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兴贤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兴贤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兴贤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2024八下·揭西月考)默写诗文。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兼鼓》)
(2)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4)古典诗文别有洞天,蕴含无限思绪。《诗经》中,男子面对眼前的“   ,   ”,感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5)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
(6)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7)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隐喻含蓄地表达求仕之心的诗句是:   ,
(8)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抒发了与好友一样仕途不顺的诗句是:   ,
【答案】(1)在水一方 。
(2)窈窕淑女,
(3)白露为霜。
(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5)辗转反侧。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7)欲济无舟楫,
(8)同是宦游人 。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窈、窕、淑、晞。
故答案为:(1)在水一方 。(2)窈窕淑女,(3)白露为霜。 (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5)辗转反侧。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7)欲济无舟楫, (8)同是宦游人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2024八下·揭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民俗蕴含乡情童趣。听,宛转悠然的笛声,让人叹为观止;看,精彩纷呈的社戏,让人目不暇接;品,奋楫棹舟的夏夜,寻一脉幽悄,乐趣无穷!
②民俗蕴含淳朴民风。听, nǎo pàn 上还响着脚步声;看,东山的méi zǐ西山的谷;尝,香香的米酒甜甜的馍。
③民俗蕴含力量之美。听,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让人zhàn lì zhèn hàn;看,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让人活跃亢奋;品, jiá rán ér zhǐ的安塞腰鼓,让人大彻大悟。
④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人情事故,尽在民风民俗中。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nǎopàn
méi zǐ
zhàn lì zhèn hàn
jiá rán ér zhǐ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 B.粗犷豪放 C.大彻大悟 D.人情事故
(3)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化,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习俗、风尚。
B.民俗是民间流传的风尚、习俗,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C.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
(4)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
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   ,   ,   ,
【答案】(1)脑畔;梅子;战栗震撼;戛然而止。
(2)D
(3)C
(4)或在重阳;天南地北共插一枝茱萸;或在除夕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续写式仿写;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1)“nǎo pàn”应为“脑畔”,意思是脑海畔边。“méi zi”可为“梅子”,是一种水果。“zhàn lì zhèn hàn”可为“战栗震撼”,形容因害怕而颤抖,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 “jiá rán ér zhǐ”应为“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2)A 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 项“粗犷豪放”形容人的性格豪迈。
C 项“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
D 选项中的“人情事故”有误,应为“人情世故”。“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或道理。
(3)划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语病,“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尽管是一组并列成分,但从逻辑上说是有先后顺序的。“民俗”先由“民众创造”出来,再进行“世代传承”的。
(4)阅读题干可知需要围绕传统节日及习俗仿写语句,并且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句,所以的句式为“或在…...,......”,第一个省略号处写传统节日,第二个省略号处写相关习俗。
答案:(1)脑畔;梅子;战栗震撼;戛然而止。
(2)D
(3)C
(4)示例:或在重阳,天南地北共插一枝茱萸;或在除夕,人人祈求新年的美好与平安。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3.(2024八下·揭西月考)学校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各题。
(1)志愿者小组首先在校园橱窗里展示了下面的资料。请参照如图,根据"碳中和”的定义,给“碳达峰"下个定义。
【资料】习近平在2021年4月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碳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碳中和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达峰:
(2)志愿者小组接着走进校园外的超市,看到一位在超市购物的70多岁的爷爷,因为超市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而大发雷霆,你该怎样劝说?
【答案】(1)示例:是指通过国家法令、全民行动等方式,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封顶”。
(2)示例:爷爷:您好!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是减少碳排放的一项重要措施,希望您能理解超市的做法。节能减排,人人有责,您说对吗?
【知识点】图表信息;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下定义。学生需根据示例,结合材料内容作答。根据示例“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材料内容“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图表显示碳排放量2030年最高、2060年最低可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情景表达能力。根据情景“一位在超市购物的70多岁的爷爷,因为超市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而大发雷霆”可知,学生需从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的角度进行劝说。
故答案为:(1)示例:是指通过国家法令、全民行动等方式,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封顶”。
(2)示例:爷爷:您好!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是减少碳排放的一项重要措施,希望您能理解超市的做法。节能减排,人人有责,您说对吗?
【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4.(2024八下·揭西月考)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阅读《经典常谈(选文)》完成各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
(1)下面关于这部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部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籍的作品。
B.这段话是全书的第四篇,梳理的是关于《尚书》的内容。
C.这部作品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
D.这部作品共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等在内的多部经典作品,我们在阅读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
(2)你和同学想借助名著《经典常谈》为“和之美”主题活动搜集资料,请你从《经典常谈》中寻找关于“和”的知识,参考《经典常谈》目录,补全对话。
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1 《周易》第二……………………10 《尚书》第三……………………18 《诗经》第四……………………28 三礼第五…………………………36 《春秋》三传第六………………42 四书第七…………………………49 《战国策》第八………………56 《史记》《汉书》第九…………61 诸子第十…………………………77 辞赋第十一……………………90 诗第十二…………………………99 文第十三…………………………113 (摘自《经典常谈》中华书局2019年4月平装版) 小爱:我想阅读①   了解墨、道、法等不同学派对“和”有什么看法。 小语:我想知道“和”字的本义以及演变,那我可以读②   (篇目名)。 小文:“和”不仅是一种内在精神,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礼节。我可以看③   (篇目名)尝试寻找儒家礼教中的“和”。 我:对,我可以通过阅读其中的《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等,了解④   
【答案】(1)B
(2)①《诸子第十》;②《<说文解字>第一》;③《三礼第五》;④描写和赞美“和”的诗篇。
【知识点】文化典籍;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经典常谈》
【解析】【分析】(1)ABD.正确
B.有误。这段话是全书的第四篇,梳理的是关于《诗经》的内容;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①根据“了解墨、道、法等不同学派对“和”有什么看法”可确定答案为:《诸子第十》。②根据“我想知道‘和’字的本义以及演变”可确定答案为:《<说文解字>第一》。③根据“‘和’不仅是一种内在精神,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礼节”可确定答案为:《三礼第五》。根据④可确定答案为:描写和赞美“和”的诗篇(或:描写和赞美“和”的辞赋或诗文)。
故答案为:(1)B
(2)①《诸子第十》;②《<说文解字>第一》;③《三礼第五》;④描写和赞美“和”的诗篇。
【点评】(1)(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阅读(40分)
(2024八下·揭西月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③深碧,潆④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⑤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⑥浣花居在焉耳……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⑦。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⑧,磬折⑨喧溢,迫暮促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有删改)
【注】①玦(jué):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②琅:似珠玉的美石。③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④潆(yíng)回:水流回旋的样子。⑤委:江河下游。这里是流聚的意思。⑥少陵:指杜甫,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⑦霁(jì):天放晴。⑧冠盖稠浊: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稠浊,指繁多而混乱。⑨磬折:弯腰如磬之形。形容十分恭敬。
5.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迫暮促归   
是日清晨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B.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C.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D.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出城欲雨,顷之霁。
8.【甲】【乙】语段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5.交错相通;不要说,更不必说;通近,靠近;这
6.C
7.①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② 刚出城就想要下雨,不一会儿就天晴了。 其中,“欲”的意思是将要,“霁”指雨停天晴。
8.语段甲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景色优美、没有剥削压迫、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和平社会的向往。语段乙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独往浣花溪游玩一事,表达了对浣花溪的喜爱,嘲讽了那些朝中使臣附庸风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
树林在水源尽头处消失,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于是就舍弃船只,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告诉他:“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乙】
出了成都城南门,向左走是万里桥,向西转弯,(道路)纤长秀丽,曲折连绵。所见到的景色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颜色如镜、如琅玕、如绿沉瓜,幽深而碧绿,萦绕回旋在城下的,都是浣花溪汇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然后浣花溪才有专门的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居在这里罢了......
这时是万历辛亥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快要下雨了,不一会儿天晴了。让客居在外的人,大多是由监司、郡守招来饮酒的,那些达官贵人来来往往,车马拥挤混乱,弯折盘旋、喧闹吵杂,临近傍晚时便匆忙催促他们回去。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交通:交错相通。(2)句意: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3)句意: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迫:通近,靠近。(4)句意:这一天早上。是:这。
故答案为:交错相通;不要说,更不必说;通近,靠近;这。
6.本题考直文言文断句。句意: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出成都南门“是总写,“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分別写两个方向。故段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故答案为:C
7.题考直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① 率,率领;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② 雨,下雨:顷之,一会儿;霁,天晴。
故答案为:①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②刚出城就想要下雨,不一会儿就天晴了。 其中,“欲”的意思是将要,“霁”指雨停天晴。
8.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甲文中,作者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乙文中,记叙了作者独自出城到杜甫旧日迹浣花溪游玩一事,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杜甫的仰慕之情。自己的独游与“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馨折喧溢"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庸风雅、热衷交际应酬的达官显贵的嘲讽和鄙视之意。
故答案为:语段甲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景色优美、没有剥削压迫、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和平社会的向往。语段乙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独往浣花溪游玩一事,表达了对浣花溪的喜爱,嘲讽了那些朝中使臣附庸风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2024八下·揭西月考)阅读《开启人工智能新纪元》,完成各题。
开启人工智能新纪元
①ChatGPT 是由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 OpenAl 在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前后的聊天内容轻松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交流。
②为什么 ChatGPT 一经发布就火爆得一塌糊涂?
③它拥有超过人类的翻译、语言理解和表达、推理,甚至是编程和创意生成能力,并且有超强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随着用户使用的更深入和模型的进一步扩大,未来这些能力很可能会更强。其目前的状态犹如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没有开窍的段誉,六脉神创功力会越来越强。
④众所周知,人类有举一反三的特质,但是过去的机器是没有的。过去为了完成一个特定任务,需要将大量样本“喂”给机器进行训练才可以实现。但现在 ChatGPT模型可以用很少的样本甚至仅仅表达出我们的任务意图,就可以照葫芦画瓢,并做得非常好。这种类比能力是以往的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不仅如此,情境学习的能力也使它脱颖而出。比如我们可以让模型去类比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句风格,再放上几个相关例子,它们可能就会造出带有这些诗人风格的全新诗句。
⑤极为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为它添彩增色。举例说,如果提问 ChatGPT 模型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它不仅会给出答案,而且逻辑和推理非常清晰,看上去很有道理。甚至对于一些奥数题目,它可以给出精准的答案和详细的推理过程。代码的超长上下文依赖,以及各种变量和模块的嵌套与组合功能的不经意习得,使得 ChatGPT模型拥有了超强的“往前翻屏”去寻找、归纳和总结信息的能力。
⑥它还拥有类似智库的高级技能。 ChatGPT 模型上市后,最有危机感的是主打搜索引擎的公司,搜索引擎提供的是一堆各种各样的答案片段,需要查询者自己去梳理和整理。但是 ChatGPT 模型能给出特别详细的一份调查报告,最让人吃惊的是其只用了一个模型,没有借助外部的其他系统。
⑦虽然能力超群,但是 ChatGPT模型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并不是无坚不摧。
⑧它会产生一种名其妙的幻觉,会脑补出一些东西,进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比如说,会把发生在某个人身上的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地安放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而且,它依然不能避免传统人工智能的缺陷,受制于数据的时效性,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因为ChatGPT模型受训的数据截止于2021年9月。同时,因为受制于大数据的质量和模型归纳偏见,会产生一些伦理偏差,特别是宗教、肤色、年龄性别等的偏见,还会无底线地讨好对话者,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容易产生动摇。
⑨ChatGPT 模型是否会颠覆各大产业? ChatGPT 模型的本质还是一种人机协同方式,对话者给机器一个主题,其会形成一个大纲,给出一系列的建议。这种功能在营销和文案写作领域有巨大的应用空间,但在传媒领域,它依然无法替代传统记者和编辑的工作;在教育领域的颠覆作用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巨大,虽然它会给出答案,但是依然是作为参考,不同的学生对于答案有不同的理解和推理过程,其最后给出的作业和论文还是会有所区别。
(选自《上海科技报》有删改)
9.阅读文章第②-⑨段,回答以下问题。
这几段内容,作者从三个方面对 ChatGPT 进行了介绍:第一个方面:火爆的原因 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    对于 ChatGPT火爆的原因,作者说明了以下四点: (一)它拥有超过人类的多种能力和超强的学习意识与能力; (二)    (三)    (四)它拥有类似智库的高级技能。
10.第③段加点词“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具体分析。
11.2023年3月29日,包括马斯克和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 活兹尼亚克在内的1000多人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暂停高级人工智能实验,信中说“只有我们确信他们的影响积极且风险可控时,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才应该被开发出来。”请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态势的看法。
【答案】9.明显的缺陷它拥;有举一反三的特质;能否颠覆各大产业;它有极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10.“很可能”表示推测,意思是在未来ChatGPT的能力有可能更强,也有可能不强。“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我认同公开信的观点,应该暂停人工智能的研发,因为人工智能系统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滥用于网络钓鱼企图、虚假信息和网络犯罪,对人类社会和文明造成巨大地潜在风险,而AI行业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地人工智能设计和发展的安全标准,以阻止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潜在危害,所以我认为应暂缓人工智能的研发。(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平实性说明文;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主要有两个特点,准确和生动,准确性从列数字和具体词语分析,生动性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需给文章分层,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提炼概括。②—⑨段“为什么ChatGPT一经发布就火爆得一塌糊涂”“虽然能力超群,但是ChatGPT模型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并不是无坚不摧”“ChatGPT模型是否会颠覆各大产业”三句话提示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②—⑥段,⑦—⑧段,第⑨段,这三个层次也是分别围绕这三句话进行说明。第②段设问,③—⑥段具体说明了ChatGPT火爆的原因,结合这四个段落的中心句提炼即可,分别为:①它拥有超过人类的多种能力和超强的学习意识与能力;②它有举一反三的特质;③它有极为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④它拥有类似智库的高级技能。
故答案为:明显的缺陷它拥;有举一反三的特质;能否颠覆各大产业;它有极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10.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问题时,既要关注词语的意思,也要注意词语起到的特殊作用,如限制、修饰等。“很可能”的意思是有很大概率,但不是绝对的,在这里表示对未来ChatGPT能力的推测,而不是下百分百确定的结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很可能”表示推测,意思是在未来ChatGPT的能力有可能更强,也有可能不强。“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本题考査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淡淡自己的看法。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应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具体说明理由。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ChatGPT虽然十分强大,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现实生活中,虽然有些人工智能运用可以带来便利,但也有人利用漏洞做一些违法违规之事,而且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十分完善,因此公开信中“只有我们确信他们的影响积极且风险可控时,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才应该被开发出来”这一说法有其合理性。
故答案为:我认同公开信的观点,应该暂停人工智能的研发,因为人工智能系统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滥用于网络钓鱼企图、虚假信息和网络犯罪,对人类社会和文明造成巨大地潜在风险,而AI行业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地人工智能设计和发展的安全标准,以阻止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潜在危害,所以我认为应暂缓人工智能的研发。(言之成理即可)
(2024八下·揭西月考)阅读《最念烟火味》,完成各题。
最念烟火味
徐立新
傍晚,在下班的途中,我闻到了一股浓烈而久违的烧烤味——羊肉串正在炭火上咝咝作响。新冠肺炎爆发期间,城市里的饭店、路边摊皆关闭,烟火味消失殆尽,生活也随之少了热气腾腾。而今,烟火味渐回街巷,这一幕让我激动不已!
烟火味,是故乡和母亲赐予我的平生第一味。我出生在乡下,儿时的饭菜饮食,以及成长的每个日子,无不浸染着烟火之味。
那时,我们村是清一色的砖瓦平房,一个个烟囱笔挺挺地立在各家屋顶之上。一日三餐,一缕缕炊烟从烟的里飘出来,带着各自的滋味,钻入我的鼻腔,让我得以轻松地识破各家铁锅里的烹饪秘密:粗茶淡饭,抑或美佳肴。
烟火味袅袅而起,村庄便活了。对母亲而言,烟火味就是家之味。做饭炒菜时,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辈子,燃尽她柴米油盐的一生。
受母亲影响,我也对烟火味情有独钟。空闲时,会为她看火加柴,感受柴火烟、油烟在身边四散弥漫开来,继而,嗅到诱人的菜饭之香。那些烟火,为锅灶镀了一层层温暖之色,也让母爱之味历久弥深。
经年的烟火味,经母亲之手,如柔水般,从厨房里渗出来,伴我穿过童年,来到青葱岁月。
那一年,正在县城读书的我,寒假前期末考试考得不好,回家途中又逢冬雪飞降。到家时,鞋袜全湿,冷得直哆嗦。母亲立即让我坐进火厢,原来她已早早生起了火盘,设下温暖等我归来。得知我考试不利,她说,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就像你脚下的鞋袜,偶尔会湿,但只用烟火烤熏一下,就会干起来的。”果然,鞋袜很快便干了,全身也热乎了起来。之后,母亲又从火盘里掏出一个烧熟的、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屋外,大雪纷飞天地间,而我的心头已冰消雪融:盆中炭火犹旺,手中红薯犹热,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
烟火烹饪平淡,日子就有了难以割舍的滋味。烟火味,还造就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她常说,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在母亲看来,家里烟火味越浓,便是人丁越兴旺,亲情越浓烈。她期盼儿女后辈们常回家,人多,厨房便往来不绝,烟火味便一遍一遍流出厅堂,帘出院门,带出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母亲还喜欢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佳节时令,总要把全族人召集起来,吃顿团圆饭。她和婶娘们,就是宴席的“大厨”,在院子里摆开几口大锅,让柴火在锅下噼啪地烧着,白烟在空气中肆意地缭绕着,菜在锅里咕噜地响着。母亲乐见坐等开席的族人们在明火朗烟中,聊着天、打着牌。她说,这样的日子才是入了味的。
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她和乡下很多女性一样,用与生俱来的烟火味,打理着村庄的一个个日夜,让如我般的孩子们,在故乡的烟火味中成长、远行。
定居城市后,我发现越来越难以和烟火味亲近了——厨房和餐厅里的烟火味,被死死屏蔽在后堂里,让人难以见到,难以闻到。好在,夜宵排挡摊上依旧有烟火味,一个个临时支起来的锅灶,在夜色笼罩下烟火四起,猛火和青烟在肆意地撩拨着一颗颗不眠的心,慰藉、熨贴着一个个疲惫的灵魂,让人有家的温暖。饱腹的是食物,抚慰人心的,则是那烟火之味。
儿时背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知小火炉的深意所在。现在才明白,诗人眼中,炉火正旺便是寒冬腊月里的烟火味,是他待友会朋不二的邀约之词和款待之物,就像母亲当年用火盘、火厢迎接失落的我一般。
人到中年,我最念烟火味。烟火味,就是活泼泼的生活味,生动而暖人心脾。
12.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围绕“烟火味”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
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
14.文章以“最念烟火味”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1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6.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选文结尾“烟火味,就是活泼泼的生活味,生动而暖人心脾”这一句话的理解。
【链接】
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地摊经济让更多的人,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安心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摊位”。小地摊,大民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只有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有归属感,更有烟火气。
【答案】12.①母亲让“我”儿时的每个日子都浸染烟火之味;②母亲用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安慰考试失利的“我”;③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
13.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我”在母亲的安慰下,心头冰消雪融,充满温暖的状态,包含了“我”对充满温暖的烟火味的怀念之情和对温暖母爱的感激之情。
14.①“烟火味”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烟火味”是故乡之味,是母爱之味,是作者心灵的慰藉。④“最念”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烟火味的怀念的喜爱之情。
15.①勤劳淳朴: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子。②慈爱(体贴)、善解人意: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③热爱生活、热爱家庭: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
16.①烟火味中,寄托了人们对童年,对故乡的美好回忆。②烟火味中,包含了人们对家人的温情,对浓浓亲情的怀念。③烟火味里,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④在喧嚣的城市中,烟火味慰藉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人们拥有了自己的心灵港湾。也让城市充满人情味,充满生活气息。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2.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第②-⑥段写母亲让“我”儿时的每个日子都浸染烟火之味;第⑦段写母亲用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安慰考试失利的“我”:第⑧-⑩ 段写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
故答案为:①母亲让“我”儿时的每个日子都浸染烟火之味;②母亲用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安慰考试失利的“我”;③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
1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明显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突出强调了“我”在母亲的安慰下,心头冰消雪融,充满温暖的状态,结合第⑥段“经年的烟火味,经母亲之手,如柔永般,从厨房里渗出来,伴我穿过童年,来到青葱岁月”可知,表达了“我”对充满温暖的烟火味的怀念之情和对温暖母爱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我”在母亲的安慰下,心头冰消雪融,充满温暖的状态,包含了“我”对充满温暖的烟火味的怀念之情和对温暖母爱的感激之情。
14.本题考查散文标题的作用。“最念烟火味”这个题目,形式上,设置悬念一什么是烟火味?为什么最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结合第②段“烟火味,是故乡和母亲赐予我的平生第一味”可知,“烟火味”是故乡之味,是母爱之味,是作者心灵的慰藉。主题上,“最念”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烟火味的怀念的喜爱之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烟火味”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故答案为:①“烟火味”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烟火味”是故乡之味,是母爱之味,是作者心灵的慰藉。④“最念”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烟火味的怀念的喜爱之情。
1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做饭炒菜时,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辈子,燃尽她柴米盐的一生”写母亲的勤劳淳朴;“到家时,鞋袜全湿,冷得直哆嗦。母亲立即让我坐进火厢,原来她已早早生起了火盘,设下温暖等我归来。得知我考试不利,她说,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写母亲的慈爱(体贴)、善解人意;“烟火味,还造就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她常说,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母亲还喜欢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写母亲的热爱生活、热爱家庭。
故答案为:①勤劳淳朴: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子。②慈爱(体贴)、善解人意: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③热爱生活、热爱家庭: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
16.本题考查理解句意。结合文章内容和材料作答。结合“烟火味,是故乡和母亲赐予我的平生第一味”可得:烟火味中,寄托了人们对童年,对故乡的美好回忆。结合“到家时,鞋袜全湿,冷得直哆嗦。母亲立即让我坐进火厢,原来她已早早生起了火盘,设下温暖等我归来。得知我考试不利,她说,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可得:烟火味中,包含了人们对家人的温情,对浓浓亲情的怀念。结合“烟火味,还造就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她常说,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母亲还喜欢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可得:烟火味里,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结合“新冠肺炎爆发期间,城市里的饭店、路边摊皆关闭,烟火味消失殆尽,生活也随之少了热气腾腾。而今,烟火味渐回街巷”和[链接]材料“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地摊经济让更多的人,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安心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摊位”可得:在喧嚣的城市中,烟火味慰藉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人们拥有了自己的心灵港湾。也让城市充满人情味,充满生活气息。
故答案为:①烟火味中,寄托了人们对童年,对故乡的美好回忆。②烟火味中,包含了人们对家人的温情,对浓浓亲情的怀念。③烟火味里,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④在喧嚣的城市中,烟火味慰藉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人们拥有了自己的心灵港湾。也让城市充满人情味,充满生活气息。
三、作文(50分)
17.(2024八下·揭西月考)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地大美,岁月有色,人生多彩,文化缤纷。赤橙黄绿青蓝紫,皆可成文。
天地大美,岁月有色,人生多彩,文化缤纷。赤橙黄绿青蓝紫,皆可成文。
请以“假如_有颜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文章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假如童年有颜色 假如童年有颜色,它会是什么颜色呢?
有的人说童年是金色的,因为童年充满着欢乐与幸福;有的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童年充满着幻想与憧憬;有的人说童年是绿色的,因为童年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而我说,童年是彩色的,因为童年有着五彩斑斓的故事。
童年的我,喜欢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上尽情地奔跑。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着翩飞的蝴蝶,欢声笑语在空旷的草地上回荡。我们不在乎跑累了,也不在乎汗水浸湿了衣服,只在乎那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这时候,童年是绿色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童年的我,喜欢在热闹的广场上放风筝。我紧紧地握着线轴,一边飞快地奔跑,一边兴奋地喊着:“飞起来了!飞起来了!”看着那五彩的风筝在空中翱翔,我的心也跟着飞了起来。这时候,童年是蓝色的,充满着幻想与憧憬。
童年的我,喜欢在宁静的夜晚数星星。我躺在院子里的竹床上,望着满天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数着数着,我就进入了梦乡。这时候,童年是紫色的,充满着神秘与梦幻。
童年的我,还喜欢在书本的世界里遨游。我读着那些美妙的故事,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时候,童年是五颜六色的,充满着惊喜与感动。
假如童年有颜色,我想它一定是彩色的。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闪烁在我的脑海里,照亮了我的人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童年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但是,那些彩色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我相信,它们会一直伴随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彩色的童年,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让人怀念。我想,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彩色的吧,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
愿我们都能保持一颗童心,让童年的色彩永远在我们的生命中绽放。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分析:这段文字的关键词包括:天地、岁月、人生、文化、颜色。中心话题是探讨各种事物与颜色的关系,以及通过颜色来表达和展现它们的特点与魅力。材料的体裁为议论文。
写作思路: 是什么:在作文中可以描述假如具体事物有颜色会是怎样的,例如假如梦想有颜色,通过描绘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梦想特点,来展现梦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什么:可以探讨为什么某些事物会与特定的颜色相关联,例如假如生命有颜色,解释生命与颜色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颜色所象征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怎么做:可以论述如何通过颜色来表达和展现事物的特点,假如情感有颜色,讲述如何运用颜色来描绘和传达情感。 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 详略不得当:可能会过于注重描述颜色本身,而忽略了与所选主题的紧密结合。开头平淡:开头可能缺乏吸引力,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素材选择不当:选取的事例素材可能无法准确地支持文章的主题。
立意提取: 《假如回忆有颜色》:通过不同颜色代表的回忆,抒发对过去的感慨。《假如梦想有颜色》:描绘梦想的多彩,展现追求梦想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1 / 1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兴贤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2024八下·揭西月考)默写诗文。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兼鼓》)
(2)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4)古典诗文别有洞天,蕴含无限思绪。《诗经》中,男子面对眼前的“   ,   ”,感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5)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
(6)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7)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隐喻含蓄地表达求仕之心的诗句是:   ,
(8)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抒发了与好友一样仕途不顺的诗句是:   ,
2.(2024八下·揭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民俗蕴含乡情童趣。听,宛转悠然的笛声,让人叹为观止;看,精彩纷呈的社戏,让人目不暇接;品,奋楫棹舟的夏夜,寻一脉幽悄,乐趣无穷!
②民俗蕴含淳朴民风。听, nǎo pàn 上还响着脚步声;看,东山的méi zǐ西山的谷;尝,香香的米酒甜甜的馍。
③民俗蕴含力量之美。听,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让人zhàn lì zhèn hàn;看,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让人活跃亢奋;品, jiá rán ér zhǐ的安塞腰鼓,让人大彻大悟。
④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人情事故,尽在民风民俗中。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nǎopàn
méi zǐ
zhàn lì zhèn hàn
jiá rán ér zhǐ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 B.粗犷豪放 C.大彻大悟 D.人情事故
(3)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化,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习俗、风尚。
B.民俗是民间流传的风尚、习俗,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C.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
(4)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
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   ,   ,   ,
3.(2024八下·揭西月考)学校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各题。
(1)志愿者小组首先在校园橱窗里展示了下面的资料。请参照如图,根据"碳中和”的定义,给“碳达峰"下个定义。
【资料】习近平在2021年4月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碳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去年,我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碳中和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达峰:
(2)志愿者小组接着走进校园外的超市,看到一位在超市购物的70多岁的爷爷,因为超市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而大发雷霆,你该怎样劝说?
4.(2024八下·揭西月考)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阅读《经典常谈(选文)》完成各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
(1)下面关于这部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部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籍的作品。
B.这段话是全书的第四篇,梳理的是关于《尚书》的内容。
C.这部作品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
D.这部作品共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等在内的多部经典作品,我们在阅读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
(2)你和同学想借助名著《经典常谈》为“和之美”主题活动搜集资料,请你从《经典常谈》中寻找关于“和”的知识,参考《经典常谈》目录,补全对话。
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1 《周易》第二……………………10 《尚书》第三……………………18 《诗经》第四……………………28 三礼第五…………………………36 《春秋》三传第六………………42 四书第七…………………………49 《战国策》第八………………56 《史记》《汉书》第九…………61 诸子第十…………………………77 辞赋第十一……………………90 诗第十二…………………………99 文第十三…………………………113 (摘自《经典常谈》中华书局2019年4月平装版) 小爱:我想阅读①   了解墨、道、法等不同学派对“和”有什么看法。 小语:我想知道“和”字的本义以及演变,那我可以读②   (篇目名)。 小文:“和”不仅是一种内在精神,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礼节。我可以看③   (篇目名)尝试寻找儒家礼教中的“和”。 我:对,我可以通过阅读其中的《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等,了解④   
二、阅读(40分)
(2024八下·揭西月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③深碧,潆④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⑤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⑥浣花居在焉耳……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⑦。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⑧,磬折⑨喧溢,迫暮促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有删改)
【注】①玦(jué):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②琅:似珠玉的美石。③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④潆(yíng)回:水流回旋的样子。⑤委:江河下游。这里是流聚的意思。⑥少陵:指杜甫,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⑦霁(jì):天放晴。⑧冠盖稠浊: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稠浊,指繁多而混乱。⑨磬折:弯腰如磬之形。形容十分恭敬。
5.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迫暮促归   
是日清晨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B.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C.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D.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出城欲雨,顷之霁。
8.【甲】【乙】语段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
(2024八下·揭西月考)阅读《开启人工智能新纪元》,完成各题。
开启人工智能新纪元
①ChatGPT 是由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 OpenAl 在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前后的聊天内容轻松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交流。
②为什么 ChatGPT 一经发布就火爆得一塌糊涂?
③它拥有超过人类的翻译、语言理解和表达、推理,甚至是编程和创意生成能力,并且有超强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随着用户使用的更深入和模型的进一步扩大,未来这些能力很可能会更强。其目前的状态犹如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没有开窍的段誉,六脉神创功力会越来越强。
④众所周知,人类有举一反三的特质,但是过去的机器是没有的。过去为了完成一个特定任务,需要将大量样本“喂”给机器进行训练才可以实现。但现在 ChatGPT模型可以用很少的样本甚至仅仅表达出我们的任务意图,就可以照葫芦画瓢,并做得非常好。这种类比能力是以往的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不仅如此,情境学习的能力也使它脱颖而出。比如我们可以让模型去类比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句风格,再放上几个相关例子,它们可能就会造出带有这些诗人风格的全新诗句。
⑤极为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也为它添彩增色。举例说,如果提问 ChatGPT 模型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它不仅会给出答案,而且逻辑和推理非常清晰,看上去很有道理。甚至对于一些奥数题目,它可以给出精准的答案和详细的推理过程。代码的超长上下文依赖,以及各种变量和模块的嵌套与组合功能的不经意习得,使得 ChatGPT模型拥有了超强的“往前翻屏”去寻找、归纳和总结信息的能力。
⑥它还拥有类似智库的高级技能。 ChatGPT 模型上市后,最有危机感的是主打搜索引擎的公司,搜索引擎提供的是一堆各种各样的答案片段,需要查询者自己去梳理和整理。但是 ChatGPT 模型能给出特别详细的一份调查报告,最让人吃惊的是其只用了一个模型,没有借助外部的其他系统。
⑦虽然能力超群,但是 ChatGPT模型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并不是无坚不摧。
⑧它会产生一种名其妙的幻觉,会脑补出一些东西,进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比如说,会把发生在某个人身上的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地安放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而且,它依然不能避免传统人工智能的缺陷,受制于数据的时效性,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因为ChatGPT模型受训的数据截止于2021年9月。同时,因为受制于大数据的质量和模型归纳偏见,会产生一些伦理偏差,特别是宗教、肤色、年龄性别等的偏见,还会无底线地讨好对话者,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容易产生动摇。
⑨ChatGPT 模型是否会颠覆各大产业? ChatGPT 模型的本质还是一种人机协同方式,对话者给机器一个主题,其会形成一个大纲,给出一系列的建议。这种功能在营销和文案写作领域有巨大的应用空间,但在传媒领域,它依然无法替代传统记者和编辑的工作;在教育领域的颠覆作用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巨大,虽然它会给出答案,但是依然是作为参考,不同的学生对于答案有不同的理解和推理过程,其最后给出的作业和论文还是会有所区别。
(选自《上海科技报》有删改)
9.阅读文章第②-⑨段,回答以下问题。
这几段内容,作者从三个方面对 ChatGPT 进行了介绍:第一个方面:火爆的原因 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    对于 ChatGPT火爆的原因,作者说明了以下四点: (一)它拥有超过人类的多种能力和超强的学习意识与能力; (二)    (三)    (四)它拥有类似智库的高级技能。
10.第③段加点词“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具体分析。
11.2023年3月29日,包括马斯克和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 活兹尼亚克在内的1000多人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暂停高级人工智能实验,信中说“只有我们确信他们的影响积极且风险可控时,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才应该被开发出来。”请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态势的看法。
(2024八下·揭西月考)阅读《最念烟火味》,完成各题。
最念烟火味
徐立新
傍晚,在下班的途中,我闻到了一股浓烈而久违的烧烤味——羊肉串正在炭火上咝咝作响。新冠肺炎爆发期间,城市里的饭店、路边摊皆关闭,烟火味消失殆尽,生活也随之少了热气腾腾。而今,烟火味渐回街巷,这一幕让我激动不已!
烟火味,是故乡和母亲赐予我的平生第一味。我出生在乡下,儿时的饭菜饮食,以及成长的每个日子,无不浸染着烟火之味。
那时,我们村是清一色的砖瓦平房,一个个烟囱笔挺挺地立在各家屋顶之上。一日三餐,一缕缕炊烟从烟的里飘出来,带着各自的滋味,钻入我的鼻腔,让我得以轻松地识破各家铁锅里的烹饪秘密:粗茶淡饭,抑或美佳肴。
烟火味袅袅而起,村庄便活了。对母亲而言,烟火味就是家之味。做饭炒菜时,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辈子,燃尽她柴米油盐的一生。
受母亲影响,我也对烟火味情有独钟。空闲时,会为她看火加柴,感受柴火烟、油烟在身边四散弥漫开来,继而,嗅到诱人的菜饭之香。那些烟火,为锅灶镀了一层层温暖之色,也让母爱之味历久弥深。
经年的烟火味,经母亲之手,如柔水般,从厨房里渗出来,伴我穿过童年,来到青葱岁月。
那一年,正在县城读书的我,寒假前期末考试考得不好,回家途中又逢冬雪飞降。到家时,鞋袜全湿,冷得直哆嗦。母亲立即让我坐进火厢,原来她已早早生起了火盘,设下温暖等我归来。得知我考试不利,她说,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就像你脚下的鞋袜,偶尔会湿,但只用烟火烤熏一下,就会干起来的。”果然,鞋袜很快便干了,全身也热乎了起来。之后,母亲又从火盘里掏出一个烧熟的、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屋外,大雪纷飞天地间,而我的心头已冰消雪融:盆中炭火犹旺,手中红薯犹热,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
烟火烹饪平淡,日子就有了难以割舍的滋味。烟火味,还造就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她常说,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在母亲看来,家里烟火味越浓,便是人丁越兴旺,亲情越浓烈。她期盼儿女后辈们常回家,人多,厨房便往来不绝,烟火味便一遍一遍流出厅堂,帘出院门,带出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母亲还喜欢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佳节时令,总要把全族人召集起来,吃顿团圆饭。她和婶娘们,就是宴席的“大厨”,在院子里摆开几口大锅,让柴火在锅下噼啪地烧着,白烟在空气中肆意地缭绕着,菜在锅里咕噜地响着。母亲乐见坐等开席的族人们在明火朗烟中,聊着天、打着牌。她说,这样的日子才是入了味的。
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她和乡下很多女性一样,用与生俱来的烟火味,打理着村庄的一个个日夜,让如我般的孩子们,在故乡的烟火味中成长、远行。
定居城市后,我发现越来越难以和烟火味亲近了——厨房和餐厅里的烟火味,被死死屏蔽在后堂里,让人难以见到,难以闻到。好在,夜宵排挡摊上依旧有烟火味,一个个临时支起来的锅灶,在夜色笼罩下烟火四起,猛火和青烟在肆意地撩拨着一颗颗不眠的心,慰藉、熨贴着一个个疲惫的灵魂,让人有家的温暖。饱腹的是食物,抚慰人心的,则是那烟火之味。
儿时背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知小火炉的深意所在。现在才明白,诗人眼中,炉火正旺便是寒冬腊月里的烟火味,是他待友会朋不二的邀约之词和款待之物,就像母亲当年用火盘、火厢迎接失落的我一般。
人到中年,我最念烟火味。烟火味,就是活泼泼的生活味,生动而暖人心脾。
12.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围绕“烟火味”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
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
14.文章以“最念烟火味”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1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6.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选文结尾“烟火味,就是活泼泼的生活味,生动而暖人心脾”这一句话的理解。
【链接】
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地摊经济让更多的人,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安心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摊位”。小地摊,大民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只有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有归属感,更有烟火气。
三、作文(50分)
17.(2024八下·揭西月考)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地大美,岁月有色,人生多彩,文化缤纷。赤橙黄绿青蓝紫,皆可成文。
天地大美,岁月有色,人生多彩,文化缤纷。赤橙黄绿青蓝紫,皆可成文。
请以“假如_有颜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文章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在水一方 。
(2)窈窕淑女,
(3)白露为霜。
(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5)辗转反侧。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7)欲济无舟楫,
(8)同是宦游人 。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窈、窕、淑、晞。
故答案为:(1)在水一方 。(2)窈窕淑女,(3)白露为霜。 (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5)辗转反侧。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7)欲济无舟楫, (8)同是宦游人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答案】(1)脑畔;梅子;战栗震撼;戛然而止。
(2)D
(3)C
(4)或在重阳;天南地北共插一枝茱萸;或在除夕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续写式仿写;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1)“nǎo pàn”应为“脑畔”,意思是脑海畔边。“méi zi”可为“梅子”,是一种水果。“zhàn lì zhèn hàn”可为“战栗震撼”,形容因害怕而颤抖,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 “jiá rán ér zhǐ”应为“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2)A 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 项“粗犷豪放”形容人的性格豪迈。
C 项“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
D 选项中的“人情事故”有误,应为“人情世故”。“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或道理。
(3)划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语病,“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尽管是一组并列成分,但从逻辑上说是有先后顺序的。“民俗”先由“民众创造”出来,再进行“世代传承”的。
(4)阅读题干可知需要围绕传统节日及习俗仿写语句,并且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句,所以的句式为“或在…...,......”,第一个省略号处写传统节日,第二个省略号处写相关习俗。
答案:(1)脑畔;梅子;战栗震撼;戛然而止。
(2)D
(3)C
(4)示例:或在重阳,天南地北共插一枝茱萸;或在除夕,人人祈求新年的美好与平安。
【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3.【答案】(1)示例:是指通过国家法令、全民行动等方式,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封顶”。
(2)示例:爷爷:您好!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是减少碳排放的一项重要措施,希望您能理解超市的做法。节能减排,人人有责,您说对吗?
【知识点】图表信息;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下定义。学生需根据示例,结合材料内容作答。根据示例“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材料内容“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图表显示碳排放量2030年最高、2060年最低可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情景表达能力。根据情景“一位在超市购物的70多岁的爷爷,因为超市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而大发雷霆”可知,学生需从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的角度进行劝说。
故答案为:(1)示例:是指通过国家法令、全民行动等方式,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封顶”。
(2)示例:爷爷:您好!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是减少碳排放的一项重要措施,希望您能理解超市的做法。节能减排,人人有责,您说对吗?
【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4.【答案】(1)B
(2)①《诸子第十》;②《<说文解字>第一》;③《三礼第五》;④描写和赞美“和”的诗篇。
【知识点】文化典籍;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经典常谈》
【解析】【分析】(1)ABD.正确
B.有误。这段话是全书的第四篇,梳理的是关于《诗经》的内容;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①根据“了解墨、道、法等不同学派对“和”有什么看法”可确定答案为:《诸子第十》。②根据“我想知道‘和’字的本义以及演变”可确定答案为:《<说文解字>第一》。③根据“‘和’不仅是一种内在精神,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礼节”可确定答案为:《三礼第五》。根据④可确定答案为:描写和赞美“和”的诗篇(或:描写和赞美“和”的辞赋或诗文)。
故答案为:(1)B
(2)①《诸子第十》;②《<说文解字>第一》;③《三礼第五》;④描写和赞美“和”的诗篇。
【点评】(1)(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答案】5.交错相通;不要说,更不必说;通近,靠近;这
6.C
7.①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② 刚出城就想要下雨,不一会儿就天晴了。 其中,“欲”的意思是将要,“霁”指雨停天晴。
8.语段甲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景色优美、没有剥削压迫、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和平社会的向往。语段乙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独往浣花溪游玩一事,表达了对浣花溪的喜爱,嘲讽了那些朝中使臣附庸风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
树林在水源尽头处消失,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于是就舍弃船只,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告诉他:“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乙】
出了成都城南门,向左走是万里桥,向西转弯,(道路)纤长秀丽,曲折连绵。所见到的景色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颜色如镜、如琅玕、如绿沉瓜,幽深而碧绿,萦绕回旋在城下的,都是浣花溪汇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然后浣花溪才有专门的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居在这里罢了......
这时是万历辛亥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快要下雨了,不一会儿天晴了。让客居在外的人,大多是由监司、郡守招来饮酒的,那些达官贵人来来往往,车马拥挤混乱,弯折盘旋、喧闹吵杂,临近傍晚时便匆忙催促他们回去。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交通:交错相通。(2)句意: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3)句意: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迫:通近,靠近。(4)句意:这一天早上。是:这。
故答案为:交错相通;不要说,更不必说;通近,靠近;这。
6.本题考直文言文断句。句意: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出成都南门“是总写,“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分別写两个方向。故段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故答案为:C
7.题考直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① 率,率领;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② 雨,下雨:顷之,一会儿;霁,天晴。
故答案为:①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②刚出城就想要下雨,不一会儿就天晴了。 其中,“欲”的意思是将要,“霁”指雨停天晴。
8.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甲文中,作者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乙文中,记叙了作者独自出城到杜甫旧日迹浣花溪游玩一事,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杜甫的仰慕之情。自己的独游与“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馨折喧溢"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庸风雅、热衷交际应酬的达官显贵的嘲讽和鄙视之意。
故答案为:语段甲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景色优美、没有剥削压迫、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和平社会的向往。语段乙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独往浣花溪游玩一事,表达了对浣花溪的喜爱,嘲讽了那些朝中使臣附庸风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答案】9.明显的缺陷它拥;有举一反三的特质;能否颠覆各大产业;它有极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10.“很可能”表示推测,意思是在未来ChatGPT的能力有可能更强,也有可能不强。“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我认同公开信的观点,应该暂停人工智能的研发,因为人工智能系统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滥用于网络钓鱼企图、虚假信息和网络犯罪,对人类社会和文明造成巨大地潜在风险,而AI行业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地人工智能设计和发展的安全标准,以阻止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潜在危害,所以我认为应暂缓人工智能的研发。(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平实性说明文;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主要有两个特点,准确和生动,准确性从列数字和具体词语分析,生动性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需给文章分层,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提炼概括。②—⑨段“为什么ChatGPT一经发布就火爆得一塌糊涂”“虽然能力超群,但是ChatGPT模型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并不是无坚不摧”“ChatGPT模型是否会颠覆各大产业”三句话提示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②—⑥段,⑦—⑧段,第⑨段,这三个层次也是分别围绕这三句话进行说明。第②段设问,③—⑥段具体说明了ChatGPT火爆的原因,结合这四个段落的中心句提炼即可,分别为:①它拥有超过人类的多种能力和超强的学习意识与能力;②它有举一反三的特质;③它有极为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④它拥有类似智库的高级技能。
故答案为:明显的缺陷它拥;有举一反三的特质;能否颠覆各大产业;它有极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10.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问题时,既要关注词语的意思,也要注意词语起到的特殊作用,如限制、修饰等。“很可能”的意思是有很大概率,但不是绝对的,在这里表示对未来ChatGPT能力的推测,而不是下百分百确定的结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很可能”表示推测,意思是在未来ChatGPT的能力有可能更强,也有可能不强。“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本题考査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淡淡自己的看法。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应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具体说明理由。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ChatGPT虽然十分强大,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现实生活中,虽然有些人工智能运用可以带来便利,但也有人利用漏洞做一些违法违规之事,而且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十分完善,因此公开信中“只有我们确信他们的影响积极且风险可控时,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才应该被开发出来”这一说法有其合理性。
故答案为:我认同公开信的观点,应该暂停人工智能的研发,因为人工智能系统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滥用于网络钓鱼企图、虚假信息和网络犯罪,对人类社会和文明造成巨大地潜在风险,而AI行业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地人工智能设计和发展的安全标准,以阻止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潜在危害,所以我认为应暂缓人工智能的研发。(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2.①母亲让“我”儿时的每个日子都浸染烟火之味;②母亲用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安慰考试失利的“我”;③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
13.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我”在母亲的安慰下,心头冰消雪融,充满温暖的状态,包含了“我”对充满温暖的烟火味的怀念之情和对温暖母爱的感激之情。
14.①“烟火味”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烟火味”是故乡之味,是母爱之味,是作者心灵的慰藉。④“最念”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烟火味的怀念的喜爱之情。
15.①勤劳淳朴: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子。②慈爱(体贴)、善解人意: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③热爱生活、热爱家庭: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
16.①烟火味中,寄托了人们对童年,对故乡的美好回忆。②烟火味中,包含了人们对家人的温情,对浓浓亲情的怀念。③烟火味里,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④在喧嚣的城市中,烟火味慰藉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人们拥有了自己的心灵港湾。也让城市充满人情味,充满生活气息。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2.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第②-⑥段写母亲让“我”儿时的每个日子都浸染烟火之味;第⑦段写母亲用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安慰考试失利的“我”:第⑧-⑩ 段写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
故答案为:①母亲让“我”儿时的每个日子都浸染烟火之味;②母亲用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安慰考试失利的“我”;③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
1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明显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突出强调了“我”在母亲的安慰下,心头冰消雪融,充满温暖的状态,结合第⑥段“经年的烟火味,经母亲之手,如柔永般,从厨房里渗出来,伴我穿过童年,来到青葱岁月”可知,表达了“我”对充满温暖的烟火味的怀念之情和对温暖母爱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我”在母亲的安慰下,心头冰消雪融,充满温暖的状态,包含了“我”对充满温暖的烟火味的怀念之情和对温暖母爱的感激之情。
14.本题考查散文标题的作用。“最念烟火味”这个题目,形式上,设置悬念一什么是烟火味?为什么最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结合第②段“烟火味,是故乡和母亲赐予我的平生第一味”可知,“烟火味”是故乡之味,是母爱之味,是作者心灵的慰藉。主题上,“最念”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烟火味的怀念的喜爱之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烟火味”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故答案为:①“烟火味”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烟火味”是故乡之味,是母爱之味,是作者心灵的慰藉。④“最念”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烟火味的怀念的喜爱之情。
1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做饭炒菜时,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辈子,燃尽她柴米盐的一生”写母亲的勤劳淳朴;“到家时,鞋袜全湿,冷得直哆嗦。母亲立即让我坐进火厢,原来她已早早生起了火盘,设下温暖等我归来。得知我考试不利,她说,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写母亲的慈爱(体贴)、善解人意;“烟火味,还造就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她常说,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母亲还喜欢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写母亲的热爱生活、热爱家庭。
故答案为:①勤劳淳朴: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子。②慈爱(体贴)、善解人意: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③热爱生活、热爱家庭: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
16.本题考查理解句意。结合文章内容和材料作答。结合“烟火味,是故乡和母亲赐予我的平生第一味”可得:烟火味中,寄托了人们对童年,对故乡的美好回忆。结合“到家时,鞋袜全湿,冷得直哆嗦。母亲立即让我坐进火厢,原来她已早早生起了火盘,设下温暖等我归来。得知我考试不利,她说,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可得:烟火味中,包含了人们对家人的温情,对浓浓亲情的怀念。结合“烟火味,还造就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她常说,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母亲还喜欢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可得:烟火味里,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结合“新冠肺炎爆发期间,城市里的饭店、路边摊皆关闭,烟火味消失殆尽,生活也随之少了热气腾腾。而今,烟火味渐回街巷”和[链接]材料“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地摊经济让更多的人,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安心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摊位”可得:在喧嚣的城市中,烟火味慰藉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人们拥有了自己的心灵港湾。也让城市充满人情味,充满生活气息。
故答案为:①烟火味中,寄托了人们对童年,对故乡的美好回忆。②烟火味中,包含了人们对家人的温情,对浓浓亲情的怀念。③烟火味里,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④在喧嚣的城市中,烟火味慰藉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人们拥有了自己的心灵港湾。也让城市充满人情味,充满生活气息。
17.【答案】假如童年有颜色 假如童年有颜色,它会是什么颜色呢?
有的人说童年是金色的,因为童年充满着欢乐与幸福;有的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童年充满着幻想与憧憬;有的人说童年是绿色的,因为童年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而我说,童年是彩色的,因为童年有着五彩斑斓的故事。
童年的我,喜欢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上尽情地奔跑。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着翩飞的蝴蝶,欢声笑语在空旷的草地上回荡。我们不在乎跑累了,也不在乎汗水浸湿了衣服,只在乎那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这时候,童年是绿色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童年的我,喜欢在热闹的广场上放风筝。我紧紧地握着线轴,一边飞快地奔跑,一边兴奋地喊着:“飞起来了!飞起来了!”看着那五彩的风筝在空中翱翔,我的心也跟着飞了起来。这时候,童年是蓝色的,充满着幻想与憧憬。
童年的我,喜欢在宁静的夜晚数星星。我躺在院子里的竹床上,望着满天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数着数着,我就进入了梦乡。这时候,童年是紫色的,充满着神秘与梦幻。
童年的我,还喜欢在书本的世界里遨游。我读着那些美妙的故事,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时候,童年是五颜六色的,充满着惊喜与感动。
假如童年有颜色,我想它一定是彩色的。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闪烁在我的脑海里,照亮了我的人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童年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但是,那些彩色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我相信,它们会一直伴随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彩色的童年,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让人怀念。我想,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彩色的吧,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
愿我们都能保持一颗童心,让童年的色彩永远在我们的生命中绽放。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分析:这段文字的关键词包括:天地、岁月、人生、文化、颜色。中心话题是探讨各种事物与颜色的关系,以及通过颜色来表达和展现它们的特点与魅力。材料的体裁为议论文。
写作思路: 是什么:在作文中可以描述假如具体事物有颜色会是怎样的,例如假如梦想有颜色,通过描绘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梦想特点,来展现梦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什么:可以探讨为什么某些事物会与特定的颜色相关联,例如假如生命有颜色,解释生命与颜色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颜色所象征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怎么做:可以论述如何通过颜色来表达和展现事物的特点,假如情感有颜色,讲述如何运用颜色来描绘和传达情感。 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 详略不得当:可能会过于注重描述颜色本身,而忽略了与所选主题的紧密结合。开头平淡:开头可能缺乏吸引力,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素材选择不当:选取的事例素材可能无法准确地支持文章的主题。
立意提取: 《假如回忆有颜色》:通过不同颜色代表的回忆,抒发对过去的感慨。《假如梦想有颜色》:描绘梦想的多彩,展现追求梦想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