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中化学三轮冲刺专题一:化学选择题热点预测(共7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中化学三轮冲刺专题一:化学选择题热点预测(共70张ppt)

资源简介

(共70张PPT)
主讲老师:
专题1
化学选择题热点预测
2024高考化学考题预测专题
考情解码
重温经典
解法点拨
2024
考题预测
2023年高考真题选择题题型分析
全国甲卷 全国乙卷 全国新课标卷 北京 山东 海南 天津 广东 湖南 湖北 河北 辽宁 重庆 福建 浙江6月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传统文化 化学与STSE
有机物结构性质 有机物结构性质 有机物结构性质 化学用语 元素化合物 基础实验 (现象)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 化学与STSE 有机物结构性质 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 有机物结构性质 化学用语
基础实验(仪器) 基础实验 (装置图) 物质结构 基本理论 (水解反应) 物质结构 (分子极性) 基础实验 (除杂) 基础实验 (性质鉴别) 化学与STSE 基础实验 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结构 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元素化合物
阿伏伽德罗常数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电化学 基本理论 (平衡移动) 基础实验 (实验安全) 物质结构 元素化合物 基础实验 (装置图) 物质结构 有机物结构性质 基础实验 (表格评价) 基础实验 阿伏伽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 元素化合物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化学用语 (化学方程式) 基础实验 (表格评价) 电化学 物质结构 传统文化 周期律 化学与STSE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化学用语 物质结构 阿伏伽德罗常数 基础实验 (装置图) 化学用语 基础实验
电化学 电化学 反应机理 化学用语 (离子方程式) 基础实验 (性质鉴别) 阿伏伽德罗常数 元素化合物 电化学 基础实验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速率平衡 有机物结构性质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元素化合物 (流程图) 有机物结构性质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 基础实验 (制备与性质) 有机物结构性质 化学用语 (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机理 化学与STSE 电化学 有机物结构性质 电化学 电化学 有机物结构性质 元素化合物 (流程图) 阿伏伽德罗常数
基础实验 (装置图) 基础实验 (滴定操作) 电化学 有机物结构性质 有机物结构性质 元素化合物 (流程图) 基础实验 (有机制备) 电解质溶液 有机物结构性质 基础实验 (表格评价) 电化学 有机物结构性质
有机物结构性质 基础实验 (滴定计算) 基础实验 (除垢) 基础实验 (气体制备) 基础实验 (制备性质) 化学用语 (氧化还原) 物质结构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物质结构 电解质溶液 化学用语
物质结构 (电负性) 基础实验 (滴定误差) 物质结构 电解质溶液 元素化合物 (价类图) 物质结构 电化学 元素化合物 (流程图) 物质结构 有机物结构性质
有机物结构性质 电化学 基础实验 (实验操作) 物质结构 阿伏伽德罗常数 电解质溶液 物质结构 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化学用语 (氧还反应分析) 有机物结构性质 有机物结构性质 传统文化 基础实验 (表格评价) 速率平衡 有机物结构性质 化学用语 电化学 元素化合物
(流程图)
元素化合物 (关系图) 元素化合物 (流程图) 速率平衡 电化学 反应机理 基础实验 (无机制备) 基础实验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 速率平衡 电解质溶液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电解质溶液 物质结构 速率平衡 反应机理
电解质溶液 反应机理 物质结构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 基础实验
(表格评价)
2024年“九省联考”选择题题型分析
安徽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黑吉辽 江西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 有机物结构性质 传统文化 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 化学用语 物质结构 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结构 化学用语 基础实验
有机物结构性质 阿伏伽德罗常数 基础实验 (装置图) 基础实验 (装置图) 电化学 阿伏伽德罗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
材料阅读题 基础实验 (装置图)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化学用语 基础实验 (表格评价) 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
材料阅读题 物质结构 有机物结构性质 有机物结构性质 反应机理 有机物结构性质 电化学
基础实验 物质结构 阿伏伽德罗常数 化学与STSE 电解质溶液 化学用语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基础实验 (表格评价) 元素化合物 (流程图)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有机物结构性质 有机物结构性质
速率平衡 化学用语 基础实验 (表格评价) 物质结构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 (表格评价) 有机物结构性质 电化学 基础实验 (表格评价) 物质结构 有机物结构性质
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 化学用语 元素化合物 (流程图) 电化学 速率平衡
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 物质结构 电解质溶液 元素化合物 (流程图) 基础实验
元素化合物 (关系图) 有机物结构性质 速率平衡 电化学 基础实验 (表格评价) 物质结构
反应机理 周期律表与 元素性质 电解质溶液 反应机理 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
1. 选择题的热点题型包括:化学与STSE、化学用语、阿伏加德罗常数、周期律表与物质结构、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结构性质、基础实验、反应机理、速率平衡、电化学、电解质溶液。
2. 自主命题的省份同一类型试题从不同的角度设置多道试题进行考查,如化学与STSE、基础实验等。
3. 自主命题省份命题范围更广,考查的知识体系更全面,考点设问更细致。
规律
1. 真实情境的比例不断增大,情境类型不断增多,情境与知识、思维、解题能力的融合性不断加强。高考常用的热点情境如前沿科技、社会热点、诺奖成果、课标教材的素材挖掘等。
2. 融合考查增多:随着物质结构融合考查的逐渐成熟,其他知识模块间的融合考查也逐渐增多。
3. 主题式命题增多:围绕某一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关联地、进阶地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如【2023年山东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10题”等。
4. 各种“路线”增多:重视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主要体现是各种“路线”增多,如微型工艺线、元素化合物中的关系路线等。
趋势
选择题命题特点
题型考点相对稳定
稳中求新
1. 注重考查必备的知识;
2.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总体评价
——摘自《2024年高考招生和命题2号文件》
考情解码
重温经典
解法点拨
2024
考题预测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化学与STSE 试题情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前沿科技、化学与传统文化。
设问角度:物质的组成、类别、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和基本操作(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023 辽宁卷 T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利用CO2合成了脂肪酸:实现了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变
B. 发现了月壤中的“嫦娥石[(Ca8Y)Fe(PO4)7]”:其成分属于无机盐
C. 研制了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电能
D. 革新了海水原位电解制氢工艺:其关键材料多孔聚四氟乙烯耐腐蚀
A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类别、性质、 能量转化 A项,基于分子组成的类别判断;B项,基于物质组成的类别判断;C项,基于电池功能的能量类型转换判断;D项,基于物质结构简式的性质判断。
本题以科技前沿成果为载体,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开拓考生视野,体现化学在科技进步中的重大价值,激发考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高考命题的趋势。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化学与STSE 试题情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前沿科技、化学与传统文化。
设问角度:物质的组成、类别、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和基本操作(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T7】
体现国情,考虑我国的地域和民族等因素,以生考熟,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答题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化学与STSE 试题情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活(食品和生活用品)、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医药等领域、传统文化。
设问角度:物质的组成、类别、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和基本操作(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知识结构化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能源
化学与材料
知识在运用中掌握
重温经典
以“必备知识”为基础进行结构化知识建构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化学用语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氧化还原分析
【2023年湖南卷T2】
【2023年湖北卷T5】
表示物质组成
表示物质变化
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化学键形成过程
分子
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原子
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主要考查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的各种图示,整体难度不大,但是考查的非常细致。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化学用语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氧化还原分析
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整体模型建构
整体模型构建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化学用语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氧化还原分析
【2024“九省联考”广西卷T2】
主题式命题
本题情境“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引导考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四个选项考查的化学用语彼此独立,情境和考查的知识并没有进行融合,属于分离型情境。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化学用语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氧化还原分析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空间结构、氧化还原分析、物质的量之比、转移电子数目之比。 基于价层电子对数的空间结构判断、基于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分析、基于氧化还原配平的物质的量计算、基于化合价变化的转移电子数目计算。
【2023年湖南卷T10】
氧化还原分析
主题式命题
I: 3H2O+2As2S3+6O2=3As2O3+2H2S2O3
II:6H2O+As2S3+7O2=2H3AsO4+3H2SO4
3×4:2×2+3×8=12:28=3:7
嵌入型情境不仅仅是起到引出考点设问的作用,更多的是考查考生提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组成和结构:微观粒子数目、胶体粒子数目、化合物中微粒数目、化学键数目、有机物中官能团数目;
物质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有机反应。
【2023年全国甲卷T10】
侧重物质结构
【2023年浙江6月T7】
物质结构和变化
【2024“九省联考”江西卷T4】
主题式命题
试 卷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全国甲卷 烷烃分子的结构、22.4L/mol的使用条件、pH相关计算、盐类的水解 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基于物质结构的共价键数目的计算,基于物质状态的气体物质的量的计算,溶液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浙江卷 6月 分子中σ键的判断、分子中原子数目的判断、溶液中的守恒关系、反应的限度的理解 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基于分子式的物质结构的预测,基于分子组成的原子数目的计算、基于守恒关系的离子浓度的计算
体现高考试题的基础性,答题策略是积累常见的命题陷阱。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组成和结构:微观粒子数目、胶体粒子数目、合物中微粒数目、化学键数目、有机物中官能团数目;
物质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有机反应。
积累“命题陷阱”
一是隐含“可逆反应”,如2NO2 N2O4;
二是隐含浓度变化,如Cu与浓硫酸的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Cu与稀硫酸不反应。
三是隐含难电离、易水解的粒子。
陷阱四、突破“隐含”条件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在“标准状况”。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CHCl3、CH2Cl2、H2O、溴、SO3、己烷、苯、HF等在标准状况下均非气态]
陷阱一、“两看”突破气体状况陷阱
1.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Ne、D2O、18O2等。
2.记特殊物质所含化学键的数目
陷阱二、识别“特殊物质”结构陷阱
一是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二是与量有关的反应,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时生成Fe3+,Fe过量时生成Fe2+。三是与浓度有关的反应,如Fe和浓HNO3反应生成NO2,Fe和稀HNO3反应生成NO。
四是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有关。
陷阱三、“氧还反应”中转移电子陷阱
陷阱五:浓度体积二缺一、溶剂水中有微粒。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周期律表与物质结构 一、律表和物质结构融合考查:采用框图或文字叙述的形式,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进行推断或者采用陌生复杂化合物结构式的形式,从化学键角度进行元素推断;二、物质结构单独考查:晶胞结构与计算、分子结构与性质。
日光中用到的某种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为3W3(ZX4)2·WY2。已知:X、Y、Z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W为金属元素。基态X原子s轨道上的电子数和p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基态X、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
2: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X>Y>Z>W
B.原子半径:X<Y<Z<W
C.Y和W的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
D.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氧化性
【2023 湖南卷 T6】
周期律表六比较:比半径、稳定性、酸碱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熔沸点、溶解度
思维模型
信息获取
信息转化
先推断
逐项分析
再判断
O
O F P
Ca
信息获取、信息转化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周期律表与物质结构 一、律表和物质结构融合考查:采用框图或文字叙述的形式,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进行推断或者采用陌生复杂化合物结构式的形式,从化学键角度进行元素推断;二、物质结构单独考查:晶胞结构与计算、分子结构与性质。
【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T8】
思维模型
信息获取
信息转化
先推断
逐项分析
再判断
周期律表六比较:比半径、稳定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熔沸点、溶解度
物质结构六比较:未成对电子数、电负性、第一电离能、熔沸点、键长、键角
n=2,X为C
W为H,Y为N,Z为F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周期律表与物质结构 一、律表和物质结构融合考查:采用框图或文字叙述的形式,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进行推断或者采用陌生复杂化合物结构式的形式,从化学键角度进行元素推断;二、物质结构单独考查:晶胞结构与计算、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种可吸附甲醇的材料,其化学式为[C(NH2)3]4[B(OCH3)4]3Cl,部分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C(NH2)3]+为平面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晶体中存在N-H…O氢键
B. 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CC. 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BD. 晶体中B、N和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相同
【2023 新课标卷 T9】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氢键、第一电离能、未成对电子数、杂化类型 基于结构示意图的氢键判断;基于核外排布式的第一电离能判断;基于核外电子排布图的未成对电子数判断;基于不同方法的杂化类型判断
物质结构六比较:未成对电子数、电负性、第一电离能、熔沸点、键长、键角
重温经典
【2024“九省联考”江西卷T13】
晶胞图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周期律表与物质结构 一、律表和物质结构融合考查:采用框图或文字叙述的形式,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进行推断或者采用陌生复杂化合物结构式的形式,从化学键角度进行元素推断;二、物质结构单独考查:晶胞结构与计算、分子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与性质主要考查:化学式、配位数、微粒位置、晶胞的各种分析和定量计算
高考命题新热点
晶胞分析模型
重温经典
分子晶体熔沸点比较
推(吸)电子基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元素化合物 以金属、非金属和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结合价类二维图、工艺流程图和转化关系图为等形式考查元素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与制备等。
【2023 湖南卷 T9】
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本题是以铜冶金污水处理的生态环保类情境为载体,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与分析处理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等。
基于题给信息的物质判断
基于物质类别的性质分析
基于KSP及分式变形的比值计算
基于溶液成分的处理方法判断
出水中含有很多的Ca2+
应该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

线
试剂线
操作线
杂质线
产品线
物质进出为线索,反应类型甄别为核心,工艺操作为重点,产品获取为目标。
原料预处理
核心反应条件控制
目标产品分离提纯
注意—追踪元素
模型构建:“四线法”剖析工艺流程
试剂线:一般是为了除去杂质或进行目标元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操作线:分离杂质和产品需要进行的分离提纯操作。
杂质线:分步除去杂质的顺序、各步除去杂质的种类、方法和条件。
工艺流程主线:关注目标元素始终位于工艺流程主线。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元素化合物 以金属、非金属和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结合价类二维图、工艺流程图和转化关系图为等形式考查元素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与制备等。
重温经典
模型构建
“先点后线”思维模型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元素化合物 以金属、非金属和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结合价类二维图、工艺流程图和转化关系图为等形式考查元素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与制备等。
【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T13】
主题式命题
本题关注学科最新发展情况,在考查化学用语、杂化等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学生视野,体现化学在科技进步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有机物结构性质 考查载体:陌生有机物结构简式或有机反应方程式或有机物转化关系图
侧重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往往和物质结构模块融合考查。
【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T8】
落实课改理念-聚合反应情境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产物小分子推断、共面原子数、反应类型、酯的水解 基于反应物和反应类型的生成物判断;基于“组合法”判断原子的空间相对位置;基于官能团性质和题给信息的反应类型判断;基于官能团性质的判断。
本题以液晶聚芳酯这一聚合物的制备为载体,链接了RJ选择性必修2 P68【科学·技术·社会】中液晶的素材,还密切关注了新教材的变化,新教材加大了聚合反应模块的介绍篇幅,是衔接教材的创新命题,锁定为高考命题新动向。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有机物结构性质 考查载体:陌生有机物结构简式或有机反应方程式或有机物转化关系图
侧重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往往和物质结构模块融合考查。
模型构建——核心概念深度理解
获取题目信息
选择确定母体
①出现碳碳双键结构形式的原子共面问题,以乙烯的结构为母体;
②出现碳碳三键结构形式的原子共线问题,以乙炔的结构为母体;
③出现苯环结构形式的原子共面问题,以苯的结构为母体。
进行分析判断
①结构中出现饱和碳原子,则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②结构中每出现一个碳碳双键,至少有6个原子共面;
③结构中每出现一个碳碳三键,至少有4个原子共线;
④结构中每出现一个苯环,至少有12个原子共面、4个原子共线。
01
02
03
①是“碳原子”还是“所有原子”?
②是“至少”还是“最多”?
③是“共线”还是“共面”?
判断共线共面
——“母体法”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有机物结构性质 考查载体:陌生有机物结构简式或有机反应方程式或有机物转化关系图
侧重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往往和物质结构模块融合考查。
结构和有机深度融合
共价键的类型对醇性质的影响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学科思想训练
加成反应是断双键中的 π 键后形成 σ 键。上述反应是断 σ 键后形成新的 σ 键,属于取代反应。
问题:环丙烷与H2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
重温经典——材料阅读题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基础实验 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表格型实验方案评价、探究实验、材料阅读实验题
【2023 全国甲卷 T3】实验室将粗盐提纯并配制0.1000 mol/L的NaCl溶液。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①天平 ②温度计 ③坩埚 ④分液漏斗 ⑤容量瓶 ⑥烧杯 ⑦滴定管 ⑧酒精灯
A. ①②④⑥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⑦⑧ D. ①⑤⑥⑧
人教版必修2 P29
人教版必修1 P65
多点考查——常见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此类题型遵循课程标准和教材,很好的体现了高考命题落实“教考衔接”。试题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或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多角度考查,或从一个角度出发涵盖多个知识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重温经典——材料阅读题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基础实验 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表格型实验评价题、探究实验、材料阅读实验题
【2023 浙江1月卷 T16】
必备知识:高中化学教材中的72个实验,23个探究,18个实验活动。
原理错、操作错
操作错
A
结论错
现象不完整
实验方案错
实验方案错
结论错
六关注:关注原理、关注方案、关注试剂、关注操作、关注现象、关注结论
此类型实验题是命题热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思维。常设思维陷阱,如存在干扰因素或副反应、忽略特殊性质、现象不唯一等。
重温经典——材料阅读题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基础实验 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表格型实验评价题、探究实验、材料阅读实验题
小微专题突破
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2024 天津十二校联考 T10】
实验探究——Ksp大小比较
高频易错再现
离子浓度?


重温经典——材料阅读题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基础实验 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表格型实验评价题、探究实验、材料阅读实验题
小微专题突破
实验探究——Ksp大小比较





重温经典——材料阅读题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基础实验 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表格型实验评价题、探究实验、材料阅读实验题
小微专题突破
实验探究——Ksp大小比较
【2024 天津河西一模 T10】
实验内容
目的

过量
高频易错再现
先有白色沉淀析出,后转化为浅黄色
重温经典——材料阅读题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基础实验 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表格型实验评价题、探究实验、材料阅读实验题
小微专题突破
实验探究——Ksp大小比较
正误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向 2mL0.2mol L-1NaOH溶液中先滴入 2滴0.1mol·L-1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1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在相同温度下,
Ksp[Mg(OH)2]>Ksp[Fe(OH)3]
向 2mL 0.1mol·L-1的 Na2S 溶液中先滴加几滴 0.1mol·L -1的ZnSO4 溶液,再加几滴0.1mol·L-1的CuSO4 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再生成黑色沉淀
在相同温度下,
Ksp: ZnS>CuS


过量
过量
重温经典——材料阅读题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基础实验 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表格型实验评价题、探究实验、材料阅读实验题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判断 解释
(1)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结论错:NaOH焰色反应火焰也是黄色,不一定是钠盐。检验钾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现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
(2)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该气体是乙烯 干扰物质:挥发的乙醇、副反应生成的SO2也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3)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溶液X中无NH4+ 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NH3不会挥发出来。
(4) 用湿润的淀粉 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 该气体是Cl2 淀粉 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
(5)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O3、Cl2也能使品红褪色。
(6) 向溶液Y中滴加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Y中一定含有SO42— ①溶液Y中可能含有Ag+;②若溶液Y中含有SO32—
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SO42— 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思维陷阱专练






重温经典——材料阅读题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基础实验 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表格型实验评价题、探究实验、材料阅读实验题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判断 解释
(7) 向CH2 =CHCHO中滴入KMnO4酸性溶液,溶液褪色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 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8)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 X一定是浓盐酸 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
(9)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 说明淀粉未水解 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Cu(OH)2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Cu(OH)2
(10)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Fe2+的检验方法正确
(11)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溴乙烷未发生水解 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黄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先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
思维陷阱专练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基础实验 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表格型实验方案评价、探究实验、材料阅读实验题
装置示意图 序号 电解质溶液 实验现象
① 0.1 mol/L CuSO4 +少量H2SO4 阴极表面有无色气体,一段时间后阴极表面有红色固体,气体减少。经检验电解液中有Fe2+。
② 0.1 mol/L CuSO4 +过量氨水 阴极表面未观察到气体,一段时间后阴极表面有致密红色固体。经检验电解液中无Fe元素。
【2022 北京卷】利用下图装置进行铁上电镀铜的实验探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气体减少,推测是由于溶液中c(H+)减少,且Cu覆盖铁电极,阻碍H+与铁接触
B.①中检测到Fe2+,推测可能发生反应:Fe + 2H+ = Fe2+ + H2、Fe + Cu2+ = Fe2+ + Cu
C.随阴极析出Cu,推测②中溶液c(Cu2+)减少,Cu2+ +4NH3 [Cu(NH3)4]2+平衡逆移
D.②中Cu2+生成[Cu(NH3)4]2+,使c(Cu2+)比①中溶液的小,Cu缓慢析出,镀层更致密
教材实验活动的拓展
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
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
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
明确实验目的
(探究什么物质的什么性质,物质的组成,探究影响反应的因素。)
厘清实验设计
(依据反应原理、试剂、物质性质分析设计的实验方案,注意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
分析现象的原因
(结合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得出实验结论。
重温经典
选必1 P118
实验探究题思维模型
以教材实验为基础进行关键能力培养
重温经典——材料阅读题
【2023 山东卷 T8~T10题】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基础实验 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鉴别和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表格型实验方案评价、探究实验、材料阅读实验题
9
10
主题式命题——“一带三”材料阅读题
本题为一段材料带出三个选择题的主题式命题形式,分别从不同角度考查考生的实践探究能力,8侧重考仪器使用,9要求考生厘清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对样品中羟基含量进行计算;10要求考生清楚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能分析出导致实验误差的各种因素,考查考生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能力。
重温经典
【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T5~T6】
主题式命题——“一带二”材料阅读题
基于物质类别的拆分判断
基于酸性强弱的分析判断
难点突破:基于酸性强弱的反应、与量有关的反应、优先反应、多种微粒的复杂反应、基于题给信息的反应
基于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
积累易错反应
H2SO3>H2CO3 >HSO3-
不论SO2量的多少,都只生成HSO3-
与量无关的反应
与量有关的反应
重温经典
练一练:
将足量Cl2通入Na2SO3溶液
将少量Cl2通入Na2SO3溶液
基于酸性强弱:H2CO3>HClO/C6H5OH >HCO3-
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或过量CO2均为:
练一练:
【2024 天津河西一模 T16】
写出用Na2CO3溶液吸收H2S的离子方程式:
酸性:H2CO3>H2S >HCO3->HS-
重温经典
选择题热点题型 考向分析
化学用语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氧化还原分析
【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T5~T6】
主题式命题——“一带二”材料阅读题
该类试题属于主题式命题,选材广泛、设问跨度大、角度多变,可考查化学实验、电化学、热化学等知识模块,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预计以后会被其他省份做为创新题型进行借鉴。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导电性、共价键类型和氢键、分子极性、化学反应分析 基于化合物类型的导电性判断;基于结构简式的共价键类型和氢键判断;基于分子空间结构的极性判断;基于酸性强弱的化学反应判断。
考情解码
重温经典
解法点拨
2024
考题预测
解法点拨
01
02
03
04
07
06
05
01
02
03
04
07
06
05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
元素化合物
有机物结构性质
基础实验
周期律表与物质结构
阿伏加德罗常数
知识结构化
整体模型建构
命题陷阱
“位构性”整体思维+晶胞分析模型
“先点后面”思维模型+
“四线法”剖析工艺流程
模型构建+
有机结构深度融合
掌握教材实验+
思维误区专练+
实验探究题思维模型
解法点拨——以《2024天津十二校联考题》中涉及到的水解知识为例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用热的纯碱溶液可清洗衣物上的汽油污渍
5. 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选项中生产活动和化学原理关联错误的是
B. 用明矾净水明矾溶于水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
6.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B. 滴加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
8.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35℃时,1L pH=5 的NH4NO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数为10 5NA
10.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13.以TiCl4为原料制备TiO2·xH2O的原理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操作
现象
结论

一张试卷6处考查水解
01
02
根据考点所在知识模块的特点分析并解决问题。
读题并对试题内容进行拆解。
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主干多考,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
解法点拨——以《2024天津十二校联考题》中涉及到的水解知识为例
怎么教?
影响水解的内在因素
(1)NH4Cl、 CuSO4 、FeCl3的溶液为什么显酸性?请用水解的离子方程式进行表示。水解程度呢?
结论:水解程度M+(2)应用:水解程度不同,氢氧化物颗粒大小不同。
①NH4Cl溶液可作焊接时的除锈剂,原因是什么?②常用可溶性的铝盐(明矾)做净水剂,请解释原因?
③Fe(OH)3胶体的制备? ④制备无机化合物,如用TiCl4制备TiO2 ?
TiCl4+(x+2)H2O(过量)===TiO2·xH2O↓+4HCl TiO2·xH2O焙烧得到TiO2(类似的方法可用于制备SnO 、SnO2)
(3)类比得出:阴离子的水解程度一般:N-< N2-
应用:为什么Na2SiO3、Na2CO3等不能贮存于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4)阴阳离子一起:
①NH4+ 与 CH3COO-、HCO3-、CO32-虽然水解相互促进,但水解程度较小,仍能大量共存。书写时用“ ”表示。
如:草木灰(K2CO3)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降低肥效。(两种盐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放出氨气的缘故。)
②Fe3+/Al3+和CO32-或HCO3-双水解,生成气体和沉淀,书写时用“===”表示。
如:泡沫灭火器原理;Al2S3、Mg3N2强烈双水解。
拓展:到底发生什么反应,取决于竞争:分析Fe3+和HSO3 可能发生的反应:双水解?复分解?氧还?
根据教材内容构建认识进阶的、结构化的知识模型。
进阶化、结构化
先推断再判断
B
N O Na Si
N O
Si
N Si
Na2O2
细节和规范
得分能力=学习实力+细节规范



×
“四项必看”
“排除““直选”
拆解
解法点拨
程序化
策略化
解法点拨
审题做答程序化
慢审题快做题
素养培养进阶化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解题方法模型化
给天才留空间,给成绩中等的学生整理做题方法,让学生学会构建模型,在模型应用中形成化学思维。
结构融合本质化
触及学科本质和知识内核,
学生迁移应用会更加灵活。
知识梳理结构化
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是能被学生掌握的知识,单摆浮搁的容易被遗忘。
化学与STSE、化学用语、NA
有机化学基础、周期律表与物质结构、实验探究
考情解码
重温经典
解法点拨
2024
考题预测
新高考、新课标及新教材协调联动 + 依托情境热点,考查关键能力
【2024 河南信阳 一模】
蒸馏
分液
基于真题+评价体系的预测
主题式命题预测
模块融合命题预测
各种“路线”命题预测
“核心考点”命题预测
教材实验综合
pH试纸不能测定含有漂白性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
干扰物质乙醇
干扰反应
主题式命题预测
模块融合命题预测
各种“路线”命题预测
“核心考点”命题预测
结论错
结论错
六关注:关注原理、关注方案、关注试剂、关注操作、关注现象、关注结论
基于真题+评价体系的预测
【2024 湖南岳阳 一模】
思维陷阱
【2024 湖南株洲 一模】
主题式命题预测
模块融合命题预测
各种“路线”命题预测
“核心考点”命题预测
空轨道
3:1
基于宏观现象的配位键强度比较
明确实验目的
厘清实验设计
基于物质结构的共价键分析
基于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
实验探究题思维模型的应用
基于真题+评价体系的预测
【2024 北京东城区 12月检测】
单一变量法+实验探究题思维模型的应用
主题式命题预测
模块融合命题预测
各种“路线”命题预测
“核心考点”命题预测
单一变量
由实验2可知,反应速率缓慢
由实验2可知,反应速率缓慢
根据实验3、4、5可知
明确实验目的
厘清实验设计
基于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
基于真题+评价体系的预测
【2024 吉林长春 一模】
主题式命题预测
模块融合命题预测
各种“路线”命题预测
突破陷阱
S2O82—的结构式为
基于物质结构的共价键数目计算
基于化学变化的产物分子数目计算
“两看”突破气体状态陷阱
氧化还原反应+NA
“核心考点”命题预测
基于真题+评价体系的预测
浓度体积二缺一
【2024 河南郑州 1月检测】
基于化合价变化的反应类型判断
传统文化情境+氧化还原转化关系图
-2
-2
+3
+2
+3
+3
基于守恒的电子个数计算
主题式命题预测
模块融合命题预测
各种“路线”命题预测
“核心考点”命题预测
基于真题+评价体系的预测
【2024 湖北 阶段练习】
融合:微工艺流程+物质结构
12种空间运动状态,有22种运动状态
“四线法”剖析工艺流程
模型应用——“先点后线”
主题式命题预测
模块融合命题预测
各种“路线”命题预测
“核心考点”命题预测
基于真题+评价体系的预测
产品元素
【2024 安徽 开学考试】
融合:物质结构+周期律表
H B C N O F
离子液体是熔点不高的仅由离子组成的液体物质。
属于盐类物质,难挥发,可以作溶剂。
选必2 P68
C—C非极性键,B—F之间形成配位键
模型应用——先推断再判断
主题式命题预测
模块融合命题预测
各种“路线”命题预测
“核心考点”命题预测
基于真题+评价体系的预测
【2024 云南 二模】
融合:物质结构+阿伏伽德罗常数
主题式命题预测
模块融合命题预测
各种“路线”命题预测
“核心考点”命题预测
基于真题+评价体系的预测
命题陷阱
【2024 北京海淀 1月模拟】
融合:物质结构+电化学
2×4=8
均摊法:Mn
O
x+y=2
0.4+3x+4y=8
x=0.4
y=1.6
物质结构+电化学思维模型
主题式命题预测
模块融合命题预测
各种“路线”命题预测
“核心考点”命题预测
基于真题规律趋势的预测
【2024 广东深圳 1月检测】
融合:物质结构+有机化学
颠茄酮中的N原子含有孤电子对
化合物a中含有2个饱和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不能共平面
模型应用+结构有机深度融合
主题式命题预测
模块融合命题预测
各种“路线”命题预测
“核心考点”命题预测
基于真题+评价体系的预测
【2024 河南 阶段练习】
题型融合:循环图+物质结构
主题式命题预测
模块融合命题预测
各种“路线”命题预测
“核心考点”命题预测
多图并举、信息量大,考查考生快速提取信息、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真题+评价体系的预测
基于热点情境的预测
前沿科技情境
社会热点情境
诺奖成果情境
课标教材情境
传统文化情境
【2024 黑龙江 二模】
前沿科技情境
社会热点情境
诺奖成果情境
课标教材情境
传统文化情境
【2024 山西 一模】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情境往往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有意识地关注时代发展和生活实践,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本题以19 届亚运会用到的材料为载体进行命题。
基于热点情境的预测
基于热点情境的预测
前沿科技情境
社会热点情境
诺奖成果情境
课标教材情境
传统文化情境
【2024 河北保定 12月检测改编】
本题整体难度不大,但注重真实情境的遴选,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基于热点情境的预测
前沿科技情境
社会热点情境
诺奖成果情境
课标教材情境
传统文化情境
【2024 云南保山 高三上 期末】
化学诺贝尔奖的获奖成果基本上代表了在化学领域人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平,高考命题密切关注科技前沿,常以化学诺贝尔奖为素材考查相关知识。旨在引领考生认识科研的重要价值,侧重考查考生在陌生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本题以化学诺贝尔奖为背景,综合考查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聚焦诺奖成果,探索3大命题角度——物质结构
基于热点情境的预测
前沿科技情境
社会热点情境
诺奖成果情境
课标教材情境
传统文化情境
【2024 云南保山 高三上 期末】
聚焦诺奖成果,探索3大命题角度——有机物基础
利用量子点在医学中的应用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基于热点情境的预测
前沿科技情境
社会热点情境
诺奖成果情境
课标教材情境
传统文化情境
【2024 云南保山 高三上 期末】
聚焦诺奖成果,探索3大命题角度——反应历程
利用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碳量子点(CQDs)/氮化碳(C3N4)纳米复合物]在光照条件下高效分解水的反应历程,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中间产物和副产物的区别,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方法以及读图、识图、据图提取信息的能力。试题起点高,落点低,是高考新情境试题的主要类型之一。
基于热点情境的预测
前沿科技情境
社会热点情境
诺奖成果情境
课标教材情境
传统文化情境
【2024 全国 高三上阶段练习】
教材热点物质素材配合物
配合物因其陌生度高,结构复杂,近年来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物质素材。
基于物质结构的配位数判断
基于物质结构的共价键分析
基于分子间作用力的熔沸点判断
基于“课标教材”的预测
落实课改理念命题预测
紧跟教材变化命题预测
衔接大学教材命题预测
【2024 河南三门峡 12月检测】
基于教材特色栏目的情境命题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98【资料卡片】
叶绿素、血红素和维生素B12都是配合物,它们的配体是一种成为卟啉的大环有机化合物,而中心离子分别是镁离子、亚铁离子和钴离子。
教材中的特色栏目包括科学史话、资料卡片、研究与实践、科学·技术·社会等,以教材特色栏目中的情境为载体进行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引导考生回归教材,注重教材细节,深入理解素材背后的知识。
基于“课标教材”的预测
【2024 河北保定 12月检测】
落实课改理念命题预测
紧跟教材变化命题预测
衔接大学教材命题预测
基于教材实验拓展
近几年的高考化学中,常出现教材实验的深度改编命题,一般改编力度较大,将其转化为更注重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试题。
人教版必修2 P15
正移
正移
蓝色变浅
(一)明确实验目的
(二)厘清实验设计
(三)分析现象的原因
模型应用
基于“课标教材”的预测
落实课改理念命题预测
紧跟教材变化命题预测
衔接大学教材命题预测
【2024 安徽 阶段练习】
随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高考化学以航天科技为情境的试题越来越多。聚酰亚胺树脂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化学腐蚀和耐光辐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模型应用+结构有机深度融合
命题依据: 新教材加大了聚合反应模块知的介绍篇幅。命题预测要密切关注教材变化、课标变化。考查内容源教材又高于教材,重点考查教材知识在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基于“课标教材”的预测
落实课改理念命题预测
紧跟教材变化命题预测
衔接大学教材命题预测
标准电极电势
【2024 山东名校 1月联考】
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结合大学教材知识的新概念进行命题的情况,如以电池电动势、标准电极电势、阿伦尼乌斯公式等创新理论为命题情境,考查电极反应式、氧化还原反应、活化能等化学必备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新信息及信息转化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
高起点低落点
I 的还原性大于F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