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4 全民守法 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明白守法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利益。2、科学精神:明白全民守法是—个系统性工程、渐进性工程、持续性工程。3、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4、公共参与:通过了解和分析法治案例,理解全民守法的重要性。二、【重难点】1、重点:全民守法的内涵和意义。2、难点:全民守法的要求和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三、【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四、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依法维权 全民守法》并提出问题:在中国依法维权 全民守法还有多远?如何才能做到?2、【学习过程】总议题:拥抱法治 让中国更美好议题一:全民守法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探究与分享:展示图片:展示材料:如何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情境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法治的根基在人民,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让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情境二 中国青年报社官方微博发起了一项“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投票,结果显示,如果消费权益受到侵害,33.8%的受访者会向有关部门举报,坚决维 护权益,22.1%的受访者会找商家理论,协商解决。探究1 结合情境,运用“全民守法”的知识,说明全 民守法的要求有哪些,全民守法的含义是什么。探究 2 结合情境二,说明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哪些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探究提示:探究 1 提示:①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 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②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 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探究2 提示: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点拨:(一)全民守法的内涵1.内涵: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2.必要性: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3.要求: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知识小结:板书:“一、全民守法的内涵”……名词点击:和解:是当事人之间自愿协商,达成协议,没有第三者参加。调解:是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调解往往成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优先选择。仲裁: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因此,仲裁更加便捷、经济。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议题二:知行合一 推进法治建设探究与分享:展示图片:展示材料:如何推进全民守法情境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 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 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 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 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情境二 某普法栏目剧讲述了一个村民委员会换届 选举拉票贿选的故事。这个故事根据真实的案例改 编,针对当前一些社会现象,以案释法,让群众知道怎 么遵纪守法。该普法栏目剧从2006 年开播至今,历经 十多年而不衰,共制作500多期法治短剧,6200多名干 部群众参演。探究1 简要说明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述的原因。探究2 情境二是通过什么途径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的 探究3 你认为让大量群众参演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提示:探究 1 提示: 中国共产党是守法的带头者和示范者,行使国家公权 力的各级机关和公务人员是守法的重要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依法办事,带头守法,对全民守法具有带动和引领作用。探究 2 提示: 通过开播普法栏目剧,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帮助群众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探究 3 提示: 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 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点拨:(二)推进全民守法1.措施:(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推进全民守法的意义:①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②有利于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法治中国。③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全民守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3、知识小结:板书:“二、推进全民守法”……名词点击:公序良俗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处需的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老王是一名建筑工人。临近春节,老王要求公司发放拖欠半年之久的工资,公司则以各种借口予以拒绝。老王在一次施工中,由于脚手架松动,不慎跌落受伤,被送进医院救治。公司却说这是老王自己不小心造成的,拒绝支付医药费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老王可以请第三方共同与公司协商②老王和公司的纠纷必需经过调解组织调解③老王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④老王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河南省正式出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失信黑名单制度。今后,利用网络舆论监督工作便利进行敲诈勒索、社会法人单位或个人利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传播谣言虚假信息等五种严重违规情形作为纳入失信黑名单。这警示我们,公民行使监督权应( )①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 ③理性地、有序地行使监督权④坚持言论自由,这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日本汽车品牌雷克萨斯厂家在中国市场单方面违约、坐地起价卖车的行为,引发了一场舆论危机,中国用户集体抵制雷克萨斯品牌。这说明( )①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②要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③要不断加强社会诚信建设④要倡导契约精神,引导经营者负起社会责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2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吸引超220万人报名参赛,竞赛访问量逾1.64亿;面向广大网民进行的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已连续开展18届;全国建立以普法为主要任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视频号等已超过3万个……一个个数字折射出( )①全民守法是我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②我国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③以网络法治建设助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设法治中国④尊法守法已经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参考答案】ACDC【布置作业】(一)必做:1、整理本节课知识,并理解记忆。2、完成分层作业第一部分:基础检测10个小题.(二)选做: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它是指一类由网民发表在网络上的并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这五个特点的言论、文字、图片、视频,这一类言论、文字、图片、视频会针对他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人们习惯称其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能针对当事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民们若想获得自由表达的权利,也要担当起维护网络文明与道德的使命,至少,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客观。针对生活中的网络暴力,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我们还可以怎么做,进而推进全民守法,以减少、避免类似的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呢?请以“众拳出击网络暴力”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教后反思】(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