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 导学案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学习目标】1.了解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掌握两岸关系的变化表现及其标志性事件,两岸关系密切交往的原因和表现;了解阻碍两岸统一发展的因素。(历史解释)3.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学习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夯实基础课前阅读课文正文,参考学习目标,独立标识提纲并勾画重点后填空、熟记所填内容:知识点一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问题由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__________败退台湾,并长期占据;美国反华势力插手等。2.对台政策:(1)武力方式: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和平方式: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__解放台湾的思想。②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知识点二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1.逐渐走向缓和:1979年,____________________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2.隔绝状态打破: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被打破。3.交流日益密切:①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_________”;②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③1995年,_______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④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祖国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_________________;⑤2008年,两岸实现_______,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知识点三 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性一页。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 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 ,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 。2022年发布的《 》白皮书全面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 ”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持支持 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 ,坚定反“独”促统。【温馨提示】1.港澳问题涉及外国侵略,必须恢复行使主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容别国干涉。2.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所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也是“九二共识”的核心与实质)。【时空线索】【知识整合】1.图说历史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台湾同胞书》大陆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史料实证】我们常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哪些史料可以证明?时期 当时台湾的称呼 相关事件三国 夷洲 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隋 流求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加强与流求的联系元 琉球 在澎湖岛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清 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 ——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 —— 渡江战役,国民党失败,退往台湾提示:时间轴呈现。3.【唯物史观】海峡两岸统一有哪些有利因素?哪些不利因素?有利因素:①根本保证: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政策保障: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正确性;③榜样借鉴:港澳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④来往密切: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⑤人心所向: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⑥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利因素:内部:台独势力 外部:反华势力的干涉启示: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积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自觉同任何形式的“台独”势力作斗争,坚决捍卫祖国的尊严!【课中探究】能力提升【合作探究1】【历史解释】在海峡两岸关系逐渐缓和的今天,还有哪些势力在阻碍我们的统一大业?【合作探究2】【家国情怀】作为中学生能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合作探究3】【时空概念】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1997年3月26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1)材料中江泽民的谈话反映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什么态度?(2)结合教材知识,说出江泽民针对台湾问题曾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其内容是什么?(3)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的对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邓小平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知识建构】活学巧记【总结反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素养评价】学习反馈一、选择题1.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A.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A.和平统一 B.两岸直接三通 C.八项主张 D.“九二共识”3.“九二共识”的含义是( )A.“三不”政策 B.“一国两制”C.“一中一台” D.“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统一”4.1987年,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C.“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5.当前,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美国向台湾出售大量先进武器 B.台湾当局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C.日本对台湾的暗中支持 D.台湾当局阻挠台湾商人到大陆投资6.学习了“一国两制”后,四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含义的是( )A.甲:“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B.乙:“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C.丙:“一国两制”会很快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D.丁:“一国两制”下港澳台都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7.据台湾媒体2019年9月20日最新消息,下午1点,台湾外事部门主管在记者会表示,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已经通知台湾,与其“断交”。4天前(16日),另一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刚刚与台湾“断交”。至此,台湾仅剩15个“邦交国”。这表明( )A.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了“一国两制” B.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C.“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8.下表为2017年和2018年台湾与大陆交往人数统计表。这说明( )方向 2017年 2018年台湾赴大陆人数 587万人次 614万人次大陆赴台湾人数 291万人次 292万人次A.祖国统一已经实现 B.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C.海峡两岸交流加强 D.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9.李明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大事年表转化成了年代尺示意图。他整理的知识主题是A.台湾对大陆政策的调整 B.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调整C.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 D.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0.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九二共识”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两岸实现“三通”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二、综合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1年西藏地方谈判代表团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国原则与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反“台独”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与“一个共识”。(1)我国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开始于什么事件?材料一中“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材料二中“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指哪一理论?(3)材料三中的“一个原则”和“一个共识”分别指什么?(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关于国家统一的认识。【参考答案】【课前预习】知识点一:国民党 和平方式知识点二:《告台湾同胞书》 九二共识 江泽民 《反分裂国家法》 “三通”知识点三:1.马英九 2.反分裂、反干涉 实战化演练 反对台独 台海的和平与稳定3.《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岛内爱国统一民族大义【课中探究】【合作探究1】【历史解释】1、(1)台独势力;(2)外国势力的干涉【合作探究2】【家国情怀】2、(1)践行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坚决拥护祖国统一。(2)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合作探究3】【时空概念】(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这个原则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2)主张: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内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毛泽东主张“和为上计”;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课后测评】1.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B项正确;武力统一是建国初的政策,排除A项;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是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的部分内容,排除BC项。故选D项。2.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D项正确;题干表述的是“九二共识”,不是“和平统一”,排除A项; 2008年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排除B项;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3.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D项正确;“三不”政策即台湾当局对大陆“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排除A项;“一国两制”的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伟大构想,针对的是港澳台问题,排除B项;“一中一台”是企图分裂中国的言论,排除C项。故选D项。4.C【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提示:1987年。结合课本所学,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C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排除A项;1979年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该日所出版的《人民日报》以及全国各地党报头版头条之通栏大标题形式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排除B项;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排除D项。故选C项。5.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发展两岸关系符合两岸人们的共同利用,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日益密切,但现在严重阻碍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是台湾岛内“台独”分类势力的煽动;国际反华势力的影响与干预,其中台湾当局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是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B项正确;ACD都不是阻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排除ACD项。故选B项。6.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政策最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最先适用的是香港和澳门。其含义指的是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一国两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一国两制的实行也为其他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根据题意,B项正确;依据以上所述,ACD项表述均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7.C【解析】根据材料“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表明国际否认台湾政府代表中国的合法性,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认同度在增加,C项正确;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了“一国两制”,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认同度在增加,没有体现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认同度在增加,不是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排除D项。故选C项。8.C【解析】根据材料“2017年和2018年台湾与大陆交往人数统计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加强,C项正确;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排除A项;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两岸隔绝状态,排除B项;香港和澳门回归使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排除D项。故选C项。9.C【解析】从“三不政策”“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八项主张”等关键时间和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在新加玻举行,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1995年江泽民主席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所以年代尺反映的是海峡两岸关系变化,C项正确;AB两项不能全面概括图片信息,排除;要证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联系历史上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的史实等说明,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0.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①“汪辜会谈”的举行是1993年;②“九二共识”是1992年;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是1995年;④两岸实现“三通”是2008年。所以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分析】抓住题干关键词“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以此确定答案。11.(1)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2)一国两制。(3)一个中国的原则;九二共识。(4)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必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任何破坏祖国统一法人言行。(言之有理可得分)【解析】(1)事件:根据所学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标志着我国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可知,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2)理论:根据所学和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可知,这就是一国两制,它大大推动了祖国统一的步伐。(3)“一个原则”和“一个共识”:根据材料三“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与‘一个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一个原则”“一个共识”分别指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举行会谈,双方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4)认识:根据以上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国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国家统一,中华民族才能更强大;我们要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坚持“一国两制”,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争取早日实现国家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