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约公约前1100年,迈锡尼文明的定居点被毁灭,原有的线形文字和陶器上形象的纹饰消失。直到公元前8世纪,当地又重新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字母文字和众多城邦。这表明希腊古代文明( )
A.始终连贯延续 B.内部矛盾严重
C.在曲折中演进 D.缺乏传承意识
2.埃及的金字塔,西亚的《吉尔伽美什》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存在于古代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这本质上说明( )
A.各地区加强统治的需要 B.文明的多元特征
C.历史发展的必然 D.自然地理环境是决定因素
3.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前 264 年—前 241 年),罗马士兵的平均服役年限为 7 年。后来,有的罗马军团增长到 12 年。到了罗马共和国晚期,军队中服役年限超过 16 年的士兵占总数的 30%,超过 25 年的占 25%。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 )
A.导致罗马民主走向夭折 B.导致了罗马农耕经济的衰弱
C.促进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D.改变了罗马国内的政治制度
4.盖乌斯说:“如果有人控诉他人割了他的葡萄树,他若称之为葡萄树就算败诉,他应该称之为树,因为《十二铜表法》里面只通称树,并未特别提到葡萄树。”这表明罗马法在实施过程中
A.审判缺乏公正 B.审判方式灵活 C.形式主义明显 D.审判注重证据
5.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是波斯帝国的国教,但是波斯帝国的臣民在被征服的士地上仍可以继续崇拜他们自己的神。在埃及,他积极支持当地的宗教习俗,捐赠并修建了许多当地寺庙。大流士一世的这些做法旨在( )
A.传播宗教文化 B.实现政教合一 C.巩固帝国统治 D.缓和民族矛盾
6.下图所示为关于亚述王猎狮的浮雕。画面中雄狮中箭与亚述王的勇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出亚述王的勇敢与威武。这反映出亚述帝国( )
A.骑兵装备渐趋完善 B.奉行对外扩张政策
C.军力领先周边地区 D.重视培养尚武精神
7.在罗马法中,很早就有私人建筑物之间必须留有一定距离的规定。后来,这一规定扩展至水渠与树之间,以便水渠不会受到到处伸展的树根的影响。这反映出罗马法
A.注重保护公共利益 B.旨在服务于社会生产
C.保障私有财产权利 D.维护奴隶主贵族权益
8.有一个古代帝国曾被视作是昙花一现,但它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转瞬即逝的:它们翻开了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片地域的历史新篇章。该帝国是( )
A. B.
C. D.
9.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中国的夏朝存在成熟文字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D.《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10.“事实证明,有关所有权的一切现代法制,无论是在实体或是程序方面都没未超出罗马法既定的基本范畴。”这句话说明罗马法
A.涵盖了现代法制度基本内容
B.设定了所有权的全部可能性
C.包含了商品生产社会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D.适用范围限于私有制高度发达的社会
11.公元前3世纪,自视为亚历山大继承人的托勒密王朝统治者广泛搜集包括环地中海地区乃至“东方”文献的“世界之书”,创建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和博学园。此举( )
A.消融了不同民族的隔阂与冲突 B.表明了统治者偏好决定文明程度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D.说明了古希腊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12.罗马实行公民兵制。在公元前6世纪,凡17至60岁的有产公民,皆有自备武装和给养服兵役的义务。但到公元前4世纪,罗马开始实行军饷制,与此同时,罗马军队也逐渐统一和改进武器装备。这一变革( )
A.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军事开支 B.推动了奴隶制的兴起与发展
C.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 D.加剧了罗马平民和贵族矛盾
1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女人没有犯过罪,而且并无过错,但是男性离开和忽视她,她将拿回她的嫁妆并回到她父亲的家;如果女人希望离开她丈夫的家庭,那么丈夫对其嫁妆进行赔偿后,她就可以离开。这表明该法典
A.完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意图规范各阶层的义务
C.一定程度上保护妇女权益 D.重在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14.下图生动地反映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某部法律公布时的情景,该法律应属于
①习惯法
②成文法
③公民法
④万民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公元前2世纪,盖乌斯马略出任罗马执政官后开始了军事改革,推行募兵制,取消原来征兵制的等级财户限制,并由国家统一提供给装备。这是为了( )
A.缩小罗马公民的贫富差距 B.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
C.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 D.延缓罗马帝国的衰败
16.有学者认为希腊的殖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是地中海航海史上互动潜力最为充分的一次。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已将由希腊海外定居点构成的世界视为一个文化和社会的统一体。作者意在说明古代( )
A.希腊文明影响近代欧洲发展 B.希腊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C.地中海各地文明的交流互鉴 D.希腊人航海活动的目的较复杂
17.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后,到处任命希腊人担任总督,安排波斯降臣降将担任地方官员,也接受波斯生活方式,主持了万名马其顿将士与波斯贵族女子的婚礼。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A.体现独裁专制的特色 B.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
C.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 D.体现穷兵黩武的性质
18.印度教坚信"轮回"思想,认为人体不过是灵魂的暂时躯壳,人生所作善恶叫作"业",它决定灵魂在转世时是升入还是降到某个种姓。由此可知,印度教有助于( )
A.维护社会稳定 B.推动社会变革
C.反映民众诉求 D.清除陋习陈规
19.在古希腊,诗人同时也是音乐家,诗歌绝非纯粹的文学作品,它承载着希腊人的文化理想,传达着关于城邦、道德、友谊、爱情和生活的观念,诗人是希腊人最重要的老师之一。由此可见古代希腊( )
A.民主政治助推文化繁荣 B.文学艺术承载人文精神
C.公民综合素养得到培养 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20.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建了一系列城市国家;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地区出现数量众多的城邦;约4世纪至9世纪,中美洲的玛雅人也建立了大量的城市国家。这反映出人类文明发展的( )
A.互鉴性 B.规律性 C.多元性 D.传承性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2-前2004年)是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行省是其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对于乌尔第三王朝的中央集权制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乌尔第三王朝将地方区划为:核心区、边远区、附属国。其中,核心区和边远区一同构成了乌尔第三王朝的行省单位,分别称为内省和外省,即行省的“二元制”结构。内省、外省统治主要有三个区别:一、地理位置不同。内省一般位于王朝的核心区域,主要是围绕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的区域,北起西帕尔城、南至乌尔城(今伊拉克南部);而外省主要位于底格里斯河中上游,北起阿淑尔城、南至埃兰的阿丹顿城(今伊朗西南部)。二、赋税种类不同。内省向中央政府缴纳或接收“巴拉”税(巴拉意为“交换、轮流”);而外省向中央政府缴纳“古恩”税(意为“地区赋税”)。三、行省长官不同。内省由总督负责行政事务,由将军负责军事事务,由国王任命;而外省一般由官员统筹负责军政事务。
——刘昌玉《乌尔第三王朝行省制度探析》
材料二 元代行省是元朝地方的最高级行政机构,其设置各有目的,诸如防卫祖宗之地,防范叛乱以及把握财税重地等。行省长官总揽一省的政事、军务、司法等各项工作。除了领置行省下属的路(府、州)和县(州)两级政权机构和宣慰司、宣抚司的重大行政事务外,还有权“处理境内官吏迁转,考核和刑事诉讼等政刑之事;掌管境内甲兵、镇戍军队等军国重事;掌管境内农桑、水利、漕运和赋税征收等经济事宜。”可见,行中书省长官以一人兼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
——李俊刚《元朝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乌尔第三王朝行省与元朝行省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乌尔第三王朝与元朝行省制的共同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三: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四: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作者言论担心的是雅典民主的什么缺陷?举例说明这种担心是否有道理?
(3)材料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哪里?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印度某制度规定:如果身处婆罗门阶层和身处刹帝利阶层的人结婚,孩子是刹帝利阶层。如果婆罗门和吠舍结婚,子女属于吠舍阶层。
材料二 印度独立后,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
——《清史稿》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漫画《通途》
——岳麓版《历史》必修Ⅰ
问题:
(1)图片反映的是古代印度实行的什么制度?从材料一的规定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析各等级之间有着怎样的严格规定?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中国和雅典在军国大事决策方式、结果方面的差异;并据漫画《通途》的禁行标志,用史实说明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C
6.D
7.A
8.A
9.C
10.C
11.C
12.C
13.C
14.B
15.B
16.C
17.C
18.A
19.B
20.B
21.(1)同:行省是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行省长官都拥有较大的权力;行省都受中央节制,服务于中央集权。
异:乌尔第三王朝行省:实行内省与外省的“二元制”结构;地理划分上区分核心区与边远区。
元朝行省:统一的行省结构;地理划分上注重犬牙交错,打破传统的山川形便。
(2)共同作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王朝统治;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地方发展;提高行政效率;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对后世地方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22.(1)特点:三省分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作用: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2)直接的民主形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不同文化、政治素养的人管理国家,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比如苏格拉底就因一些不合理的罪名被表决处死就说明这种担心是正确的。
(3)公民大会、抽签选举,决策方式避免了盲目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抽签选举体现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积极性;保证了公平、公正,避免腐败。
23.(1)制度:种姓制度。结论:子女属于父母一方最低的阶层。
(2)规定:各等级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评价:种姓制度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3)差异:中国: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雅典: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具有科学性。
存在问题:漫画说明外邦移民、奴隶、妇女和未成年男性公民等禁止进入公民大会的大门,因而,雅典民主范围狭隘,仅属于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