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龙有时又像狗。《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这样看来,龙与蛇实在可分而又不可分。所以我们在引用古书中关于龙蛇的传说时,就无法也不必将它们分清。甚至正因其分不清,这问题对于我们,才特别有意义。不错,惟其龙蛇分不清,我们才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因为我们知道,图腾的合并,是图腾式的社会发展必循的途径。
图腾有动物,有植物,也有无生物,但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同一图腾的分子都自认为这图腾的子孙。如果图腾是一种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物为他们的祖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种动物了。曾奉狗为图腾的瑶族,如今还很鲜明的保存着这种意识。陆次云《峒溪纤志》说他们“岁首祭盘瓠,揉鱼肉于木槽,扣槽群号以为礼”。这种风俗与现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性与动作,是同样性质的。我国古代所谓“禹步”的一种独脚跳舞,本是仿效蛇跳,也属于这类。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确有其绝对的实际作用。
凡图腾都是那一图腾团族的老祖宗,也是他们的监护神和防卫者,它给他们供给食物,驱除灾祸,给他们降示预言以指导他们趋吉避凶。如果它是一种毒虫或猛兽,那更好,因为那样它更能为儿孙们尽防卫之责。每个老祖宗当然知道谁是它的儿孙,认识他们的相貌和声音。但儿孙太多时,老祖宗一时疏忽,认错了人,那是谁也不能担保的。所以为保证老祖宗的注意,儿孙们最好是不时在老祖宗面前演习他们本图腾的特殊姿态、动作与声调,以便提醒老祖宗的记忆。这便是前面所讲的瑶族祭狗王时“扣槽群号”而食和“禹步”的目的。另一种保证老祖宗注意的方法,是经常的在装饰上表现着本图腾的特殊形相,以便老祖宗随时随地见面就认识。代表这一种手段的实例,便是龙图腾的“断发文身”的风俗。
为什么装扮得像龙,就不为蛟龙所害呢?龙之不加害于越人,恐怕不是受了越人化装的蒙蔽,而是它甘心情愿如此。越人之化装,也不是存心欺骗,而是一种虔诚心情的表现。换言之,“断发文身”是一种图腾主义的原始宗教行为。断发文身的目的,固然是避免祖宗本人误加伤害,同时恐怕也是给祖宗便于保护,以免被旁人伤害。以上解释,可称为“避害说”。
至于许慎所谓“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之也”,可称为“尊荣说”。这一说似乎与图腾无关,其实不然。就现代人观点看来,人决不以像爬虫为尊荣。这完全是图腾主义的心理。图腾既是祖宗,又是神,人哪有比像祖宗,像神更值得骄傲的事呢!龙之所以有资格被奉为图腾,当然有个先决条件。定是假定了龙有一种广大无边的超自然的法力,然后才肯奉它为图腾;崇拜它,信任它,皈依它,把整个身体和心灵都交付给它。如果有方法使自己也变得和它一样,那岂不更妙?在这里,巫术——模拟巫术便是野蛮人的如意算盘。 (节选自闻一多《伏羲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图腾有两种,混合式图腾可以玄武神兽为例,化合式图腾可以中国龙为例。
B.化合式图腾的形成,往往是实力较强的团族,兼并及同化其他团族的结果。
C.认定图腾动物是祖先,装扮并摹仿其特性与动作,是少数民族的共同标志。
D.图腾是部落子孙的监护神和防卫者,如果是毒虫或猛兽,其护卫功能更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又说“画龙不成反类狗”,可见在龙的形象中糅合了马和狗的特征。
B.瑶族祭狗王时“扣槽群号”,这个仪式有它的实际作用,现代世界的图腾团族舞会便继承了这个传统。
C.一旦断发文身,模拟成龙,就是模仿了神的外形,能拥有神的无边法力,这便是模拟者的如意算盘。
D.龙是一种虚构的生物,但融合众家而成的龙图腾成了华夏文化的基石,中国人至今被称为龙的传人。
3.下列选项,最能支持“避害说”的一项是( )(3分)
A.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注所当决者,因而治之。
B.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亦因屈原。
C.每值正朔,家人负狗环行炉灶三匝,然后举家男女向狗膜拜。
D.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4.作者强调,无法也不必分清古代传说中的龙蛇,理由何在?(4分)

5.大禹是古史记载中的圣王,而东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禹,虫也”,请依据本文观点对此加以解释。(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终以身死问苍天
孙皓晖
太阳出来了。汨罗江畔晨雾渺渺,青山绿水陷在了无边无际的迷蒙之中。
屈原从茅屋中走出来了,扶着一支青绿的竹杖,消失在弥漫的晨雾里,登上了那座高高的孤峰。晨雾消散,那个身影像一座石刻的雕像,久久地伫立着,久久地仰望着湛蓝深邃的天空。渐渐地,苍翠青山吻住了半边红日,晚霞彤云飞金流彩,天空充满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一种主宰一切却又永恒地保持着沉默的威严。山下,汨罗江水被霞光照得青绿中透着金红,渔船正在江中缓行晚靠,隐隐有问答酬唱的渔歌传来。
那位圣哲般的老渔夫,依然肩扛鱼叉鱼网,漫不经心地从江畔走来。偶然,他抬头看了一眼那熟悉的茅屋,眼神闪过一丝惊异。那柱像渔火一样准时点燃的炊烟没有了,茅屋上挑着一幅长长的白幡,门前也没有了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老渔夫目光缓缓地向山顶移动着,木然地站住了。
白发飘飘的老人伫立在高高的孤峰顶端,山下是湍急的汨罗江。
老人仰起了高傲而执拗的头颅,凝视着流云飞动的长空,长长叹息一声,沉重极了。①上天呵上天,你醒着吧?不!你定然睡着了,睡着了。你有双眼吗?不!你定然没有生得双眼,没有!没有!那你为何要做天?为何要受人的顶礼膜拜?上天呵上天,都说你是太古自生,不是人造,不受人制,洞察奸邪,惩恶扬善。真是这样么?不!你混混沌沌,无边无际,不识人间是非功过,全然没有公平、正义与爱心!你,你还是天么?
天空神秘而沉默,七彩流云的漩涡仿佛积淀着久远的愚昧,平静、麻木而又诡异。
太阳完全沉没于山后了,天际陷入了茫茫昏暗。
老人仰天大笑,笑一阵又大哭一阵,摇着头,拭着泪,释然而又迷惘地喃喃着:“上天呵上天,不要责怪屈原骂你问你。你要有灵魂,有双眼,你可能早早都悲伤死了,激愤死了,对么?是了,你听不见屈原的话,你不过一片流云一汪大气而已!真想让你变成威力无边的神座。你?你答应了?答应了?呵,上天答应屈原了!上天开眼了!啊哈哈······”
老人大笑着,从高高的峰顶跃入了一片幽明的汨罗江。
“屈原大夫,回来了---”老渔人悠长的喊声响彻河谷,“渔哥们,救屈原大夫!屈原大夫投江喽---”顷刻间山鸣谷应,江面上点点渔火竞相而来,渔人们在船上喊成了一片:“屈原大夫,你在哪里---”
山间火把也从四面八方涌来,人们边跑边喊:“快救屈原大夫!快,跳水了-”
②茫茫江面上,渔人们的喊声渐渐变成了无边无际的哭声。
鲁仲连与春申君闻讯赶来时,已是三日之后了。
汨罗江的春水静静地流淌着,空旷的山谷唯有大片的水鸟在那座孤零零的茅屋上空盘旋飞舞,嘶哑悠长地嘎嘎鸣叫,弥漫出无尽的悲怆。骤然之间,③春申君变得枯瘦苍老,软瘫在茅屋前竟是泣不成声了。
④“春申君,屈原大夫不足效法。”鲁仲连平静得有些冰冷。
⑤“没有屈原,黄歇何堪!楚国何堪!”春申君猛然跳起,竟对着鲁仲连大喊起来。
“立国不赖一贤。”鲁仲连依旧平静得冷漠,“屈原之心,已经在放逐岁月中衰朽了。纵是秉政变法,也是刻舟求剑了。君自思之。告辞了。”
春申君大急:“噢呀,仲连,你如何能在此时离开我了?”
“春申君,时也,势也。”鲁仲连笑了一下,分明是无奈地苦笑,“我接到密报:燕国乐毅正在奔走联络,意在灭齐。本想扶楚带齐,不想楚国衰颓如山倒。仲连总得尽力周旋,保住齐国,给天下抗秦留得一线生路。”
春申君惊愕了,良久沉默,低声道:“仲连,黄歇纵然无能,也要拼力撑持住楚国了。齐国若有急难,也好有一片根基。”
“春申君,仲连先行谢过。”鲁仲连叹息了一声,“春申君,临别一言,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君姑妄听之:要撑持楚国,便不能效法屈原。屈原之失,在于愚忠。楚怀王之颟顸昏聩,正是楚国衰落根源,屈原却始终寄予厚望。最终如何?楚王悲惨地死了,屈原也跟着悲惨地死了。仲连以为:谋国良臣,绝非一个“忠”字所能囊括,忠而无能,照样误国害民!撑持危局,更根本者是胆略,是勇气,是见识!君若奋力振作,联结各方,挺身朝堂,拥立新君,疾呼国难而声讨国贼,昭雎们纵然阴险狡诈,安知不会铲除?但有此举,楚国岂能瘫倒灭亡?若一味效法屈原伸颈等死,非但君身败名裂,楚国又岂能不亡?”
鲁仲连戛然打住,对着春申君深深一躬,飞身上马,风驰电掣般去了。
春申君痴痴地望着鲁仲连的背影,骤然一个激灵,向着茅屋深深一躬,猛然飞身上马,飞出了幽静空旷的汨罗江。
(节选自《大秦帝国》,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登上江边的孤峰,眼前所见天空奇异而神秘,流云繁复变动,也是屈原在投江之前复杂心境的写照。
B.老渔夫从江畔走来,由“漫不经心”到“闪过一丝惊异”,主要源于熟悉的环境发生变化及他对屈原的好奇。
C.“向着茅屋深深一躬”,春申君在茅屋前表达对屈原的敬意,也对自己撑持楚国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D.屈原以身死问苍天,渔人们放歌于江上,一壮烈,一悠闲,对比鲜明,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7.关于文中划线句子,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句只连续设问就充分表现了屈原的情绪,还给我们呈现了一种追问世间真相的姿态,启人思考。
B.②句渔人们“哭喊”,⑤句春申君对着鲁仲连“大喊”,两次呼喊背后所蕴含的对屈原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
C.③句描写春申君对屈原之死表现得很悲痛,瞬间枯瘦苍老,因为认为屈原对楚国有着巨大的意义与价值。
D.④句通过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刻画鲁仲连对屈原之死表现出“平静得有些冰冷”,这源于他性格的冷漠。
在投江之前,屈原通过两次问天宣泄情绪,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分)
9.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屈原之死:“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本文增加了渔人搜救、仲连话别等情节,有何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樊哙从高祖起丰、沛,劝霸上之还,解鸿门之厄,功亦不细矣,而韩信羞与为伍。唐俭赞太宗建大策,发薄津之谋,定突厥之计,非庸臣也,而李靖以为不足惜。盖以信、靖而视哙、俭,犹熊罴之与狸牲耳。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
材料二:
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文王请除炮烙之刑而殷民从,汤去张网者之三面而夏民从,以其所为之顺于民心也。故声同则处异而相应,德合则未见而相亲,贤者立于本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何以知其然也?曰:管仲,桓公之贼也。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为相,七十言而说乃听。遂使桓公除报雠之心而委国政焉。桓公垂拱无事而朝诸侯,鲍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能北走桓公无自危之心者,同声于鲍叔也。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以齐、赵至,苏子、屈景以周、楚至,于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于莒。燕校地计众,非与齐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
(节选自《说苑》)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答题卡上写出相应位置字母标号涂黑。
至如A信B国士C亡双D必欲争E天下F非信G无可H与计事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羞,对……感到羞耻,与《师说》“不耻相师”中“耻”的用法相同。
B.珠玉,原本指珍珠和玉石,可泛指珠宝;在文中指杰出的人才。
C.贼,敌人,与《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中的“贼”词义相同。
D.举,发动,与《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中的“举”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如晦最终成为一代名相,首先因为自身的才能出众,但也离不开当初房乔的大力推荐以及秦王的虚心纳贤。
B.帝王想要成就霸业,就必须重用韩信、杜如晦这样的人才,即使他们十分少有而难以遇到,也依然值得等待。
C.管仲曾经得罪桓公,但后来仍然能够在朝中安心为相,桓公不必花费多少气力就令其他诸侯臣服,其中有鲍叔的功劳。
D.燕昭王在土地与人员方面都不如齐国,但因为得到郭隗等士人的支持,最终能够围困住闵王,实现自己的意愿。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2)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为相,七十言而说乃听。
14.对于招揽贤士的策略,两则材料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这首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虽从蜀道之难写起,却和《蜀道难》开头饱含激情的感叹写法不同。
B.颔联用“起”“生”二字,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狭窄、险峻、高危的特点。
C.颈联先写栈道边茂盛的树木,再写脚下绕城奔流的春水,都是眼前所见。
D.尾联借用君平的典故,劝慰朋友要乐天知命,不要汲汲于功名利禄。
16.这首诗被后世誉为“五律正宗”,李白送别友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变化过程。如首联,用“见说”表明蜀道艰险是尽人皆知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请结合后三联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运用典故可以使文章达到辞近旨远的效果,《蜀道难》中“ , ”两句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渲染了神秘色彩,引人入胜。
(2)古诗词中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如杜甫《蜀相》“ , ”这两句,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
(3)刚刚退休的陈校长创作了一幅书画作品,画面是一群鸥鸟在水面上翻飞。略一沉吟,他在画作的空白处题上前人的成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打苍蝇是件技术活, A ,人类只靠双手很难找到准头。苍蝇乱飞,①检验了莱维飞行数学原理,②使它们避免了被打中。③莱维飞行属于随机游走,④它的轨迹不能被准确预测。⑤布朗运动也属于随机游走,⑥虽然与莱维飞行不同。⑦布朗运动是每步的步长集中在一个区域内,⑧画成图就是钟形曲线;⑨而莱维飞行图中,⑩每步行走的距离却符合幂定律。
在走了相同的步数或路程的情况下,莱维飞行的位移更大,能探索更大的空间。这对于需要在未知领域捕猎的生物来说至关重要。像鲨鱼等海洋掠食者在知道附近有食物的情况下,采用的是布朗运动,因为布朗运动有助于“光盘”——打开和清空一小片区域内的隐藏食物;但当食物不足,需要开拓新地盘时, B ,转而采取莱维飞行的策略。
不仅如此,土壤中的变形虫、白蚁、熊蜂以及大型陆地食草动物、鸟类、灵长动物在觅食时的路线也有类似规律,莱维飞行似乎是生物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中生存的共同法则。最后,别以为人类行为能摆脱莱维飞行的支配。人类在旅游和购物时的轨迹也属于莱维飞行。没想到买买买的剁手党和乱飞的苍蝇毫无二致吧!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要想领略北平的美,站在紫禁城的午门上面,瞭望一下四野也就成了。
外城天坛的祈年殿挡住你东南的视线。繁华平广的前门大街就从正阳门开始,笔直向南。往西南望去,有一片阡陌,中间峙立着一座馆阁,便是过往诗人凭吊的陶然亭。从西到北,远处是绵延的西山,近处是白塔两座,遥遥承住晴空。正北有崇祯皇帝殉难的景山。东边似乎没有什么特别触目的建筑,但是那些树,你分不清它们是道貌岸然的松柏,还是摇曳多姿的柳槐,你也辨不出它们的岁月粗细。家家有树为荫,而绿海油然,三海和护城河的水色浮光,倒像或太或小的画舫了。
替代夏天的绿树,有冬天的白雪。
灰色的是北平的风沙。它给你带来漠北的呼吸,骆驼的铃铛,挣扎的提示。尘土让你回到现实,胡同却是一部传奇。听听那些胡同的名字!恐怖的有鬼门关,可笑的有羊尾巴胡同,浪漫的有百花深处。
20.下列选项中的成语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成语“道貌岸然”,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老气横秋的山羊 B.妙语连珠的鹦鹉
C.趾高气扬的白鸻 D.风驰电掣的骏马
21.下列句子中的“你”与文中加黑的“你”,用法相同的是( )(3分)
A.你一条,我一条,他一条,一时间提出了许多条建议。
B.你校这两年发展势头持续强劲,我们都心向往之。
C.他的才学叫你不得不佩服!
D.你这个人老喜欢多管闲事,真要命。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分别写成“岁月长短”“漠北的气息”,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飘过秦砖汉瓦的雪飘过现代高楼,中国第一个量子卫星—“墨子号”里有“小孔成像”的基因,话剧《骆驼祥子》改编于老舍的经典名著,模仿人类智能出现了AI......有人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也有人说:“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
以上材料引发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答案:C(原文为“图腾有动物,有植物,也有无生物,但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如果图腾是一种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物为他们的祖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种动物了”,可见图腾不一定是动物)
2.答案:B(“现代世界的图腾团族舞会便继承了这个传统”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这种风俗与现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性与动作,是同样性质的”,说“继承了这个传统”于文无据)
3.答案:D (A.是得到祖宗的帮助,不涉及避害。
B.“以五彩丝系臂”没有装扮成图腾,不凭之避害,不属于避害说。
C.是祈福,不属于避害说。
D.装扮得像图腾,是避免被祖宗本人误加伤害。属于避害说。)
4.答案参考:(1)无法分清,是因为龙图腾的主干和基本形态是蛇(1分),其次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1分)。(2)不必分清,是因为龙蛇不可分(1分),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1分)。
5.答案参考:“禹,虫也”,意味着治水的大禹和虫有很大关系。
(1)禹本是虫名,古代的“禹步”舞本是效仿蛇跳。(2分)
(2)虫往往是先民的部族图腾,有保佑民众,驱邪避害之用。(2分)
(3)禹为部族首领,护佑民众,治水有功,以虫名之,是对他的神化和尊崇。(2分)
6.答案:B (“对屈原的好奇”内容理解有误)
7.答案:C(连续设问还有反问,分析有误;“性格的冷漠”“对屈原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鉴赏有误)
8.参考答案:①屈原斥责上天“不识人间是非功过”,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质疑与不满、对现实的悲愤与失望。②屈原意识到上天“没有灵魂”又幻想其有灵魂,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释然与不解、对现实的愤怒与绝望。 (4分)
9.参考答案:①使故事情节更丰富,使故事内容更具悲剧效果。②黄、鲁二人对屈原之死的态度对比,使屈原形象更立体,作品创作别具一格。③在感性叙写中融入人物的理性思考,深化了作品主题。④打破了读者对屈原的传统认知经验,带来新奇的阅读效果。(3点6分)
10.答案:BDF(句意:至于韩信这样的人,则是天下无双的国士。您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他再也没有一起讨论大事的人了。)
11.答案:D(举,发动;被攻占,例句与文中语意不同)
12.答案:B(“依然值得等待”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不能坐等大才之人,而要先起用有其他有才能的人,因为帝王要成就功业,不能光依靠单个贤士的谋略。)
13.(1)参考答案: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份)还是秦王的时候,幕府的属吏很多外调任职,秦王对此感到忧虑。(“府属”,幕府的属吏;“外迁”,外调任职;“患”,感到忧虑;共4分)
(2)参考答案:鲍叔认为他比自己贤能,就举荐他给齐桓公做宰相,进言七十多次桓公才听从。(“以为”,认为;“贤于己”,比自己贤能;“进”,举;共4分)
14.参考答案:①材料一:重用能识人的谋士(1),以便广纳贤才(1);②材料二:重用贤能之士(1),以吸引同道者前来归附(1)。(三点3分)
15.答案:C (都是眼前所见”错。林木笼罩栈道或是实写,春江环绕蜀城必是想象。因此不都是眼前所见。)
16.参考答案:①颔联紧承首联,对友人人蜀的牵挂和担忧又加深了一层。②颈联转而表达作者对友人的宽慰之情。③尾联以议论作结,对友人入蜀进行劝慰。(6分)
17.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18.答案:A因为苍蝇飞行轨迹诡异/因为苍蝇乱飞/因为苍蝇随机乱飞
B就会放弃布朗运动
19.参考答案:①“检验”改为“体现”或“应用”(应用了莱维飞行数学原理)
②“使”前加“这个原理”(这个原理使它们避免了被打中)
⑥“虽然”改“但是”(但是与莱维飞行不同)
20.D
21. C
22.参考答案:①用“粗细”可以引人联想到树木的外观、形态,更具画面感;而用“长短”只能表示岁月的长短,缺乏丰富的意蕴。(2分)
②“呼吸”是动态的,用“呼吸”能表现“漠北”的动感和生命力;而用“气息”只能表达出静态的结果,缺乏生动形象性。(2分)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飘过秦砖汉瓦的雪飘过现代高楼,中国第一个量子卫星—“墨子号”里有“小孔成像”的基因,话剧《骆驼祥子》改编于老舍的经典名著,模仿人类智能出现了AI......有人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也有人说:“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
以上材料引发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