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科学模拟卷2(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科学模拟卷2(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中考科学模拟卷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现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成“可呼吸地面”,来代替不透水的硬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导致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地表径流增加 B.下渗增加
C.地下径流减少 D.蒸发减少
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越大,因此内能越大
B.内能跟温度有关,所以0℃的冰没有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D.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具有内能
3.寒假期间,小敏感染了流感,出现体温升高、全身酸痛等症状。医生建议服用布洛芬(C13H18O2)胶囊。布洛芬制剂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分泌(前列腺素是一种多功能激素),从而使人体皮肤血管的血流量增加,起到降温的作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布洛芬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2
B.布洛芬属于无机化合物
C.人体只通过激素调节就能使体温保持恒定
D.人体皮肤血管正常情况如图乙,服用布洛芬后的变化情况如图丙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某日太阳光照图,此时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北半球的节气是(  )
地球公转示意图 太阳光照图
A.a 夏至 B.b 秋分 C.c 冬至 D.d 春分
5.S2-、 、 是比较常见的离子。对这三种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三种离子中都含有硫元素
B. 和 都属于氧化物
C.硫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2、+4、+6
D.S2-和H+不能结合成分子
6.下列四图分别表示的内容,其中图文不相符的是(  )
A.由甲转向乙时,所观察到的视野变暗
B.两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
C.蛙的个体发育
D.胃蛋白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
7.近期,有市民在西溪湿地看到了朱鹮,如图所示。如果你看到了,千万别靠近,它们正在求偶、繁育宝宝。西溪湿地内的所有朱鹮属于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8.某同学用如图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B.
C. D.
9.”磁悬浮地漏”是一种新产品,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密封盖”.上方无水时,在磁体B的作用下,磁体A将”密封盖”顶起。该”磁悬浮地漏”的工作原理是(  )
A.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B.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C.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D.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10.如图所示,图甲中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第二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B.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C.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大
D.第一次木块的动能大
11.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2.通常智能手机是通过指纹开关S1或密码开关S2来解锁的,若其中任一方式解锁失败后,锁定开关S3则会断开而暂停手机解锁功能,S3将在一段时间后自动闭合而恢复解锁功能。若用灯泡L发光模拟手机解锁成功,则符合要求的模拟电路是(  )
A. B.
C. D.
13.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质量增加10.8g,装置④质量增加8.8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C.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D.只有甲烷
14.向盛有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经搅拌使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为分析有关情况,某同学以加入锌粉的质量为横坐标,以烧杯中生成的固体质量为纵坐标,分别作出了甲、乙、丙三幅关系图。其中a点表示锌粉与溶液中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只有甲图情况是可能的 B.乙图情况肯定是不可能的
C.三图的情况均可能出现 D.三图的情况均不可能出现
15.某混合物X由Al2O3,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分别对X进行如下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I可知,X中一定存在Fe2O3、Cu
B.由II和III可得出结论,混合物中无Al2O3
C.1.92g固体为SiO2和Cu的混合物
D.原混合物中Fe2O3和Cu的质量比为1: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28分)
16.我国人工种子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人工种子制作的一种方法是:先将组织培养成胚,胚外包裹一层能提供养分的胶体,在胶体外包一层具有保护功能的外膜即可。
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种子中能提供养分的胶体,相当于天然种子中的   (填种子的结构名称);
(2)通过人工种子进行播种繁殖,属于植物生殖方式中的   生殖(选填“有性”或“无性”)。
17.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处罚力度,但有些人仍置若罔闻,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图甲中的    (填序号)造成的。
(2)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乙中的    (填序号)。
18.钻(Co)的化学性质与铁相似,但钻在常温下对水和空气都比较稳定。
(1)如图是含钴物质的化合价——物质类价图。其中物质a的化学式是   。
(2)下列预测钴的化学性质合理的是____。
A.Co能在O2中燃烧
B.常温时钴易与H2O反应
C.Co能与稀H2SO4反应
D.CoCl3溶液中的杂质MgCl2可加入钻粉除去
19.追寻科学家的足迹,一起了解氧气的发现史。(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均有毒性)
(1)1773年,舍勒用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碳酸银等物质都能制得氧气。从物质组成角度分析:加热上述物质均可制得氧气的原因是   。
(2)之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如图装置,把少量的汞放入如图所示的曲颈瓶中,连续加热12天后,发现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容器中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五分之一。随后他又将产生的红色粉末收集于另一容器中并加强热,发现又生成了汞和另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体积恰好等于之前曲颈瓶中空气减小的体积。
拉瓦锡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_。(可多选)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20.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从3s到5s内,推力对木块所做的功    J,第2秒木块受到的合力为     N.
21.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Mg2Al(OH)6Cl XH2O]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其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Al2O3、HCl和H2O(气体),现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固定装置略去)。已知:浓硫酸不能吸收HCl气体。
(1)若只通过测定装置C、D的增重来确定X,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   (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a、b、c、d、e表示)。
(2)加热前先通过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开始后仍持续通入N2作用是   。
22.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   (选填“A”或“B”),动滑轮重为   N。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42分)
23.近日,上海药物所为了探究“双黄连是否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甲组 乙组
1 将等量等浓度的新型冠状病毒接种于完全 相同的人的正常活细胞培养皿中,标记为 A
瓶,培养一段时间 将等量等浓度的新型冠状病毒接种于完全 相同的人的正常活细胞培养皿中,标记为
B 瓶,培养相同时间
2 在
A 瓶中滴入一定量消毒过的含有双黄连 药液的生理盐水混合物 B
瓶滴入等量消毒过的生理盐水
3 将培养皿置于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检测两组病毒存活的数量
4 多次实验,计算病毒存活率
a% 多次实验,计算病毒存活率
b%
(1)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写出一点即可)
(2)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 a%≥ b%, 则说明双黄连不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预测二:若   则说明双黄连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3)小明同学指出本次实验结果是预测二,也并不能说明双黄连可以治疗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请说明原因:   
24.《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文中的“石”指石灰石),拓展课上,小康对其展开如下探究:如图甲所示,先利用煤气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煅烧石灰石,然后完成后续操作;最后又补充做了如图乙所示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①烧杯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试管A中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试管B中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1)能作为石灰石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现象   (选填“①”“②”或“①和②”)。
(2)继续向试管A上层清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A,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此时试管A红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   
(除指示剂外)。
(3)为检验图甲所示实验中的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小康同学取一定量煅烧后产物于试管中,向其中先加入适量的水,再加入少量稀盐酸溶液,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石灰石已经完全分解。你认为该结论合理吗?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A、B是两支相同的烛,C是厚玻璃板。
(1)在选材上,该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
(2)纠正选材问题后,若实验中把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蜡烛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若实验中B蜡烛在白纸上移动,始终不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则可能的原因是   。
(3)如图乙。在平面镜前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某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P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答题纸上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26.某科学兴趣小组想研究加在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关系,所用电源为两节新的干电池,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小灯泡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倍。
(1)实验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小科刚要闭合开关时,同组同学及时制止了他,这是因为闭合开关将会出现   的现象会损坏电路中的元件。
(2)纠正错误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多组小灯泡两端不同的电压及对应的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值,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图像。分析图像发现: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这是因为   。
(3)根据图乙所示图像,阴影部分的面积S 表示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V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表示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
27.小乐为了比较4种催化剂对分解H2O2催化作用的强弱,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用海藻酸钠制成大小相同的微球120粒(在本实验中不参与反应,忽略温度对其体积的影响)作为催化剂支架,按下表所示负载等量催化剂(猪肝研磨液中起催化作用的为过氧化氢酶):
组别 a b c d
海藻酸钠微球/粒 30 30 30 30
催化剂 猪肝研磨液 MnO2 CuO Fe2O3
②连接如图甲所示装置4套,注射器内盛入5%的H2O2溶液20mL;将不同组别的30粒海藻酸钠微球分别放入4套装置的锥形瓶中;
③推动每套装置的注射器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5%的H2O2溶液20mL;待全部注入后,用压强传感器采集200s内压强数据。
已知:H2O2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不同组别锥形瓶内压强数据如图乙所示。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可通过比较   ,判断4种催化剂对分解H2O2的催化作用的强弱。
(2)实验中发现a、b、c组中的海藻酸钠微球都浮起来了,主要原因是   ;实验中还发现a组中催化剂的催化作用随反应进行越来越弱,可能的原因是   。
(3)a、b组在60s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至常压,最可能的原因是瓶内气压过大导致   。
28.学习了杠杆知识后,小敏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选择的器材有:铅笔、橡皮若干(每块橡皮质量为10g)、细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等。
(1)将细线大致系在铅笔的中部位置,铅笔静止后如图甲。若想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应该将细线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调节水平平衡后,用细线绑定数量不等的橡皮挂在杠杆支点两侧,如图乙所示。做了几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如下表中。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次数 动力F1(N)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l1(m) 阻力F2(N)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l2(m)
1 0.2 0.04 0.4 0.02
2 0.2 0.04 0.1 0.08
3 0.3 0.05 0.3 0.05
小江认为该结论不正确,实验需进一步完善,则小江接下来的操作是   。
A. 改变力的大小,测出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测多组数据
B. 改变力的方向,测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测多组数据
上述实验中,测多组数据的目的是为了   。
A.计算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B.减少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3)铅笔水平平衡后,小敏不小心将前端细长的铅笔芯弄断了(如图丙),她立刻将铅笔稳住,并将铅笔芯放到左端细线下方固定(如图丁),则铅笔 。
A.右端下沉 B.左端下沉 C.仍然水平平衡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45分)
29.广州海关在例行对来往快件进行CT图像检测的时候,查货一批植物根茎,经鉴定确定为天南星科芋属植物的根基,植株具有活力。
(1)该微物根基插入泥上很可能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其生殖方式属于    。
(2)该植物与以下三种植物中    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
  萝卜 虎掌 芋头
界 植物界 植物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纲 木兰纲 木兰纲 木兰纲
目 十字花目 泽泻目 泽泻目
科 十字花科 天南星科 天南星科
属 萝卜属 半夏属 芋属
种 萝卜 虎掌 芋头
(3)下列属于反对引进外来物种的原因是    。
A.引进外来物种可以使当地生物种类变得更加丰富
B.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C.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引起一些疾病,威胁当地人类身体健康
D.引进的外来物种可能因没有天敌,压制或取代该地区原本存在的物种
30.“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 +3O2↑。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化学方程式待填处,应填上的化学式为   
(2)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96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含KO271%的制氧剂多少克?
31.向100g质量分数分别为3.65%盐酸和12%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3.42%的Ba(OH)2溶液至过量。(为便于计算设溶液的密度为1g/cm3)
(1)请将产生不同沉淀阶段的沉淀的化学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填入下表(写出答案即可):
Ba(OH)2溶液体积(V)/mL
 
 
 
 
沉淀的化学式(若没有,则用/ 表示)
 
 
 
 
(2)请在下面坐标系中完成沉淀的质量和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线。
32.“轻纱薄雾间,云瀑笼山城”,庐山云瀑(如图甲所示)景观壮美,仙气十足,极富中国水墨画丹青点染的诗情画意。云瀑是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当云顺着风向在飘移的过程中遇到山口、悬崖或翻越山岭时,就会像水一样倾泻而下,形成云瀑。
材料1:庐山所处地理位置如图乙所示。庐山各处山峰十分陡峭,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
材料2:云是由微小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
材料3:云瀑一般发生的时间为早晨或雨后初晴的夜晚;发生的地点为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
如图丙所示。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解释庐山云瀑形成的原因。
33.快走有利于身体健康,人走路时可以将脚视为杠杆(如图所示)。行走时人的脚掌前端是支点,位于杠杆的一端,人体受到的重力是阻力,且作用点位于杠杆的中点,小腿肌肉施加的力是动力,位于杠杆的另一端,已知人的质量为60千克。
(1)请画出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F的力臂L。
(2)根据图示计算小腿肌肉产生的拉力。
(3)人向前走一步,重心将升高约5厘米,求:人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多少功?
34.某同学为学校草坪设计了一个自动注水喷淋系统,其电路设计如图甲。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1=12V,R0为定值电阻,RF为压敏电阻,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压敏电阻RF放置于水箱底部(如图乙),其阻值与压力有关,阻值随水位变化关系见表。工作电路包括注水系统和喷淋系统,其电源电压U2=220V;圆柱体水箱底面积S=0.4m2。当水箱内的水位上升到2m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Ia=0.1A,衔铁恰好被吸下,注水系统停止工作,此时电流表示数I1=1A;当水位下降到1m时,衔铁恰好被拉起,注水系统开始给水箱注水,此时电流表示数I2=2A。
水位/m 0.25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压敏电阻RF阻值/Ω 300 200 125 90 70 65 62 60 59
(1)当水箱内水位达到2m时,控制电路中压敏电阻RF的功率为   W。
(2)当水箱内水位下降到1m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Ib为多少安?
(3)已知喷淋系统一直给草坪喷水,每秒钟喷水恒为0.001m3,注水系统工作时,每秒钟给水箱注水恒为0.005m3。求相邻两次开始给水箱注水的这段时间内,工作电路消耗的电能。
35. 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
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1)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图甲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    。
(2)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微型藻类是   (选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   作用实现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岩中,最终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固态的石头碳酸盐。这种固碳方式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③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乙),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    能。
甲醇合成时,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则制取10吨甲醇需要消耗二氧化碳     吨。
(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方程式为:CO2+3H2 一定条件__CH3OH+H2O)
(3)交通领域的“以电代油”可以来实现“减碳”目标。图丙为某纯电动汽车与某燃油汽车的相关数据,
请回答:
①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会向空气减少排放   kg的二氧化碳。
(ρ汽油=0.7×103kg/m3,结果精确到0.1)
②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相对于燃煤发电,符合“减碳”理念的是   发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解答】用透水材料铺设成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地面,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蒸发增加,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解析】【分析】(1)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2)同一物质的内能与它的质量,状态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解答】A.内能只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无关,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B错误;
C.同样都是水,温度高的一杯水不一定比温度低的一缸水内能大,因为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故C错误;
D.静止的物体速度为0,动能为0;但它的分子始终是运动的,因此内能不为0,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分析】通过物质的化学式不仅可以知道各元素组成,还能计算各元素的质量比;人体的体温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起作用的。
【解答】A.H:O=18*1:2*16=9:16;
B.由化学式可知其中有碳氢元素,其为有机化合物;
C.人体通过激素和神经调节保持体温恒定;
D.布洛芬可以使人体的散热量增加,故皮肤血管的直径增加,以增加散热;
故答案为:D
4.【答案】A
【解析】【分析】 读左图可得,d是春分日即3月21日,a是夏至日即6月22日,b是秋分日即9月23日,c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 .
【解答】右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故答案为:A
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是宏观概念,分子、原子、离子为微观概念分析;根据化合价的规律与计算方法分析。
【解答】A、元素为宏观概念,构成物质,离子为微观概念,离子中不含元素,不符合题意;
B、 和 都属于离子,不符合题意;
C、 硫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2、+4、+6 ,符合题意;
D、 S2-和H+可以结合成硫化氢分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D
【解析】【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植物在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从向光一侧移向背光一侧,使得背光侧长得快,弯向光源生长,叫做植物的向光性;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酶 指的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解答】A. 由甲转向乙时,物镜放大的倍数增大,视野越暗,正确;
B.左边的胚芽尖端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从向光一侧移向背光一侧,使得背光侧长得快,弯向光源生长;右边的胚芽鞘中的左侧生长素多,所以也是左侧生长快,弯向光源生长,B正确;
C. 从图中动物的发育时期,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所以可以认为是蛙的个体发育,C正确;
D. 胃蛋白酶的活性与pH值的关系中,胃蛋白酶在pH=2时,其活性最强,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D.
7.【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区别。
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解答】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西溪湿地内的所有朱鹮属于一个种群。故选A。
8.【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隔板左右两侧都是水,且液面相平,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两边压强相等,橡皮膜不应有凹陷,选项A错误;
B图中隔板左右两侧都是水,且右边的液面高于左边,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右边压强大于左边,橡皮膜应向左凹陷,选项B错误;
C图中隔板左边是水,右边是盐水,液面相平,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右边压强大于左边,橡皮膜应向左凹陷,选项C错误;
D图中隔板左边是水,右边是盐水,液面相平,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右边压强大于左边,橡皮膜应向左凹陷,选项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通过比较隔板左右两侧压强的大小,观察橡皮膜凹陷的方向。
9.【答案】D
【解析】【分析】
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解答】上方无水时,在磁体B的作用下,磁体A将”密封盖”顶起,体现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
故答案为:D。
10.【答案】B
【解析】【分析】(1)(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判断;
(3)根据P=Fv比较拉力功率的大小;
(4)动能与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
【解答】根据图乙可知,在两次运动中,木块移动的距离与时间变化的图像都是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即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木块都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木块受到的拉力都等于它受到的摩擦力,即两次拉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正确;
根据乙图可知,当时间相同时,第二次经过的路程更长,则第二次的速度大于第一次的速度。根据P=Fv可知,第二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更大,故C错误;
木块的质量不变,第二次运动的速度大,则第二次木块的动能大,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分析】
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大多数物质(如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极少数物质(如氢氧化钙、气体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解答】
A、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克水后乙中未见有晶体析出,可见甲为不饱和溶液,A正确;
B、丙中有晶体析出,丙为饱和溶液,过滤后的滤液丁也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丙和丁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错误;
C、甲是60℃的不饱和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克水后变成溶液乙,故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C正确;
D、甲是60℃的蔗糖溶液,恒温蒸发20克水后的乙是60℃的溶液,降温后变成溶液丙,有晶体析出,可见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解析】【分析】开关控制电路的闭合和断开。S1、S2两个开关任选一个都可解锁,说明这两个开关是并联的;若S1、S2都不能正常工作,S3会断开而暂停手机解锁功能,说明S3是总开关。
【解答】A、S1和S3串联在一条支路上,闭合S1,断开S3则不能解锁,A不符合题意;
B、S1、S2并联后与S3串联,当S3闭合后,S1、S2中任一开关闭合都可解锁,B符合题意;
C、S1、S2、S3都串联,当S3闭合后,闭合S1、S2中的任一开关都不能解锁,C不符合题意;
D、S1、S2、S3都并联,S3不能控制S1、S2,只要闭合S3就可解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解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由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于1756年发现。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解答】 A.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说明没有二氧化碳气体,A正确;
B.装置③质量增加10.8g, 氢元素的质量为1.2克;装置④质量增加8.8g,碳元素的质量为2.4克,所以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可能达到这个比例,所以B正确;
C.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也可以调整比例到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C正确;
D.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比例为12:4=3:1,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解析】【分析】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向盛有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缓缓加入锌粉,锌先与溶液中的硝酸银反应产生银和硝酸锌,反应生成的银的质量大于反应消耗的锌的质量,所以第一段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当硝酸银反应完后,锌与硝酸亚铁反应产生铁和硝酸锌,产生的铁的质量小于消耗的锌的质量,所以第二段线段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45°,由此可见,甲乙丙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解答】
根据分析过程可知,甲乙丙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故答案为 C。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现象、原理分析判断即可。【解答】途径a:9.4gX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是铜离子的颜色,但是金属Cu和盐酸不反应,所以一定含有氧化铁,它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三价铁离子可以和金属铜反应。二氧化硅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4.92g固体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3.0g,所以该固体为二氧化硅,质量为3.0g,涉及的反应有:Fe2O3+6H+=2Fe3++3H2O;Cu+2Fe3+=2Fe2++Cu2+,SiO2+2NaOH=Na2SiO3+H2O,又Cu与NaOH不反应,1.92g固体只含Cu;结合途径b可知9.4gX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固体质量变为6.4g,所以固体有二氧化硅,一定没有氧化铝;
途径b:9.4gX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得到6.4g不溶物,固体部分溶解,原固体中至少含有Al2O3、SiO2的一种物质;6.4g固体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蓝色溶液中存在铜离子,发生了反应:Fe2O3+6H+═2Fe3++3H2O、Cu+2Fe3+═2Fe2++Cu2+,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Fe2O3,则1.92g固体为铜,
因此混合物X中由Fe2O3、Cu、SiO2组成,一定没有Al2O3。
A.由I可知,X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为铜离子的颜色,但Cu和盐酸不反应,则一定含有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三价铁离子和金属铜反应,所以X中一定存在Fe2O3和Cu,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可知,混X中由Fe2O3、Cu、SiO2组成,一定没有Al2O3,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上述分析可知,1.92g固体只含Cu,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设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是x,金属铜的物质的量是y,由Fe2O3+6H+=2Fe3++3H2O、Cu+2Fe3+=2Fe2++Cu2+得出:Fe2O3~2Fe3+~Cu,则160x+64y=6.4,64y-64x=1.92,解得x=0.02mol,y=0.05mol,所以氧化铁的质量为0.02mol×160g/mol=3.2g,金属铜的质量为0.05mol×64g/mol=3.2g,则原混合物中m(Fe2O3):m(Cu)=1:1,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1)胚乳
(2)无性
【解析】【分析】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天然种子,一般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构成。种皮通常在种子的外层起到保护作用;胚乳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种苗萌发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而胚由胚芽、胚轴、胚根以及子叶构成。
【解答】(1)人工种子中能提供养分的胶体,相当于天然种子中的胚乳,具有保护功能的是种子的种皮。
(2)由于人工种子的培育没有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利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以是无性生殖。
故答案为:(1)胚乳 (2)无性
17.【答案】(1)②①③
(2)2或4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脑的功能以及反射弧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图甲中,①是大脑、②是小脑、③是脑干。
图乙中,1是感受器,2是效应器,3是传入神经,4是传出神经,5是神经中枢。
【解答】
(1)大脑位于脑的最上面,大脑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感觉,以及认知;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脑的最下方,脑干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循环,以及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走路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②小脑,神志不清是由于酒精麻痹了①大脑,呼吸急促是由于酒精麻痹了③脑干造成的。
(2)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某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表明1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3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有感觉而不能缩手,表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可能是4传出神经或2效应器受损。
故答案为:(1)②①③;(2)2或4。
18.【答案】(1)Co2O3
(2)A;C
【解析】【分析】化学式书写原则:化合价正的元素在前,负化合价在后,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金属铁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铁。在氧气中能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不能与水反应,能与酸反应。
【解答】(1)由图示可知,a是一种氧化物,其中钴元素显+3价,因为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a的化学式为 Co2O3;
(2))根据“钴(Co)的化学性质与铁相似,但钴在常温下对水和空气都比较稳定”可知: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Co能在O2中燃烧, 故推理合理;
B、钴在常温下对水和空气都比较稳定,所以常温时钻不易与 H2O反应,故推理不合理;
C、铁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所以 Co 能与稀 H2SO4反应,故推理合理:
D、铁不如镁活泼,所以钴不与 MgCl2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推理不合理;
故答案为:AC。
19.【答案】(1)这些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2)B;C;D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测氧气体积含量原理及汞的性质分析。
【解答】(1) 加热上述物质均可制得氧气的原因是这些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2)汞有毒,实验过程中有污染,A错误; 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B正确; 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对比明显,C正确; 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使结果更准确,D正确。
故答案为:(1) 这些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2)BCD。
20.【答案】400;100
【解析】【解答】(1)由图象可知在3~5s内的运动速度v3=1m/s,推力F3=200N,
由v=可得,在3﹣5s内移动的距离为:s3=v3t3=1m/s×2s=2m,
推力做功:W=F3s3=200N×2m=400J;
(2)由图丙知,3到5s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f=F=200N;
而第2s末F=300N,所以2s末木块所受的合力为F合=F﹣f=300N﹣200N=100N.
故答案为:400;100.
【分析】(1)根据丙图算出在3﹣5s内通过的距离,根据乙图找出此时的推力,根据W=Fs计算出推力做的功;
(2)根据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时的推力得出摩擦力的大小,由合力的知识求出2s末所受的合力大小.
21.【答案】(1)edb(c)
(2)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CD中
【解析】【分析】浓硫酸吸水性,做干燥剂;氢氧化钠可以吸收HCl气体。
【解答】(1) X 是结晶水含量, 通过测定装置C、D的增重来确定X ,必须先通过D装置,再通过C,所以连接顺序为edb(c);
(2)反应开始后仍持续通入N2作用是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CD中,防止装置中有残留的气体,使最终气体测量值偏小。
22.【答案】A;40
【解析】【分析】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动滑轮上由几根绳子承担,所需的拉力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
【解答】由图甲可知,n=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提升速距离的3倍,因此图乙中倾斜直线A是绳子自由端运动的s-t图像,而倾斜直线B是物体运动的s-t图像;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的重力:G动=3F-G=3×80N-200N =40N。
23.【答案】(1)量筒、温度计、秒表(写出一点给分)
(2)a%< b%
(3)此实验是在体外进行,对于人体内治疗效果不具有说服力
【解析】【分析】本实验的变量是双黄连,选用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组,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1)本实验需要用到量筒测量液体体积以及计算时间的秒表。
(2)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甲组和乙组的变量是双黄连,其他条件相同,两组对比,因此若 a%≥ b%,则说明双黄连不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预测二:若a%< b%则说明双黄连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3)小明同学指出本次实验结果是预测二,也并不能说明双黄连可以治疗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因为此实验是在体外进行,对于人体内治疗效果不具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1)量筒、温度计、秒表(写出一点给分)(2)a%< b%(3)此实验是在体外进行,对于人体内治疗效果不具有说服力
24.【答案】(1)②
(2)氯化钙、氢氧化钙
(3)盐酸不够,被氢氧化钙或氧化钙完全反应
【解析】【分析】(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解答】(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有二氧化碳,但是由于煤气灯的主要成分是CO,燃烧会生成CO2,无法确定是由煅烧石灰石产生,因此只有②可以证明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因为碳酸钙不溶于水,不会使无色酚酞变红,说明石灰石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2)继续向试管A上层清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说明氢氧化钙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轻晃试管之后,氢氧化钙继续溶解了,使溶液继续呈碱性。因此试管A红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3)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溶液加入后优先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再与石灰石发生反应,因此当盐酸量比较少时,被氢氧化钙反应完,即使有石灰石也不会有旗袍生产。
故答案为:(1) ② (2) 氯化钙、氢氧化钙 (3) 不合理,盐酸不够,被氢氧化钙或氧化钙完全反应 。
25.【答案】(1)应选薄玻璃板
(2)不会;玻璃板未与白纸垂直
(3)玻璃板未与白纸垂直
【解析】【分析】(1)利用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来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像物等大,像物连线始终于镜面垂直;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解答】(1)厚玻璃板会前后来两面均成像,故应选薄玻璃板;
(2)像物连线始终于镜面垂直,故其像不会向右平移;B蜡烛在白纸上移动,始终不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则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未与白纸垂直;
(3)
26.【答案】(1)电流表指针反偏
(2)灯泡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3)滑动变阻器的功率
【解析】【分析】(1)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中应使电流正极流入,负极流出;
(2)金属导体的电阻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滑动变阻器的功率=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与流过的电流乘积。
【解答】(1)如图所示,电流表接线柱接反了,故指针反偏;
(2) 小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 ,原因为灯泡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
(3)P=(U-U灯)xI=U滑I,故为 滑动变阻器的功率 。
27.【答案】(1)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压强的变化量。
(2)产生的大量气泡附着在小球表面,使其浮力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导致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合理即可)。
(3)瓶塞被弹出
【解析】【分析】(1)根据有气体产生的反应,气体产生速率越快,则装置内压强的变化越快分析;
(2)根据气泡附着的球表面会增大球的体积,使浮力增大及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分析;
(3)根据反应过程中压强过大会导致瓶塞弹出,装置漏气分析。
【解答】(1)要比较催化剂对分解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强弱,需通过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速率快慢来完成,而氧气产生越快,则装置内压强变化越大,所以所给实验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压强的变化量来判断4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2)因反应产生的大量气泡附着在小球表面,使其浮力增大,所以实验中发现a、b、c组中的海藻酸钠微球都浮起来;实验中还发现a组中催化剂的催化作用随反应进行越来越弱,可能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导致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3)实验时压强突然恢复至常压 ,说明装置漏气,则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气体过多,导致压强过大,瓶塞被弹出 。
故答案为:(1) 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压强的变化量 ;(2)产生的大量气泡附着在小球表面,使其浮力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导致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合理即可);(3) 瓶塞被弹出
28.【答案】(1)左
(2)B;B
(3)A
【解析】【分析】(1)根据铅笔倾斜方向确定重心的位置,然后分析使铅笔所受重力的作用线过支点时细线移动方向;
(2)①当拉力方向与杠杆垂直时,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杠杆长度恰好等于力臂;
②根据多次测量的实验目的判断。
(3)铅笔芯折断后,固定在左端细线下,据此分析杠杆力臂的变化,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分析解答。
【解答】(1)铅笔静止后左端下沉,说明其重心在支点左侧;若想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应将支点向左移动,即细线向左移动;
(2)①“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也就是实验过程中没有改变动力或阻力的方向,则接下来的操作为: 改变力的方向,测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测多组数据,故选B。
②上述实验中,测多组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故选B。
(3)由丁图可知,把折断的铅笔芯放到左端细线下方固定,对于杠杆来说,杠杆两侧的重力不变,但是杠杆左侧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左L左<G右L右,则杠杆右端下沉,故选A。
29.【答案】(1)无性生殖
(2)芋头
(3)B;C;D
【解析】【分析】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后代的方式都属于无性生殖;植物利用其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繁殖下一代的方式成为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有分根。压条、扦插和嫁接四种;生物的分类等级从高到低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越低,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
【解答】(1)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后代的方式都属于无性生殖,所以该微物根基插入泥上很可能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其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2)生物的分类等级从高到低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越低,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所以该植物确定为天南星科芋属植物的根基,所以和芋头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
(3 下列属于反对引进外来物种的原因是BCD;
故答案为:(1) 无性生殖 (2) 芋头 (3) B C D
30.【答案】(1)KOH
(2)设需要的质量为m.
4KO2+2H2O=4KOH+ 3O2↑
284 96
M 96g
284:m=96:96g
m=284g
m制氧剂=284g/71%=400g
【解析】【分析】(1)微观状态下的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和质量均不变;
(2)利用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方程式,通过氧气的质量求得制氧剂的质量。
【解答】(1)由方程式可知,在生成物中还缺一个氢原子,钾原子和氧原子KOH.
31.【答案】(1)
Ba(OH)2溶液体积(V)/mL [0 ~250] (250 ~500] (500 ~ 750] (750 -
沉淀的化学式 BaSO4 BaSO4、Mg(OH)2 Mg(OH)2 ─
(2)
【解析】【分析】向盐酸和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后,Ba2+与溶液中的SO42-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OH-先跟盐酸的H+发生中和反应;若OH-先和Mg2+产生沉淀Mg(OH)2,由于HCl的存在,HCl能将生成Mg(OH)2溶解,故OH-先跟盐酸的H+反应,待H+完全反应,OH-与Mg2+开始生成Mg(OH)2沉淀.【解答】(1)100g质量分数分别为3.65%盐酸和12%MgSO4的混合溶液中,
氯化氢的质量=100g×3.65%=3.65g,
硫酸镁的质量=100g×12%=12g;
向盐酸和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后,Ba2+与溶液中的SO42-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OH-先跟盐酸的H+发生中和反应,待H+完全反应,OH-与Mg2+开始生成Mg(OH)2沉淀;
设与3.65g氯化氢完全反应,需要质量分数为3.42%的Ba(OH)2的体积为V,
2HCl+Ba(OH)2═BaCl2+H2O
73 171
3.65g V×1g/mL×3.42%

解得:v=250mL;
因为:BaCl2+MgSO4═BaSO4↓+MgCl2,由以上两个方程式得出关系式:2HCl~BaSO4~MgSO4~MgCl2;
设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x,反应掉的硫酸镁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镁质量为z,
所以:2HCl~BaSO4~MgSO4~MgCl2
73 233 120 95
3.65g x y z



解得:x=11.65g ,y=6g,z=4.75g;
这时的溶液是硫酸镁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当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了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当硫酸镁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只产生氢氧化镁沉淀,当氯化镁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 不再产生沉淀.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12g-6g=6g;
设6g的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生成的硫酸钡为p,氢氧化镁为q,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为m;
MgSO4 +Ba(OH)2═BaSO4↓+Mg(OH)2↓
120 171 233 58
6g m×1g/mL×3.42% p q



解得:m=250mL ,p=11.65g,q=2.9g
再设4.75g的氯化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需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为n,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r
MgCl2+Ba(OH)2═BaCl2+Mg(OH)2↓
95 171 58
4.75g n×1g/mL×3.42% r


解得:n=250mL,r=2.9g;
所以:(1)加入0~250mL质量分数为3.42%的Ba(OH)2溶液时,只产生硫酸钡沉淀,沉淀质量为0~11.65g;当加入250~500mL的Ba(OH)2溶液时产生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沉淀质量为11.65g~26.2g;当加入500~750mL的Ba(OH)2溶液时,只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沉淀质量为26.2g~29.1g;当加入Ba(OH)2溶液大于750mL时,不产生沉淀,得出下表:
Ba(OH)2溶液体积(V)/mL [0 ~250] (250 ~500] (500 ~ 750] (750 -
沉淀的化学式 BaSO4 BaSO4、Mg(OH)2 Mg(OH)2 ─
(2)淀的质量和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线:
32.【答案】示例:
庐山周边有鄱阳湖和长江,水汽充沛。庐山各处山峰十分陡峭,地形起伏很大,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当水汽沿着山峰爬升时,温度下降较快,容易液化成小液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聚集形成云。爬上山顶的云由于重力作用向下俯冲,形成云瀑。在早晨或雨后初晴的夜晚,由于温度下降较快,水汽更易凝结成云。当有风时,水汽更易爬升,更容易形成云瀑
【解析】【分析】①云是由微小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②小水滴、冰晶分别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或凝华形成的。③山峰中,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水蒸气容易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聚集形成云。 ④当云顺着风向在飘移的过程中遇到山口、悬崖或翻越山岭时,由于重力作用,就会像水一样倾泻而下,形成云瀑。⑤早晨或雨后初晴的夜晚,温度较低,水汽更易凝结成云。⑥有风时,水汽更易爬升。
【解答】云是由微小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小水滴、冰晶分别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或凝华形成的。而在山峰中,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所以当水蒸气沿着山峰爬升时,容易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聚集形成云。 当云顺着风向在飘移的过程中遇到山口、悬崖或翻越山岭时,由于重力作用,就会像水一样倾泻而下,形成云瀑。
所以答案为:庐山周边有鄱阳湖和长江,水汽充沛。庐山各处山峰十分陡峭,地形起伏很大,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当水汽沿着山峰爬升时,温度下降较快,容易液化成小液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聚集形成云。爬上山顶的云由于重力作用向下俯冲,形成云瀑。在早晨或雨后初晴的夜晚,由于温度下降较快,水汽更易凝结成云。当有风时,水汽更易爬升,更容易形成云瀑 。
33.【答案】(1)解:过支点O作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的力臂L1。
(2)解:重力为G=mg=60kg×10N/kg=600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
小腿肌肉对脚的拉力F= = 300N
答:小腿产生的拉力为300N;
(3)解:每向前走一步的过程中,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W=Gh=600N×0.05m=30J
答:人克服重力做的功为30J。
【解析】【分析】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 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F的力臂L就是O点到力F作用线的距离。过O点作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 即为F的力臂L1。杠杆题目的计算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即可求。功的计算公式W=FS.
34.【答案】(1)0.6
(2)当水箱中水位为2m时,控制电路电流Ia=0.1A,RF1=60Ω,此时R总1= =120Ω,则R0=R总1-RF1=120Ω-60Ω=60Ω;当水箱中水位为1m时,RF2=90Ω,R总2=RF2+R0=90Ω+60Ω=150Ω,Ib= =0.08A。
(3)注水系统从水位1m开始注水到2m,注水总体积V总=0.4m2×(2m-1m)=0.4m3,需要时间为t1,根据题意:t1= =100s,水位从2m下降至1m,需要的时间t2= =400s,注水系统与喷淋系统同时工作时,工作电路电流做功W=U2I2t1=220V×2A×100s=4.4×104J,喷淋系统单独工作时,工作电路电流做功W′=U2I1t2=220V×1A×400s=8.8×104J,W总=W+W′=4.4×104J+8.8×104J=1.32×105J(其他合理解法也可)。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P=I2R计算压敏电阻RF的功率;
(2)当水箱中水位为2m时,控制电路电流Ia=0.1A,RF1=60Ω,首先根据 计算出此时的总电阻,再根据公式R0=R总1-RF1计算出定值电阻R0的阻值。当水箱中水位为1m时,RF2=90Ω,首先根据R总2=RF2+R0计算此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 计算此时的总电流。
(3)根据V总=S×△h计算出从水位1m到2m时水的体积的增大量,它正好等于注水量和排水量的差,然后根据计算出注满水需要的时间;水位从2m降到1m时,只有喷水装置工作,根据计算出喷水所用的时间。当注水系统和喷水系统同时工作时,根据W=U2I2t1计算消耗的电能;当喷水系统单独工作时,根据W′=U2I1t2计算消耗的电能,最后将它们相加即可。
【解答】(1)当水箱内水位达到2m时,控制电流为0.1A,压敏电阻RF=60Ω;
那么此时压敏电阻的功率为:P=I2R=(0.1A)2×60Ω==0.6W;
(2)当水箱中水位为2m时,控制电路电流Ia=0.1A,RF1=60Ω,、
此时R总1= =120Ω,
则R0=R总1-RF1=120Ω-60Ω=60Ω;、
当水箱中水位为1m时,RF2=90Ω,
此时的总电阻R总2=RF2+R0=90Ω+60Ω=150Ω,
此时的总电流Ib= =0.08A。
(3)注水系统从水位1m开始注水到2m,
注水总体积V总=0.4m2×(2m-1m)=0.4m3,
需要时间为t1,根据题意:t1= =100s;
水位从2m下降至1m,需要的时间t2= =400s;
注水系统与喷淋系统同时工作时,
工作电路电流做功W=U2I2t1=220V×2A×100s=4.4×104J;
喷淋系统单独工作时,
工作电路电流做功W′=U2I1t2=220V×1A×400s=8.8×104J,
消耗的总电能W总=W+W′=4.4×104J+8.8×104J=1.32×105J。
35.【答案】(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平均气温也升高,且趋势相同(合理即可)
(2)真核;光合;化学;化学;13.75
(3)11.3;光伏(水力、风力等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解答】(1)图甲中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大气温度也在升高,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2) ① 藻类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微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② 二氧化碳加水与矿物质作用形成碳酸盐,有新物质的生成,因此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③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其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是把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甲醇中的化学能储存;
设消耗CO2X吨
CO2+3H2 一定条件__CH3OH+H2O
44 32
X 10t
X=13.75t;
(3)由图可知,电动车每行驶100km会释放20×0.785kg=15.7kgCO2;
而燃油车每行驶100km会释放10×10-3m3×0.7×10kg/m3×3.857= 26.99kgCO2,
则少释放CO226.999kg-15.7kg=11.299kg=11.3kg;
符合减碳的理念,则说明新的发电方式没有产生二氧化碳,如光伏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地热能发电等等;
故答案为:(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平均气温也升高,且趋势相同(合理即可) ;(2)真核;光合;化学;化学;13.75;(3)11.3; 光伏(水力、风力等合理即可) 。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