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活动设计(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活动设计(通用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同伴交往的现状,发现自己在同伴交往中的问题。
2.助力学生消除同伴交往困惑,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同伴交往方式。
3.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同伴交往问题,树立健康的同伴交往价值观,促进和谐、友善的班级人际关系氛围的构建。
二、活动实施背景:
高中时期是学生完成社会化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学生会不断对人际关系进行体验和探索。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人际交往问题一直都是困扰中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理论上,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观点,青春期(12-18岁)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混乱,而学校中的同伴关系对此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本节课计划和学生一起探索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的同伴交往问题,让学生能够认识并发现自己的同伴交往现状与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三、班会环节:
(一)话题导入——猜字游戏。
PPT呈现图片,学生根据古文字,猜测以上两个图片中分别是什么字?
明确:朋友。
过渡: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要与无数人相遇、相处。除了家人,可能最重要的就是与朋友的相处。鲁迅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友情如同一丝温暖的春风,总在不经意间带来振奋和惬意;友情如同冬日里火炉旁的畅谈,在只字片语中倾泻出真诚与关爱。那究竟什么是朋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呢?今天这节班会课,咱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二)概念认知——什么是朋友?
1.解析字形,了解朋友的含义。
从图片来看,每个字都是有两个基本相同的图案构成——朋友总是成双成对组合出现,且需要有高度的相似度。
明确:古人在造字的时候,用两串玉表示“朋”,玉象征着“品行高洁”。用两手相握表示“友”,意味着互相帮助。所以在古人心中,朋友表示的是:品行高洁且互相帮助的两个人。
2.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朋友,每个人对朋友的理解可能也都各不相同,那么,在你的心中,朋友又是什么样呢?
预设:愿意帮我、能保密、给我点赞、每天陪我一起吃饭、有趣……
明确:我看到同学们对于自己心目中朋友的期望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是行为层面的要求,如给我点赞;有的是心理层面的要求,如安慰我;有的是品格方面的要求,如有趣。多样化的需求表现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你确实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三)活动探究——为什么我们需要朋友?
1.科学实验: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曾做过一个“人际剥夺”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高薪招募应试者到他创设的一个房间里去居住,居住的时间越长,得到的报酬越多,这个小房间完全与外界隔绝,没有报纸,没有电话,不准写信,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当然更找不到人聊天。每天只供应饮食等必需品。先后有5人应聘参加了这个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1个人在小房间里待了2个小时,3个人待了2天,一个人待了8天。这个待了8天的人出来以后说:“如果再让我在里面待1分钟,我就要疯了。”
明确:“交往剥夺”实验充分地说明:作为社会性的个人,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人际交往也是人的一种需要。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很难一直保持没有朋友的状态,大家都需要朋友,所以避不开人际交往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自己的人际交往状态是什么样的吗?
(四)自我深思——我需要什么样的朋友?
1.接下来,我们将要通过一个绘画的方式来探索自我,了解自己朋友圈的现状。
活动指导语:
(1)请准备一张干净的白纸,在上面画一个圈来表示你自己,并标记上“我”
(2)请闭上眼睛想想你的朋友们,他们分别是谁,是什么样子的?
(3)请在白纸上接着画圈来表示你的朋友,每一个圈就代表一个朋友,并用自己能识别的方式分别标记。
(4)请将“我”和朋友们用线段连接起来。
总结:通过“我”的大小、“朋友”的大小、“朋友”的个数与位置来思考自己与“朋友”的关系。同桌讨论,稍后请同学来与大家分享他在绘制关系图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
预设1:“我”较大,在中间,“朋友”在周围环绕;
预设2:“我”较小,在中间,“朋友”在周围环绕;
预设3:“我”比较大,把朋友包在里面。
总结:“我”的大小代表着你对自己的认可程度,“我”越大,表示你越自信;“我”比“朋友”大表示在朋友圈中,你占主导地位,但若是“我”比“朋友”大得离谱,则表示你有点自恋了哦;“我”比“朋友”小,表示在朋友圈中你是占从属地位,并且对自己不自信;“我”与“朋友”的连线,表示你与朋友的亲密程度,线段越短,越亲密;若是“我”把“朋友”包围起来了,则说明你内心已经把朋友当成你的重要他人了,类似于知己。
(五)困惑解答——面对交友问题,我该怎么办?
1.每个人心中对于自己和朋友的关系模型都是不一样的,于是人与人之间可能在交往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摩擦和矛盾,这些矛盾往往会成为我们心中的烦恼,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交友中出现的问题呢?
理解有道——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就是将心比心,是达成理解的心理机制。它要求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情绪与感受,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沟通。
沟通有道——非暴力沟通:
步骤:①观察;②感受;③需求;④请求。
可采用“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的句式。
2.课前收集了大家在交友中的困惑,我们一起来出谋划策。
困惑一:朋友做什么都要求和我一起,感觉没有了自己的个人空间,还常常会打断自己学习、写作业的节奏。
解答:不要一味讨好,可以尝试和朋友沟通,说出你的困惑,建立合作性友好关系。
困惑二:我有很多朋友,但是依然觉得自己很孤独,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我。
解答:朋友不在多而在于精,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要尝试着与三两好友借助某个契机打开心扉,说说心里话,多沟通,多交流。
困惑三:我的好朋友有了新的朋友,我很失落。
解答:友谊具有排他性,交新朋友,坦诚表达自己的想法;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享受生活;如果很难过,及时调节,转移注意力。
2.几点嘱咐:①要正确看待与朋友的相处,相互尊重,及时沟通,相互帮助。
②真诚永远是必杀技,用我心换你心,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③真正的朋友应当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不要在同行、兴趣爱好等方面做太过于苛刻的要求。
④注意礼貌,开玩笑应适度,注意把握分寸,用心呵护朋友的内心世界。
⑤友情是可以共享的,每个人都可以与不同的朋友做不同的事情,聊不同的话题,不要将友情捆绑。
⑥友谊可以是终身的,也可以是阶段性的。要以平常心看待与朋友的缘聚缘散。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就人际交往中的同伴关系、交往困惑等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探索。也许你正在经历和朋友之间的摩擦,或者正为如何交朋友而苦恼,希望今天的课程内容能够给你一些启发,也希望各位在今后的人生中多交到知心的好友,用我心换你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