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中政治必修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位于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下属第一框,与必修一部分内容有呼应,在本单元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框题内容主要是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和使命,以及执政理念,一共分为两目。第一目“党的性质和宗旨”,阐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重点讲述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第二目“党的执政理念”,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本节课围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展开,让学生通过学习,从党的性质、根本立场和宗旨、党的执政理念等多方面了解党的先进性。本框既是对第一课所学的“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又为下一框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进一步学习党的先进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1.本课的内容是必修一学生了解过的,关于近代史的内容历史也有详细学习,所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不大。2.本课素材来源于各种短视频素材和文字材料,学生对近代史的认识有接触和了解,只是需要对学生已有认识系统化、理论化。3.本节课知识面内容以视频形式和文字材料展现,能把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并且激发学生的强烈认同感。三、教学目标:必备知识:党的性质、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党的执政理念。关键能力:通过对课本的梳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分析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了解党的性质、宗旨、根本立场、执政理念,明确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再结合自身的感受,增强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念。2、科学精神:懂得衡量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就是看它在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特质,看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所起的引领作用。3、公共参与:通过学习,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积极投入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党为什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难点:怎样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总结分析法、议题式教学法。六、教学过程:01.新课导入:十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提到谁?【学生】人民【教师】人民,一直都是新年贺词的主角。十年贺词,“人民”一词出现了80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超过100多次。这充分说明了什么?【学生】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必修三第二课第一框,一起来感受党的为民情怀。【设计意图】从人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从而直接导入新课教学,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板书课标题)02.新课讲授:(总体思路)议题一:为什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性质、宗旨议题二:怎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执政理念本节课设置了三个标题的内容:第一,以人民为中心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第二,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党百年奋斗的深厚情怀;第三,以人民为中心是奋进新征程的指路明灯,来解决两个重要议题。议题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生活动】党的知识知多少,小组抽取知识盲盒并作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等重点理论知识,以及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视角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兴趣抽题游戏,将本节理论知识使学生内化于心。【教师】中国共产党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一、以人民为中心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教师】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具体表现在: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学生】观看视频《人民群众是社会创造的主体》,感悟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付出。【教师】任何时期,人民都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更是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设计意图】视频取自学生生活,配有老师的独白,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为本节知识的理解奠定基础。二、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党百年奋斗的深厚情怀。【师生集体朗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设计意图】集体朗诵震撼有力,激发了学生的精神力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着热情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讨论活动。【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依靠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派代表讲述党和人民的故事。分四个组分别从不同的历史时期说起。【设计意图】课堂讨论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体悟到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的正确性,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共产党之先进性的必然结果。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能力,学会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将历史学科知识与政治学科知识融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干出来的》,学生通过视频上的数据,感悟生活的变化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奋斗,从而坚信党的领导,主动参与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教师】过去的已成为历史,现在我们开启了新的征程。新征程上以人民为中心便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怎样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如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呢?议题二:怎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以人民为中心是奋进新征程的指路明灯。【教师】中国共产党明确新时期人民群众的需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并能够发动群众力量,依靠群众,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让老百姓走向共同富裕,感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青年学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必须走与人民群众的相结合的实践道路。【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青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讲话【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视频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坚定拥护党的领导的政治信念,给青年以希望,引导青年学生主动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重担。03.课堂练习:1.2021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回望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执政理念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③秉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标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这说明( )①满足人民的一切个人需求是发展的首要任务②全体公民是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源泉③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我国坚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04.课堂小结:课程总结:梳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同学们一起写出框架图05.作业布置:1、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为切入点论述我党的先进性,要求结合时事及生活经验,做到论点明晰、有理有据。2、制作本课的思维导图。3、预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学生在必修一已经有所接触,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本课的重点就是利用视频以及已有知识基础进行知识点整合使其系统化、理论性,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效地学习。本节课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视频、文字材料等,让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刻感受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进而理解支持认同党的为民政策,坚定地跟党走,使学生能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做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的新时代好青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