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基础巩固课内知识清单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基础巩固课内知识清单 素材

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下学期五年级
第八单元基础巩固——课内知识清单
设计对象:基础差或极端差的学生。
设计目的:让学生巩固教材内基础知识,从而为提优作准备。
让学生接触知识点考点,明确学习目标。
【应知应会】
一、生字组词
梁liáng房梁 栋梁 桥梁
诣yì造诣 诣绝 苦心孤诣
禽qín家禽 飞禽 野禽
聪cōng(聪明、聪慧、聪颖)
拇(拇指)(大拇指)(拇印)
搔(搔头)(搔痒)(搔头抓耳)
痒(痒痒)(不痛不痒)(抓痒)
秽 (污秽)(秽气)(秽物)
轧(轧钢)(轧机 )
(挤轧)(倾轧)(轧路)(轧伤)
拧(拧干) (拧开)(拧绳 ) (拧紧 )
螺(螺丝)(螺纹)(螺号)
纽(纽扣)(纽约)(纽带)(枢纽)
扣(kou) (扣子)(扣眼)(扣除)(扣留)
貌 (外貌) (容貌)(美貌)(郎才女貌)
仓(仓库)(仓鼠)(仓皇) (仓房)
渺 (渺小)(渺茫)(浩渺)
涕(涕泪)(流涕)(涕零) (鼻涕)
享(享受) (享乐) (分享) (享用)
庸(平庸) (庸人)(庸俗) (中庸)
憎(憎恶)(憎恨) (可憎) (爱憎分明)
二、词语
拇指 接触 纽扣 相貌 养尊处优 渺小 享乐 附庸 团结
三、形近字:
姆(保姆)扎(挣扎)渺(渺小)享(享受)豹(猎豹)
拇(拇指)轧(倾轧)沙(沙子)哼(哼唧)貌(相貌)
绞(绞刑)痴(痴迷)胚(胚胎)赋(天赋)窘(窘态)
饺(饺子)疾(疾病)脂(脂肪)武(威武)室(教室)
四、多音字
薄:bó 薄弱 báo 薄饼 bò 薄荷
处:chù 到处 chǔ 相处
朝cháo(朝着 )zhāo(朝阳)
旋xuán(盘旋 旋律)xuàn(旋风 旋子)
禁jīn(情不自禁) jìn(禁区 禁令)
他禁( jīn )不住满园的春色,闯入了花园的禁( jìn )区。
五、近义词
姿态—姿势 消受—享受 堂皇—气派
机敏—机灵 秀丽—秀美 薄弱—单薄
渺小—微小 附庸—附属
惩罚——处罚 迷恋——痴迷
澄澈——清澈 轻盈——轻巧
妨碍——阻碍 困窘——窘迫
羞愧——惭愧 驱逐——驱赶
六、反义词
简单—复杂 危险—安全 机敏—迟钝
薄弱—坚强 强硬—软弱 渺小—伟大
养尊处优——吃苦耐劳
独立——依赖 迷恋——厌恶
澄澈——污浊 轻盈——笨重
七、解释: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同“慧”。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
诣(yì):拜访。
乃:就,于是。
为: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的意思。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曰:说
未闻:没有听说过。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姿态】姿势;样儿。
【窈窕】形容女子心灵仪表兼美的样子。
【秽物】肮脏的东西。
【消受】享用、受用;禁受、忍受。
【扶衬】扶助,衬托,帮助的意思。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胚胎】本课指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澄澈】清澈透明。本课指湖水清澈见底。
【岂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本课指远古时代 的人不止是鸟。
【困窘】为难。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绞尽脑汁】费尽脑筋。本课形容“我”费尽心思思考问题。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运转自如】指活动不受阻碍,运动得非常熟练自然。
【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填空:
《杨氏之子》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这个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 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手指》
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童年的发现》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从“九岁、完全、独立”三个词可以看出“我”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
这样的开头巧妙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
此句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之所以说“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是因为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九岁的孩童,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就能发现,在常人眼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后半句引起下文,是作者要说的真正意思,体现了作者是个幽默的人。
3、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这句话表现了“我”求知若渴、追根究底的特点。
4、“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老师解释说。
老师的这个解释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围绕老师的解释引出下文,“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5、“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说明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生物。文中一连串的提问说明“我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我们”的提问逻辑性非常强,说明“我们”爱思考、会思考。
6、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这句话用具体事例说明“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想得很痴迷。“以至于”“翻来覆去”“恨不得”形象地写出了“我”痴迷的程度之深,从而看出“我”是个喜欢探究的孩子。
7、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
这句话中的“一本正经”与“板着面孔”是对老师的神态描写,说明老师讲这堂课时态度严肃。她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学生胡思乱想。
8、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因为当时老师正在讲人的发育与进化,这类问题很敏感。而“我”恰在此时笑出声音,老师以为“我”在胡思乱想,所以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9、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伽利略、布鲁诺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 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九、课文结构导图:
《手指》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总写)
第二部分(2-5):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作用和性格。(分写)
第三部分(6):总结全文,阐明了一个道理,即人群的全体就如同五根手指,团结才有力量(总写)
《童年的发现》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主要讲的是“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第二部分(3~13)主要讲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9)“我”的发现在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笑出声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也深有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