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7.5 楼层结构布置图(平法)
7.5.1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识读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可单独绘制,也可与柱或梁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
当剪力墙较复杂或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时,应按标准层分别绘制剪力墙平面布置图。
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中应对全部构件进行编号。
对于轴线未居中的剪力墙(包括端柱),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
1)列表注写方式
为表达清楚、简便,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剪力墙梁三类构件组成。
(1)编号规定
墙身编号 由墙身代号、序号和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组成,其中,排数注写在括号内。表达形式为QXX(X排)。当墙身所设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为2时可不注。
墙柱、墙梁编号 由墙柱、墙梁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
墙柱类型 代号 序号 墙柱类型 代号 序号 墙梁类型 代号 序号
约束边缘暗柱 YAZ XX 约束边缘翼柱 YYZ XX 连梁 LL XX
约束边缘端柱 YDZ XX 约束边缘转角柱 YJZ XX 连梁(对角暗撑配筋) LL(JC) XX
构造边缘暗柱 GAZ XX 构造边缘翼柱 GYZ XX 连梁(交叉斜筋配筋) LL(JX) XX
构造边缘端柱 GDZ XX 构造边缘转角柱 GJZ XX 暗梁 AL XX
非边缘暗柱 AZ XX 扶壁柱 FBZ XX 边框梁 BKL XX
③注写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具体数值。
注写数值为一排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规格与间距,具体设置几排已经在墙身编号后表达。钢筋注总配筋值,墙柱箍筋的注写方式与柱箍筋相同。
剪力墙身表中表达的内容:
①注写墙身编号(含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
②注写各段墙身起止标高 自墙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墙根部标高一般指基础顶面标高(部分框支剪力墙则为框支梁顶面标高)。
④拉筋
拉筋应注明布置方式“双向”或“梅花双向”。
(a)拉筋@3a3b双向
(a≤200、b≤200)
(b)拉筋@4a4b梅花双向
(a≤150、b≤150)
剪力墙柱表中表达的内容:
注写墙柱编号,绘制该墙柱的截面配筋图,表明墙柱几何尺寸,包括注明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扶壁柱及非边缘暗柱的几何尺寸。
截面
编号 YBZ1 YBZ2 YBZ3 YBZ4
标高 -0.030~12.270 -0.030~12.270 -0.030~12.270 -0.030~12.270
纵筋 24 C 20 22 C 20 18 C 22 20 C 20
箍筋 A 10@100 A 10@100 A 10@100 A 10@100
剪力墙梁表中表达的内容:
①注写墙梁编号。
②注写墙梁所在楼层号。
③注写墙梁顶面标高差。
④注写墙梁截面尺寸b×h,上部筋、下部筋和箍筋的具体数值。
是指相对于墙梁所在结构楼层标高的高差值。高于者为为正值,低于者为负值,当无标高差时不注。
2)截面注写方式
截面注写方式是在分标准层绘制的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直接在墙柱、墙身、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的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选用适当比例原位放大绘制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其中对墙柱绘制配筋截面图。
对所有墙柱、墙身和墙梁分别按列表注写方式编号,并分别在相同编号的墙柱、墙身、墙梁中选择一个进行注写。
2)截面注写方式
从相同编号的墙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注明几何尺寸,标注全部纵筋和箍筋的具体数值。
从编号相同的墙身中选择一道墙身,按顺序引注墙身编号(应包括注写在括号内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墙厚尺寸、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具体数值。
从编号相同的墙梁中选择一道墙梁,按顺序引注墙梁编号、墙梁截面尺寸b×h、箍筋、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和墙梁顶面标高高差的具体数值。
7.5.2 板平法施工图的识读
有梁楼盖板配筋施工图是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板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的表达方式。
为方便设计表达和施工识图,规定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为:当两向轴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向上为Y向;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
板块集中标注的内容为板块编号、板厚、贯通纵筋及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
1)板块集中标注
1)板块集中标注
(1)板块编号 对于普通楼面,两向均以一跨为一块板。所有板块应逐一编号,相同编号的板块可择其一做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置于圆圈内的板编号,当板面标高不同时应注写标高高差。
板类型 代号 序号
楼面板 LB XX
屋面板 WB XX
悬挑板 XB XX
(2)板厚 注写为h=×××(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注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
(3)贯通纵筋 按板的下部和上部分别注写(当板块上部不设贯通纵筋时则不注),并以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上部与下部;X向纵向钢筋以X打头,Y向纵向钢筋以Y打头,两向纵向钢筋配置相同时则以X&Y打头。
当板为单向板时,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
当某些板内(例如在悬挑板XB的下部)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 。
当贯通筋采用两种规格钢筋“隔一布一”方式时,表达为Axx/yy@xxx,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筋之间间距为xxx,直径xx的钢筋间距为xxx的2倍,直径yy的钢筋间距为xxx的2倍。
练习:A8/10@150表示什么?
表示直径为8的钢筋间距300mm,直径为10的钢筋间距为300mm。
(4)板面标高高差 是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应将其注写在括号内,且有高差则注,无高差则不注。
阅读:A – B 轴与⑥-⑦轴的板LB1的相关信息
2)板块原位标注
(1)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2)板块原位标注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应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达(当在梁悬挑部位单独配置时则在原位表达)。
2)板块原位标注
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或梁悬挑部位),垂直于板支座(梁或墙)绘制一段适宜长度的中粗实线(当该筋通长设置在悬挑板或短跨板上部时,实线段应画至对边或贯通短跨),以该线段代表上部非贯通纵筋,并在线段上方注写钢筋编号、配筋值、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注写在括号内,且当为一跨时可不注写),以及是否横向布置到梁的悬挑端。
2)板块原位标注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伸出的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方位置。
当中间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向支座两侧对称伸出时,可仅在支座一侧线段下方标注伸出长度,另一侧不注。
2)板块原位标注
当向支座两侧非对称伸出时,应分别在支座两侧线段下方注写伸出长度。
2)板块原位标注
对线段画至对边贯通全跨或贯通全悬挑长度的上部通长纵筋,贯通全跨或伸出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值不注,只注明非贯通纵筋另一侧的伸出长度。
2)板块原位标注
当板支座为弧形,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呈放射状分布时,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并加注“放射分布”四字,必要时补绘平面配筋图。
2)板块原位标注
在板平面布置图中,不同部位的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及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可仅在一个部位注写,其他相同者则仅需在代表钢筋的线段上注写编号及及连续布置的跨数即可。
阅读⑦号钢筋信息
2)板块原位标注
练习:在板平面布置图某部位横跨支撑梁绘制的对称线段上注“⑦ A12@100(5A)和150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支座上部⑦号非贯通纵筋A12@100从该跨起沿支撑梁连续布置5跨加梁一端的悬挑端,该筋自支座中线向两侧跨内伸出的长度均为1500mm。
若在同一板平面布置图的另一部位横跨梁支座绘制的对称线段上注有” ⑦(2)”,又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该筋同⑦号纵筋,沿支撑梁连续配置2跨,且无梁悬挑端布置。
2)板块原位标注
与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垂直且绑扎在一起的构造钢筋或分布筋,应由设计者在图中注明。
2)板块原位标注
当板的上部已配有贯通纵筋,但需增配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时,应结合已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间距采取“隔一布一”方式 配置。“隔一布一”方式,当非贯通纵筋的标注间距与贯通纵筋相同,两者组合后的实际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1/2。
练习:板上部已配置贯通纵筋C12@250,该跨同向配置的上部支座非贯通纵筋为③C12@250,伸出长度900,请绘图表达。
此处表达的信息为:该支座上部设置的纵筋实际为C12@125,其中1/2为贯通纵筋,1/2为③号非贯通纵筋。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