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下学期六年级
第五单元拓展延伸
设计对象:基础中等或比较好的学生。
设计目的:让学生进一步冲击提优考点和提优题目。
每单元配备提优题目,课内向课外迁移把控学生进步。
一、文学常识:
文言二则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kē),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典籍,为“四书”之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郑国人,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中国道家典籍之一,相传为战国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录著《列子》8篇,早佚。今本《列子》8篇由晋人张湛编成。《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 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 是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他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 ,影响较大。
《表里的生物》
冯至( 1905一1993)原名冯承植,涿州人。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25年,他和几位朋友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等。
主要作品:《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一1992)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词语扩展
AABB式:皱皱巴巴 勤勤恳恳 平平整整
轻轻松松 顺顺利利 整整齐齐 安安静静
三、主题中心
《学弈》
本文记叙了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不专心听的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说明了做什么事情都得专心致志才能成功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
本文通过写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通过紫罗兰的变色、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着三个现象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表里的生物》
本文讲述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表现了童年的“我”是个天真无邪、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的孩子。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本文通过描述2155年孩子在家上课,机器当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测验,妈妈在家监督孩子学习的事,并通过对比两个时代学习方式的差异。表现了玛琪对“未来学校”的厌恶和对老式学校的向住。流露出作者对于教育、学习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启发我们在发展现代教育的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
四、问题归纳
文言二则
1.两小儿各自提出了什么观点?依据是什么?
一儿认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中午时离人近。
2.“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
“孔子不能决”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十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课文是怎样围绕论点进行论述的?
课文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概括地指出科学发展史上的每一次发现、发明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接着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指出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偶然的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给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表里的生物》
1、“我”好奇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我”好奇的是父亲的表秒针会走,还会发出声音。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表里的世界,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表,他的话证实了“我”表里边有个活的生物的猜测没有错。
2、从对“我”的动作、心理、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的孩子。
3、“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这么说是因为“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1、纸张印刷的书有什么特点?
纸张印刷的书“字全都静止不动”“读到后面,再翻回来看前面的一页时,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
2、你从视察员的话里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第一,小女孩并没有错。第二,地理学部分进度太快了。第三,通过视察员的调节可以放慢进度。第四,玛琪的学习情况令人满意。
3、联系下文说说几百年前的老式学校孩子们是怎样上学的?
老式学校是由真人来当老师的,他给孩子们讲讲课,留些作业,提提问题;老师不住在学生家里,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地方上课,所有的孩子都到那儿去上学;年龄相同的孩子学一样的功课。
4、为什么要写玛琪的爷爷的爷爷小时候上学的情景?
用玛琪爷爷的爷爷小时候上学的快乐衬托玛琪上学的枯燥乏味。
5、未来的“机器学校”与我们现在的学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都有老师。不同点:现在学校的老师是真人;未来”机器学校“的老师都是机器人。
6、托米是一个怎样的男孩?
从托米的语言中,可见一个愿意探索未知、知识面广、颇有主见的男孩。
7、玛琪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玛琪比托米小,她的语言中多有疑惑、不解和好奇,她的知识面不如托米广,也不太愿意质疑自己所处的现实,在和托米的对话中处于被动、跟随的地位,看起来像个比较“乖”的女孩。但她的内心也有着自己的感受和判断,并非缺乏主见。
五、课外拓展
古诗中的太阳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关于学习专心的成语 :
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心无二用、废寝忘食
关于真理的名言: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罗曼·罗兰
打破一切,寻求一切,敢作敢为敢破坏,这就是真理与生活。 ——雨果
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一一爱因斯坦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
关于探索的名言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歌德
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要揭穿它就必须反复地去探索。 ——达尔文
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最不起眼的东西可以成为发现的源泉。 ——格拉宁
语文园地五
(一)交流平台
第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爱读课外书,爱读名著,阅读品味在提高;
第二位同学边读边思考,写心得,感觉好像在与作者聊天,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第三位同学介绍了自己写完习作认真修改,越来越喜欢写作文了;
第四位同学介绍了自己勤问勤查的好习惯。
我们可以把读书、思考、写作、勤问勤查方面的好习惯介绍给大家。还可以把认真听课,做好复习、预习,观察积累等方面的好习惯介绍给大家。
交流示例:
1、我上课的时候总是认真听讲,从不搞小动作。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听不懂的地方就做上记号,下课问老师。我觉得这样做进步很快。
2、我上课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还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我觉得这样做学习效果很好。
3、我喜欢朗读背诵,并且最喜欢背诵经典。我觉得朗读背诵有助于提高我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二)词句段运用
1、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生字,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赴汤蹈火
走:跑。 弗:不。 俱:都。
然:是,对、正确。 及:达到。 汤:热水。
我们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是:
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自愧弗如:指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声泪俱下: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苦、激动。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赴汤蹈火: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你在习作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引用?和同学交流。
a.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b.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好处: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议论文中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记叙文中引用的作用是帮助抒情,也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交流示例: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出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引用华罗庚的话强调“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出自《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引用莎士比亚的话突出了“我”从书籍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在一篇作文中曾写到:经过苦苦思索,我终于找到了答案,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啊!
(三)书写提示
赵孟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四)日积月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是指靛青,即靛蓝;蓝是指蓝草,可以用于制做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如菘蓝、蓼蓝、木蓝等。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法:效法。周:帮助。循:沿袭。如果对人民有好处, 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这几个句子都说明了要发展变化才能进步的道理。
拓展积累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