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外感病病因学辨证 课件(共13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1外感病病因学辨证 课件(共13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项目十五 病因学辨证论治技术
任务一 外感病病因学辨证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目标,从动物疾病病因疫疬辨证论治为切入点,阐明了疫疬辨证论治的一般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重点
畜禽疾病疫疬辨证论治技巧。
三、教学难点
疫疬辨证论治技巧
任务一 外感病病因学辨证
一、外感病因辨证
外感病的概念:指感受六淫、疠气等外邪引起的疾病。
外感病因辨证的重点:是识别外感病邪的种类,为治疗提供依据。
外感病因辨证的内容:六淫辨证
疠气辨证
二、疫疠致病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列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又称为疫气,疫毒,异气、戾气,毒气,乘戾之气,鬼戾之气,杂气,时行疫气等。
疫疠是中兽医对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而引起疫疠的病邪即叫疠气。
急性、烈性传染病
三、疠气的传染途径
一是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入致病。
二是可随饲料,饮水,蚊虫叮咬,虫兽咬伤,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
四、疠气的致病特点
一是传染性强,流行面广,一旦流行,疫区内易感动物触之即病。
二是发病急骤,病情危急,传变迅速。
三是疠气多从口鼻而入,各种疠气在脏腑经络的其特异性,因此,同一种疫疠的症状相似。
四是疠气的形成和疫疠的流行需要一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如气候反常,洪水泛滥,环境卫生极差等。
气候反常
洪水泛滥
五、辨证要点
传染性强
症状相似
发病急
病情重
传变快
六、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气候因素:久旱酷热,水涝,湿雾、瘴气,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水源污染、饮食污染
预防措施不当
社会因素
七、燥热疫
以热毒充斥表里,脏腑,津血大亏为病机特点,症见大热大渴,头痛头昏,或狂躁不安,吞咽困难,嗜睡,运步困难,或吐衄发斑,或腹部疼痛,或抽搐强直,或突然昏倒,舌绛苔焦或产生芒刺,脉洪大数或沉数等。燥热疫相当于西兽医的出血热、无名高热、猪瘟等传染病。
大热大渴
无名高热
猪瘟
八、湿热疫
以湿遏热伏,邪阻膜原,三焦气滞,传变多端为病机特点,症见憎寒发热,嗣后但热不寒,午后热甚,头痛身痛,或腹痛吐泻,或猝发黄疸,或神昏,或痰喘肿胀,舌质红绛,苔浊腻或白厚如积粉,脉濡数等。相当于西兽医的传染性肠炎、传染性肝炎、禽流感等传染病。
腹痛吐泻
猝发黄疸
禽流感
九、治疗
中医在治疗疫疠上采取关门除贼,直接清除毒邪、扶正等多种方法,祛除疠气、热毒等,达到治疗目的,主要是通过辛凉清解、清热解毒、芳香化湿等药物来治疗。具体来说,用辛凉清热法以使毒热之邪从汗出而解。用清热解毒法直接清除毒邪,用利尿法使湿热毒邪从尿排出,用宣肺化痰法以利毒邪排出,用芳香化湿以祛湿邪,湿邪不与热邪结合,使热邪孤立,便于清除;用理气开郁法解除郁结之邪,用通下法提成除肠中燥尿,或釜底抽薪,泄热存阴;用消导法消除胃肠食滞,使停滞之食不与湿热结合,便于清除湿热;用活血化瘀法散瘀通络,以利气血运行;用补气养阴生津法以扶正,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十、预防
在预防上,除保证空气新鲜流通、消毒、食物卫生等外,还应注意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受邪,用扶正中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课后小结:
疫疬辨证病因分析
思考题:如何通过疫疬辨证论治实现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