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一轮专题复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科学一轮专题复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专题复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储存能量
B.蔬菜大棚夜间进行光照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C.储藏粮食的仓库留有通风窗,是为了促进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
D.栽培绿植的花盆底部通常有小孔,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2.如图表示某植物叶片所处的状态,由此可知该叶片正在进行的生理过程(  )
A.仅有光合作用
B.仅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仅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以上三种作用都有
3.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箔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去掉铝箔,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  )
选项 遮光部位 未遮光部位
A 不变蓝 不变蓝
B 不变蓝 变蓝
C 变蓝 不变蓝
D 变蓝 变蓝
A.A B.B C.C D.D
4.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能阻挡灰尘,清洁空气
B.②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C.⑥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D.①②③④⑤⑥共同组成呼吸道
5.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肺泡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B.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C.外界气体进入肺的路线:鼻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D.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6.如图是一个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的原理是(  )
A.呼吸作用 B.渗透作用 C.扩散作用 D.交换作用
7.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的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氧气,在组织细胞内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图中b代表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心脏,一次肺
C.过程①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D.完成过程③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8.花浇水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使细菌能大量繁殖,导致根烂掉
D.根吸收的水分过多而死亡
9.新冠病毒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对于重型及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出现全部或局部纤维化,肺也就全部或局部不能扩张和回缩,从这一点来看,这会影响呼吸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D.组织中气体交换
10.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交换时,如图能正确反应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为小应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中种子均需消毒处理
B.②中种子经过“浸过水”处理,呼吸作用会加强
C.③中种子经过“已煮熟”处理,呼吸作用会加强
D.②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12.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乙实验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丙实验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D.丁实验说明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13.我市推行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如图)。采用该技术后,玉米基本不减产,每亩地还能增产200多斤大豆。已知大豆根内部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为玉米提供氮肥。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作物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就会越高
B.玉米和大豆间作能更充分地利用光照
C.两种植株高矮差距较大,可确保良好的通风
D.玉米根吸收的氮肥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到叶等其他部位
14.小明用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细胞无绿体)进行“绿色植物在阳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则对叶片进行脱(银边部分)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会变蓝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如图的式子中,①②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两项生理活动,a、b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①②不能在同一细胞中进行
C.①所需的a物质和水都由生理活动②提供
D.②所释放的能量是b物质中储存的能量
二、填空题
16.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金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是他的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气体进出的过程;图三是他进行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图中A、B、C、D、E是曲线上的五个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膈肌由②状态向①状态转变时,对应图二中气体进出的过程是    (选填“a”或“b”),此时对应图三中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值曲线的    段(选填“ABC”、“BCD”或“CDE”)。
(2)小金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三A点到E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    (选填字母)。
A.漫步 B.跑步 C.看书 D.睡觉
17.图中的图1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图2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在图1的d点处,此时肺内气压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大气压。当胸廓变化处于图2的B状态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反映于图1中的    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18.科学课上,某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呼吸模型。
(1)图中气球模拟的人体器官是    。
(2)若要用该模型演示呼气的过程,则同学对橡皮膜的操作为    。
(3)老师认为,该模型能帮助我们直观地认识呼气和吸气的原理,但在材料选择上也对我们形成正确的人体结构特征造成了影响,请指出一处不合现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
19.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甲图,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1)CO2进入到叶片中发生的主要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图乙表示某一植株一天内不同时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强度。在不同时刻从该植物上取下大小相同的一片叶圆片烘干称其质量,如图丙,则测得质量最大的取片时刻为    。
A.8点 B.11点 C.17点 D.19点
20.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往盛有水草的锥形瓶里加入二氧化碳释放剂(假设能保持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恒定),关闭活塞,将装置置于光照下一段时间,水草表面不断有气泡产生,实验过程中U形管左侧的液柱会    (选填“下降”“不变”或“上升”)。
(2)用这种装置实际测得的淀粉增加量要小于该过程中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量,理由是    。
三、探究题
21.豆芽是我们常见的营养丰富的蔬菜之一,生产和运输均须避光。如果暴露在光下,过一段时间就会变绿。妈妈指着菜篮子问小金,这是为什么呢?小金回答说,因为豆芽合成叶绿素需要光。为验证自己的假设,小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豆芽,均分并标记为A、B两组,分别置于光照和黑暗的条件下,并适时洒清水以保持湿润。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A、B两组豆芽的颜色。
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小金设计的验证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该验证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
(3)实验的预期结果是:   。
22.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能维持相对稳定”时提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为此,他们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a)实验前应先将两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饥饿”处理,利用    作用分解叶片原来积累的淀粉。
(b)如图所示,剪取大小、生长状态等都相同的两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装置甲烧杯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内,装置乙烧杯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水槽内,将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套上透明玻璃罩。
(c)将两套装置同时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
(d)分别取下甲、乙两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    色。
(e)用清水漂洗叶片,分别滴加几滴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以检测有无葡萄糖生成。
请完成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1)在实验方案中存在一处错误,请改正:   。
(2)若甲组叶片不变蓝,乙组叶片变蓝,则说明    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了重要作用。
23.某科学兴趣小组将三组基本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透明玻璃钟罩中,密封。经一昼夜暗处理后,置于室外相同环境下,其中甲做遮光处理,乙、丙不遮光(如图1)。(注:丙钟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
(2)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丙由于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
(3)图2表示0点到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甲、乙、丙三个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与图2相符的是    。
24.小金利用天竺葵做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实验中,主要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其中步骤D的目的是    。
(2)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中,小金将五组长势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置于温度不同的密闭装置中,控制水分、光照等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通过传感器测装置中的CO2浓度,并计算容器中CO2减少与增加的速率,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光照下容器中CO2减少速率越大,则单位时间内天竺葵积累的有机物越多)。
组别 A B C D E
温度(℃)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容器中CO2减少速率(mg/h)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容器中CO2增加速率(mg/h) 1.00 1.50 2.25 3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光照条件下,温度为    ℃时,单位时间内天竺葵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根据实验结果,请提出一条能增加温室大棚内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
25.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
(1)A装置的作用是    。
(2)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
(3)在实验开始前,要先往A的导管口连续鼓入一段空气,目的是    。
(4)能验证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两个主要证据:一是B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二是    。
四、解答题
26.小金设计了一款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逃生时使用的自救呼吸器。其设计思路如图甲所示,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流动方向)。
(1)呼吸气路的设计:自救呼吸器使用时,需用鼻夹夹住鼻子,用嘴咬合呼吸软管进行呼吸。在正常呼气时,单向阀A和B的开闭情况是    (选填“A打开,B闭合”或“A闭合,B打开”)。
(2)生氧药品的选择:小金查阅资料发现超氧化物(用MO2表示,其中M为+1价)可与人呼出气中的CO2、H2O反应生成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MO2+2H2O=4X+3O2;4MO2+2CO2=2M2CO3+3O2,X的化学式为    。500g超氧化钾(KO2)和500g超氧化钠(NaO2)的生氧性能如图丙所示。小金依据人正常呼吸时需要生氧药品的生氧速度不低于1L/min,并结合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和生氧药品的生氧性能,选取了KO2作为生氧药品。选取KO2的优点是    。(写出1点)
(3)影响自救呼吸器有效防护时间的因素有    (选填序号)。
①生氧药品的质量 ②外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③外界氧气浓度 ④生氧药品的种类
27.图一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三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一中的②为    ,可以保证气流通畅,并温暖、湿润和清洁吸入的空气;
(2)图二所示的肺泡内气体按照d方向出肺泡时,膈肌处于图三中的    状态。
28.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    (选填“A”“B”或“C”)。
(2)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P点前”“P点”或“P点后”)。
29.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   。
A.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
B.a部(下部)叶呈蓝色,b部(上部)叶呈棕色
这个实验说明:
(1)   。(填字母代号)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   。(填字母代号)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30.中国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火箭公司已组建,“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于2017年进行商业发射。但在长期的航天飞行中,比较难解决的是宇航员的供氧问题。科学家发现,在太空舱内“饲养”小球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约可释放氧气0.64克,并产生相应质量的葡萄糖。 (光合作用最简表达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1)小球藻细胞与宇航员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写出一点即可)
(2)过去人们一直对于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感到疑惑。若宇航员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如图实验。请你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    。(填“CO2”或“H2O“)
(3)每千克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5小时可产生多少克葡萄糖?
答案
1.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储存能量,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A错误。
B.由于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在大棚中栽种蔬菜时,夜晚进行光照,可以增加蔬菜的光合作用,促进蔬菜体内有机物的合成,提高蔬菜的产量,B错误。
C.植物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向外释放热量和其它形式的能量。所以储存粮食时,一般留有通风窗的目的是向外散失热量,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C错误。
D.花盆底部有小孔,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较多的透过盆的底部进入盆内的土壤,有利于绿植根系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D正确。
故选:D。
2.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关均可进行。图中有光,故该叶片正在进行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故选:D。
3.解:该实验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此实验中,遮光的部分叶片由于没有见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故不能制造淀粉,所以不变蓝;不遮光的部分由于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叶片变蓝色。因此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箔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冲洗,滴碘液,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这个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故选:B。
4.解:A、①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还能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A正确。
B、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B正确。
C、⑥肺是呼吸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C正确。
D、呼吸道包括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而⑥肺不属于呼吸道的组成,D错误。
故选:D。
5.解:A、血液流经肺泡后,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正确
B、呼吸道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正确。
C、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氧气从外界到肺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错误。
D、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体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正确。
故选:C。
6.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分别为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由图示可以判断图甲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气体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乙过程的箭头可以看出,血液中的气体进入组织,组织里的气体进入血液,说明是在组织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故选:C。
7.解:A、图中的①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表示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b表示二氧化碳,A正确;
B、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泡→呼吸道→体外。可见组织细胞处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1次,就能排出体外,B正确;
C、②是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周围血液之间,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因此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C错误;
D、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周围血液之间,由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周围血液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D正确。
故选:C。
8.解:结合分析,由题意可知,花浇水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太多,土壤中的氧气就少,使植物的根缺氧,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时间久了,根就会腐烂掉,植物继而死亡。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9.解: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个环节。“新冠肺炎”是由一种病毒感染肺遭遇引起的疾病,患上这种病会使全部或局部纤维化,肺也就全部或局部不能扩张和回缩,导致了肺泡不能与其周围的血液发生气体交换即肺泡里的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的通气,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故选:A。
10.解:平静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即平静呼气时,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肺内气体排到外界。
选项A图示表明肺内气压与胸廓容积变化没有关系;选项B图示表明随着胸廓容积变化,肺内气压基本没有变化;选项C图示表明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胸廓容积减小,肺内气体减小;选项D表明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胸廓容积减少,肺内气压增大,符合要求。
故选:D。
11.解:A、为防止其它微生物呼吸作用对实验的干扰,①②③中种子均需消毒处理,A正确。
B、随着含水量的升高,种子的呼吸速率会升高,②中种子经过“浸过水”处理,呼吸作用会加强,B正确。
C、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D、②中种子经过“浸过水”处理,呼吸作用会加强,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D正确。
故选:C。
12.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甲装置都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阻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利用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错误。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错误。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D错误。
故选:A。
13.解:A、作物种植密度大,叶片互相遮挡,只有上面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下面大部分叶片得不到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反而还会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农作物要合理密植。A错误。
B、将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正确。
C、两种植物高矮差距较大,可确保良好的通风,这样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正确。
D、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D正确。
故选:A。
14.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甲处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丙处遮光,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丁处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乙处含有叶绿体,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变蓝。
故选:B。
15.解:A、①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②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A错误;
B、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如叶肉细胞在有光的条件下回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B错误;
C、光合作用所需的a二氧化碳是由②呼吸作用提供的,水是由根吸收的水分提供的,C错误;
D、②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是把b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D正确。
故选:D。
16.解:(1)图一中膈肌由②状态向①状态转变时,膈的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因此,对应图二中气体进出的过程是b,此时对应图三中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值曲线的CDE。
(2)人在运动时呼吸频率会加快,A点到E点之间距离最短,故选:B。
故答案为:(1)b;CDE;
(2)B。
17.解:图1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在图1的d点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
图2的B状态表示膈顶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故是呼气过程,左图中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故答案为:低于;bc
18.解:(1)气球能收缩和舒张,因此模拟人体的肺。
(2)橡皮膜模拟膈肌,呼气时膈肌舒张,膈的顶部上升,若要用该模型演示呼气的过程,则同学对橡皮膜的操作为向上推橡皮膜。
(3)玻璃瓶不能收缩和舒张,因此,此模型不能模拟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
故答案为:(1)肺;
(2)向上推橡皮膜;
(3)此模型不能模拟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因为玻璃瓶不能收缩和舒张。
19.解:(1)CO2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水一起被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即CO2进入到叶片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2)图乙中,8~17点,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17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正好相等;17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逐渐减少。所以,在不同时刻从该植物上取下大小相同的一片叶圆片烘干称其质量,测得质量最大的取片时刻为17点。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2)C。
20.解:(1)将装置置于光照下一段时间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增加,压强增大,U型管左侧的液柱下降,后侧液柱上升;
(2)该装置中的绿色植物除了进行光合作用还能够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部分淀粉,所以用这种装置实际测得的淀粉增加量要小于该过程中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量。
故答案为:
(1)下降;
(2)绿色植物除了进行光合作用还能够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部分淀粉。
21.解:(1)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该验证实验的假设是豆芽合成叶绿素需要(或不需要)光。
(2)本实验探究豆芽合成叶绿素需要光吗?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光,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
(3)根据”豆芽如果暴露在光下,过一段时间就会变绿“的情况,实验的预期结果是:A组豆芽变绿色,B组豆芽不变绿色。
故答案为:(1)豆芽合成叶绿素需要(或不需要)光;
(2)光;
(3)A组豆芽变绿色,B组豆芽不变绿色。
22.解:(a)选作实验的两盆天竺葵在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耗尽淀粉靠叶片细胞的呼吸作用。
(d)分别取下甲、乙两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而小烧杯中的酒精会因为溶解了叶绿素而变成绿色。
(e)用清水漂洗叶片,分别滴加几滴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以检测有无葡萄糖生成。
请完成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1)在实验方案中的最后一步骤有错误,应该是“观察是否出现蓝色以检测有无淀粉(不是葡萄糖)生成”。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在装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不能变蓝色。而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装有清水的玻璃瓶中有二氧化碳,该装置里的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能变蓝色。所以,两组实验对照后,实验结果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了重要作用。呼吸;黄白;
故答案为:
(a)呼吸
(d)黄白
(1)最后一步骤中,观察是否出现蓝色以检测有无淀粉(不是葡萄糖)生成
(2)二氧化碳
23.解:(1)甲组装置与乙组装置的区别是甲遮光,乙不遮光,其余条件相同,因此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或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吗)?
(2)甲组装置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组装置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丙组装置里面是氢氧化钠溶液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这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丙由于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
(3)图2中0点到6点,由于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6点到18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数呈下降趋势。18点到早晨6点无光,温度低,植物几乎只进行微弱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少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数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图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与图相符的是乙。
故答案为:(1)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或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吗)
(2)二氧化碳
(3)乙
24.解:(1)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实验中,实验步骤正确顺序是:D暗处理、A光照4h、B褪色、E滴碘液、C显色。其中步骤D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有机物被消耗或运走。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二氧化碳。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25℃时,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最多,说明单位时间内天竺葵积累的有机物最多。黑暗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根据实验结果,适当降低夜间温度能增加温室大棚内农作物产量。
故答案为:
(1)DABEC;使叶片中的有机物被消耗或运走
(2)25;适当降低夜间温度
25.解:(1)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A装置的作用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避免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只发生呼吸作用。
(3)实验中不透光玻璃内的绿色植物每时每刻要进行呼吸作用,在实验开始前,要先往A的导管口连续鼓入一段空气,目的是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
(4)设计A、B两装置分别是用来除尽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检验空气中是否还含有二氧化碳;B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除尽;D装置用来检验绿色植物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过程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所以该实验能验证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两个主要证据:一是B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二是 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1)除尽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避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
(4)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6.解:(1)分析图乙,吸气时,气囊里边的气体通过阀门B、呼吸软管由嘴经咽进入肺部,这时,单向阀门B打开,单向阀门A关闭;呼气时相反,肺里的气体经咽、嘴、阀门A进入生氧装置,这时,单向阀门A打开,单向阀门B关闭。故答案为:A打开,B闭合;
(2)由4MO2+2H2O═4X+3O2↑可知,反应前M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10,反应后M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则4X中有4个M原子,4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则X化学式为MOH;由图像可知,超氧化钾和超氧化钠生氧速度不低于1L/min,KO2作为生氧药品比超氧化钠作为生氧药品生氧速度波动较小,使用时间较长,氧气浪费较少等,故选取KO2的优点是生氧速度波动较小、使用时间较长、氧气浪费较少;故答案为:MOH;生氧速度波动较小或使用时间较长或氧气浪费较少(合理即可);
(2)由图像可知,等质量的超氧化钾和超氧化钠生氧速度不同,有效防护时间不同,说明生氧药品的种类,影响自救呼吸器有效防护时间,生氧药品的质量不同生成氧气质量不同,有效防护时间不同;由甲图和乙图可知,外界有毒有害气体及外界氧气不会进入自救呼吸器,故不影响自救呼吸器有效防护时间,故选:①④。
27.解:(1)图一中的②为呼吸道,可以保证气流通畅,并温暖、湿润和清洁吸入的空气。
(2)图二所示的肺泡内气体按照d方向出肺泡时,表示呼气过程,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此时膈肌处于图三中的甲状态。
故答案为:(1)呼吸道
(2)甲
28.解:(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装置A干燥的种子呼吸作用微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少;装置B浸过水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二氧化碳多,装置C已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B。
(2)据图分析,P点之前植物已经开始光合作用,但是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因此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趋缓;P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二氧化碳浓度不在升高;P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P点前。
故答案为:(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B。
(2)P点前。
29.解: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把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叶片上半部分a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叶片的a部(上部)和b部(下部)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因为b部(下部)的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叶片的a部(上部)因为没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这个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故答案为:A;C;B。
30.解:(1)小球藻的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航天员的细胞没有这三种结构。小球藻细胞有细胞壁,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图甲中用16O标记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仍为16O,图乙中用18O标记水,产生的氧分子中的氧原子为18O,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3)设:每小时可产生X克葡萄糖
6CO2+6H2OC6H12O6+6O2
180 6×32
x 0.64 g
180:x=6×32:0.64 g
x=0.6 g。
5小时可产生的葡萄糖是:0.6 g×5=3g。
故答案为:
(1)航天员细胞无细胞壁,细胞内无液泡和叶绿体。
(2)H2O;
(3)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