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学案(含习题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学案(含习题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班级 姓名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2024.4
〓〖学习目标·领航〗〓
1.理解肯定与否定的含义和辩证关系,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
2.掌握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双重性、要求。
3.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新知预学·启航〗〓
◆第1部分◆ 阅读教材85-91页,在课本标出以下问题或知识点,序号自拟,勾画标注每一段。
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是什么?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是什么?
2.如何理解辩证否定的双重性?坚持辩证否定观的要求是什么?
3.感性具体的含义是什么?感性具体有什么局限?
4.思维抽象的含义是什么?思维抽象的环节有哪些?思维抽象有什么局限?
5.思维具体的含义是什么?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起点、桥梁、终点)是什么?
6.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这三个不同思维阶段的关系是什么?
◆第2部分◆ 完成以下教材内容批注。
1.P85问题 简单地肯定了维生素的作用,忽视了事物自我否定的方面,将肯定的方面与否定的方面完全割裂开来,静止、孤立、片面地看待维生素的作用,是形而上学否定观,属于形而上学思维。
2.P86问题 坚持辩证否定观,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正确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肯定其合理成分,舍去其不合理成分,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3.P87问题1 运用辩证否定观来认识和动迁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辩证的否定抛弃旧事物中的糟粕,同时对旧事物的合理因素进行保留;但不是原封不动地搬到新事物中, 而是经过改造进而容纳到新事物中。
4.P87问题2 最初印象:对学校某一方面的认识,或者对学校外在形象的整体反映,这些都是感性具体的认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是一种不完全的认识。 现在的看法:可能认识到学校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等,更接近对学校的本质的认识,这是一个思维抽象的过程。
5.P88问题1 思维过程具有抽离性,思维目标具有纯粹性,思维表达具有简洁性、理想性。
6.P88问题2 〖材料前两行…现象…现象〗人类对电磁的认识处于感性具体阶段 〖第二行…定律…更加系统〗人类对电磁的认识已达思维抽象阶段 〖……电动机…新技术……〗人类对电磁的认识升至思维具体阶段
7.P88问题3 从思维运动的角度,人的认识的发展道路(发展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马克思将认识发展的历程概括为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的“第一条道路”指的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第二条道路”指的是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的过程。(注意课本91页马克思的名言)
◆第3部分◆构建本课思维导图,简明清晰,可用大括号、方框、圆框、线条等形状,可制成彩色。
〓〖课堂探究·巡航〗〓
【探究1】中医的优势:在治疗理念方面,中医是一种更加整体、更加先进、效果更优的治疗技术,它将人体作为一个有尊严的生命,进行整体效益更优的治疗。这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个性化、人性化、整体化的治疗相较于批量复制的机械化、分割化、强损伤化治疗明显更加符合社会的前进方向。
中医的劣势:中医治疗往往无法给出像西医一样精确的认知,传统的中医主要依靠经验的积累,中医对于人体病因的阐述方式与西医相比,会让部分人觉得更加抽象、含糊,比如“气”“经络”等概念,这样的描述往往因为无法得到现代科学的解释,而让患者产生不安感,很多人因此对中医有一种不信任感。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已经用客观事实证明,中医治疗是有效的,我们不能因为现代的科技能力无法对中医进行科学的解释,就将其归为“不科学”的范畴,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地去研究中医治疗的科学原理。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理解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探究2】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虽然我国传统产业存在技术更新缓慢、劳动力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但我国传统产业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成熟的工艺体系,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械、食品等领域,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运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知识,谈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如何看待传统产业。
【探究3】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资源统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村全面进步。要求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
2023年2月,《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全面总结了2021年以来数字乡村建设情况,指出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和数字急民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效。
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更全面、更具体的要求。强调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本地发展实际,以信息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探索形成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
〓〖检测巩固·续航〗〓
1.黑格尔说,人们总以为肯定和否定有绝对的区别,其实两者是相同的。我们甚至可以称肯定为否定,也可以称否定为肯定。譬如说一条往东的路同时也是一条往西的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和否定没有界限,肯定即否定,否定即肯定 B.有些事物包含着肯定因素,另有一些事物则包含着否定因素 C.肯定与否定互为条件,且只存在于它们的联系中 D.处理复杂问题,既不能持肯定态度,也不能持否定态度
2.2023年11月17日至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主办的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回望历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1000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把药物分为16部,包括60类,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丰富了本草学知识。这表明()
①肯定比否定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是较高的环节 ②要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对旧事物既肯定又否定 ③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 ④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了本草学知识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个领域发展战略,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这是整体性思考问题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这是相容的选言判断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洞察时与势、把握稳和进、明晰立和破,保持定力、站稳脚跟,坚定信心、务实前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在新的一年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进”是“稳”的动力和方向,“进”要把握适度原则 ②行稳方能致远,“稳”是“进”的充分必要条件 ③“破中有立,立中有破”表明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等同的
④没有真正实现“立”也就不能真正实现“破”,“立”是“破”的延续与升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十年来,三地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两翼”联动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①坚持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 ②坚持了对以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③连续性的积累为间断性提供了必要准备 ④坚持辩证思维,科学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为了研究的方便,物理学家提出了质点的概念。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一个点,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研究问题时用质点代替物体,可不考虑物体上各点之间运动状态的差别,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说明()
①理想化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②纯粹理想化的状态是真实存在和可以观测的 ③提纯能够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 ④分离无需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认为相持阶段将是转变敌我态势的枢纽。作出这一论断经历了思维抽象,其中()
①关注战争发展的阶段性属于思维分离环节 ②研究每个阶段的规律属于思维提纯的环节
③用阶段来表达对战争进程的思考是简略化 ④提出持久战结论是对战争进程的纯然构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该是()
①某一认识领域里最复杂、最高级的概念 ②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整个世界的一切矛盾 ③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④扩展后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又成为一头完整的牛。对上述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①对牛外部特征的直观认识是“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感性具体 ②“庖丁解牛,目无全牛”阶段是“既知其表又知其里”的思维抽象 ③清楚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是“知道其表里关系”的思维抽象 ④庖丁对牛的认识是由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新农村”体验探究活动。按照规划,学校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进行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思考,一步步加深对新农村的认识。体验活动结束后,学校要求学生给新农村下一个自己的定义。通过这一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懂得()
①人们通过感性具体形成对事物的零散的、片面的认识 ②思维抽象是在理性认识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 ③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要从实际出发认识事物 ④认识发展是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3年12月,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活动中,“振”和“危”分别当选为年度国内字和国际字。“振”是上升的趋势,是奋起的姿态。无论国家还是个体,这是面对挑战、遭遇风雨时应该具有的精神。“危”表明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囗,在危机中育新机,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才能营造一个公道、美好的世界。由此可见,“振”与“危”是()
A.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且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B.人们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触及该年度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结果 C.人们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抽象对年度国内外形势的简略化表述 D.对年度国内外形势的完全归纳,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12.“嫦娥石”是一块直径接近7厘米、质量近40克的月球样品。研究人员对嫦娥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其富含斜方辉石、铁橄榄石等成分;又对“嫦娥石”的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了解到岩石的衰变历史和岩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并确定“嫦娥石”年龄约为37亿年左右,从而揭示了地月系统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形成。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通过分离和提纯环节,完成了对“嫦娥石”的思维具体认识 ②对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定量分析,力图精确认识“嫦娥石”结构 ③运用辩证分合的方法,形成了对“嫦娥石”相对完整的认识 ④研究“嫦娥石”来揭示地月系统的形成,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在古生物领域,传统的认识是最早的恐龙产“硬壳蛋”,2020年,美国学者利用统计学方法推测,认定恐龙的共同祖先所产的是“软壳蛋”,近日,中国研究团队历时8年,收集了爬行动物210个类群,并对所有类群的蛋壳类型和蛋壳厚度等指标进行了统计,最终确定最早的恐龙蛋是“革质蛋”,为人们科学认识恐龙蛋的演化和繁殖策略提供了新的依据。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这个过程 ②美国学者采用的统计学推测方法是归纳分析方法,具有或然性 ③中国学者收集多个类群,通过对比更多的考察对象以提高推理的可靠性 ④中国学者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推理获得的结论具有必然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巡航〗〓
【探究1】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二者是对立的。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中医的优势是其肯定方面,劣势是其否定方面,中医的优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医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③二者又是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中医可通过加强中医药科研实现自我革新。
④根据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对中医作简单的否定和肯定都是错误的,应该积极研究中医治疗的科学原理,推动中医的发展。
【探究2】
①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要坚持辩证的否定,对旧事物否定的同时对合理因素进行肯定与保留,并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②我们要看到传统产业集中在轻工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意义重大,要重视传统产业,因此不能简单退出;同时要打破原有落后的生产方式,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探究3】
①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过程。
②感性具体是一个直观的整体表象。指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立足于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探索,在诸多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积累了的数字乡村建设的大量经验,完成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③《通知》深化了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认识,提出了更全面、更具体的要求,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形成对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断增强内生动力。
〓〖检测巩固·续航〗〓
1.C。A: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因此肯定与否定有界限,A说法错误。
B: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因素和否定性因素,B说法错误。
C:“我们甚至可以称肯定为否定,也可以称否定为肯定”,这说明肯定的东西与否定的东西,在本质上是彼此互为条件的,并且只是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中,C说法正确。
D: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的否定一切,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C。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①表述错误。
②: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1000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这表明要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对旧事物既肯定又否定,②符合题意。
③: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不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③表述错误。
④: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把药物分为16部,包括60类,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丰富了本草学知识,这表明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本草学知识的发展,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B。①: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个领域发展战略,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这说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这是整体性思考问题,①符合题意。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属于联言判断,②说法错误。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性质进行描述,没有犯比喻定义的错误,③排除。
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这说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4.B。①: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进”是“稳”的动力和方向,“进”要把握适度原则,①正确。
②:充要条件是有某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行稳方能致远,但“稳”不是“进”的充分必要条件,“进”还收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②错误。
③: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并不表明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等同的,③错误。
④:先立后破,没有真正实现“立”也就不能真正实现“破”,“立”是“破”的延续与升华,④正确。故本题选B。
5.D。①:认识发展的基本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①表述错误。
②:辩证否定对以往既肯定又否定,对现实也是既肯定又否定,而不是对以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表述错误。
③: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这表明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连续性的积累为间断性提供了必要准备,③符合题意。
④: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推动“两翼”联动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这表明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坚持辩证思维,科学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6.A。①: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①正确。
②:纯粹理想化的状态并不真实存在,②错误。
③: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不考虑物体上各点之间运动状态的差别”意味着在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是在提纯,③符合题意。
④:分离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不是无需考虑。材料也并不是在说明“无需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也就不反映分离,④排除。故本题选A。
7.A。①③:关注战争发展的阶段性属于思维分离环节,用阶段来表达对战争进程的思考是简略化,①③说法正确。
②:提纯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实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研究每个阶段的规律属于思维抽象的环节,而不是思维抽象中提纯的环节,②不符合题意。
④:提出论持久战结论是对战争进程的认识,不是纯然构想,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8.B。①②: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不是整个世界的一切矛盾,故①②说法错误。
③④: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把这个“胚芽”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故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
9.A。①:“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从何处下刀”,说明对牛外部特征的直观认识是“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感性具体,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说明“庖丁解牛,目无全牛”阶段是“既知其表又知其里”的思维抽象,②符合题意。
③:清楚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是“知道其表里关系”的思维具体,而不是思维抽象,③错误。
④:庖丁对牛的认识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错误。故本题选A。
10.D。①:人们通过感性具体形成的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而不是对事物的零散的、片面的认识,①错误。
②:思维具体是在理性认识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②错误。
③:这一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要从实际出发认识事物,在体验中进行思考,一步步加深对新农村的认识,③符合题意。
④: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会形成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这是感性具体;在生活体验中进行思考,通过思维抽象,一步步加深对新农村的认识,会形成对新农村的零散的有关本质的认识;体验活动结束后,给新农村下一个自己的定义,认识发展到了思维具体,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认识发展是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1.C。A:全异关系意味着两个概念之间没有交集,但在这里,“振”与“危”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它们都是对年度国内形势的描述,只是侧重点不同,A说法错误。
B:“振”与“危”这两个字虽然包含了人们的思考和判断,但它们更多地是对年度形势的简略描述,而不是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深入揭示,B说法错误。
C:在“汉语盘点2023”活动中,“振”和“危”分别当选为年度国内字和国际字。“振”与“危”是基于人们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抽象对年度国内外形势的简略化表述,C符合题意。
D:“振”与“危”只是对年度形势的一种概括,但没有完全归纳所有的情况,所以不是完全归纳,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2.D。①:分离和提纯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环节,而不是思维具体,①表述错误。
②: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对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定量分析,是研究其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应该是通过结构综合的方法精确认识“嫦娥石”的结构,②表述错误。
③:研究人员对嫦娥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其富含斜方辉石、铁橄榄石等成分;又对“嫦娥石”的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了解到岩石的衰变历史和岩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并确定“嫦娥石”年龄约为37亿年左右,这里运用辩证分合的方法,形成了对“嫦娥石”相对完整的认识,③符合题意。
④:“嫦娥石”是一块月球样品,研究人员通过对嫦娥石的详细研究揭示了地月系统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形成,这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3.C。①:人的认识总是要经历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这个过程,①说法错误。
②:由材料可知美国学者采用的统计学推测方法是归纳分析方法,且归纳法结果具有或然性,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学者收集多个类群”可知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方法,我们可通过尽可能多的考察认识对象,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并未涉及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且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是辩证分析的方法,不是逻辑推理的方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