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卫气营血辨证 课件(共12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卫气营血辨证 课件(共12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项目十一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应用
任务一 卫气营血辨证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在阐明卫、气、营、血阶段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一般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重点
畜禽疾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技巧。
三、教学难点
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技巧
任务一 卫气营血辨证
一、温病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温热病是由温热病邪引起的急性热性病的总称,以发热为主症。特点是发病较急,发展迅速,热势偏盛,易于化燥伤阴、伤津和伤血,多流行传播。相当或包括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多种感染性疾病和某些非传染性的热性病。温邪包括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降、暑湿病邪、疠气、温毒等。
温热病特征
发病急,发展快
热象重,易燥化
伤津伤血
急性传染病
二、卫气营血辨证的特点
温热病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理论的立论基础是《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有关“营卫气血”生理、病理方面的论述。叶天士吸取肖人学术经验和运用传统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诊治问题,不断总结探索,提出新的思维,创建了新的学说。卫气营血是由水谷生化,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其分布、化生有表里或先后的不同。
将温热病的发展过程,概括为卫、气、营、血四种证候类型的辨证方法
用于外感温热病
清·叶天士创立
《内经》
《伤寒论》
三、卫分证
证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卫分证 风热犯卫证 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银翘散
燥热犯卫证 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干鼻燥 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桑杏汤
卫分证:主表,病在肺和皮毛
卫分证:辛凉解表
卫分证是温邪初袭机体,引起卫气卫外功能失调的一类证候类型,属于外感表证的范畴。
邪热壅肺证
麻杏石甘汤
风热犯卫证
燥热犯卫证
桑杏汤
四、气分证
证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气分证 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恶寒,咳喘,舌红苔黄,脉数 清热宣肺平喘 麻杏石甘汤
热扰胸膈证 心烦燠恼,坐卧不安 清宣郁热 栀子鼓汤
热结肠道证 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 通大便利小便 导赤承气汤
气分证:主里,病在肺、肠、胃
气分证:清热生津
气分证是温邪入里,以整体气机受郁,邪正剧争,里热蒸迫为特点的证候类型。气分证的病变较广泛,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未传入营(血)分,皆属气分范围。病变部位主要有:肺、胃、脾、肠、胆、膜原、胸膈等。
起卧不安
栀子鼓汤
热结肠道证
导赤承气汤
五、营分证
证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营分证 热灼营阴证 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 清营泄热 清营汤
热陷心包证 身灼热,神昏 清心开窍 清宫汤
营分证:邪热入心营,病在心和心包
营分证:清营透热
营分证即邪深入营分,以实质损害为主,以营阴耗伤(热灼营阴),心神受扰为主要病机变化及证候特点。其主要表现为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其中以身热夜甚,舌质红绛为辨证要点。
热灼营阴证
神昏
六、血病辨证
证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血分证 热盛动血证 身体灼热,躁扰不安,斑色紫黑 凉血散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
热盛动风证 身热壮盛,甚则狂乱神昏 凉肝息风 羚角钩藤汤
热盛伤阴证 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 育阴清热 黄连阿胶汤
血分证:邪热深入肝、肾,重在动血耗血
血分证:清热凉血
血分证是温邪深入血分,引起以血热亢盛、动血耗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温邪深入血分,病变已属极期,亦多昏、痉、厥、脱之变,病情较为危重。其发病原因一是营分邪热未解,营热羁留,病情进一步发展而传入血分;二是卫分或气分的病邪直接传入血分;三是血分的伏邪自里而发,直接出现血分证。
身体灼热
犀角地黄汤
羚角钩藤汤
七、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外感温热病多起于卫分,并渐次深入传于气分、营分和血分,病情随之加重
起病也可不经卫分,而直接从气分或营分开始,也有越经而传的现象




直入
直入
小结
小结
提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