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件(共8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福建省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件(共80张PPT)

资源简介

(共80张PPT)
第一部分 福建中考考点过关
板块二 中国近代史
主题4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主题概览
思维导图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绘画)
1.导火线: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平会议”上外交的失败。
2.爆发和扩大: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5日,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3.口号和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2019.12]
4.中心:前期以北京为中心,后期以上海为中心。
5.主要力量与形式:前期以学生为主,后期以工人为主。主要形式是罢课、罢工、罢市。
6.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7.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8.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023.14],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9.五四精神: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核心内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易失分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五四运动,结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3.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历程: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2.意义: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21.15]
1.成立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经过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转至浙江嘉兴)开幕。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2)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3)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4)内容
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④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易失分点
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但因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又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领导人,所以中共一大上选举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2022版课标: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召开
(1)时间:1923年6月。
(2)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024年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00周年
(1)背景: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时间和地点:1924年1月,广州。
(3)中共代表: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4)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5)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的创办 ★2024年是创办黄埔军校100周年
(1)主要领导: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2)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时间、地点:1924年5月、广州黄埔。
(4)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战争
1.开始:1926年。
北伐战争形势图
2.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主要讨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初期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主要战役: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
6.经过: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北伐军以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经过浴血奋战,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一鼓作气,占领武昌。吴佩孚的主力被基本消灭。之后又在江西歼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接着,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2020.14]
7.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022版课标: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1.背景: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概况: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3.东北易帜:1928年底,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易失分点
为什么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但因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它只完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部分任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更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一、南昌起义
1.背景: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 井冈山会师示意图
2.时间、地点: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
3.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4.影响: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二、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三、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比较顺利,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井冈山会师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概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2.井冈山会师
(1)时间:1928年4月。
(2)概况: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一支红军)。
(3)作用: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五、工农武装割据 (7年1考) ★2024年是古田会议召开95周年
1.巩固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2.召开古田会议: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2021.16]
3.发展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4.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易失分点
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走的是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纵横串联
近代中国人民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
1.走西方人的路。表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2.走俄国人的路。表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城市中心革命论)
3.走自己的路。表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022版课标: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一、红军长征 ★2024年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90周年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2.过程
(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3)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4)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5)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6)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7)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8)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9)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长征精神[2018.14]: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遵义会议 [2020.34] [2019.13]
1.时间:1935年1月。
遵义会议会址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易失分点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纵横串联
毛泽东的诗句对应的重要历史事件
观点“辩”与“论”
观点之“辨”
五四运动
【观点】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的文化运动。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同意。理由: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通过组织学会、译著创刊、发表文章等途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新发展。
答案2:不同意。理由:五四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多种途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运动中,各界群众纷纷参与,表达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爱国诉求,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所以说,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传播新思想的文化运动,还是一场群众性的爱国革命运动。
观点之“论”
五四运动
【观点】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论述:一战后,战胜国召开的巴黎和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引发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综上所述,面对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威胁,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于抗争,以鲜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观点之“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
【观点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遵义会议)
论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明确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红军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观点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论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不懈努力,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被侵略、被掠夺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向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稳步前进。
观点之“论”
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观点】中国共产党通过理论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共产党取得革命成功的经验)。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毅然以城市为目标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结果都失败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这不仅使根据地扩大,而且使革命出现了燎原之势,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观点之“论”
遵义会议
【观点1】中国共产党善于处理矛盾,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论述: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随着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行合作抗日,1937年9月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观点2】正确决策引领事业的成功。
论述: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观点之“论”
长征的胜利
【观点】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论述: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面对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可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
1.[2023福建中考]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
主题是( )
B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2.[2019福建中考] 某同学搜集了下图所示史料。据此推知,他探究的历史事
件是( )
B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西安事变
[解析] 根据图中关键信息“上海大罢市”“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同学探究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
3.[2021福建中考] 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时代气息。下面所示对联纪念的是( )
C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的胜利
[解析] 根据对联“玉斧银镰”“红心”“赤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联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C正确。
4.[2022福建中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9年 古田会议
时间 事件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7年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1940年至 1941年 百团大战
1949年 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
续表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898—1956年中国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1898—1956年中国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古田会议。历史事件2: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
观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
【示例一】
历史事件1: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事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论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带领中国人民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结论: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示例二】
历史事件1:《辛丑条约》签订。历史事件2:七七事变。
观点: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论述:19世纪末,随着列强侵华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人民百折不挠,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示例三】
历史事件1:五四运动。历史事件2: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观点: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论述:一战后,战胜国召开的巴黎和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引发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威胁,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于抗争,以鲜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示例四】
历史事件1:中华民国成立。历史事件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观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论述: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了主要障碍,创造了政治前提。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实行,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利于当时社会发展。为此,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3—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5.[2020福建中考] 在不过几个月的时间里,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
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这叙述的是( )
B
A.五四运动的发展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工农运动的高涨 D.北洋政府的覆灭
[解析]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故选B。
6..[2023烟台中考] 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它起步时,就摈弃了第二国际社会
民主主义“选票里面出政权”的议会道路的理念,坚持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的十月革命道路。最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
C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 D.秋收起义
[解析] 根据材料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C正确。
7..[2023江西中考]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不但小块红色区域
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
的取得。”这些“红色区域”是指( )
A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国统区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区
[解析] 根据题干中“《井冈山的斗争》”“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故“红色区域”是指农村革命根据地,A正确。
8.[2019福建中考] 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所述历史现象发
生的背景是( )
C
A.南昌起义爆发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召开 D.会宁会师
[解析]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故选C。
9.[2020福建中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两种类型。据此,指出图1、图2、图3所示史料同属的类型。
[答案] 第一手史料。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一】
观点: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论述: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面对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可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
【示例二】
观点:中国共产党善于处理矛盾,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论述: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取得长征的胜利。随着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行合作抗日,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可见,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灵活处理各种矛盾,领导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10.[2021福建中考]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
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对古田会议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D
A.1929年,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
B.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C.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指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解析] 根据题干中“对历史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可知,A、B、C都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属于历史事实,D属于历史解释。
史料研析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北伐战争。
11.. 史料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命题新视角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答案] 标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成果: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或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其他如掀起国民大革命、进行北伐战争、创办黄埔军校、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也可)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2.[2023达州中考节选] 史料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边界的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
命题新视角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通过“边界的斗争”创造了什么局面 开辟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
[答案]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