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9版教育部统编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 必修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授课)2019版教育部统编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 必修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总体设计理念是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活动化,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以国家的重大时政为背景,突出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方向性”和“政治认同感”。故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以学生熟知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近期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课上学生根据次央拉姆等人的梦想,理解中国梦的本质,理解中国梦与个人、国家、世界的关系。其次遵循认识规律,通过微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感性直观到理性认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最后引导学生为自己的梦想制定圆梦计划,整个设计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思政课地位“思政课”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思政课,就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教材内容与地位本课内容为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二框。本框题主要讲了两大问题:中国梦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梦的本质,即中国梦与人民、与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及世界梦的关系;实现中国梦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青年学生的历史担当。整个第四课的三框是按照“新时代、新征程、新思想”的脉络延续下来的,本框属于第二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中国梦本质的探讨,坚定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学生往常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情况,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认知特点:高一学生正处于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阶段,高中学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渐增强,思维活跃,不喜欢被动灌输,具有积极探究学习的潜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活动型课程,给予学生主动性学习的机会,尽量引导他们切身体会、参与思考得出所要结论。知识结构: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中国梦”、“初心使命”、“四个伟大”、“青年兴则国家兴”都有一定程度的学习经验,同时,学习过第四课第一框新时代的相关知识,中国梦的形象提法耳熟能详,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感性接触,对于“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综合思考和继续深化学习的可能性。本班特点: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一7班的学生,特点如下: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上课气氛稍有沉闷,学生善于思考但少于表达。这些问题必然会对教师课堂活动的推进提高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努力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尽量鼓励学生多说,多交流,多表述,多归纳。预计困难之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应对策略消除学生学习怎样实现中国梦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就需要利用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结合视频资源将中国梦具体化,从而使抽象的、空洞的变成切实的、能感受的,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填写“课堂学习卡”、利用“微课”讲堂和“制定圆梦计划”等活动,使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来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政治认同牢固树立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体会中国梦的本质和特点,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民族的关系,懂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与中国梦是一致的,达成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了解国家的发展规划,明白每个人的努力奋斗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接续奋斗是有机统一的。坚信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理想信念,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以“中国梦”为主线,多角度分析中国梦是什么,采用探究活动,让学生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融为一体。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看问题,立足国家实际,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承担青年使命。公共参与认识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认识到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参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意识,增强公共参与意识。通过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将自己的成长与中国梦结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在此标准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课的核心素养。通过活动型课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形成政治认同。教学重点中国梦的本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及其要求。确立依据中国梦的本质和要求是整框的一个核心,全框内容以中国梦为骨架,理解了中国梦,其余问题也将迎刃而解。突出措施通过视频展示次央拉姆等人的中国梦,将中国梦具体化,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通过填写“课堂学习卡”方式加深学生对中国梦的思考。采用任务型驱动学习法,以实现中国梦的学习任务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驱动学生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当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责任。确立依据四个伟大涉及的理论知识有很高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权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学生应有所作为。突破措施通过“微课”课堂让学生理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通过习题训练强调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学生畅谈人生理想,将自己的成长与中国梦结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生要积极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善于分析、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本节课教学,让学生有多元选择,激发学生潜能。准备工作:确定授课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学生分组;研究教学策略;搜集素材、素材处理;撰写教案;制作课件;让学生准备“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演讲稿;优化教学设计和白板课件 。教学资源:素材资源(优酷视频、百度图库),软件资源(希沃白板5、希沃手机授课助手)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暖课: 播放我爱你中国(小提琴版)音频 还未上课, 音频欣赏 用暖课环节营造课堂气氛,帮助尽快学生进入课堂。【第一幕】 初识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 课堂导入 :红旗下的盛世来之不易,回望过往的百年风雨征程和百年辉煌历史,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拼战强敌,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守正创新,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1、视频中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谁?他们的中国梦是什么?他们的中国梦有什么区别? 教师总结: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了解到视频中他们的中国梦有的是从国家的角度,有的是从民族的角度,有的是从个人的角度叙述的,而这正是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合作探究】 以谢元立为例,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实现他的中国梦(高铁梦)? 教师总结: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激发人民的内生动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幸福,也给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第二幕】 再读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梦 过渡: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梦、民族梦,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梦。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播放视频 【微课讲堂】 四个伟大: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 四个伟大的关系: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习题巩固: 1.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释了“四个伟大”的丰富的内涵和严密的逻辑关系,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在世界形势变化进程中始终领导时代潮流 ③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是我国的执政党 ④自成立起始终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 ①③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201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实施该意见有利于( ) ①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②坚持党纪高于国法,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④完善国家法律体系,保持党的先进性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提出问题:为了实现中国梦,我国的战略安排是什么?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教师总结: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第三幕】 唱响中国梦—我的中国梦 PPT展示圆梦计划,要求学生填写“圆梦计划卡” 并让学生计算自己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战略安排节点时的年龄,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这一代年轻人肩负的任务。 活动:举行“中国梦 我的梦”1分钟主题演讲,表白伟大的祖国,立下青春的誓言。 教师总结:只要我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天的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课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归纳: 教师小结:何其有幸,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自觉投身于伟大的事业。 作业布置:结合本课内容,以“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为主题,围绕“使命担当、劳动创造、敬业奉献”三组关键词,撰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要求言简意赅,字数在200字左右。 课堂评价:记分员展示小组得分,评出优胜小组,进行鼓励 板书设计 边看视频边记录“课堂学习卡”,选择印象深刻的人物,说出他的中国梦?分析他的中国梦是从什么角度出发的? 完成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之后举手回答。 进一步听老师讲解, 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学生进入到特定情境中进行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用准确的文字语言表达。 聆听习总书记讲话,坚定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通过微课讲堂,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分析材料,做出选择并分析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和时政常识,概括“两步走”战略的内容。通过阅读课本结合自己思考,回答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学生在自己的任务小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圆梦计划,并交流分享自己的梦想以及具体的计划。最后将写有个人梦想的卡片,贴到中国梦的版图中,将小我融入大我。 学生上台演讲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巩固本节课的重点。 最优小组分享成功指出,其他小组分享不足之处。 通过填写学习卡理清视频内容,明确7位人物的中国梦。帮助学生清晰认识他们的中国梦有何区别。运用问题,的方式开头,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积极性,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 视频内容与本节内容高度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通过讨论怎样才能实现高铁梦,体会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民族的梦、国家的梦。通过交流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也能使教师充分了解学情。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最终落实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检测学生微课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答题能力,利用习题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再现“两步走”战略,通过梳理战略安排的具体措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认识。 根据前面所学,学生对中国梦的实现与自身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认识到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同时,通过计算年龄这一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与个人的发展阶段有关,引导学生理解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一致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中国梦我的梦”的主题演讲展示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 在课堂结尾,再现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梳理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思想方法,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认识。升华主题——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走进课堂。 作业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是围绕着学生的圆梦计划展开。将小我融入大我落实到实践当中,促进学生发展。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简洁的板书突出中国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重点内容,最后将重点内容拼接形成中国版图,将中国梦形象化,加深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动员学生将写有个人梦想的卡片,贴到中国梦的版图中,将小我融入大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