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共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共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主 题 班 会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一、端午节的来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
纪 念 屈 原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爱国壮志难酬,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纪 念 屈 原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端午节的由来
纪念屈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端午节的由来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端午的传统习俗
祭神、划龙舟、吃粽子、挂菖蒲,这些活动从古到今都没有改变。
赛龙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划龙舟
划龙舟是屈原故里最大的群众性集会,锣声一响《招魂曲》一唱,随着"我哥回”的声声呼唤,四乡八里的人们便聚集到了西陵峡两岸,用划龙舟这种最古老最隆重的方式纪念屈原。
龍船競渡
龙 舟 需 经 过 “开 光仪 式 ”才 可 使 用,船 上 的 选 手 在 隆 隆 的 鼓 声 中 , 以 划 一 的 动 作 奋 力 往 前 划 。
河 道 终 点 处 中 插 有 锦 标 , 看 哪 一 队 最 先 夺 得 锦 标 即 为 胜 队 , 而 胜 负 往 往 仅 在 一 瞬间 。
龙舟赛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吃粽子
粽子的由来
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到晋代,端午吃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
的制作方法粽子成品
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戴香包长命缕 
三、插艾习俗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节的习俗
 
插艾习俗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农历五月,历来被世人视为“毒月”,其时令已近盛夏,蚊蝇滋生,百虫活跃,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我们的老祖宗们便总结出一套卫生防疫的好办法。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站上悬艾蒿、菖蒲,或用雄黄、蒜头、菖蒲根浸洒于墙壁上,用苍术、白芷等多种燥烈中药,关门闭户,杂而焚之,以驱瘟除邪。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艾叶对多种细菌都有杀灭或掏作用,同时还能增强人体网关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达到驱毒防病的目的。  
涂洒雄黄酒也是端午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脚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按照气候规律,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此时不仅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也较高,风速则较小,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
端午节,各地小孩子佩带香袋,堪称端午节中民俗卫生的绝妙一笔。香袋子把具有挥发性芳香的中药切成细茸,装在绣制的锦袋内,这绣袋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是祛病防疫的绝佳预防药物。香袋中所用的中药多由苍术、白芷、苍蒲、冰片、雄黄、樟脑等组成,对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传染病有积极的抑制预防功效。
端午节的习俗
农历五月,历来被世人视为“毒月”,其时令已近盛夏,蚊蝇滋生,百虫活跃,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我们的老祖宗们便总结出一套卫生防疫的好办法。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站上悬艾蒿、菖蒲,或用雄黄、蒜头、菖蒲根浸洒于墙壁上,用苍术、白芷等多种燥烈中药,关门闭户,杂而焚之,以驱瘟除邪。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艾叶对多种细菌都有杀灭或掏作用,同时还能增强人体网关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达到驱毒防病的目的。  
涂洒雄黄酒也是端午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脚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按照气候规律,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此时不仅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也较高,风速则较小,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
端午节,各地小孩子佩带香袋,堪称端午节中民俗卫生的绝妙一笔。香袋子把具有挥发性芳香的中药切成细茸,装在绣制的锦袋内,这绣袋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是祛病防疫的绝佳预防药物。香袋中所用的中药多由苍术、白芷、苍蒲、冰片、雄黄、樟脑等组成,对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传染病有积极的抑制预防功效。
三、端午节的诗词、儿歌赏析
《端午行》
叶适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
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端午感怀
文/钟红梅
端午忆英雄,粽叶裹糯香。
龙舟飞桨处,艺曲为谁狂。
 六幺令 天中节
(宋 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节儿歌赏析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端午节儿歌赏析/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今天的端午节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知识竞赛抢答
1.爱国诗人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
(A)秦国(B)楚国(C)魏国
2.端午节是我国2000多年的旧习俗,要吃哪些食品?( )
(A)馒头(B)粽子(C)樱桃(D)栗子(d)雄黄酒
3.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意义是( )
(A)幸福吉祥 (B)祛瘟解毒 (C)避邪驱瘟(D)纪念白蛇
4.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
(A)避邪驱瘟(B)一种装饰(C)治病防身(D)吉祥如意
5.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B
B
B
B
A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同学们以端午节为契机,坚定信念、从爱校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祝福亲爱的老师同学们端午节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