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内蒙古中考数学一轮知识点复习 微专题系列 课件(5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内蒙古中考数学一轮知识点复习 微专题系列 课件(5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微专题 辅助圆问题
模型一 定点定长作圆
满分技法
模型分析
已知平面内一定点A和一动点B,若AB长度固定,
则动点B的轨迹是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
(如图)(依据:圆的定义,圆是平面内所有到定点
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推广:在旋转或折叠问题中,有时会利用“定点定长作圆”模型确定动点的运动轨迹.
模型应用
1. 如图,已知△ABC,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C′,请你在图中画出点A的运动轨迹.
第1题图
解:点A的运动轨迹如解图所示.
2. 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边AB的中点,点F是边AD上一动点,将△AE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A′EF,请你在图中画出点A′的运动轨迹.
第2题图
解:点A′的运动轨迹如解图所示.
第2题解图
3. (2023南京改编)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BD.
(1)定点(圆心)为____点,定长(半径)为线段_______________的长,画出辅助圆草图;
第3题图
B
BD(或BA或BC)
(1)解:画出辅助圆草图如解图:
第3题解图
(2)设∠ABC=α,求∠ADC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第3题解图
(2)如解图,∵∠ABC=α,
∴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 ,
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可得∠ADC=180°- .
模型二 点圆最值
模型分析
已知平面内一定点D和⊙O,点E是⊙O上一动点,当D、O、E三点共线时,线段DE有最大(小)值(依据: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具体分以下三种情况讨论(设点O与点D之间距离为d,⊙O半径为r):
位置关系 点D在⊙O内 点D在⊙O上 点D在⊙O外
图示
位置关系 点D在⊙O内 点D在⊙O上 点D在⊙O外
DE的最大值 d+r 2r d+r
此时点E的位置 连接DO并延长交⊙O于点E DE的最小值 r-d 0 d-r
此时点E的位置 连接OD并延长交⊙O于点E 点E与点D重合 连接OD交⊙O于点E
5.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BC边上一点,将△BEF沿EF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点P,则线段CP的最小值为________.
4. 点A,B的坐标分别为A(2,0),B(0,2),点C为坐标平面内一点,BC=1,点M为线段AC的中点,连接OM,则OM的最大值为________.
模型应用
第4题图
第5题图
模型三 线圆最值
模型分析
1. AB为⊙O的一条定弦,点C为AB一侧弧上一动点.
(1)如图①,点C在优弧 上,当CH⊥AB且CH
过圆心O时,线段CH即为点C到弦AB的最大距离,
此时S△ABC最大;
(2)如图②,点C在劣弧 上,当CH⊥AB且圆心
O在CH的延长线上时,线段CH即为点C到弦AB的最
大距离,此时S△ABC最大.
图①
图②
2. 如图,⊙O与直线l相离,点P是⊙O上的一个动点,设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O的半径为r,则点P到直线l的最小距离是d-r(如图③),点P到直线l的最大距离是d+r(如图④).
图③
图④
推广:在解决某些面积最值问题时,常利用此模型,将问题转化为求动顶点到定边的最大(小)距离,从而利用面积公式求解.
模型应用
6. 如图,已知∠BOA=30°,M为OB边上一点,OM=5,以M为圆心,2为半径作⊙M.则⊙M上的点到直线OA的最大距离为_____,最小距离为_____.
第6题图
7. 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点F在边AC上,并且CF=2,点E为边BC上的动点,将△CEF沿直线EF翻折,点C落在点P处,则点P到边AB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
第7题图
8. (2023通辽)如图,AB是⊙O的弦,AB=2 ,点C是⊙O上的一个动点,且∠ACB=60°,若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
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第8题图
模型四 定弦定角
模型分析
模型引入:△ABC中,AB的长度为定值(定弦),顶点C为动点(定弦的同一侧),且∠C的度数为定值(定角),我们把这样的模型根据其特征称为定弦对定角模型.
模型探究:如图,点C为同一平面内线段AB外一动点,连接AC,BC,且∠ACB为定值,则点C的运动轨迹可分三种情况:
(1)如图①,当∠ACB<90°时,点C的轨迹为优弧 (不包含A、B两点);
(2)如图②,当∠ACB=90°时,点C的轨迹为以AB为直径的⊙O(不包含A、B两点);
图②
图①
∠ACB= ∠AOB
弦AB 为直径
(3)如图③,当∠ACB>90°时,点C的运动轨迹为劣弧 (不包含A、B两点).
推广:在几何图形最值问题中,常通过定弦对定角模型来找动点的运动轨迹,解题时作出辅助圆是关键,然后结合求点圆、线圆最值等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图③
∠AOB+∠ACB=180°
模型应用
9. 如图,已知AB=6,∠ACB=90°.
第9题图
(1)定弦为_____,定角为________,画出辅助圆草图及面积最大时点C的位置;
AB
∠ACB
以AB为直径构造辅助圆,如解图,当OC⊥AB时,△ABC的面积最大;
第9题解图
第9题图
(2)△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
9
【解法提示】∵AB=6,OC⊥AB,
∴△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6×3=9.
10. 如图,∠AOB=45°,在边OA,OB上分别有两个动点C、D. 连接CD,以CD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CDE,已知CD=2.
第10题图
(1)定弦为______,定角为________,画出辅助圆草图及线段OE最大时点E的位置;
CD
∠AOB
解:辅助圆草图及线段OE最大时点E的位置如解图:
第10题解图
(2)OE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法提示】如解图,在CD的左侧,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CDF,则O、F、E三点共线时OE的值最大,
∵△CDF和△C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F=∠CDE=45°,∴∠EDF=90°,∵CD=2,∴DE=2 ,DF= ,
由勾股定理得 .
∴OE=OF+EF= ,∴OE的最大值是 .
11. 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B=2,点P为△ABC内一动点,且满足∠PAB=∠ACP.
第11题图
(1)定弦为_____,定角为________,画出辅助圆草图及线段PB最小时点P的位置;
AC
∠APC
解:辅助圆草图及线段PB最小时点P的位置如解图;
第11题解图
(2)线段PB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第11题解图
【解法提示】∵△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BAC=60°,AC=AB=2.
∵∠PAB=∠ACP,
∴∠PAC+∠ACP=∠PAC+∠PAB=∠CAB=60°,
∴∠APC=120°,
∴以点O为圆心,AC为弦作⊙O,则点P的运动轨迹是劣弧 ,
当O、P、B三点共线时,PB有最小值,设OB交AC于点D,
如解图,此时PA=PC,OB⊥AC,则AD=CD= AC=1,
∠PAC=∠ACP=30°,∠ABD= ∠ABC=30°,
∴PD=AD·tan30°= AD= ,
BD=AD·tan60°= AD= ,
∴PB=BD-PD= .
第11题解图
12.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点F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且AE=CF,过点B作BG⊥EF于点G,连接AG,则AG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第12题图(共16张PPT)
微专题 三种方法求与圆有关的阴影部分面积
方法一 直接公式法
满分技法
方法解读
所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规则图形,直接用面积公式计算,常见规则图形面积如下:
图形 面积公式
(n为扇形圆心角度数,r为半径)
图形 面积公式
(a为底边,h为底边上的高)
S=ab
(a,b分别为两邻边长度)
1. (2023甘肃省卷)如图,从一块直径为4 dm的圆形铁皮上剪出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则此扇形的面积为____dm2.
2. (2023重庆A卷)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分别以点A,C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CD于点E,F.若BD=4,
∠CAB=36°,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结果保留π)
方法应用
第1题图
第2题图

方法二 和差法
一、直接和差法
方法解读
方法解读 阴影部分面积可以利用规则图形面积的和差求解. 方法示例
计算方法 S阴影=S△ABC-S扇形CAD S阴影=S扇形AOB-S△AOB
方法应用
3. (2022苏州)如图,在扇形OAB中,已知∠AOB=90°,OA= ,过
的中点C作CD⊥OA,CE⊥OB,垂足分别为D、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第3题图
A. π-1 B. -1 C. π- D. -
B
4. (2023牡丹江)如图,在扇形AOB中,∠AOB=120°,半径OC交弦AB于点D,且OC⊥OA,若OA=2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
第4题图
二、构造和差法
所求阴影部分面积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扇形、三角形或特殊四边形,然后进行相加减.构造图形时一般先观察阴影部分图形:
方法解读
1. 若阴影部分图形有一部分是弧线,找出弧线所对应的圆心,连接弧线端点与圆心构造扇形;
2. 若阴影部分是由图形旋转构成,旋转中心即为圆心,连接端点与旋转中心构造扇形.
基本图形 第一步:连半径、构扇形 第二步:找和差,求解
S阴影=S△OBD+S扇形DOC
基本图形 第一步:连半径、构扇形 第二步:找和差,求解
S阴影=S△ODC-S扇形DOE
S阴影=S扇形BOE+S△OCE
-S扇形COD
S阴影=S扇形BOB′-S△BOC-S扇形A′OC-S△A′OB′=S扇形BOB′-S扇形A′OC-S菱形AOCB
方法应用
5. 如图,点A,B,C,D在⊙O上,AB=AC,∠A=40°,BD∥AC,若⊙O的半径为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第5题图
A. B. C. D.
B
6. 如图,在扇形AOB中,∠AOB=90°,OA=4,以OB为直径作半圆,圆心为点C,过点C作OA的平行线分别交两弧于点D、E,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第6题图
方法三 转化法
方法解读
所求阴影部分面积无法直接计算时,可通过平移、旋转、对称等方法,将所求阴影部分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或规则图形面积的和差.
基本图形 第一步:转化 第二步:直接计算或构造和差计算
S阴影=S扇形COD
CD∥AB
直接等面积转化法
基本图形 第一步:转化 第二步:直接计算或构造和差计算
AE=BE
平移转化法
S阴影=S正方形BCFE
点D为 的中点
对称转化法
S阴影=S扇形ACB-S△ADC
对称转化法
S阴影=S扇形CED
基本图形 第一步:转化 第二步:直接计算或构造和差计算
旋转转化法
S阴影=S扇形BOE
旋转转化法
S阴影=S扇形ABE-S扇形MBN
方法应用
7.
如图,△ABC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若∠BAC=
35°,AB=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第7题图
A. B. π C. D. 2π
C
8. (2023枣庄)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O为对角线的交点,点E、F分别为BC、AD的中点.以C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弧 ,再分别以E、F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弧 、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第8题图
A. π-1 B. π-3 C. π-2 D. 4-π
C
9. (2023凉山州)如图,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B′C,已知AC=3,BC=2,则线段AB扫过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
第9题图(共20张PPT)
微专题 折叠问题
方法解读
折叠问题常见类型:
折叠基本性质:
1. 折叠问题的本质是全等变换,折叠前的部分与折叠后的部分是全等图形.
①线段相等:ED′=______,EG=______,
FD′=______;
②角度相等:∠D′=________,∠D′EG=
________;
③全等关系:四边形FD′EG≌_____________.
AD
AG
FD
∠D
∠DAG
四边形FDAG
2. 折痕可看作垂直平分线:GF⊥________(折痕垂直平分连接两个对应点的连线).
3. 折痕可看作角平分线:∠EGF=________
(对称线段所在的直线与折痕的夹角相等).
AE
∠AGF
折叠有关计算:
一、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例1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5,将矩形沿折痕EF折叠,点C恰好落在点A处,点D的对应点为D′,求AE的长.
例1题图
【思维教练】
标量 把已知线段和要求线段(x)标在图形上
集中 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线段转移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Rt△AD′E)
求解 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 AD′2+D′E2=AE2
【自主解答】
解:设AE=x,则D′E=DE=AD-AE=5-x,AD′=CD=AB=3,
在Rt△AD′E中,AD′2+D′E2=AE2,
∴32+(5-x)2=x2,解得x= ,
即AE的长是 .
例1题图
二、利用三角形相似求解
例2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5,将矩形沿折痕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求EC的长.
例2题图
【思维教练】
标量 把已知线段和要求的线段(x)标在图形上
集中 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线段转移到一对相似三角形中(△AFB∽△FEC)
求解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方程求解 EF∶FA=EC∶FB
【自主解答】
解:设EC=x,则EF=DE=3-x,
∵AF=AD=BC=5,AB=3,∴BF=4.
∵∠BAF+∠AFB=90°,∠EFC+∠AFB=90°,
∴∠BAF=∠EFC.
又∵∠B=∠C=90°,∴△AFB∽△FEC,
∴EF∶FA=EC∶FB,
即(3-x)∶5=x∶4,解得x= ,
即EC的长是 .
例2题图
分类突破
类型一 折痕确定
1. 如图,在Rt△ABC中,∠B=90°,AB=6,BC=8,将△ABD沿直线AD折叠,使点B的对应点E落在斜边AC上,则BD的长为________.
【解法一】利用勾股定理
第1题图
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AB=6,
BD=DE,
∠ABD=∠AED=∠CED=90°.
在Rt△ABC中,AC= =10,
∴CE=AC-AE=4.
设BD=DE=x,则CD=BC-BD=8-x,
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得x2+42=(8-x)2,
解得x=3,即BD的长为3.
第1题图
【解法二】利用相似
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AB=6,BD=DE,
∠ABD=∠AED=∠CED=90°.
在Rt△ABC中,AC= =10,
∴CE=AC-AE=4.
∵∠C=∠C,
∴△CDE∽△CAB,
∴ ,即 ,
解得DE=3,∴BD的长为3.
第1题图
【解法三】利用等面积法
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D=DE,∠ABD=∠AED=∠CED=90°.
在Rt△ABC中,AC= =10.
∵S△ABC=S△ABD+S△ADC,
∴ BC·AB= BD·AB+ AC·DE,
即 ×8×6= ×6BD+ ×10DE= ×16BD,
解得BD=3,即BD的长为3.
第1题图
3
则BD的长为________.
2. (2023江西)如图,将 ABCD沿对角线AC翻折,点B落在点E处,CE交AD于点F,若∠B=80°,∠ACE=2∠ECD,FC=a,FD=b,则 ABCD的周长为___________.
第2题图
4a+2b
3. 如图,在矩形ABCD中,AD=4,AB=3,将△ABC沿AC折叠,点B
落在点E处,此时CE交AD于点F,则CF的长为________.
第3题图
类型二 折痕过一动点
4.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边CD上一点,将△ADE沿AE折叠至△AD′E处,AD′与CE交于点F,若∠B=54°,∠DAE=20°,则∠FED′的大小为(  )
A. 27° B. 32° C. 36° D. 40°
第4题图
B
5. (2023东营)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12,点F是AD上一点,将△CDF沿CF折叠,点D落在点G处,连接DG并延长交AB于点E.若AE
=5,则GE的长为________.
第5题图
6. (2023通辽改编)如图,已知AD∥BC,AB⊥BC,AB=3,点E为射线BC上一个动点,连接AE,将△ABE沿AE折叠,点B落在点B′处,过点B′作AD的垂线,分别交AD,BC于M,N两点,当B′为线段MN的三等
分点时,BE的长为___________.
第6题图
类型三 折痕过两动点
7. (202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如图,矩形纸片ABCD, AD∶AB= ∶1,点E,F分别在AD,BC上,把纸片如图沿EF折叠,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连接AA′并延长交线段CD于点G,则 的值为(  )
A. B.
C. D.
第7题图
A
8. (2023台州)如图,将长、宽分别为12 cm,3 cm的长方形纸片分别沿AB, AC折叠,点M, N恰好重合于点P.若∠α=60°,则折叠后的图案(阴影部分)面积为(  )
A. (36-6 )cm2
B. (36-12 )cm2
C. 24 cm2
D. 36 cm2
第8题图
A(共23张PPT)
微专题 中点常见图形及辅助线做法
类型一 遇特殊三角形,考虑中线性质
方法解读
情形1: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考虑作斜边上的中线.
如图,在Rt△ABC中,∠C=90°,点D为AB的中点.
【结论】CD= AB.
情形2: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考虑作底边上的中线.
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BC的中点.
【结论】AD⊥BC;AD平分∠BAC.
1. 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B=AD,E、F分别是AC、BD的中点,EF=2,则AC的长为___.
第1题图
4
2. 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BC=2 ,D为BC的中点,AE= AB,则△EBD的面积为____.
第2题图
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M、N分别是AC、BD的中点,AC=10,BD=8,则MN的长为___.
第3题图
3
4. 如图,在等腰Rt△ABC中,∠ABC=90°,D为边AC的中点,E、F分别为AB、BC边上的两点,且DE⊥DF,连接EF,若AE=4,FC=3,则EF的长为___.
第4题图
5
类型二 遇三角形中点,考虑中位线性质
方法解读
情形1:图形中出现两个及以上的中点,考虑构造中位线.
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为AB,AC的中点.
【结论】DE∥BC;DE= BC;△ADE∽△ABC.
情形2:图形中出现一个中点时,考虑过中点作另一边的平行线构造中位线.
如图,在△ABC中,点D为AB的中点.
【结论】AE=CE;DE= BC;△ADE∽△ABC.
5. 如图,在△ABC中,D为AC中点,过点D作DE⊥AC交CB的延长线于点E,交AB于点F,若BF=3,F为DE 中点,则AF的长度为___.
第5题图
9
6.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4,CD⊥AB于点D,E为BC的中点,AE与CD交于点F,则DF的长为______.
第6题图
7.如图,BE是△ABC的中线,点F在BE上,延长AF交BC于点D.若BF=3FE,则 =____.
第7题图
8. 如图,在边长为8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于点F,G为EF的中点,连接DG,则DG的长为____.
第8题图
类型三 遇过中点的垂线,考虑垂直平分线性质
方法解读
遇过中点的垂线,考虑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DE⊥BC交AC于点E.
【结论】BE=CE,∠BED=∠CED.
9. 如图,在Rt△ABC中,∠A=90°,∠BCA=75°,AC=8,点D为BC的中点,且DE⊥BC交AB于点E,则BE的长为(  )                      
A.4 B.8 C.16 D.32
第9题图
C
10. 如图,在周长为20的 ABCD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点E,连接BE,则△ABE的周长为____.
第10题图
10
类型四 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方法解读
情形1:倍长中线
在△ABC中,AD是BC边的中线.
辅助线作法1:延长AD至点E,使AD=DE,连接BE.
辅助线作法2:过点B作BE∥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E.
【结论】△ACD≌△EBD.
【用途】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情形2:倍长类中线
在△ABC中,点D是边BC的中点,点E是AB上一点,连接DE.
辅助线作法1:延长ED到点F,使DF=ED,连接CF.
辅助线作法2:过点C作CF∥AB交ED的延长线于点F.
【结论】△BDE≌△CDF.
【用途】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11. 如图,在△ABC中,∠ACB=120°,BC=4,D为AB的中点,DC⊥BC,则△ABC的面积是_____.
第11题图
12.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GE⊥EF,若AG=2,BF=3,则GF的长为____.
第12题图
5
13.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点F,求证:AF=EF.
证法一(倍长中线):
第13题图
证明:证法一:如解图,延长AD到点G,使得AD=DG,连接BG.
G
∵AD是BC边上的中线,
∴DC=DB.
在△ADC和△GDB中,
∴△ADC≌△GDB(SAS),
∴∠CAD=∠G,BG=AC,
又∵BE=AC,
∴BE=BG,∴∠BED=∠G.
∵∠BED=∠AEF,
∴∠AEF=∠CAD,即∠AEF=∠FAE,
∴AF=EF.
第13题图
G
证法二(倍长类中线):
证法二:如解图,延长ED到点H,使得DH=DE,连接CH.
第13题图
H
∵AD是BC边上的中线,
∴BD=CD.
在△BDE和△CDH中,
∴△BDE≌△CDH(SAS),
∴BE=CH,∠BED=∠H,
又∵BE=AC,
∴CH=AC,
∴∠CAH=∠H.
又∵∠AEF=∠BED,
∴∠AEF=∠CAH,即∠AEF=∠FAE,
∴AF=EF.
第13题图
H(共19张PPT)
微专题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测量目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高度的问题,体验数学建模活动的完整过程.
【测量对象】学校内的旗杆高度.
【测量工具】测角仪、皮尺、无人机.
【小组交流】(1)小组探讨交流测量方法和设计测量方案;
(2)明确责任,测量、记录数据,计算求解人员.
【测量方案一】
如图①,在旗杆AB前的平地上选择一点C,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48°,已知测角仪的高度为1 m,用皮尺测得BC之间的距离为11.5 m,求旗杆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48°≈0.74,cos48°≈0.67,tan48°≈1.11)
题图①
解:如解图①,过点D作DE⊥AB交AB于点E,
E
由题意可知DE=BC=11.5,BE=DC=1,
在Rt△ADE中,∠ADE=48°,
∴tan48°= ,即1.11≈ ,
解得AE≈12.8,
∴AB=AE+BE=12.8+1=13.8.
答:旗杆AB的高度约为13.8 m.
题图①
E
【测量方案二】
如图②,在旗杆AB前的平地上选择一点C,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32°,在CB之间选择一点D(点C、D、B在同一条直线上),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45°,用皮尺测得C、D之间的距离为8.45 m,求旗杆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32°≈0.53,cos32°≈0.85,tan32°≈0.62)
题图②
解:设旗杆AB的高度为x,
在Rt△ABD中,∠ADB=45°,
∴BD=x.
在Rt△ABC中,∠ACB=32°,
∴tan32°= ,
即0.62≈ ,解得x≈13.8.
答:旗杆AB的高度约为13.8 m.
题图②
模型总结
模型一 母子型
【模型展示】
在三角形外部作高:
【模型分析】通过在三角形外作高BC,构造出两个直角三角形求解,其中公共边BC是解题的关键.
【测量方案三】
如图③,用皮尺测得看台顶端C到地面的垂直距离CD为4.28 m,看台所在斜坡CE的坡比为1∶2,在点C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30°,在点E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60°(点B、E、D在同一条直线上),求旗杆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 ≈1.73)
题图③
题图③
解:如解图,过点C作CF⊥AB交AB于点F,
F
由题意可知CD=4.28,tan∠CED= ,
∴ED=8.56.
设BE=x,
∴BD=x+8.56.
∵∠AEB=60°,
∴∠BAE=30°,
∴AB= x.
由题意可知四边形BDCF为矩形,
∴BF=CD=4.28,CF=BD=x+8.56,
∴AF=x-4.28.
在Rt△ACF中,∠ACF=30°,
∴tan30°= ,即 = ,解得x≈7.99,
∴AB= x≈1.73×7.99≈13.8.
答:旗杆AB的高度约为13.8 m.
题图③
F
【测量方案四】
如图④,无人机在距离地面4.6 m处的点C处测得旗杆底端B的俯角为53°,无人机垂直上升4.1 m到达点D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40°,求旗杆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sin53°≈0.80,cos53°≈0.60,tan53°≈1.33,sin40°≈0.64,cos40°≈0.77,tan40°≈0.84)
题图④
解:如解图,过点C作CE⊥AB交AB于点E,过点D作DF⊥AB交AB于点F,
题图④
E
F
由题意可知,BE=4.6,CD=4.1,∠CBE=53°,∠ADF=40°,
∴EF=CD=4.1.
在Rt△BEC中,∠CBE=53°,
tan53°= ,即1.33≈ ,解得CE≈6.12,
∴DF=CE=6.12.
在Rt△AFD中,∠ADF=40°,
∴tan40°= ,
即0.84≈ ,解得AF≈5.14,
∴AB=AF+EF+BE=5.14+4.1+4.6≈13.8.
答:旗杆AB的高度约为13.8 m.
题图④
E
F
模型总结
模型二 背靠背型
【模型展示】
在三角形内部作高:
【模型分析】如图①,在三角形内作高CD,构造出两个直角三角形求解,其中公共边CD是解题的关键.如图②,过较短的底边作梯形的高,构造矩形和直角三角形,其中CD=EF是解题关键.
图①
图②
【测量方案五】
如图⑤,某一时刻,旗杆AB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距离旗杆5.3 m处的教学楼上,此时在点B处测得影子最高点C的仰角为33°,同一时刻,测得站在点F处身高为1.76 m的小华的影长FG=0.9 m,求旗杆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33°≈0.54,cos33°≈0.84,tan33°≈0.65)
题图⑤
解:如解图④,过点C作CH⊥AB交AB于点H,
题图⑤
H
由题意可知BD=5.3,EF=1.76,FG=0.9 ,
∴tan∠EGF= = ≈1.96,
∴tan∠ACH=1.96,
由题意易得四边形BDCH为矩形,
∴CH=BD=5.3,
在Rt△BCH中,∠BCH=33°,
∴tan33°= ,即0.65≈ ,解得BH≈3.45.
在Rt△ACH中,tan∠ACH=1.96,
∴tan∠ACH= ,即1.96= ,解得AH≈10.39,
∴AB=AH+BH=10.39+3.45=13.84≈13.8.
答:旗杆AB的高度约为13.8 m.
H
题图⑤
【测量方案六】
如图⑥,小明在点C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45°,再用一架无人机从点C处起飞,沿直线CD以1.9 m/s的速度匀速垂直上升,4 s后无人机飞行至点D,在此处测得旗杆底端B的俯角为29°,求旗杆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29°≈0.48,cos29°≈0.87,tan29°≈0.55)
题图⑥
解:由题意可知CD=1.9×4=7.6,
在Rt△DCB中,∠DBC=29°,
∴tan29°= ,即0.55≈ ,解得CB≈13.82.
在Rt△ABC中,∠ACB=45°,
∴tan45°= ,即1= ,解得AB≈13.8.
答:旗杆AB的高度约为13.8 m.
题图⑥
模型总结
模型三 拥抱型
【模型展示】
【模型分析】分别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图①中公共边BC是解题的关键.
图①
图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