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体商店何去何从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实践活动课(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探究实体商店何去何从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实践活动课(通用版)

资源简介

探究实体商店何去何从
研究背景
疫情期间,实体店面临着无法营业的问题,有不少实体商店的老板对此次疫情深恶痛绝,把自己商店的亏损甚至倒闭归因于本次新冠疫情。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引发实体商店该如何经营的思考。但是,实体商店的困境真的是疫情的锅吗?
其实,疫情只是导火索,是实体店自身的顽疾驱使它逐渐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自新消费模式出现,实体商店何去何从的问题从未间断过……
问题的提出
实体商店何去何从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日常购物模式已发生了很大改变,越来越多的实体商店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举步维艰。这些实体商店曾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如今,面对“互联网 +”时代,这些传统的服务业该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实现转型呢? 我们以中关村电子城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对于这一课题的探究,建议采用以下思路。
收集资料,了解中关村电子城的发展历史。
结合资料,分析中关村电子城衰落的原因。
探讨对策,寻求中关村电子城的转型之路。
调查所在城镇某家实体商店的现状,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知 识 拓 展
资料 1 中关村电子城的兴盛
中关村电子城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核心区,交通便利,周围高校和科研院所林立(图
3.35)。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在政府支持下,中关村集聚了一大批科技企业;中关村电子城逐渐成为国内最知名的电子产品批发、零售市场。至 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电子产品的大众化,传统的摊贩、散户开始有了规模化、固定化的交易场所,中关村逐渐形成几大电子卖场。到了 2004 年,中关村电子城的规模达到了顶点,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中心之一,引领着中国电子产品消费的风向标。
图 3.35 中关村电子城位置示意资料分析
分析促使中关村电子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
气候条件
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气候条件较好
市场广阔
经济发达,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大;北京巿辐射范围广,巿场广阔
交通便利
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核心地区,各种公共交通线路完善、布局合理
科技发达
周围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科技水平高,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
政策支持
在政府支持下,集聚了一大批科技企业
资料 2 中关村电子城的衰落
进入 21 世纪以后,随着便利的电子商务兴起,中关村电子卖场受到日益严重的冲击。电商在价格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加上其透明的报价和完善的服务,都让中关村电子城的商家们难以比拟。同时,电子城内一些商家的恶性竞争及不良市场行为,也加速中关村电子城走向衰落。
资料分析
简述电商比实体商店具有价格优势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便利的电子商务兴起拓宽了电子产品的销售渠道。
(2)电商由于附加费用少,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3)电商报价透明,且服务不断完善。
(4)电子城内商家的恶性竞争及不良巿场行为。
归纳中关村电子城衰落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依托当地科技优势,发展创新型企业。
(2)利用国家政策,积极向高、精、尖行业发展。(3)加强巿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执 行 任 务
调查所在城镇的某家实体商店,了解其经营状况,并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资料 3 中关村电子城转型之路2015 年 3 月,中国首家“智能硬件创新中心”在中关村电子城挂牌。2015 年 10 月,政府部门公布了“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中关村大街在 3—5 年内完成转型,逐渐腾退传统电子卖场,形成一批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集聚区;2020 年年底,中关村大街及周边地区持续产生具有中关村原始创新、技术服务能力及商业模式创新优势的创客群体和企业集群。中关村电子城正向“创新创业一条街”逐步转型,传统电子城的业态正被新模式和新业态所取代。
资料分析
1. 说出中关村电子城转型的基本思路。
我认为,中关村电子城转型的基本思路是:
①完善服务,加强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②为有志创新创业的个体和群体入驻鼓励创新发展、多样化发展
③加强与周围科研院校的联系,促进“研-产”成功的转化深化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2. 你对中关村电子城的未来发展还有什么建议?
新闻链接
“腾笼换鸟”为创新主体筑巢
海淀桥西北角,“AI Bay智慧港湾”的标志矗立在路口,在绿植掩映下泛着金属光泽,颇具未来感。几年前,这里由外部停车场改造为服务大众的公共绿地,中关村人工智能科技高地的绿色现代门户广场,是它的新角色。
来到相距几十米的未来科技大厦,智慧门禁、共享办公区、立体绿植墙、挑高中庭,现代化办公楼的要素一应俱全,曾经的硅谷电脑城已改天换地。站在顶楼,整片中关村西区尽收眼底,以未来科技大厦为圆心,3公里半径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与院所林立。
“前几天这一整层都被预订了,楼里的人工智能企业刚确定要扩租。”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国斌介绍,4年前,作为中关村西区最后一家电子城,硅谷电脑城启动改造。
“敢为天下先”是中关村与生俱来的气质。腾笼换鸟,考量的也是自我革命的魄力。
如今的未来科技大厦,已蜕变为北京人工智能原创科技高地,吸引了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万里红、暗物质、神州医疗等众多人工智能机构与企业。
鼎好电子商城也已升级改造,以“鼎好DH3”的新身份亮相,捕捉创新的孵化机构取代了卖电脑光盘的“小摊位”。创投公司盛景网联,就在这里打造了一个全球科创路演中心,自2023年1月起,几乎每周有项目路演、企业家沙龙、企业经营者闭门论坛等活动在这里开展。投资人、科技创新成果、专精特新企业汇聚一堂,创新火花“一触即发”。
“创新生态就是要有交流与互动的土壤,有了环境与服务的滋养,更多创新思想与成果才能够应运而生。”鼎好DH3总经理王剑峰说。
源源不断的创新主体与资源汇入中关村大街。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观察到,从20世纪80年代的科研人员下海,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海归人才创业,再到2010年以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关村大街活跃的群体最能展现中国创新创业的特点。而自2018年以来,硬科技创业与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已成为中关村创新创业的新主流。
从一条街成长为一座城
全景染色试剂盒、仿真月球车教学用具、高级别智能驾驶场景异构嵌入式车载计算平台……离未来科技大厦不远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创新展示中心里,全是各行业最具创新性和领先性的产品。
2014年6月,海淀图书城成为过去,中关村创业大街崭新开街,曾经的前沿知识“供给地”变成了创新创业的“热土”。车库咖啡、3W咖啡……人群熙攘的创业咖啡馆,见证了从这里源起的创业浪潮。“连上厕所的工夫,推门出来都会有人塞几份商业计划书给你。”一位投资人回忆。
佳格天地的创始人张弓,就是2015年走进创业大街的。北京孩子张弓,小时候总爱到海淀图书城淘买科学书籍,尤其喜欢天文学。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多年后,张弓回国创业,立志整合不同卫星和气象数据源的数据,服务于农业生产,这里成为他获取创业资源与服务的“第一站”。“从企业注册到敲定办公室开始办公,一周不到,几天就完成了。”张弓的创业伙伴张文鹏回忆。
如今,走进大街运营方搭建的创业会客厅,“咖啡桌”变成了一站式服务“中岛”,相比于在其他地方点一杯咖啡等待与投资人、创业伙伴偶遇,在这里,政策咨询、投融资对接、人才引进、办公空间对接、企业管理咨询、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等一系列创业者所需的资源,都能“一站式”获取。
与张弓的脚步同频,高精尖创业者已经成了大街目前孵化与服务的主要对象。据统计,创业大街目前重点服务的700多家生态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到21%,创业领域覆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科技领域。
一条街的变化,见证着中关村科技产业的变迁。如今,“一区十六园”的中关村早已突破北四环的地理范畴,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代名词和金名片。
从创业大街开启创业梦后,佳格成长迅猛,几度变更办公空间,但它从未离开中关村大街。谈及原因,张弓说,这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创新密码
“中关村精神”薪火相传
在中关村西区,矗立着一座金光闪闪的现代雕塑。这座名为《生命》的双螺旋雕塑,象征着中关村人生生不息、探索未知的开拓精神,也见证着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创新故事。
受《硅谷之火》一书感召,青年雷军投身创业洪流。金山上市后功成名就的他并未退隐,一人一碗小米粥,他带领团队在中关村开启了“小米加步枪”式的再创业。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正式宣布造车,智能电动汽车制造成为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带着“为中国造芯”的梦想,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开启创业路。在市场大潮中搏击12年后,他带领龙芯成为国产CPU第一股。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赴美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答辩后,90后海归胡渊鸣步履不停地回到中关村创业,他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开源图形基础设施。
……
联想、新浪、百度、小米、字节跳动相继孕育而生,抗癌新药、无人驾驶车、骨科手术机器人等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酝酿。
一项项引领全国的科技成果,一家家叱咤业界的科技企业,缘何在中关村不断诞生?
“产业报国、敢为人先、包容失败、勇于创新,过去人们总结出的这些中关村企业家精神今天仍旧适用,成为推动中关村发展的精神动力。”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解读。
一代又一代中关村人,赓续着创新之火,让一个个梦想最终照进现实,也不断改变着中国科技产业的面貌。“中关村指数”显示,中关村每平方公里的投资额,已然超越硅谷。
亲历者说
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更让人兴奋的技术时代来了!
清晨7时,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来到海淀区百度科技园的总部办公室。他要在半小时后的技术晨会开始前,用一天精力最旺盛、思路最敏捷的时段先处理部分工作。
王海峰是全球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ACL的首位华人主席,也是首位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大语言模型热度空前。3月16日,他带领的技术团队率先发布了中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文心一言”。“我们看到,大语言模型开始出现一些人们过去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具有的能力,例如更强的创作能力、逻辑能力、推理能力甚至情感理解和情感生成能力等等。”王海峰说。
大语言模型到底是如何习得这些近乎人类的智慧的?王海峰对背后的技术原理进行了解密。他介绍,支撑公司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研发的关键技术包括有监督精调、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提示、知识增强、检索增强和对话增强等。其中,“预训练大模型”像博览群书的学生,记住了很多知识,但需要老师来指导如何运用;而“有监督精调”就是老师在教学生,将提炼出来的知识要点、典型范例等教给模型,让它知道该如何符合人类规范、习惯和价值观,去执行相应动作,生成相应内容。
“当然,国内大模型应用相比国际最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但这个差距正在加速缩小,我们的进步很快。”王海峰直言。
搜索引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点燃的爆发性增长,自百度创立起就不断上演。
作为近年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领头人,王海峰也亲身经历着一个个新技术从积蓄力量到奋力起飞的时刻。2011年,百度翻译上线,这项基于机器翻译的智能服务很快便拥有了海量用户。当时,一向沉稳内敛的王海峰难掩激动地告诉同事:“从事这个领域18年,过去一周收获的用户量比过去18年的总和还多。”
从那时起,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初步显现出令人遐想无限的未来。12年后,看到人工智能不断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类的智能,王海峰感慨,“一个更让人兴奋的技术时代到来了!”
中关村电子卖场转型升级
2011年6月
太平洋数码大厦关停。
2015年2月
中关村e世界关停,变身e世界财富中心,陆续引入字节跳动、东方甄选等科技企业。
2015年10月
《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发布,提出未来3至5年内彻底告别电子卖场,转型升级为“创新创业一条街”。
2016年7月
“数码圣地”海龙电子城停业,转型“中关村智能硬件创新中心”,引进华灿工场等创业孵化机构。
2017年11月
中海电子市场撤市,拆除后变身街心花园。
2019年
硅谷电脑城停业转型。
2020年10月
鼎好大厦电子商城关停,转型“国际技术转移聚集区”,陆续引入创新工场、盛景网联等创投机构。
2022年下半年
硅谷电脑城以未来科技大厦的形象全新亮相,重点吸引从事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的高新科技企业进驻。
实践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认识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电子城科技园将继续实施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育。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电子城科技园开发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园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产业项目建设将不断提速,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