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点总结 学案-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哲学知识点总结 学案-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1. 世界观的含义、特点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2)特点:世界观人人都有,可以自发形成
2.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 方法论的含义: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4.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5.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7. 注:①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错的×
②哲学和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即正确和错误之分;
具体科学起具体指导作用;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三个形态名称注意把握)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把原子、元素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物质的概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①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②代表人物:王守仁、陆九渊、贝克莱
客观唯心主义:①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②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老子,朱熹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②但是哲学上只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③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第三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科学前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3.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统一):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课本关于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具体解释关注一下,容易出客观题)
一、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2.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3)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运动的规律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总的联系观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②系统具有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③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的功能不是要素的简单相加
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总的发展观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②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③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①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要求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统一。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①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统一。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的特点(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③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认识的特点(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③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观
1.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社会意识。
2.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则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要求我们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③要求我们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使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4.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⑤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二)价值观、人生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1)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3)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起阻碍作用。
(4)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关系原理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个体差异性。
(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①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