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科学期中专题07 空气与氧气(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八下科学期中专题07 空气与氧气(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科学专题07 空气与氧气
1.有些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决定了实验的成功和安全。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先后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将试管固定好,再放置酒精灯的位置
B.先向试管中加高锰酸钾,后检查气密性
C.先将导管伸入集满水的集气瓶,后加热
D.先从水槽里将导管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2.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  )
A.制取氧气 B.贮存O2
C.检验氧气 D.收集氧气,氧气从b端进入
3.空气、水、燃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
D.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常用作保护气,冷冻剂,炸药制作等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一样,属于分解反应
D.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元素,而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是一样的
6.下列现象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的是(  )
A.雨、雪、雾等天气现象
B.放在空气中的薯片会变软
C.冬天,打开热水瓶盖时,瓶口会出现“白雾”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外壁上会“出汗”
7.很多科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水的作用 吸收放出的热量 提供所需的温度,隔绝空气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观察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确定其中氧气体积
A.A B.B C.C D.D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
(1)组装该装置时,下列仪器用品的组装顺序是    (填序号)。
①试管 ②铁架台 ③酒精灯 ④木块
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时,没有复燃。原因可
能是   (选填字母)。
A.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前没有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B.有气泡冒出时立即进行收集
C.导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
D.收集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9.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②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③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只需写一个理由)。
④如图是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和氮气(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则液体B的主要成分是    (填“液氧”或“液氮”)。
10.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如图。
(1)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的类型为    。
(3)实验结束时,若没有把导管移出水面,就熄灭酒精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11.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小科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待红磷完全燃烧,火焰熄灭后,充分冷却,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    。
(2)根据该思维模型,本实验是通过    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
12.分析硫、碳、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回答问题。
(1)从操作角度,三种物质都要自上而下    (填“快速”或“缓慢”)伸入氧气瓶中:铁丝燃烧实验中,需要在火柴快要燃尽时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其目的是    。
(2)从现象角度;在空气中点燃硫时,观察到淡黄色固体熔化后,燃烧发出    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碳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的固体,此黑色的固体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
(3)从装置角度: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是否放入水及放入水的原因各不相同,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放入少许水的目的是:   。
1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甲中,能看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实验乙中,能看到大量白雾产生
C.实验丙中,能看到火星四射、黑色固体产生
D.三个实验中水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14.实验室若直接用30%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下列装置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15.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16.将盛满氧气且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砂)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盘,关闭止水夹。调至平衡。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塞紧瓶塞,然后分别设法将其点燃,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a),此时的天平(  )
A.偏向左 B.偏向右 C.仍处于刻度盘中央 D.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17.为了更好地理解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图1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变化
B.BC段压强变化仅跟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有关
C.为了使EF段数据与AB段相等需要最终调节右侧容器水量使两侧液面相平
D.DE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打开活塞,水倒吸进广口瓶
18.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和空气的体积约是(  )
A.20 mL和80 mL B.40 mL和60 mL
C.50 mL和50 mL D.60 mL和40 mL
19.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20.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如图甲所示,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    (选填字母)。
A.过氧化氢溶液 B.高锰酸钾 C.二氧化锰 D.氯酸钾
(2)在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时,以下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
B橡皮导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
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
D.实验中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
E.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21.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混合物的方法进行了制取氧气的研究,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图中曲线c表示的质量变化代表的物质是    ;
(2)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大致变化过程是    。
22.追寻科学家的足迹,一起了解氧气的发现史。(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均有毒性)
(1)1773年,舍勒用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碳酸银等物质都能制得氧气。从物质组成角度分析:加热上述物质均可制得氧气的原因是    。
(2)之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如图装置,把少量的汞放入如图所示的曲颈瓶中,连续加热12天后,发现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容器中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五分之一。随后他又将产生的红色粉末收集于另一容器中并加强热,发现又生成了汞和另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体积恰好等于之前曲颈瓶中空气减小的体积。
拉瓦锡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可多选)。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23.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中,有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活塞的玻璃容器,容器内放了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并将其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可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活塞应停在约    刻度处。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    。
24.利用图甲所示的教材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选用红磷作为药品是最佳选择吗?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准备如图乙的玻璃容器,顶部用密封盖密封后,将该容器浸没在水中。
②将氧气传感器(能实时显示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固定在容器内壁,并装入足量的红磷。
③用激光笔点燃红磷,红磷剧烈燃烧,观察并记录氧气传感器所显示的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
④用白磷替换红磷重复上步骤①~③。
⑤换用食品脱氧剂(可以直接与氧气反应,无需点燃的物质)重复上述步骤①~③。
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三种物质氧化时容器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
(1)步骤①中将玻璃容器浸没水中的目的是    。
(2)装置甲中150毫升集气瓶中装入的水,量筒内装有50毫升水,根据图丙的实验数据,用红磷做实验,理论上实验结束后量筒内剩余的水为    毫升。
(3)根据该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用图甲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你会选用哪种药品,并说明理由:   。
25.稀有气体的发现,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很小的小气泡。
材料二: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而从氨气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克/升,两者相差0.0064克/升。重复实验,发现两者的密度总是维持这样的差值。瑞利对此展开探究,经反复试验,最终发现了氩气。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模拟卡文迪许的实验,将空气依次通过A、B、C、D等装置,最后在E装置中收集到少量气体,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
(2)根据瑞利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否来源于实验误差,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3)稀有气体的发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下列是当代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其中发现史中相关证据解释合理的有    。
选项 事实或现象 证据解释
A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很小 卡文迪许除去空气中O2、N2后,留下体积很小的小气泡
B 氦气可用作飞艇中的填充气体 莱姆赛用钇铀矿放在硫酸中加热得到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很小的氦气
C 氪气、氖气和氙气的密度不同 莱姆赛用蒸馏法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氪气、氖气和氙气三种气体
26.某同学利用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选用5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射夹,观察现象。(中间的连接管内空气体积忽略不计)
(1)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7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2)若实验成功,可观察到活塞前缘最终停留在    mL刻度处。
【拓展延伸】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2)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3)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    的变化趋势。
(4)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3中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
1.解:A、先放置酒精灯的位置,再将试管固定好,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高锰酸钾,以避免装入高锰酸钾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先加热,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满水的集气瓶,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先从水槽里将导管移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解:A、图中实验,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会导致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需要纠正,故选项正确。
B、贮存氧气时,毛玻璃片粗糙的一面向下,能防止气体逸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需要纠正,故选项错误。
C、检验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需要纠正,故选项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氧气从b端进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需要纠正,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解:(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
(2)①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8: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②在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镁离子。
③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该选项说法正确;
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净化后的水中仍然含有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3)①CO和H2可转变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1)供给呼吸;C;
(2)①8:1;
②肥皂水;Ca2+、Mg2+
③D;
(3)①CO+2H2CH3OH;
②CO2。
4.解:A、液态氧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的燃料,说法错误;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水中溶解有氧气,而不能证明氧气极易溶于水,说法错误;
C、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说法错误;
D、空气主要是由氮气与氧气组成的,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因此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说法正确。
故选:D。
5.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常用作保护气,A错误;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正确;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一样,该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错误;
D、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水本身含有氧元素,D错误;
故选:B。
6.解:A、雨、雪、雾等天气现象,能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故A错误;
B、薯片会变软,说明薯片能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能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故B错误;
C、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不能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故C正确;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外壁上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华形成的,能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7.解: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因此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该选项不正确。
B、水的作用是提供所需的温度(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空气,该选项正确。
C、水的作用是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该选项正确。
D、水的作用是观察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确定其中氧气体积,该选项正确。
故选:A。
8.解:(1)组装该装置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故图中仪器用品的组装顺序是铁架台、木块、酒精灯、试管所以下列仪器用品的组装顺序是②④③①;
(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说明集气瓶内没有氧气或者氧气的浓度很小;
A.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前没有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可能会使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但收集到的氧气会很纯,故A错误;
B.有气泡冒出时立即进行收集,会导致集气瓶内氧气的浓度很小,故B正确;
C.导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会使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但收集到的氧气会很纯,故C错误;
D.收集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会使收集到的氧气中含有空气,导致集气瓶内氧气的浓度很小,故D正确。
故选:BD。
故答案为:(1)②④③①;
(2)BD。
9.解: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则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②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③红磷消耗氧气,则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若结果小于五分之一,可能原因为红磷少,装置中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装置漏气,冷却过程中有空气进入集气瓶中。
④由于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则液氮先气化,即气体A为氮气,液体B为液氧。
故答案为:①氧气;
②水蒸气;
③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红磷少或装置漏气;
④液氧。
10.解:(1)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故答案为:集气瓶;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新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分解反应;
(3)实验结束时,若没有把导管移出水面,就熄灭酒精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冷水倒吸,试管炸裂;故答案为:试管炸裂。
11.解:(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待红磷完全燃烧,火焰熄灭后,充分冷却,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故答案为: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
(2)根据该思维模型,本实验是通过减少质量的方式来减小集气瓶中的气压的;故答案为:减少质量。
12.解:(1)硫、碳和铁丝这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为充分利用氧气使可燃物完全燃烧,应该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由于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较低,铁丝在炽热的酒精灯火焰上并不能燃烧,将螺旋状细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点燃后,如果立即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火柴的燃烧既消耗氧气又产生二氧化碳,使铁丝无法正常燃烧;
(2)硫在空气中点燃时,先熔化成液态,然后发生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则燃烧得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生成的熔融状态的四氧化三铁温度很高,溅落后会炸裂瓶底,故需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吸收热量或铺一薄层细沙将其与瓶底隔开。
故答案为:
(1)缓慢;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使铁丝燃烧现象不明显;
(2)淡蓝;四氧化三铁;
(3)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13.解:A、实验甲中,能看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乙中,能看到大量的白烟产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丙中,能看到火星四射、黑色固体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三个实验中水的作用不都是一样的,甲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乙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丙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解:用分液漏斗加过氧化氢溶液,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到水中,可以降低浓度,且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的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所以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C。
故选:C。
15.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且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图象符合变化过程,故选项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的质量应不断减少,直至完全反应,图象不符合变化过程,故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高锰酸钾中含有锰元素,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从0开始,图象不符合变化过程,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才会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并不是开始加热就产生氧气,图象不符合变化过程,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6.解: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并冷却至室温,左边瓶内气压小于右边瓶内气压,打开弹簧夹(a),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左瓶,此时的天平指针偏向左。
故选:A。
17.解:A、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浓度是不断减小的,所以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变化,故A说法正确;
B、BC段压强变化,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红磷燃烧放热导致的压强增大比消耗氧气导致的压强减小更明显。所以该段压强呈增大趋势,故B说法错误;
C、EF段压强变化不大,表示反应结束后恢复至室温,为了使EF段数据与AB段相等需要最终调节右侧容器水量使两侧液面相平,故C说法正确;
D、DE段压强迅速增大,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打开活塞,水倒吸进广口瓶,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8.解: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需要收集氧气50mL,收集空气50mL,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空气中的氧气体积=50mL×=10mL,所以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和空气的体积约是50 mL和50 mL;
故选:C。
19.解:(1)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2)结合曲线可知,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的幅度大于氧气减少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
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的幅度大于氧气减少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
20.解:(1)由图可知,实验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反应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故用到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故选:CD;
(2)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高锰酸钾不能完全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偏少,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故A说法正确;
B、橡皮导管不伸入量筒底部,生成的氧气不易溶于水,在水中以气泡的形式上升,也能顺利进入量筒,故B说法错误;
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保证量筒中与试管中压强保持一致,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故C说法正确;
D、为了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刚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故D说法错误
E、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故E说法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1)CD;
(2)AC。
21.解:(1)由图像可知,b物质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分解,因此b代表高锰酸钾,a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分解,因此a代表氯酸钾,c物质是在氯酸钾分解时才开始产生的,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其质量不再改变,由氯酸钾、氯化钾、氧气之间的质量关系可知,c代表氯酸钾分解产生的氯化钾;故答案为:氯化钾;
(2)加热到t1℃时,高锰酸钾首先分解产生氧气,然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到t2℃时分解生成氧气,且氯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更多,速率更快,大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生成氧气的速率变缓,当t3℃时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示可知,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2.解:(1)舍勒用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碳酸银等物质都能制得氧气,从物质组成角度分析:加热上述物质均可制得氧气的原因是这些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2)A.汞是重金属,实验过程中可能有污染,故A错误;
B.汞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故B正确
C.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实验中生成的化合物是氧化汞,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故C正确;
D.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容器中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五分之一,汞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故D正确。
故答案为:(1)这些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2)BCD。
23.解: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待白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活塞移动,减小的体积约占容器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活塞应停在约4刻度处;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消耗完容器中的氧气,故答案为: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消耗完容器中的氧气。
24.解:(1)步骤①中检查气密性时,将玻璃容器浸没水中,如果观察到容器内出现水或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气密性不好。
(2)装置甲内空气的体积为150mL×(1﹣)=120mL,根据丙图可知,使用红磷最终消耗的氧气体积为120mL×(21%﹣7%)=16.8mL,那么实验结束后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50mL﹣16.8mL=33.2mL;
(3)根据该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用图甲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①我会选择食品脱氧剂,因为其能耗尽密闭容器内的氧气且不需要点燃,②我会选择白磷,因其耗时最短,③我会选择红磷,因其着火点、燃烧时间较适宜。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33.2;
(3)食品脱氧剂,因为其能耗尽密闭容器内的氧气且不需要点燃或白磷,因其耗时最短或红磷,因其着火点、燃烧时间较适宜。
25.解:(1)铜粉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2)由题意可知,重复实验,发现两者的密度总是维持这样的差值,则瑞利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不是来源于实验误差。
(3)A、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很小的小气泡,说明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含量很小。
B、莱姆赛用钇铀矿放在硫酸中加热得到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很小的氦气,由于氦气的密度小,则氦气可用作飞艇中的填充气体。
C、莱姆赛用蒸馏法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氪气、氖气和氙气三种气体,说明氪气、氖气和氙气三种气体的沸点不同,而不是密度不同。
故答案为:
(1)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2)不是,通过重复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维持相同的差值;
(3)AB。
26.解:(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且结合操作可知,目的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则打开弹簧夹后,由于试管中的气体减小,压强减小,注射器的空气会进入试管中,且进入的空气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50mL的试管中氧气的体积为,则若实验成功,可观察到活塞前缘最终停留在10mL刻度处。
(3)由于红磷燃烧放热,而熄灭后装置中的温度又慢慢降低,而氧气含量先不断减小,后不变,则结合图可知,Y曲线先升高后降低,表示温度。
(4)由于Z曲线先减小,则表示氧气的含量,由图可知,刚开始时,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则会使装置中的压强增大,虽然氧气含量减小会导致装置中的压强减小,但由于增大幅度大于减小幅度,则AB段压强增大。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气密性;
(2)10;
(3)温度;
(4)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导致压强增大的幅度大于减少的气体导致压强减小的幅度。
基础精炼
拔高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