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四月代表会议上某代表强调:“一系列行政方面的职务要移交给市政机关、地方自治局等等机构。如果我们研究一下今后国家建设的发展,那么,我们不能否认,立宪会议是会开起来的……这样一来,苏维埃的最重要职能就逐渐消失。”该代表的主要观点是
A.苏维埃的最重要职能已经消失 B.立宪议会将是最好的斗争阵地
C.和平斗争取得政权已成为可能 D.议会代替苏维埃将成必然趋势
2.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期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比较雄厚 B.建立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历次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D.加强了对东欧的经济控制
3.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4.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5.苏联的工业化和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①工业化首先从重工业起步 ②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③工业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④工业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1917年,列宁认为,“这不仅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促成了无产阶级的起义,而且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为社会主义做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就上升到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列宁提出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
A.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成熟 B.外部环境激化国内矛盾
C.战争给俄国带来沉重灾难 D.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7.1917年4月,列宁在论及当前革命的任务时提出:“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依据是
A.俄国当时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C.俄共(布)争取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D.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8.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问题。一个是社会分化,农村中富裕农户日益增多;另一个是价格调整不当造成城乡供销关系和工农关系紧张。为此,苏联( )
A.发展市场经济 B.调整新经济政策
C.解散集体农庄 D.优先发展重工业
9.1922年7月胡佛给美国总统哈定的报告中说:美国救济署工作人员在苏俄境内共计开设15700个食堂和物资发放站,向大约325万名儿童和530万名成年人提供了食物。导致这一报告出现的原因,当时的苏俄
A.余粮征集制破坏了农业的发展
B.工业化建设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C.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D.过渡性的新经济政策已被放弃
10.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农业集体化以后,集体农庄(包括农民)与国家之间形成实行义务交售制的经济关系。义务交售制采用买卖的形式,但农副业产品不是商品,而是被征购的劳动产品,实际上是“贡税”。该做法
A.优化了国民经济的格局 B.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
C.提高了农业的经济地位 D.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11.《全球通史》中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战争继续得越久……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当时列宁提出的要求是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2.苏联在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以后,几乎所有农业生产产量均低于1928年时的水平,只有播种面积和皮棉制品产量略有增加。面对苏联政治局下发的收购计划,农民只好将口粮及种子粮上交。这一现象反映了苏联(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B.农业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
C.农业集体化背离了苏联模式 D.计划经济加剧了社会矛盾
13.1927年英苏断交、苏联驻波兰大使被刺以及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引发的局部战争,更使联共(布)认识到“新的帝国主义战争日益逼近了”“我们应当采取一切措施保障我们的国家以防止突然的事变”。这可以用来说明
A.单一所有制形式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B.新经济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C.斯大林体制的实行有一定的必然性 D.苏联酝酿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14.列宁指出,我们的国家资本主义自成其为一种,不与通常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相同。对列宁所用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资本主义成分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发展资本主义 D.以商品、市场、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
15.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端充分的显示出来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资本主义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极不平衡 D.列宁主义的思想指导性
16.为了结束战争状态,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订了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但德国方面实际上没有停止战争。5月苏俄提议两国再次谈判,8月俄德签订补充条约,11月苏俄利用德国爆发革命,宣布废约。这反映出苏俄
A.面临两线作战的压力 B.缺乏履行和约的诚意
C.无视国际公约的规则 D.推行灵活务实的政策
17.俄国十月革命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A.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B.促进了国家工业化
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D.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18.列宁认为: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列宁是希望( )
A.俄国资本主义复辟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重新确立资产阶级政权 D.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9.列宁曾在20世纪20年代指出:“要挽救俄国,不挽救和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根本不能维持我们成为独立国家的地位。”在此,列宁强调
A.重工业建设至关重要 B.必须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实现工业化是当务之急
20.如表为某国20世纪20—40年代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占比例表(单位:%)。它反映的史实可能是
年份 生产资料 生活资料
1928 39.5 60.5
1932 53.4 46.6
1937 57.8 42.2
1940 61.2 38.8
A.日本——明治维新中推行殖产兴业
B.苏联——迅速推进国家工业化
C.德国——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D.美国——二战中积极扩军备战
二、材料分析题
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世纪过去了,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就在于其具有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摘编自马福运《马克思主义的深远影响源于真理力量》
材料二 列宁观事一向清楚,深深体会到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唯一可恃者只有一个事实,即是国家有可能继续作为被众人接受的既存政府。如此政权,能有什么选择?更何况它还在外国政府和资本家的重重隔离之下。国家的资产及投资,也被革命尽数征用。说起来,“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已经毁于1920年的苏联经济上,成就极为出色。……一般而论,它还是如它在1913年般,仍是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国家(农业人口前后均占82%)。“新经济政策”若继续实施下去,不论修正与否,最多也只能达到差强人意的中度工业建设。这个由国家掌舵,靠农民市场经济发展的策略,注定不能长久。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经济根源。据材料一,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说明其“超越时代的创造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20年的苏联经济”被毁的原因。并对“新经济政策”作简要评价。
22.材料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继承了沙俄时期开发北极地区的已有成果,制定了统一管理的国家计划,重点关注对国家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北方海路(西起喀拉海峡,东至白令海峡的航段和水域)。为拓展北方海路的运输规模,苏俄政府组建北海航线委员会,负责运输货物和开发航线。1928年后,该委员会除了从事贸易活动外,还积极开展工业建设,负责将西伯利亚地区的谷物、木材加工品和渔产品等物资运往其他地区,并实现了北欧与远东间的定期航行。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加快推进北方开发计划,除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在极地航空与破冰船舰队建队设、能源开发与工业建设、陆路交通运输网建立等领域取得了全新发展。北极地区工业“基地”初步形成。二战期间,苏联远东军舰可经过北海航线进入巴伦支海,支援海军在欧洲战场作战。
——摘编自叶艳华《苏联时期北极地区和北方航道开发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前苏联开发北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苏联开发北极地区的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20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
材料2:我们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
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来,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地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
(2)结合史实,根据材料2指出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针对农民的不满,列宁又是怎么解决的?其政治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D
6.D
7.A
8.B
9.A
10.B
11.C
12.B
13.C
14.B
15.C
16.D
17.A
18.B
19.A
20.B
21.(1)经济根源: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暴露。
简述:《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把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2)原因:面临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包围;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评价: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是,不符合俄国国情,必将被取代。
22.(1)特点:在继承沙俄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苏俄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经营;开发范围较为广泛。
(2)意义:使北方海航道得到快速开发,成为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航线;为战时苏联物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西伯利亚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取得初步成效,为苏联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能源支持。
23.(1)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2)设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解决:192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政治影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