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中化学二轮专题练习:实验现象的精准描述(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中化学二轮专题练习:实验现象的精准描述(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实验现象的精准描述
一、实验现象的全面描述
1.基本原则
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顺序,结合考点,要全面描述,即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
2.答题模板
(1)溶液
①颜色由×××变成×××。
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③溶液变浑浊或生成(产生)×××色沉淀。
④溶液发生倒吸。
⑤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2)固体
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②固体逐渐溶解。
③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④(固体)颜色由×××变成×××。
(3)气体
①生成×××色(味)气体。
②气体由×××色变成×××色。
③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滴定终点的判断
答题要素:
①滴定前:滴加指示剂到样品溶液中呈现的颜色。
②滴定后:滴定达到终点后溶液的颜色。
描述格式:
滴溶液(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观色变(溶液由×××色变成×××色)→半分钟(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二、熟记重要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
1.气体间的反应
(1)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
(2)NO与O2相遇: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3)H2S与SO2相遇:有淡黄色固体出现,化学方程式:2H2S+SO2===2H2O+3S。
(4)Cl2与NH3相遇:产生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3Cl2+8NH3===N2+6NH4Cl。
2.溶液中的反应
(1)向Na2S2O3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变浑浊,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向含Fe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3)向含Fe2+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4)向苯酚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溶液变为紫色。
(5)向碘水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6)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恢复红色。
(7)向品红溶液中通入Cl2:溶液褪色,加热,溶液不恢复红色。
(8)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含Fe2+的溶液、含SO的溶液或通入SO2、C2H4、C2H2等气体:溶液紫色褪去。
(9)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0)向含Fe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11)向含Cl-(Br-、I-)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
(12)将H2S气体通入CuSO4或Pb(CH3COO)2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
(13)向NaBr(KI)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再加入CCl4溶液振荡:溶液分层,下层液体为红棕色(紫色)。
(14)将铜片加入足量稀硝酸中: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产生无色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若是浓硝酸则直接产生红棕色气体)。
(15)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再加入乙醇,又析出深蓝色晶体。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NH、Cu(OH)2+4NH3===[Cu(NH3)4]2++2OH-,析出的深蓝色晶体是[Cu(NH3)4]SO4·H2O。
1.[2022·海南,17(3)(4)(5)]磷酸氢二铵[(NH4)2HPO4]常用于干粉灭火剂。某研究小组用磷酸吸收氨气制备(NH4)2HPO4,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搅拌装置已省略)。
回答问题:
(3)装置中活塞K2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应及时关闭K1,打开K2。
(4)当溶液pH为8.0~9.0时,停止通NH3,即可制得(NH4)2HPO4溶液。若继续通入NH3,当pH>10.0时,溶液中OH-、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浓度明显增加。
(5)若本实验不选用pH传感器,还可选用______________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__时,停止通NH3。
答案 (3)平衡气压,防倒吸 倒吸 (4)NH PO (5)酚酞 无色 浅红色
解析 (3)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因此可选择打开活塞K2以平衡气压,防止发生倒吸,所以实验过程中,当出现倒吸现象时,应及时关闭K1,打开K2。(4)继续通入NH3,(NH4)2HPO4继续反应生成(NH4)3PO4,当pH>10.0时,溶液中OH-、NH、PO的浓度明显增加。(5)由(4)可知,当pH为8.0~9.0时,可制得(NH4)2HPO4,说明(NH4)2HPO4溶液显碱性,因此若不选用pH传感器,还可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通入NH3,即可制得(NH4)2HPO4溶液。
2.[2021·北京,16(1)①③]某小组实验验证“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
实验验证
实验Ⅰ.将0.010 0 mol·L-1 Ag2SO4溶液与0.040 0 mol·L-1 FeSO4溶液(pH=1)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
实验Ⅱ.向少量Ag粉中加入0.010 0 mol·L-1Fe2(SO4)3溶液(pH=1),固体完全溶解。
①取Ⅰ中沉淀,加入浓硝酸,证实沉淀为Ag。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组同学采用电化学装置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验证。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写出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固体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 ③a:石墨电极(或Pt电极) b:酸性FeSO4溶液[或酸性Fe2(SO4)3溶液或酸性FeSO4与Fe2(SO4)3的混合溶液] c:AgNO3溶液 组装好装置后,闭合开关K,当灵敏电流表指针不动时,向左池加入较浓Fe2(SO4)3溶液,指针偏转,向右池加入较浓AgNO3溶液,指针反向偏转
3.(2023·上海嘉定一模)探究绿矾的热分解产物,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固体变红棕色,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由蓝色变为红色
解析 在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吸水,生成硫酸铜晶体,SO3、SO2都是酸性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4.(1)某学生用0.150 0 mol·L-1 NaOH溶液测定某未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未知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标准H2C2O4溶液,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碘液(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选用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当滴入最后半滴酸性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3)淀粉溶液 当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时,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5.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1)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 1。
(2)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产生白烟 由于B中压强小,HCl进入B瓶与NH3化合生成NH4Cl白色固体小颗粒
(2)烧杯中的石蕊溶液倒吸入B瓶,溶液变为红色
6.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将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止水夹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 (1)Y管中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K2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答案 (1)红棕色慢慢变浅
(2)8NH3+6NO27N2+12H2O
(3)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4)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 结合实验条件可知反应为8NH3+6NO27N2+12H2O,NO2为红棕色气体,发生反应后变成无色气体,因此现象为红棕色逐渐变浅。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Y管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因此产生倒吸现象。
7.碱式氯化铜为绿色或墨绿色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溶于稀酸和氨水,在空气中十分稳定。
模拟制备碱式氯化铜:向CuCl2溶液中通入NH3和HCl,调节pH至5.0~5.5,控制反应温度于70~80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有导气、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在三颈烧瓶内除观察到溶液蓝绿色褪去,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球形)干燥管 防倒吸
(2)有大量墨绿色固体产生 三颈烧瓶中有白烟 干燥管中有液体先上升后下降实验现象的精准描述
一、实验现象的全面描述
1.基本原则
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顺序,结合考点,要全面描述,即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
2.答题模板
(1)溶液
①颜色由×××变成×××。
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③溶液变浑浊或生成(产生)×××色沉淀。
④溶液发生倒吸。
⑤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2)固体
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②固体逐渐溶解。
③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④(固体)颜色由×××变成×××。
(3)气体
①生成×××色(味)气体。
②气体由×××色变成×××色。
③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滴定终点的判断
答题要素:
①滴定前:滴加指示剂到样品溶液中呈现的颜色。
②滴定后:滴定达到终点后溶液的颜色。
描述格式:
滴溶液(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观色变(溶液由×××色变成×××色)→半分钟(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二、熟记重要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
1.气体间的反应
(1)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
(2)NO与O2相遇: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3)H2S与SO2相遇:有淡黄色固体出现,化学方程式:2H2S+SO2===2H2O+3S。
(4)Cl2与NH3相遇:产生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3Cl2+8NH3===N2+6NH4Cl。
2.溶液中的反应
(1)向Na2S2O3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变浑浊,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向含Fe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3)向含Fe2+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4)向苯酚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溶液变为紫色。
(5)向碘水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6)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恢复红色。
(7)向品红溶液中通入Cl2:溶液褪色,加热,溶液不恢复红色。
(8)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含Fe2+的溶液、含SO的溶液或通入SO2、C2H4、C2H2等气体:溶液紫色褪去。
(9)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0)向含Fe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11)向含Cl-(Br-、I-)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
(12)将H2S气体通入CuSO4或Pb(CH3COO)2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
(13)向NaBr(KI)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再加入CCl4溶液振荡:溶液分层,下层液体为红棕色(紫色)。
(14)将铜片加入足量稀硝酸中: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产生无色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若是浓硝酸则直接产生红棕色气体)。
(15)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再加入乙醇,又析出深蓝色晶体。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NH、Cu(OH)2+4NH3===[Cu(NH3)4]2++2OH-,析出的深蓝色晶体是[Cu(NH3)4]SO4·H2O。
1.[2022·海南,17(3)(4)(5)]磷酸氢二铵[(NH4)2HPO4]常用于干粉灭火剂。某研究小组用磷酸吸收氨气制备(NH4)2HPO4,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搅拌装置已省略)。
回答问题:
(3)装置中活塞K2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应及时关闭K1,打开K2。
(4)当溶液pH为8.0~9.0时,停止通NH3,即可制得(NH4)2HPO4溶液。若继续通入NH3,当pH>10.0时,溶液中OH-、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浓度明显增加。
(5)若本实验不选用pH传感器,还可选用______________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__时,停止通NH3。
2.[2021·北京,16(1)①③]某小组实验验证“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
实验验证
实验Ⅰ.将0.010 0 mol·L-1 Ag2SO4溶液与0.040 0 mol·L-1 FeSO4溶液(pH=1)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
实验Ⅱ.向少量Ag粉中加入0.010 0 mol·L-1Fe2(SO4)3溶液(pH=1),固体完全溶解。
①取Ⅰ中沉淀,加入浓硝酸,证实沉淀为Ag。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组同学采用电化学装置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验证。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写出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3·上海嘉定一模)探究绿矾的热分解产物,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固体变红棕色,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某学生用0.150 0 mol·L-1 NaOH溶液测定某未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未知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标准H2C2O4溶液,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碘液(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选用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1)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 1。
(2)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将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止水夹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 (1)Y管中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K2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7.碱式氯化铜为绿色或墨绿色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溶于稀酸和氨水,在空气中十分稳定。
模拟制备碱式氯化铜:向CuCl2溶液中通入NH3和HCl,调节pH至5.0~5.5,控制反应温度于70~80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有导气、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在三颈烧瓶内除观察到溶液蓝绿色褪去,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