有勇气,只是有与众不同的智谋。
第Ⅱ卷(共126分)
三、(27分)
9. 把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间,一狼来,逡巡嗅之,江不动。
(2)母泣从去,探眢井,得二狼焉。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时读书乐·春
翁森①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零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注释】①翁森:宋末元初人,宋亡,他拒绝出仕,隐居乡野,以教书为业,从学者先后达八百余 四人。无废科举,学风日下,他以儒学教化乡里,历经多年,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人笔下的人物浴着春风,嗅着花香,时走时吟,兴致盎然,这情景与“风乎舞零,咏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B. 鸟儿是伴诗人读书的好朋友,但面对落花,诗人联想自己身世,仿佛有许多“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伤。
C. “绿满窗前草不除”生动形象地把读书的乐趣具体化,诗人放眼望去,看到长满窗前的绿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D. 本诗为一首劝学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景情并茂,全诗意境明丽清新、语言质朴无华,蕴含着无限书香。
(2)诗人认为春天读书到底乐在何处?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11. 名篇名句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2)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4)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5)《与朱元思书》中概括赞叹富春江美景,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与月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营造了古诗文优美的意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月下水波和水中月影,澄澈幽静。
四、(9分)
12. 某中学开展以“体验城市文化,开启阅读智慧”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越和小超来到街角的城市书房里做志愿者,请你帮他们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一座城市书房,一座精神粮仓。当你闲暇时,不妨走进街角的城市书房。书架上,儿童读物、国学经典、外国文学等各种类型的书籍--应俱全。阅读区,几方书桌分布各处,你可以从容坐下,沉浸在图书的世界里,随着指尖翻过页码,享受难得的静时光。
【材料二】
绵阳城市书房邀请张老师参加好书推荐活动,下面是小超代为拟写的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我们很荣幸邀请您参加绵阳城市书房的好书推荐活动。活动时间是1月28日下午两点,活动地点为绵阳城市书房的多功能汇报厅。届时大家将向您垂问有关《西游记》和名著阅读方面的问题,聆听您的高见。期待您的光临! 绵阳城市书房 2024年1月18日
【材料三】
小越要参加书房下周的好书推荐会活动,想以“《西游记》中的人生智慧”为主题做交流发言,下面是他列的提纲。
情节 人物 困境 突围 智慧
三打白骨精 唐僧
唐僧受八戒挑拨,误会悟空滥杀无辜,逐走悟空,后被黄袍怪抓住,陷入围境 猪八戒用激将法请回悟空,悟空救出唐僧 ①
真假美猴王 孙悟空 悟空因打死草寇被唐僧赶走,六耳猕猴冒充悟空打晕唐僧,占据水帘洞,真假猴王陷入打斗,众人难以分辨。 ② 当蒙受冤屈或遭遇误解时,要敢于主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1)材料一是关于城市书房的一段介绍词。某城市书房精心设计了一方名言墙,请你帮助小超判别,下面不适合作为营造读书氛围的一项是( )
A.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材料二中的邀请函有一处格式错误且画线句子有一处表达不得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3)材料三中的提纲有两处空白部分,请你帮小越将材料三中的提纲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五、(30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①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②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③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④那是一张五十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⑤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⑥“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⑦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⑧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读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⑨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回城没分配工作呀?”“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十元二十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跑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⑩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噘噘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等给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两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他忙哩。”“您不知道……”“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他——”我要喊出来了。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五十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人,
B. 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以一个当事人的身份讲述了这件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
C. 小伙子的心理变化经过了捡钱前的悠闲无聊,捡钱时的兴奋紧张,捡钱后的惊喜不已,了解理发师傅家境后的悔悟。
D. 文章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14. 结合文段,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5. 理发师傅女儿的出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16. 文章的题目富有诗意,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二)(1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小学“课间圈养”亟须精准治理老鹰
①近日,“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此前,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也有学生表示很无奈,“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②造成“课间圈养”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学校基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安全考虑,不愿“放养”,改为“圈养”。其次,部分老师上课“不守时”,不是拖堂就是提前上课,留给学生时间很少导致学生无法自由活动。另外,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是多层教学楼,三四层楼及以上楼层的学生下楼活动极不方便,老师又不允许学生在楼道追逐奔跑。
③对此,有关法律政策已着力消除不利因素。《民法典》已将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责任作为一种免责情形予以明确,应该说能够打消学校的顾虑。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④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学校规定学生课间不准出教学楼,不准在教室走廊嬉戏打闹。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现有法律并没有完全打消学校顾虑,一些学校仍在担心“凡是学生受点伤,有的家长就会找学校或者老师麻烦”。另一个问题是,一些学校只执行自己的“土政策”,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规定不以为意。
⑤有鉴于此,亟待根据具体原因,进一步采取精准措施。针对学生安全因素导致的“课间圈养”,应该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安全责任和免责界线。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履行的安全责任要坚决履行,具体到课间,老师既要教育学生哪些危险行为不能有,也要亲自督导或委托班干部监督学生不安全行为。同时,学生课间受伤后,学校在哪些情形下可以免责,要进行详细规定,以切实打消学校的安全顾虑。
⑥对于《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八条没有真落地,教育部门应当督导学校不打折扣地落实。同时,不妨考虑对课间10分钟进行适当延长(如延长到15分钟),并明确禁止老师拖堂或者提前上课挤占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对此项内容的督导应纳入绩效考核。鉴于高层教学楼上的学生课间无法到楼下活动,应允许学生在楼道适当活动。
⑦总之,中小学“课间圈养”现象亟待纠正,应依法依规维护学生的课间权利和自由,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们。
(《北京青年报》,2023年10月29日)
1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间圈养”指挤占学生课间活动时间,限制学生自由活动的行为。
B. 有老师在社交平台反映,课间大部分学生不出教室现象日趋严重。
C. 法律政策已着力消除不利因素,但实际上并未完全打消学校的顾虑。
D. 学生课间受伤后学校均可免责,这样规定方能打消学校的安全顾虑。
18. 文章如何针对“课间圈养”现象展开论述?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
19. 班主任老师说:“如果造成伤害,家长会来找我麻烦,课间十分钟,同学们都在座位上安静自习。”读完这篇文章,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向班主任老师提意见和建议?
六、(60分)
20.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将快乐写进生活,便添了一米阳光;将关爱写进生活,便多了一份温情;将奋斗写进生活,便拥有一股力量;将诗意写进生活,便添了一份浪漫……
请以“将___________写进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