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3.1机械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3.1机械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3.1 机械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3.1 机械运动(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解参照物的性质及选择,正确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机械运动的分类,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科学思维: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探究实践:根据生活实际推导理论知识,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态度责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参照物概念的建立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1节,本节主要内容为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分类及速度的定义、计算以及应用和图像,教材首先由介绍机械运动的定义,再引出参照物的选择,然后进一步对机械运动进行深入分类,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之后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描述,引入速度的概念、计算及应用,能从相关图像读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本节属于运动和力的起始内容,学生首次接触机械运动和参照物,本节内容为变速运动及后续二力平衡等内容打下基础,同时也为电流在电场中运动等内容埋下伏笔,故本节内容起着较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机械运动、参照物、机械运动的分类;第2课时主要内容为速度及应用。
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导 入 仰望天空,斗转星移,流星划破静谧的夜空,火箭把飞船送到遥远的天穹;俯视大地,风吹草动,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蜗牛在小草中缓缓爬行……在自然界中,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那么观察下图,你是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着的?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观察图片,归纳物体的运动特点。
新 知 讲 授 一、机械运动 根据以上图片可知,火箭、蝴蝶、运动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发生着改变。这种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分子运动(酒精挥发)、生命运动(植物长高)等,而机械运动是一种最普遍、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注意区分机械运动和其他运动。 二、参照物 1.参照物的概念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呢?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例如,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房屋则是静止的。事情果真那么简单吗? 活动:设想你正乘坐观光电梯上楼,地面上的人认为你是随电梯向上运动,但电梯里的其他人却认为你是站在电梯里静止不动。这是为什么呢? 地面上的人认为你是随电梯向上运动,这是因为在描述你的运动情况时,他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自己作为对照,电梯里的其他人认为你是站在电梯里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电梯里的人在描述你的运动情况时他们选择了自己或电梯作为对照。 由此可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择的对照物体不同,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若不选择对照物体,我们将无法描述它的运动情况。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如果选取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对物体是否运动的判断结果也可能不同。 人们对参照物的选取往往是不自觉的,在判断时通常也不会说出参照物是什么。但描述物体的运动一定要选择参照物。那么参照物一般怎样选择呢?参照物有哪些性质呢? 2.参照物的性质及选择 相对性用来做参照物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虽然是任意性的,但要以方便观察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准则,没有特别指明,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同一性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时,应选择同一参照物,否则没有意义;差异性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思考与讨论: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坐着的汽车正好与另一辆汽车并排停着,当你看着边上的汽车时忽然感觉自己坐的车正在缓慢地运动,但当你向另一边窗口看出去时,又发现自己坐的车根本没有动。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你坐着的汽车正好与另一辆汽车并排停着,当你以边上汽车为参照物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说明二者是相对运动的;当你向另一边窗口看出去时,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说明你坐的车与地面是相对静止的,而边上的汽车相对你坐着的车以及地面是运动的。 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物体的普遍规律,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描述物体运动一定要指明参照物。 拓展阅读: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位法国飞行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忽然,他发现身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一只甲壳虫,顺手把它抓住。当他抓到手里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为什么飞行的子弹能用手抓住呢?原来,飞机以一定的速度飞行,而从背后射来的子弹在空气中飞行时,速度逐渐减小。当子弹的速度和飞机飞行的速度相近时,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来说几乎是静止的。因此,飞行员可以用手抓住它。 三、机械运动的分类 机械运动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为了便于研究,人们将它分成简单的几类。 活动:观察图片,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 如图所示,汽车的运动轨迹为直线,过山车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一般说来,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要简单些。但是,各种直线运动也有千差万别,所以有必要对直线运动再进行分类。 活动: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如图是两车在相隔相等的时间内所处的不同位置的示意图。比较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物体沿直线路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 人随电动扶梯的运动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水滴自由落体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水滴下落的频闪照片所示,单位时间路程一直增大。 总结图片运动特点,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并能判断机械运动。 观察图片,思考电梯里的你对不同的人来说为什么运动状态不同。 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思考总结参照物的性质及参照物如何选择。 根据生活实例思考讨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拓展阅读加深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观察图片运动的区别,对机械运动分类。 观察频闪照片,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课 堂 练 习 典例1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麦浪滚滚 B.铁水奔流 C.灯光闪烁 D.万里雪飘 【答案】C 【解析】A.麦浪滚滚,麦子相对地面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铁水奔流,铁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灯光闪闪,光的折射现象,与物体运动没有关系,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 D.万里雪飘,是雪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典例2 如图所示,小金静止站在商场的电动扶梯上,随电动扶梯一起匀速上升:保洁员站在地面上,将抹布放在扶手端,手和抹布都保持不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金是运动的 B.以保洁员为参照物,小金是运动的 C.以小金为参照物,抹布是运动的 D.以保洁员为参照物,抹布是运动的 【答案】D 【解析】A.小金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相对地面小金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以保洁员为参照物,小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以小金为参照物,抹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以保洁员为参照物,抹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典例3 如图是模拟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拍摄装置,该装置主要出“孙悟空”模型和“蓝天白云”背景板组成。为了让孙悟空从背景板的甲处移到乙处,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背景板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孙悟空;第二种方式是孙悟空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背景板。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背景板按下列方向移动可以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当孙悟空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背景板时,让孙悟空从背景板的甲处移到乙处,则以悟空为参照物,背景板向右下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典例4“五一”节日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探望爷爷和奶奶。他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儿,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 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 为参照物。 (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 【答案】(1)对面的客车;(2)地面(房屋、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客车等);(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解析】(1)小丽以对面的客车为参照物,她与对面行驶的火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认为是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坐的客车开动了; (2)小丽以地面(站台、房屋、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客车等)为参照物,她与站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所以,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 (3)这个现象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择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往往不同)。 典例5 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装置拍摄到的4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运动方向,其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大小在变化,不是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课 堂 小 结 1.凸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正立放大虚像,物体远离透镜,放大倍数更大,物体靠近透镜,放大倍数变小; 照相机:倒立缩小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倒立放大实像。 望远镜:物镜:倒立缩小实像;目镜:正立放大虚像。 显微镜:物镜:倒立放大实像;目镜:正立放大虚像。 2.眼睛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与照相机相似,成倒立缩小实像。 结构功能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角膜瞳孔在虹膜的中央,根据环境中光的强弱,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睫状肌起到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的作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感受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将视网膜产生的信号传输给大脑
(2)视物远离 眼睛通过睫状肌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①当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②当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远点、近点、盲点 3.视力矫正 实力缺陷特点形成原因矫正方法近视眼看清近处看不清远处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佩戴凹透镜远视眼(老花眼)看清远处看不清近处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后面佩戴凸透镜
4.保护视力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反 思 评 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